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截句

卡夫截句

  • 作者 / 卡夫
  • 出版社 / 秀威出版(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7-12
  • ISBN / 9789863265030
  • 定價 / NT$ 260
  • 優惠價 / NT$ 234
  有0人評分    分享:
  按讚:


臺灣詩學25周年截句詩系


本書特色

1.臺灣詩學25周年截句詩系,全系列15本。
2.截句簡潔清新,情感精煉。所謂「截句」,四行以下之詩,可以是新作,也可以是從舊作截取,深入淺出最好,深入深出亦無妨。截句的提倡是為讓詩更多元化,小詩更簡潔、更新鮮,期盼透過這樣的提倡讓庶民更有機會讀寫新詩。
3.卡夫思索自己的悲歡生滅,在原創中尋找再生的可能。這本截句詩集的淬鍊,可以預期,如閉關多年的高手令我們刮目相看。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總序】與時俱進•和弦共振──臺灣詩學季刊社成立25周年/蕭蕭

  華文新詩創業一百年(1917-2017),臺灣詩學季刊社參與其中最新最近的二十五年(1992-2017),這二十五年正是書寫工具由硬筆書寫全面轉為鍵盤敲打,傳播工具由紙本轉為電子媒體的時代,3C產品日新月異,推陳出新,心、口、手之間的距離可能省略或跳過其中一小節,傳布的速度快捷,細緻的程度則減弱許多。有趣的是,本社有兩位同仁分別從創作與研究追蹤這個時期的寫作遺跡,其一白靈(莊祖煌,1951-)出版了兩冊詩集《五行詩及其手稿》(秀威資訊,2010)、《詩二十首及其檔案》(秀威資訊,2013),以自己的詩作增刪見證了這種從手稿到檔案的書寫變遷。其二解昆樺(1977-)則從《葉維廉[三十年詩]手稿中詩語濾淨美學》(2014)、《追和與延異:楊牧〈形影神〉手稿與陶淵明〈形影神〉間互文詩學研究》(2015)到《臺灣現代詩手稿學研究方法論建構》(2016)的三個研究計畫,試圖為這一代詩人留存的(可能也是最後的)手稿,建立詩學體系。換言之,臺灣詩學季刊社從創立到2017的這二十五年,適逢華文新詩結束象徵主義、現代主義、超現實主義的流派爭辯之後,在後現代與後殖民的夾縫中掙扎、在手寫與電腦輸出的激盪間擺盪,詩社發展的歷史軌跡與時代脈動息息關扣。
  臺灣詩學季刊社最早發行的詩雜誌稱為《臺灣詩學季刊》,從1992年12月到2002年12月的整十年期間,發行四十期(主編分別為:白靈、蕭蕭,各五年),前兩期以「大陸的臺灣詩學」為專題,探討中國學者對臺灣詩作的隔閡與誤讀,尋求不同地區對華文新詩的可能溝通渠道,從此每期都擬設不同的專題,收集專文,呈現各方相異的意見,藉以存異求同,即使2003年以後改版為《臺灣詩學學刊》(主編分別為:鄭慧如、唐捐、方群,各五年)亦然。即使是2003年蘇紹連所闢設的「臺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網站(http://www.taiwanpoetry.com/phpbb3/),在2005年9月同時擇優發行紙本雜誌《臺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主要負責人是蘇紹連、葉子鳥、陳政彥、Rose Sky),仍然以計畫編輯、規畫專題為編輯方針,如語言混搭、詩與歌、小詩、無意象派、截句、論詩詩、論述詩等,其目的不在引領詩壇風騷,而是在嘗試拓寬新詩寫作的可能航向,識與不識、贊同與不贊同,都可以藉由此一平臺發抒見聞。臺灣詩學季刊社二十五年來的三份雜誌,先是《臺灣詩學季刊》、後為《臺灣詩學學刊》、旁出《臺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雖性質微異,但開啟話頭的功能,一直是臺灣詩壇受矚目的對象,論如此,詩如此,活動亦如此。
