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文錦詠春拳--歷史、思想與方法

盧文錦詠春拳--歷史、思想與方法

  • 作者 / 盧文錦
  • 出版社 / 新銳文創(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5-03
  • ISBN / 9789865716516
  • 定價 / NT$ 450
  • 優惠價 / NT$ 405
  有0人評分    分享:
  按讚:


宗師葉問親傳、特工警界之師盧文錦
開館授徒四十年,獨門心法首度公開!

詠春工夫,不求多,而求精;
詠春精神,不在猛,而在細!


本書特色

✓從頭介紹詠春拳的源流發展與基本思想
✓逐項拆解葉問詠春拳的拳法結構
✓實拍步驟圖解演示詠春基本樁法
✓圖示詠春器械的重要基本動作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向盧師父學詠春〉胡逢瑛
  盧師父出生於名門望族,其先祖來自於廣東武學聖地的佛山,這樣的先祖血脈給了盧師父獨一無二的學武條件,而詠春拳正是源自於這個具有民族文化和革命精神的地方。盧師父經歷中國近代最大的戰爭與劇變,輾轉來台之後又學習軍事作戰,大的時代背景與環境賦予了盧文錦師父承襲詠春拳脈最深厚且最寬廣的視野和內涵。
  師父常說:「詠春拳不是用來打人的,最重要的是敵人打不到我」。簡單的一句話卻是道破了詠春拳術的完全精髓。《孫子兵法》中提到:「善攻者,敵不知所守;善守者,敵不知所攻」。中國古老思想強調:「窮則變、變則通」,天無絕人之路,詠春拳顧名思義,創造者必定是希望以這套拳術傳遞生命永恆和無限希望的價值,拳理當中注入了這套拳術清澈善良的靈魂。
  那麼,如何才能悟得詠春之道?到底詠春拳要付予我們了解的精神為何?什麼才是詠春拳要傳達給我們的最核心訊息?拜讀盧文錦師傅的手卷無疑是非常重要的路徑。
  師父還經常說:「光是靠想的沒有用,要做得出來才是真實的;動作不是從思想中產生或由目視去指揮,而是接觸來手瞬間感覺後的自然反應」。卻實是,許多人都犯有紙上談兵、說三道四的壞毛病,能夠切實執行並且為他人有所貢獻者,卻是寥寥可數,鮮少矣。功夫無百日成,需要學習者全心投入,方能熟能生巧,達到隨心所欲、來去自如的境地。有了恆心和毅力,鐵杵也能磨成繡花針。師父所說的這些道理,卻也難為急於求成者所領悟。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動作的樣貌,而是在於動作的發揮,也就是我們能夠做到的有多少,這完全端看習武者的個人天賦和後天努力。
  的確,詠春拳宛如人生哲學,需要有足夠的智慧與人生經驗方能領略其中的一二奧妙。這樣,學習詠春拳就不僅僅是學習招式,因為無招更勝有招,想想師父為什麼一再提醒我們學習者:詠春拳沒有招式形象和破招化招的問題?如果一切動作本身都沒有力量,力量也不是從你思想上想像的任意妄為中產生,而是在具備了時間、距離、位置和瞬間接觸反應等條件中產生力量,那麼,所有的招式就不關鍵了,因為動作都是「虛實」的表現,所有的動作就在「虛實」當中變化萬千。如果有形有招就會擺架子,而框架是死的,死的動作就會產生阻力,也就是中看不中用。所以師父經常轉述葉問宗師說的話:「活人練活死功夫,不要把功夫練死了。」詠春拳的「沉肘埋中」強調動作永遠要在中線保護我們自己的安全,永遠在「朝形」面對敵人並且隨時可以突破敵人的中央地帶,這完全就是師父經常講的:詠春的運用要汲取兵書的作戰原理。因為詠春的動作一切都是在「虛實」中變化,當我擺出詠春的樁手動作時,我永遠是要「立於不敗之地」,所以,詠春的動作似乎沒有攻擊的動作,但是每個動作都具有攻擊獵殺的作用。這裡面有一種面對敵人永不屈服的頑強精神,最後敵人終究在這種頑強不懈的精神中低頭放棄。也因為詠春拳永遠在這裡守住自己的防線,不讓敵人有任何入侵的機會,所以,所有的動作在變化中可以完全化解敵人給我的危機。
  文化是具有在地民族個性、相通語言和共同記憶的生活特點。廣東一地在歷史上擁有了孕育詠春拳萌芽的多元包容、頑強反抗和自由革命的環境土壤,富有保家衛土的民族精神。也就是師父在詠春拳流史中提到的滿清入關屠殺和反清復明的革命事蹟,以及當國家民族遭遇到日本侵華的欺侮,使我們體會到我中華民族對日抗戰堅忍不拔的精神。那麼,我們或許可以從中理解廣東之地為什麼會有中國禪宗始祖六祖惠能的產生,培養出革命家如中華民國的國父孫文,以及名滿天下的詠春拳始祖及其傳人如:梁贊、陳華順、葉問等等人物了。所以,我感覺師父在傳授詠春拳方面是具備了得天獨厚的個人素質與條件,而我們學習者也是極其有幸,能夠在台灣接觸到這門高深的拳技武學,更何其有幸能夠師承盧文錦師傅,窺探得一二詠春武學殿堂之奧妙玄絕。
