- 首頁
- 網路書店
- 文學小說
馬華現代詩論──時代性質與文化屬性
- 作者 /
張光達
- 出版社 /
秀威出版(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09-08
- ISBN /
9789862212592
- 定價 /
NT$
300
- 優惠價 / NT$
270
本書特色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簡介
本書以馬華現代主義為論述主題,鎖定在馬來西亞獨立後的馬華現代派詩人的詩作特色與時代意義,處理馬華現代主義的崛起與表現,幾個時代語境的關鍵問題與局限,如馬華詩人身處文學體制與時代語境的書寫困境、詩人對主體身份屬性問題的探索反思、政治現實與外來思潮對語言藝術的干擾和影響、馬來西亞華裔的文化中國/中國文化情結的影響/異化、時代與社會變遷對馬華現代詩的語言轉向。
作者簡介
張光達,馬來西亞華人,祖籍福建同安,畢業於馬來亞大學。著有《風雨中的一枝筆:當代馬華詩人作品評述》(2001),編有《辣味馬華文學:九○年代馬華文學爭論性課題文選》(2002)。學術論文收錄於馬華作協編《馬華文學大系:評論卷》、陳大為等編《赤道回聲:馬華文學讀本II》、《海峽兩岸現當代文學論集》、《中國現代文學半年刊》等。
目錄
第一章馬華現代詩史芻議(1957〜1990)
前言
第一節從崛起到奠基(1957〜1969)
第二節從鼎盛到沉寂(1970〜1979)
第三節從轉型到轉向(1980〜1990)
結語
第二章文學體制與六○年代馬華現代主義
緣起文學作為一種現代社會體制
第一節文學體制與馬華現代主義
第二節政治體制與馬華現代主義
第三節後殖民話語與馬華現代主義
第四節文化翻譯/番易/旅行與重寫馬華文學史
第三章現代性與文化屬性
──六○、七○年代馬華現代詩的時代性質
緣起
第一節西方文化病V.S.馬華文化屬性
第二節尋找自我→失去自我→再(自我)定位
第三節鬼魂與死亡情境
第四節異化的中國性
結語
第四章象徵主義與存在迷思
──七○年代《大馬詩選》的兩種讀法之一
第一節象徵主義
第二節馬華現代詩的象徵主義色彩
第三節從波特萊爾到楊際光:共鳴/借用/轉化
第四節馬華現代詩中的死亡意義
第五章象徵主義與存在迷思
──七○年代《大馬詩選》的兩種讀法之二
第一節存在主義
第二節馬華現代詩中的存在主義迷思
第三節從存在的自為超越到時間命題
第四節存在主義的誤讀/嵌入/轉化
結語
第六章從《大馬詩選》看七○年代女詩人的風格趨勢
第一節傳統婉約派與中國性的承襲
第二節西方與臺灣詩壇的影響
第三節抒情以外
結語
第七章國家獨立初期馬華現代詩與殖民主義
──以張塵因的《言筌集》為例
第一節《言筌集》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意識
第二節現代主義的批判和藝術自覺
第三節殖民主義的文化暴力運作
結語
第八章馬華現代主義:書寫困境、語言策略與身份屬性
──以艾文、沙河貫穿六○〜九○年代的詩作為例
第一節六○、七○年代馬華現代主義:書寫困境、語言策略與身份屬性
第二節八○年代風雨飄搖之路:艾文詩的憂患意識、寫實兼寫意
第三節九○年代都市書寫:沙河詩的現代視角、都市精神
結語
第九章結論
參考書目
參考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