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網路書店
- 人文史地
你是我的寶貝──陸達誠神父口述史
- 作者 /
陸達誠口述,Killer撰稿
- 出版社 /
秀威出版(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6-07
- ISBN /
9789869315326
- 定價 /
NT$
390
- 優惠價 / NT$
351
他,將一生獻給了主與寫作會。
守護一部長達五十年的時光之書
本書特色
§ 一部長達五十年的時光之書 見證台灣半世紀文壇發展 §
「耕莘五十」,沒有人能夠完整記錄這半世紀來的點點滴滴,本系列文叢收錄歷年寫作會作家之詩作、小說、散文、綜合文集,盡可能從多樣的角度呈現此中風華。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總序 你不知道的修道人】/張帆人、戴台馨
有一群修道人,在臺灣已五十年。他們是燃燒自己的「真正台灣人」,這就是:天主教耶穌會士。
從小我們都耳熟湯若望、南懷仁的名字,知曉利瑪竇神父早在一五八二年就來華傳教,介紹了天文、地理、數學等科學。從明末到清朝三四百年,利瑪竇、南懷仁、郎世寧等這些學有專精、熱愛中國的飽學之士,全是耶穌會士,其帶來的科技文明,對近代中國文化的貢獻,真是有目共睹。
在利瑪竇離世時,肇慶、南昌、南京等地均已設立教會或教堂。但一九四九年大陸易色,天主教無法見容於共產黨。白皮膚、黃皮膚的耶穌會士紛紛流亡他方,許多會士隨著政府,陸陸續續抵達台灣,又開始一段艱辛的開疆拓土。
六、七零年代,正是台灣戰後嬰兒潮的成長期。耶穌會在各地設青年中心、圖書室、成長團,大批青少年接受感召。會士們秉持著「我為人人(for others)」的精神,選擇台灣確實需要,卻乏人問津的工作,無條件地奉獻了青春年華。如今,這些青少年已是社會中堅,而會士們則垂垂老矣。
會士們不求名、不求利、不爭權。他們經過仔細分辨後,一旦決定投入某一理想,幾乎就是一輩子的承諾。這種典範,和台灣急功近利的風氣,趕流行、炒短線的做法,完全不同。會士們正是現世的「活菩薩」,即使他們信奉的是天主教,即使有許多還是金髮碧眼西方人,卻在台灣無悔至白髮。
時光飛逝,物換星移,將近一甲子的春去秋來,會士們老了、病了,有些甚至已離開人世。一本本緬懷、追思、和感恩的文集相繼問世。辭世的會士坦然地回歸天父,倒是我們這群還活著的,覺得惋惜、不捨,一再地深自懊悔,為什麼坐失大好時機,未能及早對他們多一分認識呢?
為彌補此一缺憾,由「耕莘文教基金會」、「我為人人協會」合辦的「耶穌會士在台福傳口述歷史計畫」就此展開。希望能藉由口述歷史將他們一生重要事蹟,忠實而完整地記錄下來。一則表達了個人的感恩和敬意,一則可與更多人分享這些動人而有趣的故事。
台灣社會由農業、工業到電子資訊業,親歷發展進程的我們,在會士陪伴著自我成長的同時,也見證了他們對台灣多元豐富的人文社經現象之貢獻。藉著這一系列的書籍,或可為關心台灣發展的各界人士,累積些許第一手資料。至於要訪談那些會士呢?我們試擬了三項原則,做為邀約對象的依據:
可行性:需要會士同意,且有自願採訪的志工。
緊迫性:考慮年齡與健康狀態等因素。
重要性:以會士影響之廣度和深度為依據。
為了避免未來的叢書全是年長老邁會士的訪談記錄,我們也刻意專訪了一兩位壯年的會士。為補強志工專業上的不足,我們敦請前師大文學院長王仲孚教授為顧問,並舉辦了工作坊,且定期召集工作會議。
工作坊的講師提供了大方向和實務指導。工作會議中夥伴們的經驗分享,則是我們維持熱情的動力。工作坊內容和會議記錄,都可在耕莘文教基金會網頁(www.tiencf.org.tw)的口述歷史―資料分享區超連結中取得。表面上,志工不求償報地付出了時間和精力做收集、撰寫的工作;而實質上,我們從會士那兒獲取的精神養份,即是最大的償報。
我們在邊做邊學中發現:要說服會士願意接受訪問,是最為困難的第一步。每位神父外表上,時常都是身穿聖袍、胸掛十字架、手持聖經,實際上個別差異卻極懸殊;他們的陶成雖大同小異,宗教價值也相若,但各自的工作重點和內容卻不盡相同、人生舞台也就互異;因而採訪起來分外有趣。
臺灣正處於轉型的關鍵期,社會、宗教都面臨嚴峻的考驗。然而,無論時代再怎麼變遷,追求愛、和平與無私,仍是我們的核心價值。耶穌會士是和風,吹拂著臺灣各地青年老少饑渴的心靈,也撫慰弱勢者的傷痛。從利瑪竇一路傳承至當代會士,從明朝北京一直傳遞到今日臺灣。
年輕新進的耶穌會修士,除了來自本地,還有韓、菲、越、柬、波蘭、秘魯……等國的熱血青年。修會的目標―愛主愛人,絲毫未變;方法則由「我為人人(for others)」邁向「樂與人同(with others)」。近年,可敬的耶穌會士不斷地邀請志同道合者成為夥伴;和他們一起服務,一塊兒與主同行!