  臺灣詩壇出版的詩刊,通常採綜合式編輯,以詩作發表為其大宗,評論與訊息為輔,臺灣詩學季刊社則發行評論與創作分行的兩種雜誌,一是單純論文規格的學術型雜誌《臺灣詩學學刊》(前身為《臺灣詩學季刊》),一年二期,是目前非學術機構(大學之外)出版而能通過THCI期刊審核的詩學雜誌,全誌只刊登匿名審核通過之論,感謝臺灣社會養得起這本純論文詩學雜誌;另一是網路發表與紙本出版二路並行的《臺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就外觀上看,此誌與一般詩刊無異,但紙本與網路結合的路線,詩作與現實結合的號召力,突發奇想卻又能引起話題議論的專題構想,卻已走出臺灣詩刊特立獨行之道。
  臺灣詩學季刊社這種二路並行的做法,其實也表現在日常舉辦的詩活動上,近十年來,對於創立已六十周年、五十周年的「創世紀詩社」、「笠詩社」適時舉辦慶祝活動,肯定詩社長年的努力與貢獻;對於八十歲、九十歲高壽的詩人,邀集大學高校召開學術研討會,出版研究專書,肯定他們在詩藝上的成就。林于弘、楊宗翰、解昆樺、李翠瑛等同仁在此著力尤深。臺灣詩學季刊社另一個努力的方向則是獎掖青年學子,具體作為可以分為五個面向,一是籌設網站,廣開言路,設計各種不同類型的創作區塊,滿足年輕心靈的創造需求;二是設立創作與評論競賽獎金,年年輪項頒贈;三是與秀威出版社合作,自2009年開始編輯「吹鼓吹詩人叢書」出版,平均一年出版四冊,九年來已出版三十六冊年輕人的詩集;四是興辦「吹鼓吹詩雅集」,號召年輕人寫詩、評詩,相互鼓舞、相互刺激,北部、中部、南部逐步進行;五是結合年輕詩社如「野薑花」,共同舉辦詩展、詩演、詩劇、詩舞等活動,引起社會文青注視。蘇紹連、白靈、葉子鳥、李桂媚、靈歌、葉莎,在這方面費心出力,貢獻良多。
  臺灣詩學季刊社最初籌組時僅有八位同仁,二十五年來徵召志同道合的朋友、研究有成的學者、國外詩歌同好,目前已有三十六位同仁。近年來由白靈協同其他友社推展小詩運動,頗有小成,2017年則以「截句」為主軸,鼓吹四行以內小詩,年底將有十幾位同仁(向明、蕭蕭、白靈、靈歌、葉莎、尹玲、黃里、方群、王羅蜜多、蕓朵、阿海、周忍星、卡夫)出版《截句》專集,並從「facebook詩論壇」網站裡成千上萬的截句中選出《臺灣詩學截句選》,邀請卡夫從不同的角度撰寫《截句選讀》;另由李瑞騰主持規畫詩評論及史料整理,發行專書,蘇紹連則一秉初衷,主編「吹鼓吹詩人叢書」四冊(周忍星:《洞穴裡的小獸》、柯彥瑩:《記得我曾經存在過》、連展毅:《幽默笑話集》、諾爾•若爾:《半空的椅子》),持續鼓勵後進。累計今年同仁作品出版的冊數,呼應著詩社成立的年數,是的,我們一直在新詩的路上。
  檢討這二十五年來的努力,臺灣詩學季刊社同仁入社後變動極少,大多數一直堅持在新詩這條路上「與時俱進•和弦共振」,那弦,彈奏著永恆的詩歌。未來,我們將擴大力量,聯合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緬甸、汶萊、大陸華文新詩界,為華文新詩第二個一百年投入更多的心血。

