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網路書店
- 文學小說
台灣中生代詩人兩岸論
- 作者 /
創世紀詩雜誌社
- 出版社 /
創世紀詩雜誌社(秀威經銷)
- 出版日期 /
2014-10
- ISBN /
9789869092616
- 定價 /
NT$
420
- 優惠價 / NT$
378
本書特色
十五位台灣中生代詩人──
焦桐 X 簡政珍 X 陳育虹 X 陳黎 X 白靈 X 嚴忠政 X 渡也 X 杜十三
向陽 X 鴻鴻 X 陳義芝 X 李進文 X 羅智成 X 陳克華 X 馮青
與十四位兩岸著名學者──
蕭蕭 X 鄭慧如 X 李翠瑛 X 陳正芳 X 陳政彥 X 解昆樺 X 白靈
朱壽桐 X 王珂 X 羅小鳳 X 胡西宛 X 孫金燕 X 沈奇 X 趙思運 X 傅天虹
激盪出最精彩的火花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兩岸論,讓台灣中生代攀上奇萊
──本書卷前小語
張默
A
去年初冬某晚,現在珠海北京師大文學院任教的傅天虹,曾來台北與老友小聚,他對《創世紀》60年社慶,十分感興趣,說著說著,話題很自然的轉到台灣中生代的身上,於是幾經商量,一部頗具份量的《台灣中生代詩人論》之編選,於焉誕生。
第二天下午,咱們四人,白靈、傅天虹、辛牧和筆者,又在台北懷寧街某咖啡座閒聊,主要是商談如何編輯台灣中生代論集的具體內容,經過約兩小時研商,得到以下結論如下:
書 名:台灣中生代15家〈論集〉
主 編:白靈、傅天虹
入選詩人: 馮青、簡政珍、白靈、杜十三、陳育虹、渡也、陳義芝、陳黎、羅智成、向陽、焦桐、陳克華、鴻鴻、李進文、嚴忠政〈15〉家。以1950~1966年出生者為主。
以上入選詩人名單之敲定,絕非憑空而生,確是依據下列當代五部重要選本作為最佳之參考:
1. 台灣青年詩選‧張默編‧1991年,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 新詩三百首‧張默、蕭蕭編‧1995年,九歌版。
3. 二十世紀台灣詩選‧馬悅然、奚密、向陽編‧2001年‧麥田版。
4. 新詩讀本‧蕭蕭、白靈編‧2002年,二魚版。
5. 新詩30家‧白靈編‧2008年,九歌版。
其中,《台灣青年詩選》,有10家列入本書,《新詩三百首》有11家列入本書,《二十世紀台灣詩選》有10家列入本書,《新詩讀本》有12家列入本書,《新詩三十家》有14家列入本書。名單恕不一一重覆。
接著便立即商定,論文撰寫如何分配及邀稿,分由白靈〈負責台灣〉,傅天虹〈負責大陸〉,每家論文以萬字為限。鐵定2014年4月底全部完成交卷。……
B
歷兩位主編的密集約稿,以及再三催逼,所有稿件均先後於2014年4月底交卷,5月初當白靈將厚厚的書稿傳到辛牧手中,書名已正式定名為《台灣中生代詩人兩岸論》。全書概分:卷一:「台灣學者論中生代」。收蕭蕭到解昆樺8篇論文。卷二:「大陸學者論中生代」。收朱壽桐到趙思運7篇論文。體例至為完備。
筆者於7月初接到傅天虹的電話,他希望我執筆為本書撰寫序介,當時我說拿到校樣稿再說吧!
