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望時光──琹川詩集

凝望時光──琹川詩集

  • 作者 / 琹川
  • 出版社 / 釀出版(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5-02
  • ISBN / 9789865696573
  • 定價 / NT$ 200
  • 優惠價 / NT$ 180
  有1人評分    分享:
  按讚:


擺盪的小舟還在長河裡
看一生寫在雲箋上
看名字消隱於風中
看果實墜落於塵土


本書特色

若是此生必定,往更深的山野行去,讓清涼潔淨的山泉,沉澱浮塵;往更深的心野探尋,讓安靜的畫筆細細描繪,光的容顏;隱成一片書寫四季容顏的葉子,一陣怕吵醒山林囈語輕得不能再輕的風,那麼,我即將啟程,行走於此路上。──琹川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徘徊花間 攬住時光──讀琹川詩集《凝望時光》/莫渝

1990年初秋的10月,收到《琹川詩集》,大概是因為《秋水》詩友的緣故,留存清晰的印象是詩壇上有位深懂花藝與鳥禽的高中教師。之後,每隔數年,都意外驚喜地接獲及拜讀她的新書:《飲風之蝶》、《在時間底蚌殼裡》、《琹川短詩選》、《風之翼》等。閱讀的機會多,互動與聚會晤談卻甚少,近乎淡淡如水。
2001年,有個時機,我編輯《薔薇不知―台灣情詩選》,挑選了她兩首詩〈相思〉與〈深情篇〉。

相 思

是在青脆的心葉上
養一隻蠶
然後
享受那種溫柔的蝕痛

或者午后多風的夢土
織一面網
守候
穿越時光的翅音紛紛撲入

詩,可長可短,情卻繾綣纏綿如絲、如思。相思或思念的出現,必是雙方移位,一動一靜。羅蘭‧巴特《戀人絮語》裡「相思」一詞,即指缺席者(L’Absent),因為一方不在,才萌現「思」。在這詞條,羅蘭‧巴特說「對方離開了,我留下了。對方永遠不在身邊,處在流離的過程中……我──熱戀中的我──又注定了得守株待兔,不能動彈,被釘在原處,充滿期冀,又忐忑不安―像火車站某個被人遺忘角落裡的包裹。」羅蘭‧巴特的意思應該是雙方有空間的遠隔,才「訴」衷曲,才有「思」念。為此,他認定「思念遠離的情人是單向的」。中文「相思」的「相」是指彼此,語意帶「雙方」互有思念。因而,相思可以是單方的「思」,也可以是遠隔的雙方「互訴」、「對語」想你(妳),這都是隔離造成心靈的「痛」,詩人說(自己養的)蠶蝕(自己的)青脆心葉。思之苦,的確是個己單方面的承擔、品嘗與咀嚼,自甘自願承受「溫柔的蝕痛」;自甘自願,更是靜靜守候,等待。中文的「相」思,還帶有期待與對方共有同時同樣的感受:我想你,你也該想我。將抽象的相思,化為「穿越時光的翅音」,無形無體的思念,可以是「翅音」,翅翼拍動的聲音,只要對方感受到,也只為對方振音。這意象的組合:蠶蝕+翅音,絕妙,是神來之筆!
〈深情篇〉裡:「緊握玫瑰的尖刺╱此時我們以血相濡╱芬芳裡有著末世的悲苦」這已是苦戀的正果了。
因為情真,詩語貼切,讓詩有著咀嚼反芻的空間。

晚近一冊詩集2007年的《風之翼》,曾留下這樣的閱讀心得:

風之翼,看不見的風,究竟有什麼樣的翅膀,負載詩人遠翔呢?究竟詩人要乘「風之翼」,前往何方?前世紀,女詩人迷戀「飲風之蝶」;新世紀,女詩人再次談「風」,想告訴我們什麼?「守著一座夢的廢墟╱或者再造一片松綠」(頁99)?
原來,「風」,就是詩,就是情,作者託風將寫好的情愛詩、親情詩、心情詩,傳達給讀她的詩的人。這冊新詩集,內文60首詩分五卷:瓶中詩、一個人的風景、印象抒情、短歌行(2組小詩的集合)、希望‧飛行;除文字書寫,作者有攝影油畫的興趣,前一詩集《飲風之蝶》即詩與攝影合集,本書為詩畫合集,但比例上,作者還是以「詩」為主。雋永的詩,細膩的情,如讚美母性:「從綠春走到金秋╱從孩子走到母親╱四周流動的光影韻致引人神馳╱一個人的天空 格外遼闊」(頁54);情愛互許:「你是敬亭 我是青蓮╱你遂如一尾蛇╱從此蜿蜒盤踞我的心窩」(頁102);理想或夢的追索:「穿過歲月的花朵與衰亡╱逐漸感知╱通往繁星的方向╱在宇宙深邃而廣袤的盡頭╱你看到那溫暖而永恆的光芒嗎?」(頁73);「夢,是隻九命貓╱在廢墟中獨自舔著傷╱深邃的藍眸閃著綠色的光」(頁128)。
原來,詩可以輕盈如夢,輕巧如蝶。不必然在魔幻的漩渦打轉。