      2017年8月寫於臺北市


───


【推薦序】截後重生/葉子鳥

  對於「截句」一開始的認知,是從字面的意義去解讀,就是把一首詩「截取」其中幾句精華,因為通常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我們大概也只是記得其中幾句,例如:鄭愁予的〈錯誤〉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楊牧的〈孤獨〉孤獨是一匹衰老的獸/潛伏在我亂石磊磊的心裏、三毛〈如果有來生〉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後來上網搜尋蔣一談1的說法,以及取其音與「絕句」之相對關聯性;及至白靈先生正式把「截句」推廣至「臺灣詩學季刊」所屬的「吹鼓吹詩論壇」的臉書創作版網頁〈Facebook詩論壇〉其徵稿的說明是:一至四行均可,可以是新作,也可以是從舊作截取,深入淺出最好,深入深出亦無妨。截句的提倡是為讓詩更多元化,小詩更簡潔、更新鮮,期盼透過這樣的提倡讓庶民更有機會讀寫新詩。果然引起許多寫手的貼文,後來又留言附原作更好,但無硬性規定。卻也因此引起了一些爭議性的看法,有一部分的人認為,既然是「截句」,理所當然該附原作,以茲辨別其出處;有一部分的人認為,明明就是「小詩」,因為也包括新作,何來「截句」之有?〈Facebook詩論壇〉又與聯副合作一些其他類別的截句徵稿,如:詩是什麼、讀報截句、小說截句等等。所以此「截」的取材定義,似乎不限於詩了。
  在閱讀了蕭蕭先生所寫的〈截句作為一種詩體的形成進程〉2及截句詩系裡的【代序】〈臺灣『截句』創作風潮與實踐〉3,從其發展以致追溯至近體詩絕與律之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我相信不是中文系的人絕對無法思考及論述的這麼縝密,其中最引起我共鳴與認同的是:在【代序】中從臺灣「截句」的進程來探討以及從「實踐」的角度切入。此實踐也包含了實驗的精神,也就是除了舊作的截取,也可新作並且在一~四行的結構下,作各種形式的試探。
  因此,在此脈絡下,讀卡夫的截句,是否會引領我們發現更多「截句」的形式與內容?以其讓「臺灣截句」,有更多的延展性與討論空間。
  《卡夫截句》共分三輯:輯一〈附截句過程/短評〉、輯二〈新截附原作/新創〉、輯三〈組詩〉。此詩集的特色是除了「輯三」兩首組詩外,凡截取詩作都附了原作,皆可對照截取的部分;尤其是「輯一」,還可見其過程,我們可以發現卡夫如何取捨,並且也看見一首詩的諸多建議與面向。這個過程讓我聯想到黑格爾4對於本質的思考及其辯證,就是我們常說的「正、反、合」,也就是反思。「本質的觀點一般地講來即是反思的觀點。反映或反思(Reflexion)這個詞本來是用來講光的,當光直線地射出,碰在一個鏡面上時,又從這鏡面反射回來,便叫反映。在這個現象裡有兩方面,第一個方面是一個直接的存在,第二個方面同一存在是作為一間接性的或設定起來的東西。當我們反映或(像大家通常說的)反思一個對象時,情形亦復如此。因此這裡我們所要認識的對象,不是它的直接性,而是它的間接的反映過來的現象。」5所以簡單的說:透過一首詩的呈現,眾多意見的反映,最終卡夫決定了一個綜合性的自我結論。「黑格爾指稱的辯證,即是對事物所作的變動性的思考模式。綜論(合)6則是人類提高一個層次,以綜合、宏觀或全面性態度觀看事物。通過視作矛盾、對立的事相,抱持綜觀的態度加以了解。」7但是,黑格爾的「正、反、合」其實是一個自身運動循環的無限運動,也就是「正→反→合(正)→反→合(正)……」;所以,是否決定性的截句詩作,就是一首完整的作品?它是否還有討論的空間?
  首先對「輯一」的第一首詩作〈我〉就驚訝不已,因為這是卡夫第一本詩集《我不再活著》的封底呈現的設計文字「我Is孤島」,字體斜行,似有躺的意象,作為一個新加坡華人詩人,在語言的混搭我是理解的,但這是不是一首一行詩的概念就比較存疑;因為以一本詩集而言,認為這是一種宣言,是揭示此詩集的基底,帶有一種孤獨的哀傷;所以當我讀到原作:〈我〉躺下是一座孤島。然後經過改寫「躺下是一座孤島//站起來/一群飛鳥掠過耳畔」,其過程的變化,就想「這是截句嗎?」所以「截句」的過程也包括增生;不僅是「截」,而是「截」而後「生」,也就是「截取部分細胞,以生其肉」。其中〈鐘〉原作:一座牢籠,獄卒//來回走動,我動彈不得。這本身已是一首小詩;但新作:01/獄卒來回走動/計算著釋放我的時間//02獄卒來回走動/尋找著自己的空間//03獄卒來回走動/計算著我們之間還有的距離。所以「截」的另一層面,是把已是小詩的詩作,截其一句再創?〈詩念〉,原作:一條蛇纏住/掙得越久越急纏的越緊/不能呼吸。截句之後:纏得越久/掙的越急/纏得更緊//哪裡是我的曠野?這些「截」是將小詩修寫,那是否截後更勝一籌呢?所以卡夫的「截句」也包括增寫或修寫;有些在原題旨下再修,有些又另創了新意。
  我覺得截得最好的是〈巡〉:

  一左  刺刀  一右
  挑  路上夜色  開
     一個不小心
  包  腳步聲  圍

  這是一首結構「不形於色」的圖像詩,有各種讀的方式,帶有形式上的突破,更勝於原作。另是內容極為簡約的〈真相〉:砰!/所有的腳一哄而散//風低頭路過/不語。雖短卻故事性十足,並且是將原作〈主義〉一魚兩吃,所以同樣截取一首詩作,可以發展成兩首不同的截句。
  「輯二」就比較單純,截句的部分附錄原作,大抵不脫「輯一」的模式,只是沒有了短評的部分;其中有九首新作,刻意安插在新截的順序裡,我想自有詩人的前後呼應與安排;新作中〈椅子不空〉:
  ―致劉曉波(1955-2017)

  所有人站了起來
  你還是坐不上去
  他們搶先入座
  要你相信 椅子不存在。

  這首詩寫得語言簡單,卻把我們所熟知的事件涵義其中,象徵性十足(但我覺得斷句可再討論);另有一首一行詩的〈時間坐在時間裡忘記時間〉:不可擅越,一步即成孤獨。詩題比詩長,並附一張女性泳裝面海的背影照片,這彼此間的互涉,真令人深思。
  新截的部分〈落花〉:來不及美麗/風雨就來送葬//多想彎身和你說 回家了。比起原作簡潔且集中在一個焦點,人世間有太多遭遇可以對號入座,是一首令人動容的詩。
  「輯三」〈髮的紀事〉與〈香港高樓〉兩首組詩,其實這也是經過修寫的,但為什麼就沒有附錄原作呢?那比起前兩輯閱讀的感受性,又有甚麼差別?這部分就交給讀者依個人的體驗解讀。我要問的是:組詩也是「截句」嗎?只要每一組都是一~四行之內;或者經過刪修的組詩,也是「截句」嗎?看來「截句」的形式似乎在卡夫的實踐與實驗精神下,又有更多觸探的邊界。
  作為「截句」系列的詩集,這是一本值得閱讀,並且有「截後重生」的參考價值;但作為一本「純詩集」,若單純把所有「結(截)案」的小詩綜觀,會發現卡夫的詩意象很常用「風、夜、鳥、耳、時間、影子、聲音、眼睛……」,尤其是「眼睛」。整本詩集的閱讀與一首短詩的閱讀是很不一樣的,我們會感知一個詩人的詩風與特質,可以感受到卡夫生命的內在思維與對詩的執著;只是如果要承載此向度,除了在「截句」的形式增刪思索,更多要去試探生活細節眼睛所及的事物所直達心靈深處的觸動隱喻。
  這也是對我自己的反思與期許,何妨不是所有熱衷語言煉金術的詩人們,省思不要太常重複自己,在一本詩集裡「撞衫」!
  「截」是一種形式的探索,但詩所傳達的意涵與精神,詩人對世界的探問,詩人所掘的「一個蘿蔔,一個坑」―當閱讀進入讀者自我映照的時候,誰也不知道接下來會長出甚麼?

