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偶輓歌》──人類終究沒有自己以為的那麼強大

2016-09-23 at 18:46   發表人:Han
停售-停售-人偶輓歌

停售-停售-人偶輓歌

  • 作者 / 哲儀
  • 出版社 / 要有光(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6-10
  • ISBN / 9789869356701
  • 定價 / NT$ 260
  • 優惠價 / NT$ 234
分享:
  

比起推理本身,這部作品更吸引我的是其中的「懸疑驚悚」成分,很喜歡整部作品的氛圍營造,又或許加上個人覺得「人偶」這東西光想像就很容易讓人產生毛骨悚然之感──遙想當時看《失控謊言》的假人頭、東野圭吾所著《十字屋的小丑》或者是日本電影中的女兒節娃娃等等,或許是因為看過太多類似的作品,所以在閱讀的當下,很容易因為「過去的經驗」而造就了內心有不安在先,而且更可以在腦袋中產生很多畫面,這部分當然也歸功於作者在敘述上的功力,我覺得非常有畫面感,想要營造出來的「氣氛」,是真的一步一步把讀者帶進他所創造的世界之中。
我坦言,這本作品我真的不太敢晚上看哪(儘管我以往的閱讀習慣多是在睡前翻閱)。

回到這本《人偶輓歌》,其實這是我第一次看哲儀的作品,所以或許有些前提、人物個性之類我是並不那麼瞭解的,儘管如此,卻也還能蠻快在閱讀過程中,抓出誰是主要推理之「偵探」──也就是故事中的業勝,我會覺得這一點還蠻厲害的。在閱讀之前,我並不知道誰會是解開謎題的主軸,而從剛開始就有兩條線同時發展、一瞬間丟給觀眾好多「可疑訊息」與「人名」,但很快地卻可以讓讀者感受到「主推理線」,不至於讓人感到同樣陷入五里霧之中,我覺得在敘事上其實看得出作者的功力,以及整部作品是有嚴謹結構及節奏感的。

不過回過頭來說,或許是因為很強調氛圍的營造跟經營,或者像是書腰所說,強調於「心理」的部分,所以很多時候會更加著重於描述人物的精神狀態、又或者是「人偶」帶來的恐懼不安,謎團隨之而浮現,一連串的離奇自殺案件與人偶之間的關聯,形同兇手留下來「暗示」彼此之間的關聯──但或許正因為太過於強調某部分的經營,我覺得在推理上就顯得相對簡單且易猜,很快讓讀者看出了「KEY WORD」──導致中間有一段在摸索的過程於我來說是覺得有一點把節奏拖慢的,儘管可以理解作為「非推理主線」的志翔應該是由於自己的恐懼造就精神狀況上的不穩定,但對於亟欲知道謎底的讀者來說,卻感覺有一點拖慢節奏。

但我是覺得瑕不掩瑜啦,畢竟私心覺得那個反高潮的設計真的太讓人措手不及,你以為看到了最後,卻讓人想要重頭再看一回!不知道大家會不會也有這樣的習慣,尤其是推理、懸疑的作品,就會忍不住在「得知結局」之後回過頭重新檢視,因為「立場」的不同,面對事件就會有不一樣的動作、反應及對白,很多時候反而可以因此看見原本第一次看時沒有注意到的小小玄機。而對我來說,《人偶輓歌》就是這樣一本會讓人即刻想要重頭檢視的作品──不過當然,至於「結局」為何,還是留待大家親自閱讀囉!

因為與人的太為相似──所以不知不覺,就好像被「吸走」靈魂一樣,是一種走火入魔、還是想要表達一種人其實並沒有自己想像的擁有堅定意志?更重要的是,貪、控制慾以及對於「人」的藐視,都是令人不寒而慄的,或許這是整部作品在氛圍經營上的關鍵點。(而我私心覺得最毛骨悚然的部分,就是志翔「意識」到自己家人不對勁時,那一整段機械化的描寫,完全超有畫面!瞬間讓人覺得毛毛的啊~)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沒有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