讀琹川詩,輕巧如蝶,輕盈如夢。夢、蝶、花、鳥,都是詩人因「詩」吸納後折射出來的光芒。當中,花,獨屬詩人的最愛。沒問過,也無需提問。深懂花藝的女子自然與花有難解之緣。
如今,她整理新的詩集《凝望時光》一樣滿園花色。書分四卷,略述如下。
卷一「缽之華」,有17首,是雋永短詩,最長僅13行。首篇〈缽之華〉開啟「人」如何安定塵寰裡的位置。

缽之華

你從季節的深處走來
輕輕拂去髮上的殘雪
眉眼盡處 一片青蕪
貼近時我聽見
淙淙的水聲正漫向四野

意象的花朵繽紛盛開
在清淨河畔
你拈花 或者我拈花
都在三千世界的缽中
微笑

嘗試先解題,缽,通常指陶製圓形開口的容器,使用缽者,常與佛禪連結,也與為此延伸的藝術品賞有關。在此詩裡,缽,不只現實裡容器的缽,而是「三千世界的缽」,三千世界,也是佛教用語,泛指宇宙,本詩或言世界、寰宇、人間、塵世。歲月輪替,冬去春來;春來,你現身:「你從季節的深處走來╱輕輕拂去髮上的殘雪」。你,沒有明確身分,也許是詩人好友、心儀者,也許是讀者,也可能是尊者釋迦牟尼佛。當「你」貼近時,「淙淙的水聲正漫向四野」,報知春水潺潺,春天降臨的訊息。第二段,是衍繹「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從而引出云云眾生在世的態度。因有第一段的「接觸」,引發第二段的心領意會。只有彼此默契,心心相印,世間才能獲致和諧。詩題〈缽之華〉,言大千世界裡平等平靜的心和自然宇宙間的冥合或融會貫通。「缽」的意象,也出現在〈天河的蓮〉:「小小一缽世界╱卻見上下穹蒼三千宇宙」。兩首詩的情境可以互讀。
本輯最末首〈翠微朵集〉含12首的組詩。編號1的起筆「穿過薄暮而來╱肩上仍殘留著陽光的氣味」,似乎呼應著〈缽之華〉的起筆兩行詩句。
卷二「桐花夢境」有15首,較偏向自然抒情的書寫。〈迴〉詩是山居生活記錄。不自說,取兩種他物,一動一靜,設身代言,達成預定效果。「風中飛行的一片葉子」瞬息落地,卻「俯瞰深謐山谷」「仰眺遼闊星空」,視野何等遼闊!
「花間的一只蛹」如何在「無邊黝靜」等候「破蛹而出」的蛻變!山居,「時空裡的一個點」,點,可以舒展;「天地間的一滴清露」,飽滿的清露,可以沉潛;這樣適 意的山居歲月,令人欽羡。清露的意象,也出現〈中秋〉 詩「低頭望見自己如一滴水珠盤坐╱而黑暗 只及於身之 外」。詩題「迴」,似乎意喻「迴盪天地間」的靈氣,都會 城鎮不具這氣氛形成的條件,只有山林、高山澗谷等寬闊空 間容許靈氣對流迴盪。 卷三「凝望時光」有15首。較具心象思維的描繪。先看 〈挖掘〉乙詩:

挖 掘

向時光深處挖掘
翻出了那一年的蟬聲
你容顏佈滿了樹的笑靨
串串金雨無邊飄飛
阿勃勒 乘風的身影
在我空蕩的指間穿梭

向歲月的曠野挖掘
不斷翻出的字字句句
在耳畔輕柔低語
深埋土底的花花葉葉
蒲公英 流浪的足跡
在我回憶的指間甦醒

向無常的心原挖掘
珍藏的雪月風花
原是來去雲影生滅朝露
舟行水上拍舷的波痕
青蓮花 瑩澈的話語
在我伸出的指間閃爍

嚴格講,三段各6行詩句,填詞套句似的書寫,詩藝平常,甚或平淡,純是自剖,也算宣示,自我的一席告白。詩題「挖掘」,前兩段「挖掘」,其實是回憶、追憶、追記,如法國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 1871~1922)名著《追憶逝水年華》(尋回逝去的歲月、追尋逝去的時光)。從「時光」,從「歲月」覓得曾經的自己。第三次「向無常的心原挖掘」,覓得「瑩澈的話語」,瑩澈,透明坦然,意思無愧無悔。作者自言「2009年開始學習佛法,因此這本詩集裡難免不自覺加入了許多佛法思維在裡面,如:無常,或生命是無限的,人恆在無始無終的生命長河中流轉……」,本詩第三段,向無常的心原挖掘,期盼「瑩澈的話語╱在我伸出的指間閃爍」,應是聽聞之後參透的「慧覺」吧!類似這樣學思的融會歷程,可以在本輯的幾首詩獲得印證,如「影子隱入秋天的邊陲╱黑暗縫隙裡有微光透出╱也飄來遠方的風雪╱禪坐在十一月的枝梢╱寒鴉 冷眼一切」(詩〈十一月〉),光影的移位,隱隱呈現令人屏息的禪機。「在歲月深暗的皺紋裡╱山山水水的波折中╱或許能有一抹╱雲淡風輕的微笑當註腳」(詩〈過程〉),一抹微笑,即是「拈花微笑」的延續。還有〈窗景〉詩第二段:「千百回的花季過後╱我仍在這裡╱咀嚼今生的風景╱看潺潺水流紋身」,紅塵的惜愛,人間的珍寶,都因為你我,「我仍在這裡」表露詩人並未拋離現實,她的詩,靈巧但並非不食人間煙火。前引〈迴〉詩的結尾:「破蛹而出舒放的翅膀╱佇立清晨微啟的瓣尖上╱採集花香如甘露╱這裡那裡 遍灑大地──」,這裡那裡,就是詩人及每個人現實生活裡的實景實地。
詩壇上,習慣稱周夢蝶為「詩僧」,因他的詩含納了甚多佛禪等僧侶之道。如果細讀本輯〈問〉與〈蟬〉二詩,琹川也有個己獨特琢磨的情境。〈問〉詩的咄咄語氣:「山越走越深瑟瑟寂寂╱水越流越遠茫茫蒼蒼」,前三段連三問重疊複沓詞的「蟬聲蟬聲能唱到幾時」、「黑蝶黑蝶找尋花心的芬芳」、「露珠露珠千眼閃爍」,末段的自問(自答)方式,意喻詩人求「真」的迫切。「蟬」「禪」音同字似,更具適度比擬。蟬「端坐在綠浪之上╱引吭」幾番轉折後,落在「綠濤深處」,結束一生,這樣的生命,有何意義,有何哲理?詩人沒有說出答案,「這又是第幾度的蛻殼╱端坐在芸芸眾滔之上」,藉蟬寓禪,「芸芸眾滔」不就是「芸芸眾生」?「人」生未必高於「蟬」生,或者「蟬」生就是「人」生。詩人不說「佛」理,「佛」理自在詩中。

詩人在聽歌賞畫之餘,留下深刻印象,轉化成詩,〈蝴蝶夢境〉因「觀Sigitas Staniunas畫展Chi Butterflies有感」而作;聽歌,則有〈聽思容在唱歌〉:

聽思容在唱歌

那眉 從容飛翔的雙翼
在輕覆與揚起之間
挑動著生命諸多悲喜

那眼 越過世界的繁華喧鬧
凝住在故園素樸的月色裡
握住了一把鑰匙 開啟
蟄伏身體與靈魂中的音符
紛紛自深亮的窗口飛出

於是 那容顏呀
流映千古悠悠的雲彩
波動歲月深謐的細潮
自轉成一個豐美引人的小宇宙

曼陀鈴找到了唱遊詩人
旅行的口琴找到他的篝火
青春吉他找到自己的脈動
而她在她的歌聲裡行走

走入大地溫暖的心懷
走出一座茂鬱的花園
時空的共鳴箱旋出自由之風
親吻甦醒的清露
所有花朵擁著她的影子起舞

思容,即羅思容,笠詩社前輩詩人羅浪的女兒,在藝文界身兼數職:寫詩、畫畫、作曲及歌者,多次客語作曲獎得主。一位寫唱俱佳的全能歌手,論者稱其嗓音得天獨厚,清澈透亮,揉帶古遠的「巫」的氣質,以近乎「大地母神」的形象譽之。詩人聆聽、沉醉卻清醒地描繪之,從外貌的眉、眼、容顏,企圖用文字定格這幕渾然天成的景象:一個豐美引人的小宇宙。樂器在思容的妙音中,適得其所:「曼陀鈴找到了唱遊詩人╱旅行的口琴找到他的篝火╱青春吉他找到自己的脈動」,而唱者依然「在她的歌聲裡行走」,全然忘我地投入。結尾一行:「所有花朵擁著她的影子起舞」,儼然古希臘神話裡奧菲斯的行徑,歌聲琴聲所到之處,動植物皆沉醉著迷。特別該說的是,聽思容唱歌,「時空的共鳴箱旋出自由之風」;只有無約制的自由空間,才能孕育如此絕佳的唱遊詩人。
詩壇上,以畫入詩多,取聽音樂為題材少,如余光中1979年的〈贈斯義桂〉,佳作更難得。琹川這首詩不知有沒有獲得當事人的回應,或讀者共鳴?往後的知者,將會予以更讚譽的肯定。
卷四「在旅途中」有14首,為旅遊詩。詩人出遊歸來無詩,會是一場笑話。近年,台灣旅遊詩地誌詩增多,多少跟閃避笑話有關。旅遊詩的寫作,最好是點的捕捉,剎那閃現的驚喜,觸發韻味無限的感動。〈行經塔爾寺一僧舍〉乙作即是。

行經塔爾寺一僧舍

院落在日光中
寂靜的塵輕覆
只有莊嚴的經誦潺潺成河
流入那半臥狗兒傾聽的耳
寂靜的塵輕覆
院落在日光中
潺潺成河是那莊嚴的經誦
湧進半掩大門外旅者的心

今世何世
時間在虛空中來回奔流
我在哪裡
佇立無始以來的僧院外
與曬日的狗兒一起聽經

千分之一秒的機緣中
捕住了門內閃現的
僧影 彷彿穿越悠悠時空
匆匆行經又瞬間消隱
意外留下的畫面 似乎
深藏著某種不可說的妙蘊

塔爾寺位於中國青海省西寧市的山坳中,是藏傳佛教格魯派(俗稱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也是藏區黃教六大寺院之一。此詩重點不在塔爾寺的建築或大師的描繪,僅僅著眼寺中一僧舍,不,是由僧舍傳出的誦經聲,不,是閃現的僧影。聲與影,組成這首詩的「妙蘊」。誦聲,「莊嚴的經誦」在遼闊的天地間,悠長迴盪,讓旅人動容。無雜音的肅穆裡,僧影,在「千分之一秒的機緣」閃現即隱,將遺忘「我在哪裡」的外人拉回現實:此時此刻,不只超脫式的禮讚佛菩薩,畢竟仍置身塵世。相機快門一閃,留下永恆的影跡。詩人在旅途中,走過多長的路,終於,瞬間領悟了「萬古長空,一朝風月」的禪堂機。

上述曾提到花。女人本身就是花,當然更離不開。文獻堆顯示:不少女人愛花成癡。包括拿破崙的約瑟芬皇后在馬邁松城堡(Château de Malmaison)有座「玫瑰園」,植3萬餘株玫瑰,250類品種。稱「花癡」,似乎不雅,我倒欣賞徘徊花間的心情。古中國有《花間集》,其實是五代後蜀人趙崇祚編輯的一部「詞選集」,收錄詞家代表人物有溫庭筠、韋莊、張泌等詞作。法文的「詩集」也有類似說法:bouquet de fleurs,花束,即詩選集。徘徊花間,等同流連詩文學之間,勤於寫詩讀詩。以此回看琹川的詩作業,免不了與她的攝影連結,都在「定格」特殊的時間點,一者用影像,一者用文字,都在凍結時光,留住走過歲月的痕跡。順此,回看卷三,與輯名「凝望時光」同題的詩:

凝望時光

於是果實退回花朵
落葉回到青綠枝上
圓潤的雨珠跳響屋簷
馨暖笑語烘亮了窗影

所有的光彩 逐漸捻暗
隱入老屋斑駁寂深處
院落恣意荒蕪
青苔是唯一醒著的夢

歇坐在河流的某一站
遠眺青春的波光
激放水花串成了月光墜子
熾金焰芒收藏於詩頁保溫
匆匆昨日自眼前掠過
傾聽 拍浪的翅音杳然

凝望前方
果實散溢出熟郁橙香
心是拂過的那一陣風
此時
海靜闊 天很空──

此詩與〈挖掘〉有點類似,〈挖掘〉是定點靜態的動作,〈凝望時光〉為過去現在未來進階式的直線連續延伸。時光或歲月,抽象。無實體可見可觸摸,只能藉某物體或光影移位,感覺出它的變化。過往的一切,都在荒煙蔓草裡,唯「青苔」作證曾經的「光彩」;此時歇坐河畔,雖有詩頁保溫珍惜「熾金焰芒」,期待「拍浪的翅音」卻杳然,有點知音難覓,合鳴者何在之嘆。詩人偏愛的「翅音」一詞再次出現。對未來則抱以「海靜闊 天很空」的豁達,因為知曉了「果實散溢出熟郁橙香」,薰風吹拂的心,平靜怡然自得。
凝望時光,其實就是審視來時路,把握當下,更期盼即將的未來無所荒蕪。
閱讀這冊新書,抽樣細品數首,同時觀賞詩人的幾幅畫,還是有花。彷彿詩人用相機也好、文字也好、繪畫也不錯,就是想盡一切辦法,要將流連人間徘徊花間所見到的美,留住凍結封存!

2014.05.07

簡介

讀琹川詩,輕巧如蝶,輕盈如夢。夢、蝶、花、鳥,都是詩人因「詩」吸納後折射出來的光芒。──莫渝

《凝望時光》收錄作者2007年至2014年間於各副刊及詩刊發表的作品,共分為四卷:卷一《缽之華》為十三行以內的短詩集;卷二《桐花夢境》屬自然抒情之作;卷三《凝望時光》則為藉境向內思維觀照;卷四《在旅途中》為旅遊他方之心情。

當繁華翻盡
還有誰趺坐水湄
素顏白衣默默參讀
依舊空寂靜定的山林

作者簡介

琹川

本名洪嘉君,台南市新營人。輔仁大學中文系畢業,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結業。曾任教職、秋水詩刊執行編輯、秋水詩社網站駐站、專欄作者。曾獲中國文藝新詩創作獎章、吳濁流文學新詩獎、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鹽份地帶文藝獎等多項獎。亦曾應邀舉辦個人油畫暨創作展,並參加多次畫展,詩、散文以及畫作被選入國內外各選輯中。著有新詩評論集《詩在旅途中》、詩集《風之翼》、《琹川短詩選》(中英對照)、《在時間底蚌殼裡》、《飲風之蝶》、《琹川詩集》,散文《種藍草的女子》,小說《夢裡玫瑰》等十餘部。


個人網站:
來自海的風鈴 
http://blog.yam.com/jinhome
種藍草的女子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jinhome/

目錄

徘徊花間 攬住時光──讀琹川詩集《凝望時光》/莫渝

卷一 缽之華
缽之華 
春天 
看花 
午后驟雨 
天河的蓮 
蝶 
風 
故園 
春捲
白色的季節
曇花一夢 
廣興山中老屋 
夏日抒情 
百合宿願 
供花 
一枚蒴果 
翠微朵集

卷二 桐花夢境
春雨無聲
三月素描
微風
三月即興
桐花夢境 
五月的山 
無言歌 
仲夏初曇
天芳夜曇 
暗香 
中秋 
秋山漫吟 
迴 
曉霧 
冬晨之羽

卷三 凝望時光
十一月 
問 
過程 
落葉與蛛網 
水上的曼陀羅花
凝望時光 
挖掘 
蟬 
窗景 
聽思容在唱歌
回望 
蝴蝶夢境──觀Sigitas Staniunas畫展Chi Butterflies有感 
最後的鬱金香 
洄游 
根本 

卷四 在旅途中
在旅途中
划行彼特湖上的詩
霧境 
望海 
在青海湖畔 
在坎布拉遇見黃河 
行經塔爾寺一僧舍 
在鄂爾渾河畔 
草原上的野餐 
那一年夏天 
天馬行空 
飲馬晨光 
白音戈壁途中 
水月流光 

後記


最新評論

會員評鑑等級 我要寫評鑑

琹川

會員評鑑等級  2016/01/11  此會員所有評鑑

中岁颇好道——读琹川的【凝望时光】 ╱ 华中师范大学 王常新 琹川在【凝望时光】的【后记】中写道:“从奔放的海不觉地走向沉静的山,心慢慢净定如玉,山 ...更多

無。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