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岁颇好道——读琹川的【凝望时光】 ╱ 华中师范大学 王常新 琹川在【凝望时光】的【后记】中写道:“从奔放的海不觉地走向沉静的山,心慢慢净定如玉,山居岁月宁谧悠缓,与远寺的暮鼓晨钟日日相和。”读了这句自表心迹的话,我很自然地想到王维的两句诗:“中岁频好道,晚家南山陲。”人到中年,又住在山边,心境由动转静,皈依佛禅,也在情理之中。 【天河的莲】吟道:“一朵莲缓缓地升起╱在水面 在心中 在天上╱小小一鉢世界╱却见上下穹苍三千宇宙╱莲瓣轻展 揽无限清风╱弹指间禅思闪烁╱阳光拈花微笑 寂静里╱有潺潺水声自天河流来╱相印人间一路传唱——”莲,佛家称佛所居世界(净土)。莲座、莲台,均指佛座。中国净土宗初祖慧远在庐山创立莲社,后人便称其宗为莲宗。由此可见莲在禅佛世界的地位。诗人写“莲瓣轻展 揽无限清风/弹指间禅思闪烁/阳光拈花微笑”,那“阳光拈花微笑”,不正是迦叶尊者,中国禅宗所谓传承佛法的第一代祖师有所会心的表现吗?而“寂静里/有潺潺水声自天河流来/相印人间一路传唱”,正是天上人间心心相印的生动表现。 【在坎布拉遇见黄河】的末两段吟道:“蓦然间 我遇见了你╱彷如赤子般的纯净╱遂在你的名字中逆溯 逆溯╱只见所有的河流不断地奔回╱奔回那最初的峰顶╱╱我仿佛听到雪融后的第一滴春泉╱循着麋鹿的蹄痕 唤醒╱第一茎柔绿 第一朵新花/那开天辟地的一抹微笑╱霎时净涤三千世界/人间亦是天上╱源头 如此地明澈无比”。这首诗同前诗一样,表现“人间亦是天上”的无比美妙。那“第一茎柔绿”,那“第一朵新花”,那“纯净”,那“明澈”,还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她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昙花因其“青白无俗艳”,被称为“天花”,“灵瑞花”。【妙法莲华经】之【方便品第二】说:“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按佛教传说,转轮王出世,昙花才生。转轮王身具三十二相,转其轮宝,而降伏四方。所以这昙花与佛禅是很有渊源的。琹川因礼佛故,对昙花情有独钟,为昙花写了不少诗,如【昙花一梦】、【仲夏初昙】、【天芳夜昙】等。【天芳夜昙】吟道:“夜一寸一寸地绽放/皎皎月光千瓣╱顿时 风无边地幽香起来╱慑人的光华层层开展╱一叶雪舟╱自深心处划出╱花柱迎风前引 只见╱每一丝浪尖犹伫着一颗颗智蕊╱╱心与眼所触及╱亘古以来无以名之的悸动╱传说中那三千年始一现╱优昙钵花无限庄美之相╱想象今夜╱如与之唔会╱即使在梦里亦不能舍离”。此诗形象地描绘出昙花的皎洁、光鲜、幽香,以及其庄美之相给予诗人心灵的深深触动,以至她“想象今夜╱如与之唔会╱即使在梦里亦不能舍离”。在这里,诗人仰慕昙花的深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昙花一梦】描写“昨日曾经如何灿放的风华╱那夜色中绽开的千瓣月光”,【仲夏初昙】里的“倏地飞出/羽化为千瓣雪╱月光下皎洁地翩舞”,与【天芳夜昙】同一旨归。我们可以感受到:昙花即诗人,诗人即昙花;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物境与心境合一,物我一体。 [蝉】诗以蝉喻禅。蝉、禅形似音同,正适合拿来作喻。“这又是第几度的蜕壳╱端坐在芸芸众滔之上╱千生祈求 千声呼唤╱逐渐悠远于宇宙的潮汐之外”。这便是超然物外。潜心坐禅,终得解脱。“蜕壳”即“蝉蜕”,引申为解脱。【史记】的【屈原贾生列传】有“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可以为证。琹川的“逐渐悠远于宇宙的潮汐之外”,何其相似乃尔! 