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網路書店
- 人文史地
在耶路撒冷醒來--30天暢遊以色列耶路撒冷、特拉維夫、加利利與鹽海
- 作者 /
陳舜儀
- 出版社 /
釀出版(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7-05
- ISBN /
9789864451920
- 定價 /
NT$
490
- 優惠價 / NT$
441
Shalom!「永恆之城」耶路撒冷藏有多少故事?
八道城門、哭牆、聖殿山、大衛城、錫安山、橄欖山、客西馬尼園、苦路十四站、聖墓教堂、花園塚,深度巡禮!
踏上「世界的中心」,揭開以色列的神祕面紗!
古城雅法、末日戰場米吉多、拿撒勒、迦拿、黑門山、耶穌第二家鄉迦百農、約旦河、馬薩達、死海,一次走遍!
本書特色
★以色列30天深度行旅紀實,走遍聖地耶路撒冷,哭牆、八城與苦路,巡訪米吉多、拿撒勒、迦拿與迦百農,與歷史一同呼吸!
★隨書收錄數百張照片,超過100段珍貴影片,輕鬆點閱就能親臨實境!
★前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柯元馨 專序推薦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推薦序/世界十分之九的美麗與哀愁,都給了耶路撒冷】⓪柯元馨
「神給世界十分美麗,九分給了耶路撒冷!神給世界十分哀愁,九分给了耶路撒冷!」
「廿世紀五波返回這地的以色列人,無論他們分散興旺在任何國土,他們會告訴你,耶路撒冷是我的家。」
1
以色列,意思是神的王子,原名叫雅各,是以撒的兒子,亞伯拉罕的孫子。他親生的十二個兒子代代相傳的血脈裡基因的密碼,叫以色列人知道家的位置。他們在十九世紀末逐漸回歸之前,以色列國已經滅亡兩千五百年;人民分散在各處也兩千多年;以色列地乾旱荒涼達一千四百年之久,直到1917年開始,按時有了秋雨春雨,滋潤這地,豫備草場。這就應驗了舊約以西結34章13和15節的話,那裡說:「我必把他們從萬民中領出來,從各國聚集他們,引導他們歸回自己的地,也必在以色列山上,一切溪水旁邊,在那地一切可居之處牧養他們。主耶和華說,我必親自牧養我的羊群,使他們得以躺臥。」
現代養生觀念倡導吃肉時要記得,四條腿的不如兩條腿的,兩條腿的不如沒有腿的有益健康,那就是魚,而最被推薦的就是鮭。當我想到鮭,這種在大海裡生活成長到四年成熟時,必會成群大隊的重返出生地,山河的源頭;看到它的紀錄片,內心都必悸動連連!這種「生為孤兒,死時孤苦」的鮭族,在大海中必須游經五千公里才不過回到河流的出口;從這裡開始才是他們爭戰絕命的第一站。他們必須獨自經歷重重險境逆流奔馳,不喫不喝全力奮鬥,無數同伴被打敗被掠奪,餘剩的才能返抵源頭了卻任務,繁衍生產另一代。
以色列在地上各民族中所行的,可以算為歸族,正如鮭在魚族中所展現的一樣。廿世紀初的1909年,以色列歸人在地中海東岸的特拉維夫建立起新城,百年來經營建設,在2003年這座「白城」被列入人類文化遺產,全城以簡約的包浩斯建築理念規畫,色彩只取白色的城市風貌叫人耳目一新。1948年以色列復國時,特拉維夫被定為首府。而今它在科技、金融、學術各領域的傑出成果,已被稱上第二矽谷,名為「矽溪」。
然而以色列的家是在耶路撒冷,他們無法不從海邊回溯到山河的源頭、他們的出生地山城「耶路撒冷」。但是在1948年5月14日宣布復國的第二天,周圍幾國連遠隣伊拉克也一起聯合炮擊,產生了第一次中東戰爭。直到1967年六日戰爭,以色列大勝,耶路撒冷全歸以色列管轄,此時,他們可以開墾建造他們的家,定都於耶路撒冷。
關於耶路撒冷的建築,他們立法規定,必須用耶路撒冷的黃石興建修整,這是一座堅固閃耀的黃色石頭城,白晝在燦爛日光的返照下,顯出高貴的金色,鋪地的黃石,經歷千年的踏磨,仿如圓潤泛光的黃玉。從空照圖看到的以色列國境如「一把利劍插入阿卡巴灣中」,而它的中心就是耶路撒冷,以色列國境也是歐、亞、非三洲的交會點,地理的牽扯產生了歷史的千瘡!所以耶路撒冷當然也是人類文化遺產!
