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網路書店
- 文學小說
剎那如何是神--曾魂詩集
- 作者 /
曾魂
- 出版社 /
釀出版(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6-01
- ISBN /
9789864450770
- 定價 /
NT$
250
- 優惠價 / NT$
225
一個善戰的孩子
字典定名為冷血動物
他者定名為出征的語族
我定名為:神
曾魂第一本詩集
本書特色
★香港詩人曾魂的第一本詩集,一首首不刻意耍弄文字,而值得慢品細讀。
★詩人顏艾琳、詩人謝予騰--聯合推薦!
★曾進豐教授--專序推薦!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剎那,是神——序曾魂《剎那如何是神》/曾進豐
來自香港的曾魂,一頭及肩捲髮,極其清秀的臉龐,猶如一首值得慢讀細品的詩。他癮於詩,甘於被詩俘虜,心魂浸潤其中,眼神煥發穿透的光亮,讓人無從迴避。
《剎那如何是神》收錄五十首詩,分I至Ⅳ卷。曾魂努力創造隱喻,孜矻於技巧的揣摩演練,而不刻意耍弄、炫奇,不聳動標新;立意從「如何」發端,懸問、提問、激問……連番鋪展,追索時間、溝通永恆,觸探神的世界。舉凡青春記事、愛情憧憬迷惘、人文風景巡禮,和人類社會政治的殷殷垂注,視域宏闊寬廣,且處處發現驚奇。卷I,刻畫為詩寢饋痴狂的情狀,並宣示詩人身分。開宗首篇,將出征的語族命名為「神」,蛇族匿於漫漫雪地,苦待孵化:
復生並裸裎在起霧的窗口
相對於城邦的邊緣位置
長舌捲起冰的眼球
緣時序爬行,觀看方圓
轉世前,吐出一個省略號(〈蛇之身分〉)
自居邊緣,周旋在時序、方圓之間,一條永無止盡的征途,終點是未完待續的省略號,故繼之以〈創造論〉。一切源於想要、需要,終始纏縛,〈約期贖回〉典當時間,以生命作保;〈漂浮木〉自剖耽溺的心靈:「闔上眼睛是河/一塊斑駁的木頭刻滿隱喻」,時時刻刻焦慮於「字掉落水中/來去勢不靠岸」的承諾;〈解剖文本〉自我鑑照,論評得失:「只要肉裡有象徵/象徵裡有骨,骨中/有水火不容的辭彙/只要讀者愛之欲其生/將定下他們喜歡的註解」,讀詩務必還原未乾的水滴、看見落下的燼,方能透知詩心隱微。
「身分」的認同,迭見各卷,諸如〈脫下的遊戲〉、〈小人偶的國度〉、〈傳奇儀式〉等,而〈畏罪的S先生〉,服刑前夕,「叼著以筆名自居的身分證/黑色詩集緊握手中」,純屬驗明正身。智利詩人聶魯達(PabloNeruda,1904-1973)嘗說:「詩就是隱喻。」,曾魂秉持直覺、浮想孤寂,隱喻一詞穿行〈未央〉、〈秋之否定〉、〈漂浮木〉、〈煮字的男孩〉、〈剎那如何是神〉、〈你的隱喻終也不可思議〉及壓軸詩〈我們的影子〉之間,而〈拊耳在你們不曾忘卻的海岸〉更兼用二詞。隱藏本為詩人所擅長,唯「身分」、「隱喻」的偶然示現,恰可作為詩思本質的密碼和線索。
曾魂樂與詩友交流頡頏,尤勤於汲取前人豐碩資產,傾心洛夫魔幻超現實和天涯美學的千姿百態,不論剛猛、暴烈、焚熱,或禪悅、靜美、悟識,總為之神魂顛倒。詩美的同感共鳴,促使曾魂浸潤在孤獨國度,聆聽盛世迴響,期待另一個美學時代的來臨——〈剎那如何是神〉禮敬簷下詩僧周夢蝶,詮釋〈孤獨國〉名句:「我是『現在』的臣僕,也是帝皇。」;〈拊耳在你們不曾忘卻的海岸〉記「創世紀」詩社六十週年尋根,引瘂弦語作小序,末句:「如一顆卵,長出月升的意義」,意謂著承傳。絕妙的是〈誰〉一詩,與陳育虹展開一場文學的、美學的、哲學的淋漓談辯。陳氏同題詩(《其實,海》p74-75),主句:「念佛是誰」,其後,逐句依序由上遞減一字,而句與句間以「〇〇」兩行隔開。設若在「〇〇」處填入「是誰」,整首詩儼然「誰是誰」的永恆天問。曾魂則在「是」之餘增添「不是」,層層纏繞糾結,同時打破分行形式,改採散文詩體呈現:
他不是他而是祂不是她而是祂不是他們而是祂們不是她們而是祂
們不是我們而是祂們而我不是他不是她不是他們不是她們而是祂?
