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之間,總有事實存在,僅是分量多寡而異。但事實可以是一體兩面,甚或是一體多面,各自拾取需要的一部分再造新歷史。而一旦涉及利益糾葛,就不僅是是非對錯這麼容易解決的二對立問題。 對多數人有益的水利工程,卻是滅村危機的元兇、真兇,不管事前知悉與否、用意為何?都不能改變殘酷的結果,但歷史的詮釋卻可以逆轉。 計畫爭取者、計畫擬定者(究竟誰是英雄?誰是冒名?)及其後代子孫,各自擁有或獲得不同解讀,其中看似互相推翻,卻又各自關聯。 對新聞背景的我來說,作者加入電影導演一角的巧思是一大亮點,不僅導演和水壩故事互為隱喻,同時也展現作者對名譽的看法,許多文學家、藝術家都是死後成名,也許死後造成作品的不可得或是稀少性,也諷刺了為博取名聲,有許多人什麼不光榮的事都做得出來,而故事主角們正可說是人生如戲,悲歡離合盡數可見。 而這部小說後五章節奏明快,劇情峰迴路轉,引人入勝,留下隱而未解的謎題以及失去摯愛的悲痛。 但如同其他試德者的看法,作者的文字風格並不十分恰當,發生在新疆的現代故事,竟使用古典漢文學的語言(且也非真正十分文言),甚且粗莽大漢說起話來也文謅謅的,尚且能引經據典,讓人有時空錯亂之感。故事中的忠孝仁愛似乎也不是當代價值?因此除去因文字的奇特古風使閱讀節奏緩慢,對父母愚孝,對感情產生的輕易外,是一部劇情安排十分精巧的小說。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沈沛霖回忆录
2015/08/13
秀威資訊
珍貴史料歷經半個世紀首度出版
2015/03/28
蔡登山
光怪陸離的成人童話
2016/05/19
苑媞司
有關《漢室江山興衰史》
2015/04/19
月初
就像上了一堂濃縮的歷史課
2016/05/17
Emily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