8月30日黃昏,辛牧送來秀威的校樣全書,我立即仔細翻閱每一家論文,並作精要筆記,以為撰寫「卷前小語」的參考。
台灣中生代,自簡政珍以降到李進文等等,的確現階段是他們策馬前行的主力,筆者難以為入選的15家說三道四,特分別依本書編選順序,選錄兩岸學者的論點精華,供愛詩人一粲。
‧ 其一是蕭蕭論焦桐的結語:擅長敘事的現代詩人焦桐,確在小詩中薀藏敘述能耐,發展出五行的「木質」特性,在有限的行句中繼續推進式演展本事,為創作小詩提示一個便捷的門徑。
‧ 其二是鄭慧如論簡政珍結語:簡政珍捕捉物象,轉化意象,一邊超越寫實,一邊勾勒生命,其詩作最令人驚喜之處,是意象間的同異縫隙,以及縫隙間的留白、透明,以及可能性。
‧ 其三是李翠瑛論陳育虹的結語:《索隱》是一種內在尋索與外在間力求平衡的翹翹板,從隱藏或表現之間,陳育虹以隱喻、圖象、音樂等技巧不斷試煉她的詩句,以最佳狀態來表現她細膩的心事或心情。
‧ 其四是陳正芳論陳黎的結語:《小宇宙:現代俳句一百首》,這本詩集將預示詩人將日益狀大的文字嬉遊能力,更重要的是以「現代俳句」設限的詩創作,在展開國際視野的同時,也延續了前作豐沛的誇文化意象。
‧ 其五是鄭慧如論白靈的結語:以意象的虛實轉化為基礎,白靈的詩畫共構凝聚主觀的焦點。作為思想和感情的出口,以建立經過選擇,重組之後的秩序。白靈以多元傳播為流星般的砥礪火花,藉著詩創作的媒介轉換證明……
‧ 其六是陳政彥論嚴忠政的結語:嚴忠政的詩充滿現實關懷,在這些詩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他透過不同人稱,來講述各式各樣的故事………
‧ 其七是解昆樺論渡也的結語:渡也的詩觀「詩的內容不深奧,題材儘量寬闊」,連帶使之詩語言自然走向精簡,不刻意經營巨幅篇章,精準運用語言勾連物象,形成隱喻聚焦主題,足見詩語言掌握能力。
‧ 其八是白靈論杜十三的結語:杜十三是濁水溪之子,不安而不穩,卻是澎湃的。他一生致力打破界限線,模糊掉框框,乃至作掉所謂藝術邊界。他的跨領域行動,文創先知的敏銳,是早早就走在時代前端的……
‧ 其九是朱壽桐論向陽的結語:向陽寧願將詩歌和詩人的全部意義交付於他心目中的燈光:「詩人如果是夜裡點起的一盞燈,他的責任即是要在最黑暗處放光。」燈就是詩意的全部,詩是是的功能的形象體現。
‧ 其十是王珂論鴻鴻的結語:鴻鴻的「跨界寫作」,也具有合理性。現代詩的一大特點就是「跨界」。不管詩人的生存境遇如何,詩歌生態多麼惡劣,都有必要站在本質主義立場,堅持捍衛「詩是最高語言藝術」。「詩要寫得美」……
‧ 其十一是羅小鳳論陳義芝的結語:陳義芝的詩以抒情性與敘事性、傳統與現代、感性與知性的多重疊映而顯出與眾不同的詩歌風景。打造了獨屬於他自己的詩歌「新品種」。他從不拘泥某一種詩歌表現藝術,不失為台灣「中生代」詩人群所貢獻的一份獨特個案。
‧ 其十二是胡西宛論李進文的結語:李進文的詩作藝術思考的主要對象,是人倫親情、社會政治和自我存在,具體體現為對親情的品味與人生感悟以及生存的深刻體驗。現世情懷和終年關切,是漢語新詩的基本價值,對這些價值內涵的藝術表現,他展現了台灣中生代的承前啟後,開拓新局的能量。
‧ 其十三是孫金燕、沈奇論羅智成的結語:羅智成正是借用這些「語詞的意義」,通過向古老文化精神的回返與對現世細節的深沉把握,逃逸出現實與自我兩個向度的逼迫,從而獨立於世。並最終「讓世界,得以美滿地,在我們體內進行。
‧ 其十四是趙思運論陳克華的結語:陳克華以「驚世駭俗」的身體表達成為華語詩界的標誌性詩人。尤其是他通過詩歌,對肉身男體進行全方位的測繪,可以說,身體美學是陳克華寫詩的出發點,也是最終旨歸。
‧ 其十五是傅天虹論馮青的結語:馮青是中生代女詩人具有獨樹一幟的風格,她對冷峻意象的營造以及現代技運用十分得心應手,對生活的投射,對視野的定格,都展現了一個冷洌,情感零介入,只屬於她自己的世界。
上述兩岸詩人學者對台灣15位中生代詩人的論評精要,都有各別獨具的視點,值得肯定。深信海內外愛詩人細讀全書之後,一定感悟很深。謝謝兩位主編精心細密的編配,孰前孰後,井然有序,筆者認為「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那麼本書以焦桐打前鋒,馮青為壓軸,正是印證「好酒存甕底」。本書列為〈創世紀〉60年慶詩叢之四,何妨讓它自由自在,向華語新詩的大海,朗朗鼓浪前進。
C
就筆者記憶所及,兩岸詩人學者共同協力論述台灣中生代詩人,這可能是首部合作完成的藝術品,希望今後有更多別具風格的兩岸中生代詩人論集問世。
本文開篇我說過:兩岸論,讓台灣中生代攀上「奇萊」,如果本書出版後,花蓮三陳〈陳義芝、陳黎、陳克華〉,願意聯手邀約這批中生代15家,真的登上奇萊峰,大夥兒在絕嶺高聲朗讀楊牧有關奇萊的詩片斷,然後大家把手中帶來新出版的《兩岸論……》紛紛拋向千丈外小小的鯉魚潭,餵魚。說不定它就是2014年台灣詩界最最特大新聞!啊,永恆,再見!