他是祂我是祂,則他是我我是他是祂,究竟誰「是」誰或誰「不是」誰?以「?」收束,緊扣題意,撐起全詩重量,似乎回答了一切,又等於什麼也沒說。
曾魂頗為講究詩藝,連一個小小的標點,亦不輕易放過,〈誰〉之外,〈秋之否定〉可為典型例子。詩分三節,前後節以「沒有說是」領起,第二節彷彿秋雲被渲染暈開,擴散成九個「也非」。各節重複點題,最終停頓在「?」,且單獨成行。如秋之醒目、高遠和曖昧,該「如何」說秋呢?
卷Ⅲ 〈寫詩的老婦人〉,為電影《生命之詩》觀後迴響。老婦人罹患阿茲海默症,逐漸遺忘生活,連帶回憶失能,她選擇「砥礪習字」,以書寫抵抗疾病,做為存在的證據。她「頭戴帽子,身穿花裙/像一朵雞冠花血染的/姿態。」在唯一的詩中,她:
不斷摘寫詰問
之於死去的女孩
之於作孽的孫兒
之於偽善的男人
之於無妄的老人
之於自己
之於,詩的開始
生活的橫逆險阻,和身體的病痛折磨,抑遏不住詩因子的蠢動與迸發,老婦人藉詩浮雕生命刻度、尋求救贖,苦難的生命竟翻轉為動人的詩篇。如是姿態、持續激問,未嘗不可視作詩人的自我對話。
〈煮字的男孩〉隱喻另類愛情。第二節寫道:「炊煙裊起篆字/他設宴在蕨類植物旁邊/端出圓大的瓷盤/不一定為了療飢/可能是為了煮出/兩份,孤獨的口感/而總有另一個男孩/對坐飯桌的另一端/遞臂舉著,夾起/入口即溶的句點」,句點象徵圓滿,詩與愛情等值,有賴兩人建構美好,因為孤獨兩份,入口即溶。〈摩托車上〉、〈你的隱喻終也不可思議〉、〈我們的影子〉等,皆當解作愛情物語。詩寫地理地景地貌,側記一個香港遊子的台灣行腳,主要集中在卷Ⅲ,諸如〈浮‧ 潛〉記小琉球:「海,在眼睛之外/一隻比神話巨大的綠蠵龜來去自在/過萬的七彩旗幟/擺盪在藻荇間,隨浪亦隨緣」,島嶼雖小,海底繽紛多彩。〈台11線〉縱貫花東,漫長的海岸線,「編織編織,織成一張生活/日出起航隨昨夜雲圖/一趟一迴一轉/網裡捕獲十公斤肥美的聖物/網外是百年信仰」,婦人們「早收好鹹味的影子/等待掛起/等待晾乾深藍的心事」,連影子也沾染鹹味,生活之艱辛可想而知。還有〈野狼獨白〉裡的港都。另外,卷 〈拊耳在你們不曾忘卻的海岸〉,出現紅毛港、貨櫃、甲板和南風等南方意象;卷Ⅳ 有〈愛河〉。
曾魂並不遁入文學宅間,不食人間煙火,反之,細膩銳敏的觸鬚,頻頻投向醜陋現實,乃至國際社會議題也偶見入詩,卷Ⅱ 〈茉莉花的告白——致敘利亞因黑風而墜落的每一瓣落花〉可為代表。首尾皆單行成節,從「你說,他們應否相傳?」的猶疑徬徨,至「你說,我們努力相傳」的篤定信仰,頌讚自由民主普世價值,深蘊人道主義精神。中間兩節各二十一行,衍繹歷史意識,悲痛、憤怒而震撼人心:「那年十二月的冬/燃起了北非的花香/關於一個穆罕默德氏的人/所有最華貴的嘶吼/在阿拉伯的天空/裸裎,在城內/無處不在的那些銅像前/再度以古老的語言/還原隱匿於權力的傘下/被萎靡的世代遺忘的光/直至尊屬神明的聖月」,人民起義反政府示威,演變成大規模騷動,坦克毀壞古老文明,祖靈歸返無處。婦人們忐忑顫慄,長夜佇候,不聞熟悉的跫音:
每一襲寡婦的黑裾
已開滿雛鳥閃閃斑駁的淚
黑風的來襲,倘若
鏗鏘如此,他們啊
已無卑微與受死的緣故
當灼熱的聲音被幽禁
當雙手被綑綁的落花 遍布了河
反覆吟詠上引詩行,誰能麻木不覺、無動於衷?
廿一世紀詩壇新人輩出,要被聽見、看見,很難;但,要不去注意曾魂,也不容易。曾魂自比獨步港都的狼,登場後不落俗套地展演,城景意在言外,弦外之音裊裊不絕。「搜神」儀式刻正展開,縱然祂是如此善於匿藏、變形;剎那,是神,祂一直都在。
簡介
《剎那如何是神》從探勘詩的本質與創作者的角色,到思索浮世眾生的喜悲,至紀錄生活的實驗、場景,以及對於情感的一些儀式——被詩所形塑的種種狀態,是己身對於世界的感知,源自本質的天問:「人如何成為祂?」。剎那,是富有神性的;創造,是無中生有。豢養自己的文明,而文明本身具備的歧義性,卻可指涉天地,甚至幽微的星際微塵。
作者簡介
曾魂
本名曾思朗,一九九二年生於香港,畢業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曾獲西子灣散文獎、兩度南風文學獎首獎 。致力文學創作(專擅現代詩、現代散文等),並兼撰稿、編輯、 其他創作等,曾為獨立出版《結琦》文刊主編。作品見於 《海星詩刊》、《創世紀詩刊》、《風球》詩雜誌、《煉詩刊》等。
美學感動的本質是孤獨。這是一個人的朝聖之旅,向孤獨致敬。在城市迸裂的天空下,裸裎的我如同錯置的一隻糜鹿,試圖逃逸追捕者目視的刀鋒,小心地承護前世的剎那因詩而遺落的燄光——以窺探美的信仰,及誠心地撒落所得的動人因子。
目錄
目次
【推薦語】/顏艾琳
【推薦語】/謝予騰
【推薦序】/曾進豐
【序詩】——〈水歌〉
I
蛇之身分
創造論
誰
未央
鬥魚
約期贖回
河岸的長詩
拊耳在你們不曾忘卻的海岸
一張星圖之佈成
真空狀態
月下盤繞
秋之否定
卵
漂浮木
解剖文本
直守的生存練習
速寫
畏罪的
S
先生
煮字的男孩
剎那如何是神
給P’z 的一封信
II
新遊樂場
舌指
萬物之母
脫下的遊戲
大魔術師
小人偶的國度
茉莉花的告白
貓的第六處
III
浮.潛
台11線
野狼獨白
六部曲
寫詩的老婦人
來不及感傷
一齣小城大戲
雨欲無言
一個人的在場證明
Blackjack
那場仲夏酒宴
傳奇儀式
IV
起皺的海洋
填充題
假若有黃昏的雨鞋
摩托車上
你的隱喻終也不可思議
愛河
晚安
確認密碼
我們的影子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