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謠──美國華裔婦女史(增訂版)

金山謠──美國華裔婦女史(增訂版)

  • 作者 / 令狐萍
  • 出版社 / 秀威出版(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5-04
  • ISBN / 9789863263180
  • 定價 / NT$ 520
  • 優惠價 / NT$ 468
  有0人評分    分享:
  按讚:



本書特色

1. 本書被多所大學美國學、華人華僑研究、婦女研究等課程採用為經典教科書,並為學術界廣泛引用
2. 首創移民「文化社區理論」,採用「新種族」的研究方法,尋求全面再現「華裔婦女在美國」的歷史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推薦序  世外癯仙玉質寒,依泥抱石不孤單──令狐萍《金山謠―美國華裔婦女史》讀後

令狐萍教授是國際著名的移民史研究專家,1982年畢業於中國山西大學歷史系,1985年留學美國,專攻美國史,先後獲俄勒岡大學歷史學碩士、邁阿密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她已出版了十一部學術專著,發表了百餘篇史學專論。她首創的移民「文化社區理論」對美國華人研究界有很大的影響。她的研究領域十分廣泛,長期研究的領域有華僑華人、美國亞裔與華裔社會、以及美國亞裔與華人婦女的研究等。在一些與本書相關的領域,如跨國移民與僑鄉婚姻狀態、異族婚姻理論、婚姻比較研究、美國亞裔婦女史、美國華裔婦女史和中國女留學生歷史等等,她都有涉獵,並取得重要成果。
令狐萍教授現為美國杜魯門州立大學歷史系教授,為羅特格斯大學出版社「當今亞美研究」叢書首任編輯,前美國亞裔研究協會期刊《美國亞裔研究》主編。同時,還在中國大陸擔任「長江學者」講座教授(華中師範大學)、武漢僑務理論研究中心與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僑務理論研究武漢研究基地兼職教授、暨南大學華人華僑研究院客座教授。她經常受邀到國際和中國大陸的研究機構與高等院校做學術報告或演講,曾被美國多家電台採訪,她的研究亦被國際及中國大陸多家報章與電台報導。中國大陸的《中華英才》半月刊(2013年6月1日)、北美中文權威報刊《世界日報》(2012年2月2日)和《世界日報週刊》(2006年1月15日版)曾刊登有關她的人物專訪。她也被收錄進國際和中國國內的多種名人錄中。
華人移民美國的歷史已經將近二百年,華人婦女移民美國的時間稍遲。根據美國移民局的記錄,華人最早到美國是在1820年。1834年,有史可載的第一名中國婦女梅阿芳抵達紐約,是為華人婦女移民美國之始。但由於種種原因,長期以來,美國華人(華裔)婦女史的研究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華人(華裔)美國婦女不僅在美國大眾文化中被描寫為新奇與性感的玩物,在學術著作中,更是被遺忘。只是到了20世紀6、70年代,歷史學者們才開始把美國華人(華裔)婦女的歷史納入美國華族歷史的研究範疇。有關美國華人(華裔)婦女研究的論文和專著,到70年代末才出現。到8、90年代,歷史學家開始嘗試以專著論述華人(華裔)美國婦女的歷史。例如,成露茜的文章《自由人、契約奴、奴隸:19世紀美國的中國娼妓》解釋了產生19世紀美國的中國娼妓的原因;喬治‧佩佛爾的文章《被禁止的家庭:中國婦女在〈佩奇法〉之後的移民經歷,1875-1882年》指出,1875年通過的《佩奇法》是第一個限制中國移民婦女入美的法案;陳素真的文章《對中國婦女的排斥,1870-1943年》贊同喬治‧佩佛爾的觀點,並進一步指出,自1870年以來的各項排華法令的通過與實施是二戰前美國華人社會婦女移民稀缺的主要原因。這些文章大多著眼於調查19世紀時在美國的中國娼妓或考察排華法案從1870年到1943年對華人婦女的社會影響。不過,由於主題與論述範圍等方面的侷限,這些著述尚難以清晰地提供一幅關於美國華人(華裔)婦女的完整歷史畫面。