  師父還經常說:「切莫妄想一步登天」。學習詠春拳者需要從中國傳統的哲學當中去參透與悟道。師父強調不要老想著去打人,主要目的是在於讓我們先消除內心逞強好鬥的勝負心,一旦內心有了勝負與得失之心,學習詠春的心情就會如同乘坐雲霄飛車般的忽上忽下,很難穩定發揮應有的實力,是故古人亦云:「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對於詠春學習者而言,這個意思就是指容易受到外界干擾激怒而好逞兇好鬥者的此類人並沒有學到真正的功夫。師父常告誡弟子:「功夫的高低不是靠打人來決定的」,因為今天你打人了,或許明天你也被別人打了,相互鬥毆的結果只是增加殺戮之氣罷了,更甚者就送進監獄裡吃牢飯,最後人生到頭來仍是落得一無所成。
  幾位學習詠春拳的同門先進師兄都告訴我們:學習詠春也是學習一種退讓的精神,有退才有進,不會兩人僵持在那裡鬥力,鬥力不是詠春,故詠春之妙在於借力使力,方可使敵彈盡糧絕,這完全符合兵書中「因糧於敵」的道理。詠春拳是與對方來手接觸後的瞬間反應,要對敵人的動作做出相應的反應,在黐手的過程中我們學習如何做到攻防同時,因此無須見招拆招,也沒有固定招式和形象。如何能夠鬆脫對方的攻手並且使自己總是抽出一支手出來在胸前保護自己,控制有限的力量維持結構的穩定而不僵硬,不能任人隨意把自己的手撥開而任人宰割的同時,卻能迎刃而解飛來的難題。故學拳非一朝一夕可以功成名就,需要時間熟練動作而達到游刃有餘,總之學詠春無法速成。課堂間也會有幾位執教師兄給予學拳者許多個人多年心血的結晶指導,還有許多師父的弟子都在傳承盧文錦師父的詠春拳學。
  師父經常鼓勵學習詠春者必須要有遠大的志向,他認為學拳如用兵,詠春講求的是天時、地利、人和等等各項要素俱備的謀定而後動的定見瞻觀,故《孫子兵法》中有云:「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勝,善之善者也。」也就是:真正高明者,是不費一兵一卒就可以達到不戰而驅人之兵的效果,畢竟久戰則頓兵挫銳、彈盡糧絕、民不聊生,必定引起民怨沸騰與國家危亡,故兵法講求的是:非危不戰,兵貴速、不貴久。倘若細心汲取兵法於詠春之道,方能消弭好戰而輕道的失敗觀念。
  盧文錦師傅在傳授詠春拳上的成就與貢獻,還有盧師傅與葉問宗師的甥舅親屬關係,以及詠春拳脈源自於廣東「紅船」的歷史與文化背景等等綜合因素,使得師父得天獨厚,這也決定了他老人家必定將在傳承詠春拳術史上名留青史。也惟有像師父這般飽腹學識和經歷豐富的人物,才能把詠春拳史、拳術、拳理……等等問題,詮釋地如此精闢入理、生動形象與淋漓盡致!
  回想當初與師父在討論為其出版專書的時候,在面對師父給我的手寫筆記以及他過去發表文章的一疊疊雜誌時,我內心既是興奮的、也是緊張的,因為想想這是師父畢生的心血,而我本身對詠春拳的認識卻還很淺薄,但憑藉著個人的熱忱與決心,所以我決定盡自己的棉薄之力,以最嚴肅和最認真的態度來執行整稿的工作。所以,整理師父的筆稿並且將其付梓出版,就是我這段期間學習詠春拳當前之際最重要的使命與任務了。在抄錄師父筆記的過程中疏漏在所難免,還祈各方先進不吝指正為荷。
  藉著師父出書的千載難逢機會,首先我要感謝師父願意信任我,讓我協助他整理大部分的稿件,因為我覺得做這件事情很有意義,也很快樂,儘管自己平日也相當忙碌,有時候在撰打文字時也會感到疲累,但是我還是盡量去克服在過程中出現的浮躁心情,覺得這也是磨練自己的心性。此間,師父也經常在打好的稿件上不斷修改或是補述重要觀念,同時,我也得此因緣機會可以仔細閱讀師父的心得筆記。在這段期間,我感受到學習詠春拳的手法需要學會用一種棉軟持續不斷的力量去牽引任何厚重的力量,「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的概念對於我們處理人際關係的進退應對是非常有助益的。我們學習為人處世之道也在於如何可以做到「棉裡藏針、行方思圓」,其意涵不僅是柔中帶剛,其實關鍵時還有一針見血的精闢深邃力道。
  最後,要特別感謝秀威出版社的發行人宋政坤先生、編輯邵亢虎先生和鄭伊庭小姐的慧眼,是他們廣闊的胸襟視野和獨到的專業眼光,幫助我們完成了這項具有民族精神和文化傳承的重要歷史任務。在此,再次謝謝他們以及所有幫助過我們精進與傳播詠春拳術的先進朋友。

