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你可以更讚

台灣,你可以更讚

  • 作者 / 胡俊鋒
  • 出版社 / 新銳文創(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2-10
  • ISBN / 9789865915117
  • 定價 / NT$ 250
  • 優惠價 / NT$ 225
  有0人評分    分享:
  按讚:


一本不可錯過的陸生台灣印象集
《新週刊》周可 推薦


本書特色

1. 第一本反應陸生在台生活面貌的書籍
2. 本書彷彿一陣微風,帶你回想台灣消失的美好,美好不是消失了,是我們遺忘了。
3. 作者要告訴台灣人:大陸,不是一個可怕的代名詞,也不是一個遙遠的他鄉之域,更不是單調的專制文化體。我們應該能夠撇開政治的束縛,勇敢地開始到彼岸的旅行,更多地認識、瞭解和尊重對方。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序一  一本令人感動的小書
從去年(二○一一)暑假開始,台灣各大專院校開始正式招收大陸學生來台就讀大學本科,或攻讀博、碩士學位。任何關心兩岸文化交流的人都很容易看出:從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撤守台灣以來,這是中華民國歷史上的頭等大事,對於中國未來的歷史發展將造成長久而且深遠的影響。在此之前,雖然已經有許多台灣學生到大陸各大學就讀,也有不少陸生來台灣做短期的交換學習,其影響力顯然不如陸生正式來台就學。

中華文化現代化的道路

我一向認為:從鴉片戰爭以來,整個中國歷史發展的大方向,就是在找尋一條中華文化現代化的道路。一九七六年毛澤東過世,鄧小平復出,並從一九七九年開始推動「改革開放」政策。一九八九年,中共渡過了「天安門事件」的危機,隨後又在蘇聯及東歐國家解體的風波中,堅持「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路線,才有往後二十年快速而且穩定的經濟成長,並造成「大國崛起」的氣勢。有人說,台灣以六十年的時間追趕西方國家三百年的發展;大陸則是以三十年的時間企圖趕上西方。
正因為台灣和大陸已經不約而同地走上了「學習西方國家」的發展道路,大陸今天所面臨的許多問題,其實在台灣也曾經發生過。大陸的學術界經歷過三個「三十年」的斷裂:一九四九年之前的三十年,是由一批知識分子帶頭,零零散散地向英、美、日本學習;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七九年之間的三十年,是一面倒地學習蘇聯;一九七九年之後,又由「海歸派」領頭,努力模仿美國。然而,由於大陸學術界接觸西方文化的時間較短,許多學者既無法快速消化西方文明的菁華,又對自己的文化傳統欠缺相應的理解,很難建構出自主的社會科學理論,這種以「模仿西方」作為核心的盲目現代化,必然會陷入「實踐很偉大,理論很蒼白」的困境,而讓大陸的社會發展問題叢生,難以為繼,無法更上一層樓。

儒家人文主義的學術傳統

光復以來,台灣的學術界雖然也是籠罩在「全盤西化」的陰影之下,但我們早已看出:「全盤西化」的結果必然是「畫虎不成反類犬」,我們唯一的出路,就是致力於結合中、西文化之長,建立「儒家人文主義」的自主學術傳統。在我看來,未來兩岸關係的最好安排,是大陸把台灣看做是「中華文化現代化」的實驗室,密切注意它如何處理現代化過程中所遭遇到的各項問題,從中汲取教訓,「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作為未來施政的參考。今天陸生來台攻讀博、碩士學位的最重要意義,就是讓大陸的新生代能夠來台灣深入反思並學習台灣的現代化經驗,大家一起規劃中華文化未來發展的藍圖。
從二○一一年暑假,大陸學生開始來台灣的公私立大學,修習學位。我因此以建立「自主社會科學」為宗旨,在台灣大學及高雄義守大學成立「民盟書院」,招收陸生定期聚會,傳授「社會科學本土化」的基本理念。參與台北「民盟書院」的同學,大多是到台灣大學攻讀博、碩士學位的研究生,因此,我鼓勵他們將來不僅要修息「知識論與方法論」,對西方科學哲學的演進能有系統性的瞭解,而且要修習我開設的其他課程,懂得如何以西方的科學哲學作為基礎,建構本土社會科學的理論,並從事研究。
本書作者胡俊鋒同學原本是廣州中山大學哲學與人類學雙修的學生。前年五月,我應邀到中山大學演講,他跑來找我,討論心理學本土化的問題。沒想到一年之後,他真的來到台灣,進入台大心理學研究所碩士班,變成我的學生之一,積極參加民盟書院的活動,並且寫了這本令人感動的小書:《台灣,你可以更讚!》有一次教育領域的國策顧問在總統府開會,討論陸生來台的問題。我提到這本書,會後並請俊鋒致贈每人一冊。馬英九總統讀完之後,非常感動,不久即回贈俊鋒一本他親筆簽名的著作《原鄉精神――台灣的典範故事》。今天看到這本書能夠順利出版,我感到十分高興,特為之序,以玆鼓勵。