【风】也是禅心的表现:“不再醉饮春光╱不再掀起满山哗然╱不再追月 承载飘落的叹息╱不再结发 天寒地冻里牵挂╱本是无形无影╱何故沾埃惹尘╱自由是我的名字╱潇洒是我的本色╱我的存在╱只凭一口气”。读到此诗,我立刻想到神秀与慧能的嘴巴仗:五祖弘忍要考察弟子们谁得真传,便让弟子作偈。他的大弟子神秀的作业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诗偈表现出他未见本性。杂工慧能虽是文盲,但觉悟高,便雇人书偈于壁指点神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见了,甚是欣慰。为免神秀滋事,便秘密将衣钵传授给他,是为六祖。琹川的“本是无形无影╱何故沾埃惹尘”,表明她有觉悟的智慧,不会迷失本性。而“自由是我的名字╱潇洒是我的本色”表明她没有妄想,没有执着,所以活得轻松、自在、快乐。这表明她已达到洞见本性的境界。 我感觉琹川很喜欢用对位法来写诗。【春天】吟道:“一朵朵绽放枝头╱一叶叶茁长成山╱一声声清亮水唱╱一阶阶梦想云梯╱春天的心正一一╱拾级而上╱寻向那生之光辉的所在”。对位法是从音乐学借来的术语。音乐上的对位是指不同声部复调的有机组合,诗歌中的对位是指诗句的对仗。此诗前四句字数相等,结构大体相同,词性大体相对,看起来整齐醒目,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铿锵悦耳。【三月即兴】的前四句也是这样:"天 吐出暖暖金阳╱山 吐出朵朵绿云╱树 吐出百鸟歌声╱河 吐出幽谷心事“。【十一月】、【草原上的野餐】等诗也都有对仗的句子。通过和声的潜在效应,把内在诗情鲜明地传达出来。 琹川写诗也喜欢用复叠的的手法。【中秋】一诗中有这样的几句:“月 在重重深深风帘雨幕之外”,叠词的使用让我们感受到暴风骤雨压人的气势。“人 在寥寥幽幽的峰峦叠影之内”,叠词的使用让我们感受到峰峦的虚空和深远。“那月 在郁郁青青的合欢树梢”,叠词的使用让我们感受到合欢树的青翠繁盛。“那人 在陶陶悠悠的笛韵箫声里”。叠词的使用让我们感受到笛韵箫声所传达的温暖和乐、悠闲自在的情愫。【一枚蒴果】的前几句写道:“任料峭东风拂过╱冷冷春雨飘洒╱低眉立于枫树枝头╱等待长长 长长的时光╱或长长 长长时光的等待╱等待 一个因缘会合”。叠词的使用加上叠词的反复,突出了时间的漫长,加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增添了诗歌的旋律美。 前诗中“或长长 长长时光的等待╱等待 一个因缘会合”既使用了复叠,又使用了联珠的修辞手法。联珠又叫顶针、顶真,是把前一句后边的词语,作为后一句开头的词语,这样把话连续说下去的一种手法。【三月即兴】也大量使用了联珠:“窗推出了满眼的芳菲╱芳菲唤来嬉戏粉蝶╱粉蝶闯入了青春诗页╱诗页翻动着那一年的风╱╱风吹来姹紫嫣红的笑”。这样做的好处是让语句递接紧凑又生动畅达。 由于汉字单音独体的特点,为我国诗人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所以懂得诗是情绪的旋律的琹川,便非常重视诗的外在节奏。对位、复叠、联珠的使用,使她的诗思诗情得以准确地传达出来。 2015年7月28日于关山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達達戰爭 │ 兵不厭詐,不管在什麼位置,都有戰爭。
2016/12/09
Han
莊周夢蝶的真假難辨
2015/09/09
絡紀華
各人心中的真相
2015/10/16
艾蜜莉
「看是漫天塵土,實則陽光燦爛」的一生-我的寫作動機/駱雄華
2014/11/05
駱雄華
《禁獵童話II》魔豆調香師
2017/08/20
夏夏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