* 張帆人:美國休士頓大學電機博士,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中華基督神修小會終身奉獻會員,百達我為人人協會會員、理事長(二○○七-二○○九)。
* 戴台馨:美國休士頓大學經濟學博士,輔大社科院經濟學系教授,中華基督神修小會終身奉獻會員。
簡介
「寫作會雖然不傳教,但是在寫作會四十年的生活中,我無時無刻都感受到天主的愛。」──陸達誠
1935年出生於上海董家渡的天主教家庭,陸達誠的童年在中日戰爭中度過,青春正盛時,又逢1955年中共清算教會的狂潮,遂轉往港澳,再赴菲律賓與法國深造,最終落腳台灣,創辦輔大宗教學系,並推動耕莘青年寫作會務四十年,與三毛、朱西甯、朱天文、司馬中原、王文興、李家同、琦君、張拓蕪、徐訏、楊昌年、陳銘磻、葉紅、馬叔禮、白靈、夏婉雲、許榮哲、李儀婷等名作家交誼匪淺,並栽培眾多青年創作者。他,是每個人口中的「陸爸」;而每個寫作的朋友,都是他真心愛護的「寶貝」。
一位大時代下的耶穌會士,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宗教學系,推動耕莘寫作會文藝活動四十年,本書由陸達誠神父親自口述,見證台灣近半世紀文壇發展。
作者簡介
【口述/陸達誠】
天主教耶穌會神父,1935年生於上海,1957年抵香港,三年後到台灣。1966年獲馬尼拉亞典耀大學哲學碩士,1976年獲法國巴黎第四大學哲學博士。回台後在輔大、政大、東吳等校執校,並負責耕莘青年寫作會會務40年,曾獲文工會頒發五四文學教育獎。1992年赴輔大開創全國第一所宗教學系。2006年榮退,現留輔大兼任教職,並繼續在寫作會推廣各項藝文活動。
【撰稿/Killer】
法律系畢業,耕莘青年寫作會2006年第一屆「搶救文壇新秀再作戰」學員,長年處於狀況外的狀況,當過不成功的法律人,還有討不到錢的銀行討債員。寫過十三本羅曼史小說,三本BL小說,目前專攻網路愛情小說,著有《勇氣》、《青春待續》、《不作夢的戀人》及輕小說《闇之國的小紅帽》、《銀河綁匪守則》、《完全省錢戀愛手冊》、《夜行騎士》。常在小說裡寫一堆戲劇化的場景,其實本人生活非常平淡無聊,不寫作的時候就瘋狂迷戀美國影集、做一堆看似熱血的蠢事。十幾年來,不斷在寫作會裏找到寫作的能量。
目錄
增訂版序 你是我的寶貝/陸達誠
總序 你不知道的修道人/張帆人、戴台馨
序一 我為什麼喜歡陸神父/李家同
序二 在遙遠處相遇/朱天文
序三 溫煦/張拓蕪
第一章 無憂無慮的童年
第二章 人生真正的道路
第三章 風暴中的家園
第四章 新天地
第五章 欠缺
第六章 不再是井底之蛙
第七章 留級生變留學生
第八章 文學的候鳥灘
第九章 我當爸爸了
第十章 大師印象
第十一章 為人師表
第十二章 幾度興衰
第十三章 退而不休的美麗黃昏
附錄
一、五十年代見到的陸達誠修士/顧光中
二、我的音樂伙伴/陳濟東
三、文質彬彬的陸神父/邱大環
四、陸神父和我在輔大宗教系/陳德光
五、來自手風琴的春風/白靈
六、從陸修士看到陸爸:一位耶穌會士的成長/郭芳贄
七、修道人的背影/夏婉雲
八、存在陸爸爸心靈的故鄉/談衛那
九、我們被陸爸寵壞了/楊友信
十、兒女成群/莊華堂
十一、陸爸的專車接送/凌明玉
十二、與項退結相知相惜的陸神父/易利利
十三、春風化雨──記陸達誠神父/萬致第
十四、彈琴說笑陸修士/莊阿田
十五、愛的酵母,陸爸/應芝苓
十六、不只是好人/Killer
陸達誠神父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