四圍這樣的環伺,促使848萬以色列國民為生存儆醒,男女同負衛國責任。屬以色列後裔的子孫633.5萬,和二戰中,德國大屠殺600萬猶太人的數字相仿,他們求存之志,你我豈能真切體會麼?
然而這個復國不到七十年的小國,如今卻是世上「最小的超級大國」、中東惟一民主自由的國家、國民的「人類發展指數」極高,排名第十八;智商平均達110。在大街小巷,轉角隨處可見持槍桿的男兵女兵,但是他們可親可愛,願意並且可以接近你,還可以和他們擺pose合影,給人以安全感並青春活潑的喜悅。
當以色列子民歸回本地時,他們在列國使用的語言也都需要歸回母語。藉著本耶胡達及一群人的努力教導,把已經死了的希伯來語帶進了復興,如今希伯來語是他們的普通話,也是官方語言。這也是將他們活在一起、團成一塊,凝聚的實力!
還有一個與世界不同步的就是他們守安息日。禮拜天卻是工作日。安息日是每週五日落後到週六日落前。人、獸、城、器都得完全停工休息,連電梯都設定程式,自動開關,按層續停;這安息日按實際算,有一天半的時間,每週有這個不可以做甚麼,只可以與家人團聚,唱詩禱告、讀經談話、喫喝享受的日子,把一個個家庭穩固紮實的建造起來!
2
《在耶路撒冷醒來》作者David一行四人是主的精兵,愛主的馬利亞,受過訓練各司其職,經過細密計畫,最新資訊,加上耶路撒冷通的班弟兄照料糧草舟車,叫他們可以放膽舉步準備用三十天的時間完成計畫。於是在3月5日晚間,他們飛抵地中海東的特拉維夫本古里安機場。雖是週六,但安息日已經過完了。作者著陸前自高空看到的「白城」特拉維夫,在晚上「有如發亮的巨大棋盤」;在順利入關時,班弟兄已經在望,大夥喜樂相見後,登車就直奔中心的山城耶路撒冷,在黑夜裡那閃爍著燈火的美麗確實不能隱藏!
David一行四人分住兩個房間,位於西耶路撒冷精華地段,有供曬太陽的露台,有住家所需的一切設備,清晨五點還有鳥兒鳴叫歡迎過客⋯⋯那種幸福美好在那裡找呢?因此David認為,在耶路撒冷醒來,比在巴黎醒來丶在倫敦醒來、在紐約醒來⋯⋯更勝一籌呢,他承認自己是屬基督的人,可能因此對耶路撒冷有些偏心吧!畢竟主耶穌不久就要在這裡降臨⋯⋯
三十天訪問期間,他們以耶路撒冷為中心,南征北討,看盡那地的豐富奧秘,探尋各道路行動實況,細緻、活潑、圖文參照、詳細指示,趣味橫生製作了這本《在耶路撒冷醒來》,讓你如親臨其境!地上、地下,天空樹林,花草岩石,曠野沙漠,大湖鹽海,滿地滴灌的各色水果、各類蔬菜,豐碩堅果,豐盛食物,多元美好的衣著,環境保護百分百的模範生,歐洲的後花園,果園和菜園⋯⋯以色列辦到的!書中也都顧到,有它同在就是以色列之行的落實保證。值得再三享受,分享他們在耶路撒冷呼吸的生活!
3
說到耶路撒冷、以色列,我也是去年十一月才去!七十歲才踏上美地,著實恨晚⋯⋯
自1981年第一次出國,為的是到倫敦會見失聯三十多年的偉叔。叔叔由中科院與英國皇家學會協議去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訪問研究,為期兩年,在將近完成時,偉叔試著寫信聯絡在高雄的父親,沒有地址,只有公司名稱,竟然聯上了!就在春天我陪父親去了歐洲並遊歷各國。
1983年丈夫高信疆因中國時報余先生受當局壓力,希望信疆出國,信疆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作訪問學人兩年,我就多次陪伴他西東南旅行各城,陸續在亞洲、印度、俄羅斯各國也看了許多;前年還學了幾個月希伯來文,心想或許該去以色列看看,固然人事全非,但這獨特之民總得看看近況吧⋯⋯去年參加安那翰夏季訓練得知尚有一個名額可以跟隨聖徒同去以色列,所以終於到了最該去、最值得去,去了別處就可以罷了!但是看到David寫的《在耶路撒冷醒來》,覺得他們的經歷是更豐富更多,更仔細,更有趣,去過還可再去!