上世紀80年代以來,反映中國婦女在美國經歷的其他側面的著述相繼問世。例如,華裔社會學家葉月芳的著作《匯集我們的力量,姐妹們:華裔社區工作者的不斷增加的作用》考察了華裔婦女在華人社區中的社會作用;包小蘭的博士論文《撐起大半邊天:紐約唐人街車衣女工的歷史,1948-1991》再現了二戰後作為中國移民婦女主要組成部分之一的車衣女工的歷史;譚碧芳的《美國華裔婦女圖片史》,以多幅歷史照片和簡短的文字,提供了美國華人婦女150年來經歷的一個輪廓。該書以圖片為主,說明敘述為輔,尚無法全面、系統、深入地再現美國華裔婦女一個半世紀以來所經歷的痛苦與成功的歷史。總的來說,上述論著填補了美國華人婦女歷史研究中的一些空白,但全面反映華人婦女在美經歷的學術著作仍然闕無。
相比之下,令狐萍的《金山謠―美國華裔婦女史》更加全面、系統、深入地論述了美國華人(華裔)婦女在美國不屈不撓、艱苦奮鬥的歷史,為美國華人(華裔)婦女史研究填補了一項空白。全書共40餘萬字(中文)。包括珍貴歷史照片48幀、圖表17幅,以及有關美國華人(華裔)婦女的主要中英文文獻參考目錄。此書是作者從事美國華人歷史研究的諸多著述中影響較大的一部作品,曾獲美國福特基金會出版津貼獎,入選中華美國學會中華美國學叢書,後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此書自出版以來,受到學術界好評,成為中國高校與學術機構研究美國史、華僑華人史、婦女史等專業的經典教科書,在學術論著中被廣為引用。
其實,早在令狐萍作為博士候選人期間,就選定美國華人(華裔)婦女歷史作為她的博士論文研究範圍。此書是她在這一領域長期研究的順理成章的成果。筆者對該書領悟不深,當年粗讀之後,有以下粗淺見解,略述於次,僅供識者參考與批評指正。
首先,本書史料翔實豐厚,可信度高。
歷史學者往往十分重視學術著述的資料來源,並將之作為判斷一項著述學術水準的重要依據。本書的資料收集與撰寫修改歷時十多年。作者使用的資料,主要包括檔案記錄、口述訪談資料和社會調查、美國人口統計資料、報紙等大量的一手(原始)資料,以及有關美國華人(華裔)婦女研究的各種論文專著(包括中、英文)等二手資料。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華盛頓國家檔案館以及在各州的分館閱讀了上千份移民檔案,從中搜集到了許多珍貴的有關美國華人(華裔)婦女的檔案記錄。如,從1870年至1933年的三藩市地區殯儀館記錄中的有關死因及死者生前職業的欄目裡,作者發現了有關早期美國華人(華裔)婦女的寶貴原始資料。作者還運用大量的口述訪談資料和社會調查資料,從多個側面佐證了歷史檔案。此外,作者還運用了大量有史料價值的圖片來做補充說明,使讀者能更清晰地瞭解美國華人(華裔)婦女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顯然,此書的資料來源是十分過硬的。
在此書最後,作者還把自己收集的所有有關美國華人研究的史料、論著進行詳細分類,並附錄於後,為從事美國華人研究的專家、學者提供進一步研究的方便,讀者可以從書中看出作者厚實的歷史學功底。
其次,此書在華人婦女歷史的分期上推陳出新,凸顯美國華人婦女歷史獨特的階段劃分。
傳統的美國華人史研究專家大多傾向於將美國華人史劃分為三個時期:一是自由移民時期,從1848年加尼福利亞出現「淘金熱」大批華工赴美至1882年《排華法》的通過實施及華工被禁止入境;二是禁止移民時期,從1882年至1943年排華法的廢除;三是戰後時期,從1943年至今。
作者通過深入細緻的考察,認為這種分期方法不能如實準確地反映美國華裔婦女一個半世紀的歷史。因此,作者敢於突破傳統分期方法,以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60年代美國的民權運動和1965年美國新移民法為兩個分水嶺,劃分美國華裔婦女歷史為如下三個時期,即,從19世紀中期至1943年所有排華法令的撤銷為第一時期,主要研究早期中國移民婦女;從1943年至1965年新移民法的頒佈為第二時期,重點考察戰後時期的美國華裔婦女;從1965年至今為第三時期,討論當代美國華裔婦女。這種分期方法能更貼切地反映美國華裔婦女一百多年歷史的階段性特點,得到學術界的廣泛認同,很多學術著作採用她的分期法。
再者,此書根據上述歷史分期,按論題組織史料和編排章節。
