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意火》 詭計中規中矩的一篇。個人可以接受被害者身為消防界高官卻不具日常消防「常識」的安排,除了故事中已寫明被害者本來就非消防專業出身之外,以我吃了二十幾年米的經驗,再基本的「常識」一定還是有人不知道,再者,知道跟做到完全是兩回事。 另外,兇手的遺書讀來令我想到「文勝質則史」。儘管懷疑會有人這樣寫遺書,但書寫風格本來就無法一以概之,所以就不再繼續糾結這點了。 這篇比較大的問題大概是別字跟冗言贅字,隨便舉幾個有印象的:「輔」進門(P.18)、「向」抬東西一樣(P.18)、你「再」說甚麼啦(P.40),還有通篇語助詞「啊」都打「阿」,讓我不是很能接受Orz 至於文中最經典的冗言:「這也是一個為什麼要把品酒會地點選在翁宅的一個原因」……作者投稿前請找人幫忙抓蟲拜託,還有也請出版社認真一點校稿ˊ_>ˋ 最後,個人同意評審意見,讓擔任火調員的女主角問出笨問題真的頗有歧視之嫌。 《三分之一的殺人》 如果前一篇(部分)是「文勝質」,這一篇大概是「質勝文」,且作者似乎不習慣寫長一點的段落;不過題材是我喜歡、也會想要嘗試的類型。 本篇大結構掌握得不錯,文中安排主角閱讀《東方快車謀殺案》也讓人會心一笑,可惜魔鬼藏在細節裡,有幾點可能需要多加留意: 1. 標題破梗減少了閱讀趣味。 2. 錯字有點多,甚至將被害者王霸誤打為王「大」(P.108),是在大什麼大?(笑) 然後P.78「好似抄襲論文根本,教授竊取學生成果只是一件不足掛齒的小事情,是我太大驚小怪」一句文字似乎有脫落,語意並不通順。 3. P.79特別強調兩位學長姊「交換了一個眼神」,主角當時「沒感覺到其間的不和諧」。一開始以為是替兩位學長姊日後合謀殺人鋪梗,但實際上並非合謀,這細節就有些不必要。如果是想強調看似消極、順從的兩人實則心懷殺機,在主角分別跟兩人互動時添加一些細節即可。 4. 同評審意見,犯案及警方偵查過程有些草率,個人有幾點疑惑:法醫驗屍時是否注意到死者點了散瞳劑?如果是,難道沒驗出散瞳劑濃度不合常理?學長曾一度列為嫌疑犯,警方為何沒有取樣其鞋印與死者身上的進行比對?學姊為何要戴一頂極具辨識性的安全帽犯案?最後,台灣是監視器天堂,不太可能只有一支(老舊)監視器拍到學姊的身影。 《末日的笑靨》 讀完令我五味雜陳的一篇。雖然行文流暢、文筆也還算優美,但偷錢詭計之粗糙實在有點難以理解為何可以挺進準決選,總覺得比起推理小說本篇更接近「帶有推理元素的成長小說」。 直到看到推理成癮:第十一屆徵文獎決選入圍作品詳細評語才恍然大悟。(這之中也牽涉到徵文獎對推理小說的定義為何,徵文獎和讀者認知的推理小說可能有所落差。) 因為關鍵的第一層敘述性詭計並沒有騙到我,基本上看到第0章的「十年如一日」心裡就有個底了,接下來第2章主角和曾憶雯在拉奇咖啡談判的橋段更讓我確定了作者想玩的手法,於是在敘述性詭計失效下,整篇就只剩粗糙的偷錢詭計和爆點有些小的黑吃黑內幕…… 最後一樣是評審提過的意見,第0章的「在世界末日正式降臨前,我的末日便已到來」太過刻意,對比最後一章的內容顯得「詭異」。 《倒帶謀殺以及連環殺人魔的困擾》 個人將本篇歸類為敘述性詭計,手法令我耳目一新,閱畢後甚至會對倖存的雙胞胎心理與往後的人生感興趣,頗有餘韻,值得細細咀嚼;獲得本屆徵文首獎可說是實至名歸。 最後的最後來個題外話,這對殺人魔姐妹應該是愉悅犯。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在巷弄裡傾聽感情世界的起伏
2015/11/13
Roy
與自然和平共存
2016/01/12
Julin
從無盡的絕望裡找尋希望──《逐日騎士》
2018/01/10
秀威資訊
關於《蛇嬰石》
2015/12/18
jrue
《達達戰爭》所謂戰場,其實就在生活日常當中時時開啟!
2016/11/29
Neo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