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與認同:金門婦女隊員出操的回顧

記憶與認同:金門婦女隊員出操的回顧

  • 作者 / 呂靜怡
  • 出版社 / 呂靜怡
  • 出版日期 / 2014-10
  • ISBN / 9789574317295
  • 定價 / NT$ 240
  • 優惠價 / NT$ 216
  有0人評分    分享:
  按讚:



本書特色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序 文
簡美玲
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
在指導靜怡做碩士論文研究與書寫時,我剛經歷從花蓮回到新竹教書的階段。還記得她搭北迴線火車,從東部來交通大學科二館研究室(那時六家校區的客家學院院館仍在興建),師生一起討論論文的情景。多年過後,我很高興得知,金門縣文化局地方文獻,將出版此部作品。今年六月收到靜怡寫e-mail來邀約為此書寫序文時,我憶及了當年在指導她時,我們就曾談論到,記錄女性出操的生命史敘事,也是在為金門地方社會寫一個時代的故事。應是金門地方文獻,頗為獨特的一類著述。
這本書的時代脈絡是二次大戰後國共分離的1949年起,到臺灣與金門陸續於1987年與1992年的解嚴。金門,一個在歷史、文化及語言上,與閩南文化的區域性,緊密關聯的農耕與討海的地方社會;在此一時期做為戰地,長達四十餘載。對於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生在臺灣,成長與受教於戒嚴時期的世代,我們無數次在教室課堂,在報刊、收音機與電視,在父執輩,乃至兄長的軍旅經驗裡,腦海中所印記的,金門(與馬祖)是保衛中華民國臺灣的最前線。何謂前線,前線裡的人群,除了氣宇軒昂的國軍,我們都忽略了,還有過著無數日常與儀式節慶交替的尋常百姓人家。在村莊與地方變成前線戰地之際,宗族世家的維繫,祖先崇拜的傳承,姻親之間的過往迎來,也還是戰地居民心之所繫,依循歲時節慶的社會理想與實際。但這如此平凡的慣習與傳統,很直接地必須面對強大的「單打雙不打」的戰爭協定與時間安排的介入,砲彈、躲空防、出操團練的身體規訓,以及擔憂、懼怕的集體與個人情緒的壓抑。
在這個做為戰地的年代裡,被掩蓋的,未能被聽到的常民聲音裡的細微之最,可能就是女人的聲音。對於戰後世代的臺灣人,金門與馬祖是何其熟悉,但它似乎無關乎女性,因為那是父執輩與兄長當兵的地方。我們可能從來沒想過,金門戰地裡的女人,如何經歷小女孩(尤有甚者,年幼即需操持繁重家務的小童養媳)、女兒、姊妹,為人妻,為人媳,直到為人母。這再平凡不過的女性生命史與生活經驗,如何在戰地的四十年裡度過。這本書以十二位年齡差距最多長達三十歲,且都有出操經驗的金門女性,為主要生命史敘事者。靜怡是金門出生成長的女孩,書中的許多訪談情境與紀錄的語料,雖是華文書寫,卻適切與關鍵的保留了金門腔閩南方言所常用的語彙及語言習慣。尤其幾位最年長女性受訪人的敘事材料,以及靜怡所描述她與她們之間對話的情境,有如金門島嶼寧靜的海灣,如此的溫暖。然而如同靜怡在書中引用了詩人楊牧的短文,料羅灣的海不是平靜的,你未身在其中,是未能感知。這些年長女性,對於親身經歷長年戰爭的恐慌與懼怕的身體經驗與情緒感受,讀來讓人心裡翻攪疼惜,久久未能平撫。
民族誌,越來越像是在書寫歷史。這本書,非僅是記錄一個特殊年代與歷史脈絡裡金門女性的生命史,也是為金門的地方社會,及其與臺灣,與中華民國的緊密關聯與複雜糾結,從女性的生命與生活的歷練,身體與情緒情感的經驗,以及敘事的言說形式與內容,來做一個側寫。
2014.7.4寫於美國麻州劍橋

簡介

本書是目前金門各類研究中,以女性與戰爭的關係來討論金門議題的文本。透過以生命史述說的方式,呈現1949–1992年國共對峙期間,金門女性與戰爭緊密關聯的「出操」經驗。

作者簡介

呂靜怡
福建省金門人,料羅灣女孩。
慈濟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畢業。
以碩士論文作為探索自己家鄉文化特殊性的起點,
在書寫的同時,梳理自身對金門的情感與認同。

目錄

目 次

序文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出操」的意涵
第二節 田野描述
第三節 研究對象
第四節 研究方法
第五節 章節安排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金門婦女特色
第二節 理論回顧

第三章 金門婦女隊員的生命故事
第一節 參加一般出操的婦女隊員
第二節 特殊職務的婦女隊員
第三節 躲避出操的婦女隊員
第四節 參加國慶閱兵的婦女隊員
第五節 生命史述說的意義

第四章 「出操」的特性
第一節 出操作為一個儀式
第二節 出操的規訓與影響
第三節 出操與「家」的關聯
結論

第五章 述說、記憶、認同
第一節 述說
第二節 記憶
第三節 認同
結論

附錄
後記


最新評論

會員評鑑等級 我要寫評鑑

無。

無。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