在此書的序言部分,作者簡述了一個半世紀以來美國華人(華裔)婦女的歷史,介紹有關美國華人(華裔)婦女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和著作,並概述本書的主要論點與結論。
第一、第二及第三章可組成此書正文的第一大單元,分別討論中國早期移民婦女的移民動機、移民模式、她們的工作環境、家庭生活以及社會活動。由於華商之妻與中國娼妓構成了早期中國移民婦女的主體,也由於史學界在對這兩類早期中國移民婦女研究的缺失,這三章著重考察並論述這兩類中國移民婦女。同時,這三章也使用大量篇幅討論早期移民中的學生婦女。她們人數比例雖小,但她們在美國華人(華裔)婦女史中的作用是不可抹殺的。
第四章可獨立作為此書的第二大單元。作者全面闡述推動戰後中國婦女移民美國的社會與政治經濟力量,戰後華人(華裔)婦女的生活以及她們逐漸上升的經濟地位與社會流動性。
第五、第六和第七章構成了此書的第三大單元。第五章觀察分析自60年代以來發生於美國華人(華裔)婦女中的顯著經濟、社會、文化、政治以及心理變化。作者在著重分析討論各階層華人(華裔)婦女的同時,也對華人(華裔)婦女中的學生與知識婦女詳加考察,因為她們是形成所謂「模範少數族裔」稱號的重要原因之一。第六章重點討論涉及當代美國華人(華裔)婦女的一些重要問題。第七章總結一個半世紀以來美國華人(華裔)婦女的經驗教訓。這樣的編排,結構合理,脈絡清晰,重點突出。
最後還應提及,此書採用的是「新種族」學派的研究方法。
「新種族」是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美國人權運動的史學研究流派。「新種族」學家,是相對於「傳統史學家」和「開明史學家」而言。在傳統史學家看來,60年代以前的美國傳統史學家多將移民視為「社會問題」,而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是用主流文化來同化移民,其著述側重於如何將移民同化;而在開明史學家看來,少數族裔是美國制度化的種族歧視與社會偏見的受害者。「新種族」學派不同於兩者,它強調少數族裔美國人要尋求政治和社會經濟的正義,不僅要組織起來,參與政治,而且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遺產,從中吸取力量。
此書採用「新種族」學派的研究方法,闡述了華人(華裔)婦女不僅只是一個半世紀以來美國種族歧視的受害者,而且是克服文化差異、種族歧視和艱難困苦的英勇鬥士。她們不僅努力保存並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使其在美國生根開花,而且入鄉隨俗,吸取美國文化的營養,為己所用。她們不僅在美國頑強生存,而且躋身於商界、科技學術界、政界女強人之列,為美國社會的繁榮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華人(華裔)婦女在美國近一個半世紀的經歷是一部痛苦的歷史,更是一部成功的歷史。對美國華人(華裔)婦女歷史的研究,將再次證明中國人的勤奮不屈、堅強偉大,也將不斷加深對美國的多元文化與多種族社會的瞭解與認識。
在此書的撰寫過程中,作為一位有傑出成就的女性學者,作者本人也親身體驗並品嚐了華人婦女在異國奮鬥的艱辛。從此書中,不僅可以看到作者嚴謹的治學態度,而且可以看出作者力圖再現中國婦女在異國不屈不撓、艱苦奮鬥的歷史和神聖使命感。通過閱讀此書,定能大大加深對美國華人(華裔)婦女史的全面瞭解,豐富對華裔美國人及少數族裔美國人的認識,在研究方法上,亦值得比較、借鑒。對研究美國華人(華裔)婦女史和美國華人其他方面的學者來說,此書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參考書。
筆者與美國不少華人學者有過頻繁的交往,其中與令教授的交往尤為長久,對她的學術成就十分景仰。這不僅因為令教授是目前筆者所知的美國華人學者中著述最為豐富者,而且還因為她卓越的學術見識、嚴謹的治學風格以及平易近人的待人態度,當然,還因為令教授與筆者同為一個學術領域的緣故。不過,筆者自知才疏學淺,對美國華人歷史一知半解,無法勝任作序的重任。因此,當令教授提出為她的繁體版《金山謠―美國華裔婦女史》(增訂版)寫一序言時,筆者只能根據十多年前閱讀此書的理解,寫一讀書感言,代為序。

