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網路書店
- 文學小說
閱讀渡也
- 作者 /
黎活仁 總主編;江寶釵、白靈 主編
- 出版社 /
秀威出版(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7-04
- ISBN /
9789863264170
- 定價 /
NT$
420
- 優惠價 / NT$
378
早在一九九○年,渡也已是簡政珍和林燿德合編《台灣新世代詩人大系》殷選的二十四位有代表性詩人之一!
本書特色
★針對渡也全面剖析!
★台灣境外評論家多面向評論!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總主編的話/黎活仁
問: 您對渡也認識多久?
答: 三年前明道的周夢蝶研討會見過一面,之後,在明道的隱地研討會,渡也教授又再應邀講評,又見過一面,兩次都沒有交談過。之前,倒是陳義芝教授曾託他把大作寄給我,應該是十多二十年前的事,簡政珍和林燿德的《臺灣新世代詩人大系》(1990)一書出版之時,其時我已有志於研究臺灣新詩。到現在為止,始終沒有機會詳細交換意見。他住的地方收訊不好,打十次十次都不通。結果終於放棄,不再聯絡了。辦研討會,總是有些事情需要溝通的。
問: 為什麼會研究臺灣新詩?
答: 我在大學任教時開一門臺灣文學的課,好像也講授了二十年左右。課程內容應該什麼都有一點比較好,包括新詩。
◆《閱讀渡也》的編輯
問: 《閱讀渡也》的作者大部分是內地學者,他們如何獲取臺灣研究資料?
答: 先把渡也詩集、散文集及其他著作掃瞄,提供給各位,研究資料和學位論文,蒐集到後,也陸續以電郵寄給各位,故應該是滿齊全的。
問: 您覺得內地學者做得怎麼樣?
答: 有幾篇寫得好,四川社科院游翠萍老師的一篇,能觀察到渡也的死亡書寫,別具慧識,應屬首選。南京東南大學張娟老師於垂直與空間的論文,組織到不少有關房子的素材,巴什拉常用垂直的概念,因為人是用腿直立起來的,因此垂直有正面意義,房子是直立的,故也是垂直的,這方面巴什拉並未對他的「垂直詩學」加以完善,有待後人重新建構。臺灣的新詩研究比較一般,孟樊在他的著作《當代臺灣新詩理論》也有過這一觀點,內地學者的研究經驗,剛好可以互補。內地學者以前的問題是看不到臺灣書籍和研究材料,如果研討會前準備工作做得充足,說不定可收意想不到的效果。
問: 會不會有理解上的錯誤?
答: 論文收到後,交三位學者糊名評審,或稱盲審,作者在出版前據此作了修訂。另外,又對引用文獻逐字作了核對。
問: 誤植會不會很多?
答: 有一位學者,幾乎每個注都是不正確的,後來因事退出;這一覆核記錄公開之外,後來收到的,已有改善。
問: 內地有逐字覆核的嗎?
答: 《中國社會科學》在2014年開始,已要求作者提供PDF覆核。依我十年來覆核學術著作經驗,在臺灣誠品書店架上的新書,「平均」每本有五百到一千五百個誤植,學報或論文集錯漏可達兩千個。
◆目前的渡也研究
問: 目前的渡也研究您認為如何?
答: 以幾篇碩士論文最重要,建議今後適用內地「論文盲審」制度,淘汰劣質碩論。
問: 學位論文也用「盲審」嗎?
答: 內地除博士論文外,碩論的部分章節也送盲審。
問: 盲審是否有用。
答: 最近看去年出版的一篇村上春樹博士論文,如果是通過盲審,表示這一制度是形同虛設。
問: 那麼為什麼仍然推薦這種制度?
答: 什麼制度,都需要時間才上軌道的。
問: 盲審是否表示對博導的指導,有所懷疑?
答: 估計也是原因之一,博導碩士的指導功能,出了問題:1).博碩導不具備指導能力,情況亦普遍;2).研究生入學之後,不聽指揮,這也十分常見。
問: 大學教授為什麼沒有指導能力?
答: 雖然也寫論文,但沒有論文寫作能力。籌辦《國際村上春樹研究》之時,內地有一位學者說她寫博士論文時,看過所有內地相關的研究資料,覺得層次都很低,希望《國際村上春樹研究》能夠改變這種情況。另外,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張夢陽教授說魯迅研究,一百篇只有一篇有新意。指導教授本身並無謀篇能力,如何可以指導學生。
問: 有什麼改善的方法。
答: 鼓勵老師一對一教本科生寫作論文,如是會比較有效,台中科大就這樣辦起本科生研討會。實踐檢證一年生也能寫作達博士水準的論文。
◆對渡也著作的整體印象
問: 閱讀過渡也的著作,有什麼印象?
答: 渡也的抒情散文,譬如《永遠的蝴蝶》、《歷山手記》,很有何其芳的味道,內容以失戀為題材的特別如此,臺灣的散文名家輩出,因為散文不好研究,因此也就沒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可言。
問: 渡也的詩作應怎樣評價?
