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網路書店
- 藝術設計
從王羲之到王靜芝──帖學傳統中的典範書學體系
- 作者 /
郭晉銓
- 出版社 /
新銳文創(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8-07
- ISBN /
9789578924246
- 定價 /
NT$
420
- 優惠價 / NT$
378
孫過庭的兼通思想與尚法本質+米芾抑唐崇晉的批評意識+趙孟頫的古法精神+董其昌求淡的尚意書學+王文治的帖學史觀+沈尹默對帖學文化的重構+王靜芝抑碑崇帖的審美取向
──無論尚法或尚意,他們都體現了以王羲之為典範的帖學傳統中,「意」的共性與「變」的特質──
本書特色
以王羲之書法美學為核心,建構自唐代到近現代的典範系譜!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簡介
自唐宋到清代前期的書法史,幾乎是以學習王羲之為主的帖學史,進而形成難以動搖的傳統,此即本書所謂的「帖學傳統」,承襲王羲之系統的代表性書家,也就自有其書史上難以動搖的典範意義。本書深入探析孫過庭、米芾、趙孟頫、董其昌、王文治、沈尹默與王靜芝等人的書學觀,據此建構出一套以特定觀念為主軸的書學體系,試圖提出一個有別於無所不包的書學史論著。
作者簡介
郭晉銓
1980年出生於臺灣基隆。國立中央大學文學博士,專長書法理論與書法教學,現任教於臺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著有《沉鬱頓挫──臺靜農書藝境界》、《刀斧歲月──吳榮賜》等專書。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
第二節 「帖學傳統」的範圍與意義
第三節 「典範書學」的界定
第四節 研究回顧
第二章 王羲之書學的典範性──「意」的審美特質與開展
第一節 問題意識的提出
第二節 「意」的審美內涵
第三節 「意」在不同語境下的共性:求「變」
第四節 王羲之書學傳統中的「變」與「不變」
第五節 結語
第三章 兼通思想的繼承──孫過庭〈書譜〉的尚法本質
第一節 問題意識的提出
第二節 以王羲之為「兼通」典範
第三節 真、草「兼通」的必要性
第四節 「通會之際」的具體內容
第五節 「尚法」為本、「中和」為體、「兼通」為用
第六節 結語
第四章 批評意識的範型──米芾抑唐崇晉的審美思維
第一節 問題意識的提出
第二節 「醜怪惡札」?──米芾對唐楷的批評
第三節 平淡、自然、古雅──米芾所標舉的晉人書風
第四節 沉著痛快──米芾對「二王」書風的自我詮釋
第五節 結語
第五章 古法精神的再現──趙孟頫書學的規範力量
第一節 問題意識的提出
第二節 以王羲之為理想的書學實踐
第三節 古法精神的重構
第四節 趙孟頫書學的典範性
第五節 結語
第六章 由「形」到「神」的創作觀──董其昌求「淡」的尚意書學
第一節 問題意識的提出
第二節 董其昌書論中以趙孟頫為反思的書學觀點
第三節 董其昌書論的核心思想:求「淡」──由「形」到「神」
第四節 董其昌書學的時代意義:重現「意」的深度
第五節 結語
第七章 以晉為宗的品鑑論──王文治的書風分派與「品韻」格調
第一節 問題意識的提出
第二節 以王羲之為宗的書史觀
第三節 「品韻」的審美觀
第四節 結語
第八章 晉人筆法的再詮釋──沈尹默所重構的帖學文化和《新帖學論綱》的反思
第一節 問題意識的提出
第二節 關於沈尹默對帖學傳統的認知
第三節 關於沈尹默對晉人筆法的解讀
第四節 「尚法」精神所重構的帖學文化
第五節 結語
第九章 帖學傳統的時代意義──王靜芝抑碑崇帖的審美取向
第一節 問題意識的提出
第二節 王靜芝對「碑學」的批判
第三節 王靜芝對墨跡本的提倡
第四節 王靜芝對王羲之書風的崇慕
第五節 結語
第十章 結論
第一節 清代以來對帖學傳統的質疑與衝擊
第二節 帖學傳統的典範意義及其啟示
第三節 結語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