     胡逢瑛
     盧文錦詠春拳總會會員
     二○一四年一月十六日

簡介

宗師葉問親傳、特工警界之師盧文錦,開館授徒四十年,獨門心法首度公開!
詠春拳貴精不貴多,有生於無、多生於精。作者盧文錦為葉問的親外甥,少承家傳詠春拳學,另又習得擒拿、柔道、特勤搏擊等技法,曾任維安特勤隊創隊教官,本書彙整其多年經驗,從頭介紹詠春拳的源流發展與基本思想,逐項講示葉問詠春拳的拳法結構,並以詳盡的動作圖解實地演示木人樁、三角樁、八斬刀、六點半棍等基本樁法和詠春器械的重要動作,拆解由「小念頭」、「尋橋」、「標指」三個過程組成的拳套,使學習者在練習過程中能學以致用,是學習詠春拳的必備讀物。

作者簡介

盧文錦
1933年出生於香港,母親為佛山葉氏長女葉慕潔(即葉問長姊)。1950年中國大陸易手,葉問來港,於飯店工會教授詠春拳,盧文錦才得與親舅學拳。1960年來台發展,接受軍事及情報訓練,此時除葉問的詠春拳,另外習得擒拿、柔道、特勤搏擊等技法。1992年獲任命為維安特勤隊創隊教官,1993年撰寫警用教材《警察應用搏擊術》,並訓練學校教官,擔任調查局教官長達十年。
盧文錦自1975年退役後,即設館於內湖,專門教授詠春拳,門生遍及四十餘國家,其子盧國靜(Gorden Lu)亦承其衣缽,於美國東岸教拳十餘年。
盧文錦詠春拳總會:http://www.wingchun.tw

目錄

自序 / 盧文錦
上篇 Chapter1 詠春拳的歷史源流與發展脈絡
   Chapter2 詠春拳的基本思想與運用概念
   Chapter3 詠春拳的實戰概念與方法
   Chapter4 詠春拳的基本拳法與實戰
   Chapter5 詠春拳的基本功夫與身形掌法
中篇 Chapter6 葉問詠春拳的拳法結構
   Chapter7 詠春拳法的運用和基本樁法
   Chapter8 盧文錦詠春拳的教學精華語錄
下篇 Chapter9 盧文錦詠春器械重要基本動作圖示

詮釋舅父葉問宗師生前之教拳心得
後記
附錄 向盧師父學詠春 / 胡逢瑛


最新評論

會員評鑑等級 我要寫評鑑

無。

無。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