      葉子鳥2017/10/11


───


【推薦序】自截與被截的詩句/靈歌

  《卡夫截句》是一本特異的詩集,尤其【輯一 附截句過程/短評】,初讀前幾首詩,覺得附上詩集的短評未免過多。如詩集中第一首詩〈我〉:「躺下是一座孤島」「站起來/一群飛鳥掠過耳畔」,第一輪二位詩人點評(包括我自己在吹鼓吹詩論壇上的回覆短評,最後一行還建議改為自己的詩句:「躺下是一座孤島」「站起來/漫天飛鳥驚弓四射」)。第二輪又是【原作】的〈我〉:「躺下是一座孤島」,呈現這首詩的原貌是一首一行詩而非首頁的三行。接著【點評一】是蕭蕭與劉正偉在臉書上的對談,以輕鬆的口吻。【點評二】是劉正偉短評,卻還沒完,繼續是作者的【修改一】:〈我〉:「躺下是一座孤島/站起來是一片海」,後面還有蕭蕭的【建議】:〈我〉:「躺下是一座孤島/站起來,天風從我脅下竄出」。這樣一首詩,曲折迴轉,歷經多位醫師會診,各自動以大刀整容,雖然作者最後還是以自己面貌呈現,但身為讀者,幾乎弄不清這首詩的最終樣貌,其血統中的DNA又有了哪幾位詩人的遺傳基因?
  卡夫非常勇敢的將【輯一】的生產過程,甚至受精後宛如公開播放的試管變化完全直播,然後出版成詩集上市。類似這樣的詩集,印象中只有白靈的《詩二十首及其檔案》,但白靈是將自己這二十首詩的初稿二稿……直到定稿的修改過程呈現,畢竟是自己的歷程,但卡夫的演出則邀請好幾位詩人參與,最多的是蕭蕭,以及白靈/劉正偉,和吹鼓吹詩論壇上的幾位版主。
  面對這樣的【輯一】要寫序,起初我真是無從下筆。但讀完整個【輯一】,卻發覺卡夫的截句要比原詩好太多,甚至有如魔術師,將原詩脫胎換骨。雖然有點犯規,截句詩的所有詞句,並非完全截自原作,常常有新增句子甚至完全翻新。另外也想起辛牧兄對於【截句詩】的感觸:「如果一首詩,被從中截出幾個句子,成為四行內的小詩,是一首完整的好詩,那不就證明,原作其他句子是多餘?」
  卡夫的【輯一】確實呈現這樣的落差和違反截句的規則。我舉幾個例子對照:

  【截句詩】
  〈痛〉
  點亮一盞燈
  眼睛成了驚弓之鳥
  槍都上膛了
  我不過是想寫一首詩

  【原作】
  〈痛〉
  不過點亮一盞燈
  眼睛受驚
  嘴巴譁然
  所有槍舉起
  我感到痛
  要有一聲叫喊
  這是找不到門窗的房間

  詩題完全一樣,但截句詩的文字大都和原作不同,只有「點亮一盞燈」這句一樣。坦白說已經不能稱為截句而是完全與原作無關的新作。截句詩的主題是「我不過是想寫一首詩」,原作主題卻是尋找出口,完全不同。而截句詩的意象飽滿語言凝鍊,遠遠超出原作的水準。

  【截句詩】
  〈吻〉
  舌在嘴裡狂飆
  唇在越來越小的床上
  翻滾
  夜 無處可逃

  【原作】
  〈吻〉
  嘴在嘴裡
  舌在狂燒
  唇在越來越小的床上
  翻來覆去
  一分鐘比一世紀長
  今夜開始
  無處可逃

  截句並沒規定要截一句完整的句子,所以只要句或詞都出自原作即可。這首〈吻〉,截句詩只有多出「滾」這個字,其他倒是都從原作截來。而相互對照,雖然詩題與主題內容都相同,但截句詩去蕪存菁,張力強大,充分發揮小詩的精準有力與餘韻綿遠,原作則呈現鬆垮。