國家講座教授 黃光國
誌於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

簡介

大陸很大,來自大陸的每一個學生都不能代表大陸。
但是在台灣學生眼裡,來自大陸的學生一言一行都代表大陸。
因著這個緣故,身為第一屆來台的陸生胡俊鋒,寫下了這本《台灣,你可以更讚》的小書。
俊鋒說:「我不來台灣,台灣永遠只能是我從國小的教科書中讀來的『寶島』想像;我不來台北,台北永遠只能是我從我生活的大都市勾勒出來的城市想像;我不來台大,台大永遠只能是我從世界大學排行榜上得來的數字符號。」
俊鋒還說:「每次離開了台北,從空中往下看這個城市,驀然回首,才突然發覺台北的好與可愛,彷彿中了台北的毒一樣,登『陸』的那一刻便開始了水土不服。」
台灣與大陸的距離,看似近在眼前,卻是咫尺天涯。一趟航程僅需九十分鐘,卻蹉跎了五十年的歲月才得以成行。儘管如此,這位可愛的陸生還是來了,勇敢地到彼岸的台灣學習與旅行。那台灣人,你呢?願意幫他按個「讚」嗎?

作者簡介

胡俊鋒,生於中國廣東省梅洲市,客家人。畢業於廣州中山大學哲學系和人類學系,現以陸生身分來台就讀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為PAPA STDIO(大陸環保教育組織)創辦人。


胡俊鋒自述
我是誰?不要問我,因為我一直行走在追問的路上,但我會告訴你我所聽到的東西:
江湖朋友呼我「小茶壺」,茶壺喜歡聽每個茶杯的獨特故事,也喜歡把好東西分享給茶杯,所以茶壺被邀請進入南中國最為神秘的青年精英組織──馬丁堂學社。
道上朋友叫我「小柴胡」,柴胡正如他所代表的藥材那樣,喜歡幫別人的世界添點亮麗的色彩,所以柴胡在紅十字會打拚過,創立過自己的環保教育組織──PAPA STUDIO。
大學朋友喊我「胡總」,因為胡總當時是某雜誌的學校主管,再有一天胡總在自己的家譜中發現與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同在。
我自嘲自己為「傻呆」,呆呆的人傻傻地過日子,升學落榜,工作全無,仕途不順,出國不暢,表白被拒,失敗的傻呆一直沒有放棄,所以在台灣繼續夢之旅。

目錄

序一 一本令人感動的小書
序二 開放留學就是兩岸和平的起點
序三 民間交流助力兩岸和平
序四 做一隻兩岸間的文化蜜蜂
序五 推開圍籬,跨越鴻溝
自序 尋夢在台灣

MEMO 1 近在眼前,咫尺天涯
遙遠的九十分鐘航距
一個海峽,兩本證件
一種交通,兩種坐法
一輛公車,兩種規則
一個字詞,兩種達意
一個中秋,兩種過法

MEMO 2 台灣之趣,細細品來
無所不在的便利店
求測天命的執著
藝人的自由與尊嚴
向青天白日旗致敬
錢幣的國家符號

MEMO 3 陸生在台,鋼絲之行
「三限六不」的捆綁
吊詭的陸生標籤

MEMO 4 兩岸互動,相得益彰
國父精神
台灣意識
台灣:自由≠民主
台灣給大陸出的難題

MEMO 5 立足本土,暢遊學術
文人自古相輕
呼喊本土文化
追求學術自主

MEMO 6 體悟放下,走向法鼓
放下的力量
出坡禪中體悟生命
出家的莊嚴與法喜

MEMO 7 另一種視角:他者之音
被禁足的大陸人的台灣想像
不在台北的成都
感恩江湖行

尾聲


最新評論

會員評鑑等級 我要寫評鑑

無。

無。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