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網路書店
- 文學小說
面具──陳秀珍詩集
- 作者 /
陳秀珍
- 出版社 /
釀出版(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6-01
- ISBN /
9789864450756
- 定價 /
NT$
230
- 優惠價 / NT$
207
身為女性,不免著墨女性的憧憬、心痛的掙扎。
身為人,不能不對身處的現實有所感。
本書特色
含笑詩叢為台灣女詩人作品集匯,各具特色,而共通點在於其人其詩,含笑不喧,深情有意, 款款動人。
策畫/李魁賢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導讀】故事,即將開始……/楊淇竹
經常讀詩,「多少年了/未曾有一句好詩」。
也許來自陳秀珍〈好詩〉一句平淡詩語,我開始閱讀她的詩,感受《面具》氛圍、風格與書寫。
但故事始終如常。未有心理準備,就急著揭幕,我似戲偶,在「編劇」手裡,跌入詩意心靈。
〈編劇〉,一名寫作劇本勞力者,也是推動故事進展者,詩裏,主觀「我」便是編劇。電視劇好人與壞人形塑,全仰賴「我」之手,觀眾反應也被納入編劇心情起伏,前四段編劇與觀眾對位立場鮮明;終至結局,淚水串連眾人(觀眾、我),並與蠟炬催淚作象徵,不過,最後竟意外點出―神。
這一切都是由於神。
淚,悄悄流淌自神的心……
神,猶如一切俯視者,將原本主觀濃厚的編劇擺放一邊,同時和編劇對位接受者觀眾,亦削弱其地位,終而,神變成主宰整齣戲碼關鍵。閱讀陳秀珍,發現詩篇不會刻意強調神,神在此出現,聯想至繆斯女神(Muses)。古希臘羅馬,凡是詩人,必尊崇繆斯,因為祂代表靈感泉源;抑或主宰萬物神性,上帝造化出戲,故事內外,為了觸動一顆感動和脆弱的心,源自上帝、蠟炬、編劇、觀眾、以及戲裡人物,層層包裹。
有了編劇,想起了故事。但〈故事〉不承接〈編劇〉。這首詩描寫成長童年歷程,時間為開展軸心,並呈現部分跳躍,沒有刻意把對象「你」每一時期巨細靡遺,只概括繪畫、指揮、戲劇、寫詩等多項興趣,用來構築童年點滴。此為故事開端,卻走向另一結束:
無數個
用望遠鏡也望不到
童年的你
像貓頭鷹鑽石的眼睛
閃爍
童話的夜空
你
童年的遺物
占據
現在的時間空間
望遠鏡視覺空間特性,原是用來縮短遙遠物件與眼距離,詩卻承接遙遠時間之想像,遙遠童年和現在,然而童年是什麼?距離又拉開現在時間軌跡,轉成夜空中貓頭鷹眼睛,回到空間意象,聚焦自夜行動物敏銳視覺,此能與望遠鏡互為符指。鑽石,形容眼睛,亦代表童年繽紛。最終,再把空間形容詞,回歸至時間―「童年的遺物」,表示現存具體物件。「遺物」,隱含淡淡憂傷,觸動自逝去時光;童年同時具備情感、回憶、以及無法喚回的兒時。
故事,這般開始了,隱藏於《面具》後,章章詩篇……
抒情〈夢〉,歸於無法捕捉的意識,來去自如地出現睡眠裏,毫無痕跡,此首告別憂傷,充滿濃烈情感之愛。開始,即捕捉夢與人關係,運用具體、抽象描述無法明確指稱的潛意識境地:
所有白日撒的種
都在夜裡開花結實
所有白天打的死結
都在夜間羽化成蝶
夢,在白天和夜晚因果中,展現其魔術。魔術始自執意囿陷「死結」,無法承受情緒紛擾,到了夜眠,也會破繭而出,如同羽化後蝴蝶,斑斕美麗。夢,美好動人,然後接續到你做夢情景:
粉嫩嫩
你小小的臉蛋盪開
一朵一朵
或深或淺的笑
那是睡夢中
天使
祝福的吻痕
視角往外推移,此時脫離夢境種種,以客觀取代夢裡事物,聚焦在睡臉模樣,夢境究竟為何,不是重點,「一朵一朵」的「笑」才是具體形容美夢之代稱,如此「笑」,又充滿天使帶來的幸福。這首詩,溫馨感動,傳遞真摯情感,藉夢為題,將愛化為無數吻痕。
自然意象摹寫,時常出現詩集,不論是身邊經常出現的阿勃勒、木棉花、玉蘭花,或集體概念的森林、密林,以及氣候不同面貌,如〈晚霞〉、〈西北雨〉、〈秋〉,均向萬物探求生命本質,運用不同形式接軌於生命與萬物,風格鮮明。〈森林〉尤為明顯,詩從秋天開展,蕭瑟涼意讓樹葉枯黃,整座森林擁有時間荏苒,枯葉成為記憶根源,過往時光回憶錄,一頁頁:
生命之樹的秋天
記憶就像葉片
逐片泛黃
