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意識在人性中埋下的引線

2016-09-25 at 13:46   發表人:Julin
停售-停售-人偶輓歌

停售-停售-人偶輓歌

  • 作者 / 哲儀
  • 出版社 / 要有光(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6-10
  • ISBN / 9789869356701
  • 定價 / NT$ 260
  • 優惠價 / NT$ 234
分享:
  

以略帶陰森、恐怖氣息的畫面揭開序幕,懸疑的氛圍就像雕刻師指尖夾住
的半截香菸所產生的煙霧,漸漸瀰漫開來,隨著人偶、真人照片的出現,
感覺更加強烈,當那尊剛刻好、維妙維肖的戲偶被掛在鐵釘上,身體懸空
左右擺盪,驚悚駭人的感覺,一發不可收拾。

戲偶像人一樣被吊起來的畫面,讓自己聯想到小時候蔚為風行的紙娃娃,
傳說有的晚上(或農曆七月)會變成真人,還說不能丟也不能燒毀、不然紙
娃娃會回來報仇,那時真的怕得要命,但現在想想,應該是大人用來嚇唬
小朋友的說法,要小孩玩具別亂丟、別沉迷、別玩火。

話說,小朋友為什麼會相信呢?或許是因為還單純、對大人的話不存疑,
可若非紙娃娃與真人有那麼幾分相似處,搞不好就不會那麼輕易接受大人
的說法,透過這樣的記憶來閱讀《人偶輓歌》,似乎更容易理解些什麼,
不過這本書並非是以讓人嚇破膽為目的,而是希望讀者能循著非比尋常的
線索,挖掘出人性的深沉面。

情節先是帶出在馬祖當兵站夜哨,卻出現幻聽幻覺,後來又出現傷害同袍
行為的黃志翔;接著鏡頭轉換到醫院,病床上被刺傷入院的業勝,以及站
在病床邊的兩名警察,一連串的老人死亡案件,就從他們意外涉入醫院洗
手間的案件開始,看似不怎麼相干的兩條線,隨順著情節的發展,透過人
偶串聯了起來。

仿真『人偶』的創作者,無疑是多起事件的關鍵所在,然而,比起犯案手
法的追查,犯案動機的剖析,也就是為何甘冒大忌創作那些人偶,似乎是
作者更意欲傳達給讀者,也更希望讀者能深入去探討、思考的,如果人的
潛在意識裡,沒有存在著一絲怨恨、不滿或其他相關情感,是否被影響、
左右的機率就會低了些?

《人偶輓歌》裡融入作者軍旅生涯所建構出來的業勝一角,雖不乏縝密的
思維,然不像一般偵探與人深不可測的印象,書中將他的某些慾望赤裸裸
呈現出來,反而多了種耐人尋味的感覺,說穿了,他跟我們生活週遭認識
的人,也沒什麼不同,反映出更真實的人性。

從序幕開始,詭譎、懸疑的氣息就沒消失過,隨著一樁樁老人死亡案件的
發生,情節也跟著緊湊了起來,想要阻止命案發生,就得抓緊時間找出幕
後黑手,正當以為找到時,沒想到卻又出現一番轉折,讓人感受到心跳瞬
間加快的刺激,原來還得再剝開一層才看得到真相。

至於相關案件的犯罪動機,雖然和心理學有所關聯,透過藏鏡人的自白,
一口氣全都交代清楚,讀者倒也不需要耗費過多腦力,但是為什麼藏鏡人
能有機可乘?為什麼他的計畫還是不免出現變數?牽扯到的仇恨、貪婪,
還是讓人不得不反覆深思,究竟該讓潛意識在人性中埋下怎樣的引線。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沒有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