暨南大學 高偉濃
2013年8月8日於美國

簡介

本書尋求全面再現「華裔婦女在美國」的歷史,以補充美國史研究與婦女史研究中的空白。作者分析概括自19世紀中期以來華裔婦女的移民模式,考察研究中國移民婦女適應環境、採納當地習俗、生存奮鬥的策略,突破傳統劃分方法,重新定義美國華裔史的分期。

書中採用「新種族」的研究方法,並引用大量美國移民檔案資料、人口統計數據、原始檔案文本與照片、中英文早期報刊資料、口述訪談與問卷調查資料等原始資料。原簡體版獲美國福特基金出版獎(中華美國學會「中華美國學叢書」,中國社科出版社1999),被中國各大學美國學、華人華僑研究、婦女研究專業採用為經典教科書,也為學術界廣泛引用。

增訂版更新原版中的相關詞語、內容、原始資料與文獻參考書目,加入作者與其他美國華裔研究學者自2000年以來的最新研究成果,增加兩個全新章節與三篇附錄,並新增照片20幀,全書一共收錄48幀珍貴歷史照片、資訊圖表17幅。

作者簡介

令狐萍

國際著名移民史研究專家,現任美國杜魯門州立大學歷史系教授(前任系主任),亞洲研究學位委員會創辦人與前任主席,教授東亞史與亞裔美國史。美國羅特格斯大學出版社「當今亞美研究」叢書創始與首任編輯,前美國亞裔研究學會旗艦期刊《美國亞裔研究》主編,美國福特基金獎作家。

在中國任華中師範大學武漢僑務理論研究中心,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僑務理論研究武漢研究基地長江學者講座教授,暨南大學華人華僑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國廣東省人民政府華僑華人研究會海外顧問等職務。

曾多次受邀到國際級研究機構與高等院校做學術報告或演講。長期從事華僑華人、美國亞裔與華裔社會以及美國亞裔與華裔婦女的研究寫作,首創移民「文化社區理論」,共計編輯出版24部學術專著與百餘篇史學專論。

目錄

「秀威文哲叢書」總序/韓晗
推薦序 世外癯仙玉質寒,依泥抱石不孤單──令狐萍《金山謠──美國華裔婦女史》讀後/高偉濃
自序/令狐萍
增訂版序言/令狐萍

前言

第一部分  早期中國移民婦女(1840-1943)
第一章 19世紀移民:中國婦女抵達金山
第二章 19世紀後期與20世紀初期中國移民婦女的就業情況
第三章 家庭生活與社區活動

第二部分 戰後美國華裔婦女(1943-1965)
第四章 戰後美國華裔婦女

第三部分  當代美國華裔婦女(1965-)
第五章 新的轉折點
第六章 與美國華裔婦女有關的諸問題
第七章 全球化與美國華裔社會
第八章 結論

附錄一 主要中英文文獻參考書目
附錄二 美國華裔大事年表
附錄三 華僑華人研究主要專有名詞及概念中英對照表
附錄四 中外主要華僑華人研究機構及組織
附錄五 美國2010人口普查有關亞裔華裔數據


最新評論

會員評鑑等級 我要寫評鑑

無。

無。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