以色列,這地上獨特之民,有一點,神還保留著沒有賜給他們:就是,神還沒有開他們的心眼,給他們看見,他們所期待的彌賽亞救主基督,2000年前就已來到,並且支搭帳幕在人中間,經過三十三年半人生,最終為我們和我們的罪上了十字架,成功了救贖,三日復活被立為主為基督了,並且成為賜生命的靈,像空氣一樣充満在宇宙中等人呼吸祂、呼求主耶穌,享受祂作生命作救主,在我們裡面拯救我們,作我們的平安、喜樂、滿足,一切一切⋯⋯
前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柯元馨
簡介
「神給世界十分美麗,九分給了耶路撒冷!神給世界十分哀愁,九分给了耶路撒冷!」
「永恆之城」耶路撒冷,究竟藏有多少故事?
4個旅人,30天行旅紀實,從千年歷史的聖城耶路撒冷起步,走遍哭牆、聖殿山、大衛城、錫安山、橄欖山、客西馬尼園、苦路十四站、聖墓教堂與花園塚,參訪大屠殺紀念館、彈藥山六日戰爭紀念館、希伯來大學、聖經動物園/聖經植物園及以色列博物館,體驗安息日的文化、普珥節的嘉年華遊行、猶太人的節慶與假期;接著來到西方的濱海大城特拉維夫,觀覽蔚藍海景,漫遊古城雅法;向北直往加利利,造訪末日戰場米吉多、耶穌的故鄉拿撒勒、迦拿、黑門山、戈蘭高地、耶穌的第二家鄉迦百農、約旦河與他泊山;最後回到南方死海,經過耶穌的出生地伯利恆、鄰近紅海的伊拉特、內蓋夫沙漠、拉蒙谷國家公園、古卷發現地昆蘭和以色列的四行倉庫馬薩達。
在這裡,重新發現不一樣的以色列;在這裡,歷史將與你一同呼吸!
作者簡介
作者/陳舜儀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畢業。俗文學研究者,曾主編古龍散文集並逐篇註解,分別在中國大陸和香港出版簡體字全集《笑紅塵》(吉林文藝)和正體字選集《古龍散文集》(天地圖書),現為水深之處福音網主筆。
地圖繪製/蔣韋玲
攝 影/趙苡丞、顏豪志、潘建宇、鄭伊芳
目錄
以色列簡介
推薦序 世界十分之九的美麗與哀愁,都給了耶路撒冷/柯元馨
自 序 背起自己的行囊,去旅行吧!/陳舜儀
【CHAPTER 1 耶路撒冷】
第一日,啟程
初見耶路撒冷―在鳥鳴聲中醒來
初見耶路撒冷―從市中心走到老城
馬哈尼耶胡達市場
孩子的眼淚:大屠殺紀念館
彈藥山六日戰爭紀念館
瞭望山上的希伯來大學
聖經動物園
安息日
以色列博物館
普珥節的嘉年華遊行
猶太人的節期
【CHAPTER 2 耶路撒冷‧信仰之路】
耶路撒冷的八個城門
哭牆,和去哭牆的路
聖殿山
大衛城
錫安山
橄欖山
客西馬尼園
苦路十四站
聖墓教堂
花園塚
【CHAPTER 3 特拉維夫】
概述
古城雅法
特拉維夫的午後
流散博物館
不一樣的猶太人:專訪小說家艾加凱磊
【CHAPTER 4】
概述
第一次自駕就出糗
末日戰場米吉多
看見百分百的拿撒勒
我們結婚吧!―迦拿的婚禮教堂
在提比里亞住下來
我們的朋友約珥一家人
千鳥飛集的胡拉谷
黑門山下
黑門山
戈蘭高地
牧場,約珥的午餐,海
加利利的漁夫
在加利利海東岸
一個以巧克力聞名的小鎮
在提比里亞洗車
Tabgha:兩個教堂,兩個故事
耶穌的第二家鄉迦百農
約旦河上的受浸
來吃彼得魚
他泊山
【CHAPTER 5 南方與死海】
概述
伯利恆的老虎
偶然遇見白鸛
阿拉德的市井生活
沙漠中的酒莊Yatir winery
大裂谷
國境之南―紅海邊的伊拉特
內蓋夫沙漠
最大的國家公園:拉蒙谷
別是巴,我不能忘記你
奔向死海
昆蘭:死海古卷的發現地
以色列的「四行倉庫」:馬薩達
在轉角遇見野山羊
死海
從耶利哥來的駱駝
【CHAPTER 6 離別】
美國殖民者飯店
【附錄】
叮嚀的話
相關網站
推薦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