剝落
穿越森林
遍地彩葉
像一冊冊回憶錄
散開的紙頁
外在描述之後,轉向內心,透過撿拾,一片落葉和記憶相連了,然而記憶深處複雜,雷同外界繁多林木,停留手心枯葉,竟不知源自何處。如此自問式疑惑,則將揭開主題:
森林一望無際
我無從分辨這一葉
究竟屬於哪一棵哪一枝
總有不願掉落的葉片在風中
像蜘蛛網上的獵物顫動
終極的生命印記
正在抵抗剛強的消亡
從望斷來時路
到有時忘掉來時路
終至忘斷來時路
引文第三段,在循環反覆中,訴說記憶的堅持,呈現某種拉鋸戰,延伸出矛盾難解命題:到底記得或不記得,如此探問,始終成為生命不斷循環之問號。再過渡至前一段,樹葉與記憶呈現相同形態,正面臨時間削弱和自我抵抗。最終,空間無限放大到整片森林,甚至宇宙:
一轉身
霧吞沒了整片森林
整座記憶
宇宙
重返創世紀
記憶為何?森林裏,落葉曾是記憶組成斷片,組成回憶錄,組成時間的挑戰,當一瞬間轉身,萬變幽深林木,馬上被濃霧佔領,記憶消逝為空白,歸於零,歸於創世紀。結尾轉折,乃詩巧妙處,讀者萬萬無從料想,記憶最終竟成「無」,先前鋪陳瑣碎痕跡,如同曇花,無從掌握。
尚有詩作充滿特殊意境,主題多自生活具象物體,藉由具體表達抽象,如〈踏墊〉、〈教室的木椅〉、〈床與人〉、〈晚報〉等,每每閱讀,詩意峰迴路轉,終至結尾,均有驚奇。在〈晚報〉,著重於政治人物新聞、醜聞,從未被載見報的僥倖政客,觀看早報行為,悻悻然嘴臉不自覺由讀者心裡浮現,但壞事終究會揭露,晚報喚喻「晚爆」,極具諷刺張力。
夜
是一條
幽長的產道
―〈寫作〉
故事未完。詩,重複被閱讀。
一篇篇,源自生活抒情,來自情感觸動。詩集,考驗脆弱心靈,考驗過往回憶,考驗你我曾經逝去之尋常。夜,無盡幽長,讀者將與作者,相互對望。
簡介
33首詩寫〈落葉〉,係以各種視角觀察、描繪落葉的千姿百態。看落葉、聽落葉、摩挲落葉,細細品味落葉的滋味,並不盡是失落或哀愁;落葉自有落葉的奇幻旅程。
近20首為孩子寫的詩。親子身處同一生活場域,又復生命共同體,較易深入每個〈故事〉的生活紋理。親子的生活現實,反映到詩境,時晴時雨,既親密又疏離。
大自然永遠是我的心之所向,非純寫自然,也藉物抒情,藉景寄託。〈含羞花〉、〈玉蘭花〉、〈木棉花〉、〈流螢〉......遂組成詩中花園。
作者簡介
陳秀珍,筆名林弦,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
1998年在台灣師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選修「現代詩創作」課程,即開始以筆名林弦在《中外文學》、《文學台灣》、《淡水牛津文藝》和《台灣新文學》等刊物發表詩作。2009年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補助出版散文集《非日記》(遠景),2010年出版現代詩和古典詩合輯《林中弦音》。現為世界詩人運動組織會員,兼任2015年台南福爾摩莎國際詩歌節策畫助理。
目錄
自序
【導讀】故事,即將開始……/楊淇竹
語言
淚與汗
閱讀
滿兒圓組曲
魔術―記滿兒圓第一堂體能課
山 之一
山 之二
飛盤 029
潛水事件 031
你的畢業典禮―為幼稚園在教堂舉行的畢業典禮而寫
交換方向―To Mei
媽媽咪呀
筆
童年
阿勃勒 之一
阿勃勒 之二
夢
藤蔓
呼喚
教室的木椅
眼鏡 之一
眼鏡 之二
塗鴉牆
踏墊
枴杖
話語 之一
話語 之二
年終街景
地震
森林
驚蟄
過客
竹林
床與人
板根
椅子
寫作
相反國
晚報
好詩
螢火蟲
寂寞 之一
寂寞 之二
收播
強盜與小孩
晚霞
人與神 之一
人與神 之二
歷史癖
路平專案
福壽螺
有機生活
鞭炮
煙火
動物園
含羞花 之一
含羞花 之二
小孩和小狗 之一
小孩和小狗 之二
郵筒
狗
相遇
銅像 之一
銅像 之二
捷運車上
印章
狐味
月
政客
落葉33首
甘藷
地瓜
鳳凰―致梵谷
麥克風
西北雨
樹和人
秋
故事
玉蘭花
木棉花開了
編劇
毒
小天使
笠
面具
我有兩隻貓
靈犀
密林
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