  【截句詩】
  〈之間〉
  眼睛躺在眼睛裡,小了
  世界看在世界裡,近了
  聲音擠在聲音裡,輕了
  時間聽在時間裡,遠了

  【原作】
  〈之間〉
  眼睛躺在眼睛裡,小了
  世界看在世界裡,近了
  聲音擠在聲音裡,輕了
  時間聽在時間裡,遠了
  詩寫在詩裡,亮了
  讓你來世也不會迷路

  這首〈之間〉又和前二首相異,截句詩完整截取原作前四行,一字不改,但就如此奇妙,彷彿村婦蛻變成盛宴中的貴婦。原作多了後二行,就像美女長出猴子的尾巴,非得截斷無法成人。這一首四行疊句真是神來之筆,除了四個不同的主詞「眼睛/世界/聲音/時間」之外,分別以不同的動詞「躺/看/擠/聽」連接,再加上四種形容詞「小/近/輕/遠」作為收尾,卻完成一首令人驚艷的佳作。好像同樣到市場採買宴席食材,但回到廚房,大廚師就是不同於家庭主婦,一上桌,高下立判。卡夫在這首詩中顯露出不凡的功力

  【截句詩】
  〈主義〉
  眼睛都躲在窗下
  雙手一推,驚見
  所有耳朵豎起來,等
  第一聲槍響

  【原作】
  〈主義〉
  所有眼睛都關在窗外
  雙手一推,驚見
  所有耳朵豎起來,等
  第一聲槍響
  所有腳一哄而散
  留下風,抹著
  來不及乾的血跡

  這首〈主義〉又是另外的風景。截句詩精煉,原作夠水準。唯一相同的,是將「主義」二字定位為「威權」、「強制」。不過,主義有時是被動的,並非強人或學者制定,且有好有壞,且舉些例子:「共產」「社會」「資本」「人本」「三民」「民族」「人道」………。
  詩集裡,這首詩共附了四位詩人的五種建議,白靈二種,都一字不改,只是換行序,或者一二節做了調整。其餘的蕭蕭、葉莎、王勇,分別改了幾個字並調整行序。讀者可以自行體會比較,您支持哪一個版本。

  【截句詩】
  〈求知〉
  翻開書頁
  一隻鳥飛了起來
  越飛 越高 越遠
  一條蛇向天空伸了個懶腰

  【原作】
  〈求知〉
  翻開書頁
  一隻鳥飛了起來
  開合之間
      越
       飛
        越
         遠
          遠
           遠
  只有天空理解我
  我的眼光比他還要大

  這首〈求知〉,截句詩除了截句原作,又有添加。截句的推動者白靈附了點評:
  有諷刺味,鳥是一句得,蛇是一本書。無足的不明有翅的,土象星座的嘲笑風象星座的。何者高,有時難料。
  截句後比原稿棒多了。所以截好句再加添,使詩創作空間彈性更大。此詩是好示範!(白靈)
  原來白靈推動的截句是靈活的,只要截句後,詩能比原作好,添加其他詞句都不算違規,我自己卻謹守規範。哈哈!這才對啊!詩寫好最重要,去他的規範!這首截句詩不僅前三行妙,最後添加的這一行「蛇向天空伸了個懶腰」,才真是伸得好伸得高啊!所謂「畫蛇添足」多此一舉,在此處,這條蛇真是多此一舉才妙!

  【截句詩】
  〈信念〉
  腳 夢見飛鳥
  只有眼睛可以理解
  學會合十
  不再和走獸賽跑

  【原作】
  〈信念〉
  腳懂得土地
  所以不會出走
  妙在
  也會夢見飛鳥
  只有眼睛可以理解
  學會合十
  不再和走獸賽跑

  這首〈信念〉,文字都截自原作,但將說理的部分去除,再壓縮,詩意盎然。原作第一節的五行成為二行,這二行充滿禪趣,腳與眼睛更緊密相通,真是截得高妙。

  【截句詩】
  〈詩念〉
  纏得越久
  掙得越急
  纏得更緊
  哪裡是我的曠野?