答: 渡也某種程度,像法國的巴代耶,直面情欲與死亡。以中國人對佛教的理解,多少也於身後事有心理準備;但情欲的問題,渡也的探索,比「下半身寫作」風潮來得早,而且量較多,在將來編寫的學術史也可能會認為較重要。
◆關於《閱讀渡也》的想法
問: 怎對評價《閱讀渡也》一書?
答: 將來會成為研究生學習寫作論文的經典。
簡介
針對渡也全面剖析,代表性詩人渡也作品多面向評論!
渡也新詩創作有多方面的成就,首先是作為永恒主題的愛情詩,其次,是對環保生態的關注,這是當前熱切關注的議題;第三,對社會時事表現了知識分子的良知良識。第四,是歌詠本土的人文地理,對澎湖﹑玉山以及中部生活風貌的描寫,是為實錄。
本書集中在地誌﹑詠史﹑情感﹑國家民族意識各方面進行深入探討。以理論分析為重點,各種學說、理論彙集其中,以各式角度論證其詩作的多樣性與獨特性,且論文作者較多是台灣境外的評論家,故能從陌生化的角度考察,一新耳目。可以讓年輕的讀者從中學到論文寫作的心法,常置案頭,必有裨益。
作者簡介
■總主編
黎活仁(Wood Yan LAI),香港大學哲學博士。現為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名譽研究員。著有《盧卡契對中國文學的影響》(1996)、《文藝政策論爭史》(2007)等。編有《柏楊的思想與文學》(2000)、《香港八十年代文學現象》(2000)、《柳永、蘇軾、秦觀與宋代文化》(2001)、《李白杜甫詩的開端結尾研究》(2002)、《瘂弦詩中的神性與魔性》(2007)、《雪中取火且鑄火為雪:周夢蝶新詩論評集》(2010)、《閱讀白靈》(2012)、《閱讀楊逵》(2013)、《閱讀向陽》(2013)、《國際村上春樹研究 輯一》(2013)、《國際魯迅研究 輯二》(2014)、《國際村上春樹研究 輯二》(2015)。
■主 編
江寶釵(Bao-Chai JIANG),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現任中正大學中文系教授兼臺文所所長、人文研究中心副主任。曾獲中山文藝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等獎項。江寶釵創作文類包括論述及散文。教學研究以臺灣現代文學為主,近年投入民間文學、嘉義地區傳統文學、閩南語謠諺及故事的田野調查工作,對臺灣區域文學、民間文學研究。編著有《榮耀之路》(2010)﹑《嘉義賴家文學集》(2009)﹑《泥土的滋味──黃春明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與林鎮山合編,2008)﹑《樹的見證──鄭清文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與林鎮山合編,2006)﹑《台灣文學史料編纂論文集》(2003)。等
白 靈,本名莊祖煌(Tsu Hwang CHUANG),現為台北科技大學副教授。擔任過《草根詩刊》主編、耕莘青年寫作會值年常務理事、《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詩卷編委,並創辦《詩的聲光》,近年與詩友合組《台灣詩學》季刊社,擔任過五年的主編。作品曾獲《中國時報》敘事詩首獎、梁實秋文學獎散文首獎、《中央日報》百萬徵文獎、中華文學獎、《創世紀》詩創作獎、中山文藝獎、國家文藝獎等十餘項,散文並選入國中國文課本第六冊。出版有詩集《後裔》(1979)、《大黃河》(1986)、《沒有一朵雲需要國界》(1993)、《妖怪的本事》(1997)、《愛與死的間隙》(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女人與玻璃的幾種關係》(2007)、《五行詩及其手稿》(2010)、《昨日之肉》(2010);散文集《給夢一把梯子》(五四)、《白靈散文集》(河童);詩論集《一首詩的誕生》(九歌)、《煙火與噴泉》(三民)、《一首詩的誘惑》(河童)、《新詩十家論》(秀威經典)等,編有《八十四年詩選》、《可愛小詩選》、《新詩二十家》、《閱讀向陽》、《耕莘50詩選》等。
目錄
◆黎活仁/總主編序
◆黎活仁/渡也詩與迷宮
◆王升/渡也詩的嘆老與悲秋
◆游翠萍/渡也詩歌的空間研究
◆張娟/渡也的詩歌的空間詩學研究──以巴什拉理論作一分析
◆楊曉帆/從「民藝」到「鄉愁」──論渡也詩中的「收藏」觀
◆楊姿/「拋棄的詩學」與「厭女情結」──渡也情色詩之角色蘇醒與棄者心理建構研究
◆孟凡珍/愛與死:渡也的春天時間意識研究
◆石立燕/渡也詩歌的自傳性研究
◆張放/語詞還鄉與詩意棲居──論渡也存在主義傾向的文化鄉愁
◆沈玲/成人化的二維語義空間建構──論渡也兒童詩中的親情詩和生態詩
◆黎活仁/總主編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