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網路書店
- 文學小說
時空傳說
- 作者 /
赫柏特‧喬治‧威爾斯著;江健新、蔡明穎譯
- 出版社 /
釀出版(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7-04
- ISBN /
9789864451951
- 定價 /
NT$
300
- 優惠價 / NT$
270
現代科幻小說之父
H.G. WELLS 赫伯特‧喬治‧威爾斯
四度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威爾斯短篇集首次在臺推出
未來的人有一天會了解嗎?
本書特色
☀四度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現代科幻小說之父威爾斯的短篇集中譯本首次在臺推出!
☀昨日的科幻是今日的科學,明日的科學源於今日的科幻。
☀外星人入侵、末世災難、時光機與反烏托邦......一百年前威爾斯就透過科幻小說來預測人類社會的未來!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導讀/張雪萌】
曾經有一位英國作家,他的名字叫威爾斯。
八歲時,他因骨折與書結緣──在養傷期間,他只能看書消遣,想不到從此愛上了文字。
十四歲時,因為家境貧困,他退學去綢布店做學徒,度過了一生中最不快樂的三年;此後又去給一個藥劑師當助手,結果也好不到哪去。
幾經波折之後,他終於考進倫敦的一所師範院校,跟隨進化論學者赫胥黎學習生物學。
但他終究沒有成為一個生物學家,而是把才能施展到了社會活動和寫做事業上。
他的寫作涉獵面很廣,有通俗歷史讀物、社會分析小說、時政評議、社會改良相關文論、新聞報道等等。它們當中的很多地方閃動著人道主義的光芒,比如對於種族歧視,他曾說:「如果一個人能正視我、與我同悲同樂、且真誠正派,那他就是我的兄弟,我不管他的膚色是墨黑還是淡黃如一朵夜來香。」
但人們記住他,不光是因為這些,更多是因為他的科幻小說。有人稱他為「科幻小說之父」,把他和法國的凡爾納相提並論。他的成名作《世界大戰》(又譯《火星人入侵》),在問世一百多年之後,沒有被導演史蒂芬‧史匹柏放過,被拍成了堪稱「最黑暗」的科幻恐怖片。他的其他長篇名著有《摩洛博士島》、《隱身人》、《時間機器》等等。
我們現在要看到的《時空傳說》是他的一部中短篇科幻作品集,裡面一共有五個故事。它們也許不是那麼廣為人知,但一樣可以帶我們領略威爾斯的魅力;故事中還提出很多問題,值得今天的人們思考。
在很久很久以前
不知道你每天的生活是不是很忙碌,有沒有時間偶爾記起,世界上還有過「很久以前」?
比如,時光倒流五萬年,就屬考古學家所說的石器時代了,那時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呢?
可能沒辦法說得特別清楚,因為我們所有人當時都不在場。
不過,像威爾斯那樣的作家,還是願意想一想這個問題的。總有一些相關學科(比如地質學和古生物學等等)的研究成果可供他借鑑,然後他就能把想像力的觸角往回延伸很遠很遠,探到一些東西,最後寫成書中這篇〈石器時代的故事〉給我們看。
有個詞叫「恍如隔世」,威爾斯在這個故事中描繪的當年光景,對我們而言真的是隔世了。所以我們總是恍恍惚惚有一種奇怪的感覺:他寫的是我們這個世界嗎?好像是,可是又好像不──今天的大海,那個時候是平原;今天車水馬龍的繁華都市,那時候是河馬、鬣狗,還有巨型灰熊出沒的莽林……
看來這個世界不僅僅是三維空間,還要算上「時間」這第四個維度才行。今天的時空和昨天的時空不是同一個概念,「地點+時間」,才能確定一個存在。
這好像變得有點像講物理課了。還好,威爾斯畢竟不是愛因斯坦,他的主要意圖還是講述那個時空裡一小群原始人的生活故事。
那真是一種很不容易的生活,他們只有一些石頭和木頭做的工具,還不懂得騎馬,也不會說很多話,思考一個稍複雜一點的問題都要花好長時間……
但不能說他們生活得不精彩。因為愛與恨、希望和恐懼、驚心動魄的搏擊和角逐,以及其他令人動容的種種,都在由他們上演。
他們的故事沒有結局,只有生命中周而復始的輪迴。而且我們眼前的一切都是威爾斯講的,我們可以只把它當成小說看。接下來,他又要為我們講講未來的事了……
明日之城
威爾斯有一種洞察全域的素質。
當他很宏觀地放眼世界時,不禁令人產生了這樣一種感覺:我們所能感知道的宇宙,會不會是一個巨大的生命體呢?各個星系是它的器官、組織,一顆像地球這樣的行星,只是它的一個細胞。
這個大大的生命體在成長、發展,然後又終將衰老、凋零。地球上也就跟著有了滄海桑田的變化,我們人類也是這變化的一部分──從迷霧般的洪荒歲月走來,一路留下殘損的骨針、石斧,鏽跡斑斑的鐵劍、銅器,荒蕪的田園、工廠,零落的電子元件,終於走到垂垂老矣的二十二世紀,然後就有了書中那個〈未來的故事〉。
根據威爾斯的想像,那個時候的人類已經澈底拋棄了鄉村,全部居住在超級大城市裡。一對年輕的戀人卻渴望逃離過度文明的藩籬,回歸自然。他們勇敢地攜手出走,來到荒廢的鄉間,夢想在這裡建立新的家園。
但是,他們當然失敗了,在城市中生長的他們,已經不適應自然的生活方式,也無法孤立地在野外生存。他們只能回到城市裡,任生命一點一點被龐大的社會機器消磨……
這是不是有點悲傷?