  【原作】
  〈詩念〉
  一條蛇纏住
  掙得越久越急纏得越緊
  不能呼吸

  我和白靈對於截句詩的最後一句都很讚賞,這句是原詩所無。而蕭蕭點出原句詩的缺憾,真是功力深厚:「用了自己內心出現的[蛇]字,具體了,但也限定了,說不定有人心中出現的是藤蔓,就被排除了。」。而卡夫也是一點就亮,舉一反三,不僅將[蛇]拿掉,更將最後一句的軟弱無力,毫無餘韻的收尾,改成大哉問。

  【截句詩】
  〈這樣就過了一天〉
  剛過下午
  夜就來敲門
  開不開門 無處可逃
  反正我是向晚的黃昏

  【原作】
  〈與死亡對話〉
  剛過餉午
  屋外
  夜提早敲門
  開不開門
  無處可逃
  反正我是向晚的黃昏
  躺那裡
  不就這樣過了一天
  一場突然風雨
  亂了下午步伐
  清晨在手中還微熱
  喝也來不及了
  …………

  這是我賞析輯一的最後一首詩,卻首次出現,截句詩與原作題目不同,增加截句詩的可能。我自己的《靈歌截句》詩集,卻是故意將所有截句詩的詩題和原作都不一樣,當然,也因為截句後的詩主題,大部分都脫離原作。
  這首〈這樣就過了一天〉,同樣將原作的〈與死亡對話〉大幅刪改,語境與詩味飽滿,增加的新句新詞都恰到好處,畫龍點睛。第一節最後一句「開不開門/無處可逃」「反正我是向晚的黃昏」,銜接與轉折幾乎完美。
  再談輯二。這本詩集的輯一,占了大半篇幅,因為附上許多點評與修改到定稿的過程。輯二則屬於新作品,不附點評,直接將截句詩與原作並呈對照。輯三則以二首組詩與一張照片作結。看得出,輯一的截句詩,是整本詩集中的精華,因為太亮眼,將輯二的截句詩比了下去。
  我們試讀〈雕像一〉〈雕像二〉:

  【截句詩】
  〈雕像一〉
  要我如何相信
  只能仰望你
  頭 頂著天空
  就不會說謊

  【原作】
  〈雕像〉
  要我如何相信
  只能仰望你
  三月,耳朵列隊走過你的腳下
  眼睛在過濾風聲
  剩下一種聲音
  不會被槍斃
  要我如何相信
  你直頂著天空
  就不會說謊
  九月,國家受難日
  誰寫的歷史是歷史

  這首截句詩除了「頭」這個字,其他都截自原作。在這裡,將雕像與威權專制掛勾,但是雕像也有古人和犧牲自己救助大我或小我的偉大小人物。
  截句與原作都使用疑問句,卡夫是新加坡人,「三月,耳朵列隊走過你的腳下」和「九月,國家受難日」這二句和時間相關的句子,指的不是臺灣,但對於塑造強人政治威權形象的雕像,和臺灣許多反極權爭自由的人士一樣,明指與暗諷都相同。詩中對照的「相信」「說謊」,「耳朵」「眼睛」「過濾」「風聲」「槍斃」等詞,強烈控訴專制者的惡行與對人民恐怖箝制。有時敘事詩對於這類政治和歷史很有渲染力,但需要長詩鋪陳。小詩寫這類題材,同樣要快狠準並留下餘韻。這首〈雕像一〉的截句詩,和新創的〈雕像二〉,都發揮得淋漓盡致。

  【新創】
  〈雕像二〉
  死了 還要站著
  不允許躺下
  試試天地的寬窄
  第一行這麼直接,這麼現實鋒銳。二三行弔詭地拋出各人解讀。到底是躺下才試天地寬窄,或因不允許躺下而直立才知?