―2014年9月1日凌晨定稿於內湖
簡介
這是第一本集合海峽兩岸學者共同論述臺灣中生代詩人的論文集。十四位來自兩岸各大學的著名學者以不同視角迥異的觀點,對十五位傑出的臺灣中生代詩人的作品,層層逼視,論析剖采,開掘詩人自七○年代迄今詩創作之技藝手法、精神面貌、和時空意涵,對這群五○、六○年代出生的臺灣詩人如何繼踵前賢詩輩,如何兩執現代與後現代精華、如何腳踩平面媒介並衝浪於網路世界,如何為台灣詩壇開創出自有新詩以來最多元的詩風、拓墾出最豐沃最膽壯的詩的后土,做了上窮碧落下黃泉式的探索和極具辛辣直抵核心的論評。
作者簡介
主編簡介
傅天虹(1947-),男,南京人。《當代詩壇》主編,《當代詩學會》發起人,《當代詩學論壇機制》發起人,現任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華文所常務副所長、文學院教授。傅天虹自幼酷愛新詩,至今已成詩4千餘首,結集30餘部,另有編著一千餘萬字。《中國文學通史》、《中國當代新詩史》、《香港文學史》等多部史書均有專節介紹。他文學創作與文化活動跨越兩岸四地,目前正致力於「漢語新詩」和「中生代」的命名研究和視野建構,是一位著名詩人、學者、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
白靈(莊祖煌,1951-),生於台北萬華。美國新澤西州史蒂文斯理工學院化工碩士,現任台北科技大學副教授。《詩的聲光》創始人,曾擔任過台灣詩學季刊社主編。作品曾獲國家文藝獎、2011新詩金典獎等十餘項。著有詩集《昨日之肉》、《五行詩及其手稿》、《愛與死的間隙》、《女人與玻璃的幾種關係》等十一種,童詩集兩種,散文集三種,詩論集五種。編有《新詩三十家》等十餘種。建置個人網頁「白靈文學船」、「布演台灣」等十二種(http://www.ntut.edu.tw/~thchuang/)。
目錄
張 默 ▎ 兩岸論,讓台灣中生代攀上奇萊 ―本書卷前小語
卷一 台灣學者論中生代
蕭 蕭 ▎ 小詩含藏蓄存的敘事能量︰以焦桐詩的 木質特性為研究中心
鄭慧如 ▎ 瞬間生滅的意象美學:簡政珍論
李翠瑛 ▎ 潛藏的美麗―從陳育虹小詩的隱喻到 詩集《索隱》中的「月亮」
陳正芳 ▎ 淺論陳黎俳句詩的跨語際實踐
鄭慧如 ▎ 從媒介轉換論白靈的詩
陳政彥 ▎ 試論嚴忠政詩中的敘事人稱
解昆樺 ▎ 手套與愛與戀人絮語 ―渡也《手套與愛》的「符號-情感- 身體」結構意欲
白 靈 ▎ 有框與無框―杜十三的跨領域實踐及其 小詩例證
卷二 大陸學者論中生代
朱壽桐 ▎ 給他光,於是他有了詩―論向陽的燈光詩思
王 珂 ▎ 現代與現在,和解與對抗―鴻鴻現代詩寫作倫理考察
羅小鳳 ▎ 臺灣「中生代」的「新品種」―論陳義芝詩歌的藝術特質
胡西宛 ▎ 李進文詩歌的現世情懷與終極關切
孫金燕/沈奇 ▎ 與孤獨一起對刺―羅智成詩歌論
趙思運 ▎ 陳克華,一個「敗德」的身體測繪學家
傅天虹 ▎ 天河中的「秋刀魚」―論中生代女詩人馮青的女性歷史觀
▎評論者小傳
傅天虹/白靈 ▎編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