是的,在十九世紀末的式微之風中,威爾斯藉著他的科幻小說,發佈了好多有關未來的悲傷預言。
它們當中,有一些目前還沒有應驗,只在電影裡得到體現,比如本書〈新星〉那篇故事描述的彗星撞地球式災難。還有些則不幸被他言中了,比如原子彈,比如二戰爆發的時間……
所以要小心,現在距離二十二世紀還有一段時間,不過威爾斯描繪的圖景已經部分地進入我們的生活了:城市在快速擴張,在我們所知道的很多鄉村,都已蓋起樓房供村民居住;因為土地要為城鎮化建設而被徵用,人們再想擁有一座自己的農家小院,也不容易做到了。
可是說來說去,威爾斯的寫作目的其實不是讓讀者悲傷。恰恰相反,他是想勸人們堅強一些:那些我們所懼怕的變故、動盪、災難,其實有可能都是這個世界必經的衰老和病痛。
那麼,他關於時間和空間所講的這一切,可信度到底有多少呢?
我不知道。也許時空本身就是一個傳說。
也許就在我們思索這個問題的時候,在我們體內某個被叫作粒線體的世界裡,有個小小的蛋白質,也正在認真地讀著一本令它費解的《時空傳說》。
張雪萌(英國格洛斯特大學文學碩士)
簡介
一百年前大文豪威爾斯筆下的未來世界,是今日外星人入侵、末世災難、時光機與反烏托邦等類型作品的先驅。那是個沒有手機、飛機與電視機的年代,人們對「高速公路」與「網路」也沒有任何概念。正是在那樣的年代裡,英國文學家威爾斯抱持著對現實的批判精神,遙想著過去與未來。
Story 1 │水晶蛋
古董店老闆卡夫先生有顆神奇的水晶蛋,他能從中看到不屬於這顆星球的風景……究竟是卡夫先生發了瘋,還是真的有外星人存在,並將水晶蛋作為觀察地球的道具?
Story 2 │新星
一顆新星突如其來地出現在海王星附近,而科學家很快就發現,這顆新星正在逐漸靠近地球……
Story 3 │石器時代的故事
遠古時代的穴居人烏羅米,是第一個發明石斧與馴服馬匹的人類,他將如何運用他的智慧,克服狡猾健壯的部落領袖與險惡自然的考驗?
Story 4 │未來的故事
一對住在22世紀倫敦的年輕男女,決定拋棄那充斥消費、繁忙擁擠、階級對立顯明且形同牢籠的城市,前往古人才敢居住的純樸鄉間討生活。他們能夠如償所願、逃離文明所帶來的生活壓力嗎?
Story 5 │製造奇蹟的人
平凡度日的弗瑟林蓋某天忽然獲得了能夠心想事成的超能力,然而他很快就發現,這個人人稱羨的「神蹟」,或許不如一般人所想的那樣好用……
作者簡介
作者/赫柏特‧喬治‧威爾斯(Herbert George Wells)
赫伯特‧喬治‧威爾斯(1866-1946),通稱H.G. 威爾斯,英國著名小說家、新聞記者、社會學家和歷史學家。曾四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他創作的科幻文學對該領域影響深遠,開啟了諸如「時間旅行」、「外星人入侵」、「反烏托邦」等20世紀科幻小說常見的主流議題。知名作品包括《世界大戰》(又譯火星人入侵)、《時間機器》、《莫洛博士島》(又譯妖獸出沒的島嶼)、《隱身人》等。受其影響的科幻文學家包括《基地》、《機器人》的作者以撒‧艾西莫夫,《火星紀事》、《華氏451度》的作者雷‧布萊伯利,《沙丘魔堡》的作者法蘭克‧赫伯特與《地海戰記》、《黑暗的左手》的作者娥蘇拉‧勒瑰恩等名家,皆為科幻小說界中的前輩級人物。其作品屢次被改編成電影,如2008年史蒂芬史匹柏的《世界大戰》與2002年的《時間機器》等。
譯者/江健新
台中人,輔大譯研所口筆譯組畢業,專職口筆譯工作,擅長科技、法律等題材。譯有《超級能量果汁》、《相機大全》等書,另外也提供同步、逐步與隨行口譯服務。聯絡方式:baptist333@yahoo.com.tw
譯者/蔡明穎
台大外文系畢,輔大翻譯所中英口譯組碩士,曾於英國留學與工作。
喜愛閱讀、旅行、學習新事物,相信友誼與甜點能使人生更美好。
目錄
目次
好評推薦
編者序:威爾斯與他的時代/洪仕翰
導讀/張雪萌
水晶蛋
新星
石器時代的故事
未來的故事
製造奇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