  【新創】
  三生
  一端是前生 一端是來世
  今生已是白髮
  和時間玩蹺蹺板

  這首詩是新創而沒有原作。第一行為了鋪陳最後一行,所以收尾將整座公園的喧嘩盪高,又隨著沉寂回落。來回擺盪的是前生來世的自己,總是輕重加減,像鐘擺般無法停止。第二行滿頭白髮的看透與釋然,是三生中的軸心,如何潤滑讓擺盪降低噪音,讓時間轉動順暢,或許已經了然,而暢快地玩起翹翹板。
  《卡夫截句》是一本特異的詩集,讀完全書還是如此感觸。卡夫在詩集中將自己裸裎,遞出短刃,讓幾位詩人就近審視,尋找自己喜歡的部位下手。割開輸血,斷肢接骨,內臟時不時更換手術。而手術房如此公開,無懼於細菌滋生。出了院,他返老還童,將日月星辰的光芒隱晦於身,又時不時閃射耀眼。他思索自己的悲歡生滅,在原創中尋找再生的可能。原作或許飛入火場,化成灰燼後於火中再起,飛出浴火鳳凰的截句,這本截句詩集的淬鍊,可以預期,如閉關多年的高手,卡夫的下一本詩集,將再令我們刮目相看。
  
        靈歌2017/10/13

簡介

所謂「截句」,一至四行均可,可以是新作,也可以是從舊作截取,深入淺出最好,深入深出亦無妨。截句的提倡是為讓詩更多元化,小詩更簡潔、更新鮮,期盼透過這樣的提倡讓庶民更有機會讀寫新詩。
  《卡夫截句》共分三輯:輯一〈附截句過程/短評〉、輯二〈新截附原作/新創〉、輯三〈組詩〉。此詩集的特色是除了「輯三」兩首組詩外,凡截取詩作都附了原作,皆可對照截取的部分。

作者簡介

卡夫

  原名杜文賢,祖籍中國廣東,1960年生於新加坡。1985年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獲文學士。1986年獲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榮譽學士。畢業後擔任教職至今。

  1978年開始文學創作,寫小說、散文、詩及評論等。著有散文集《生命的神話》(新加坡潮州八邑會館出版,1986年)、中篇小说《我這濫男人》(新加坡玲子傳媒出版,2003年)、詩集《我不再活著》(新加坡書寫文學協會出版,2013年)。部分作品收入《同温層散文選》、《吾土吾民創作選》(詩歌)、《新加坡共和國華文文學選集》(散文)、《新華文學大系小說集》、《新華文學大系詩歌集》、《新華文學大系散文集》、《新華文學大系微型小說集》等。

  現為臺灣野薑花詩社、乾坤诗社、臺灣詩學與掌門詩學社同仁。擔任野薑花雅集、臉書詩論壇與吹鼓吹詩論壇中短分行詩版主。

目錄

【總序】與時俱進•和弦共振―臺灣詩學季刊社成立25周年/蕭蕭
截後重生/葉子鳥
自截與被截的詩句/靈歌

▐ 輯一 附截句過程/短評▐



鐘(一題三則)


之間
主義
真相
求知
信念
詩念
--------
僅此一次
這樣就過了一天

▐ 輯二 新截附原作/新創▐

雕像一
雕像二
餘生
末路
落花
如果
妒忌
此後
三生
鏡子
距離
思念
希望
後來
56歲
合十
寫詩
讀詩
仙人掌
守候今生
我的玫瑰
寫詩的人
椅子不空―致劉曉波(1955-2017)
老兵不死
我的存在
所以,留白
要是你不來
沒有事發生
我的前半生
妳冷冷的聲音充滿距離
時間坐在時間裡忘記時間
為了尋找一條在冬天不會冷凍的河

▐ 輯三 組詩▐
髮的紀事
香港高樓

後記


最新評論

會員評鑑等級 我要寫評鑑

無。

無。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