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當《陰陽判官生死簿》進入尾聲時,我的心中早在文字出現之前便默默迴盪著這句古老的話,但卻不禁懷疑這流傳已久的俗諺,會不會僅是無能為力者的自欺欺人、自我安慰,會不會終其一生也盼不到所謂的法網恢恢或是天理昭彰?而會不會就是這樣的感嘆,讓作者秀霖寫出了這樣一本在推理之上添加傳統陰間審判的故事?當然這是我的猜測,但玄幻與推理的結合確實讓這本小說顯得與眾不同。 《陰陽判官生死簿》的一開頭,判官的出現就昭示著玄幻靈異的成分,但是這判官凌月不同尋常,遊走陰陽兩界的他,在追查北市多起女子命案可能與魔判官有關後,循線潛伏進P大民俗學系。恰值系上籌辦迎新宿營的場勘而來到十多年前曾經發生滅門血案的一棟廢棄別墅。沒想到說是廢棄,卻遇上了H大靈異研究社也正在此進行暑訓,更沒料到的是當天晚上就發生了恐怖命案,隨即山區別墅的聯外吊橋被大火燒毀。凌月不僅要找出兇手,還得趕在鬼月鬼門開之前找到魔判官寄宿的宿主,而成員之間的感情糾葛更增添了對彼此的懷疑,更別說還有那十多年前滅門血案的陰影不時籠罩在心的恐懼…… 雖說小說的封面看來十足玄幻,但其實這本小說骨子裡仍是澈底的推理小說,更是大家都熟悉的「暴風雪山莊」情節,作者將模式稍做變異,但仍緊扣推理的緊張和懸疑。而融入的玄幻成分在主角的身上又添加了不少魅力,尤其是判官這樣的一個角色算是另類的「執法者」——這點讓我特別在意,在以往這類型的推理小說中,往往人一個接一個命喪在兇手的詭計裡,而結局往往是兇手伏法或自裁,雖說彼此之間存在著私心宿仇,但往往真相大白後就戛然而止。沒有後續,無辜牽連的被害者呢?死者的家屬呢?似乎最後僅是徒留遺憾。但掌管生死簿的判官加入,讓故事風格截然一變,不是等著不知何時到來的因果報應,而是面臨神出鬼沒的立即制裁。但這制裁又不同於昔時判官不留情的大筆一揮,而是融入了現代法治的思維觀念。就像故事中鬼吏卡利穆和十三零之間對於舊時和現代刑罰的辯論,明確地說出了現代人對於刑罰產生的矛盾心態! 人權的興起使得我們對於法律的裁量愈來愈小心,相較於古代的嚴刑峻法,現代人更願意相信教化的可能,但太多鑽法律漏洞的例子在前,人們也害怕縱虎歸山;而對於死刑的爭議,我想大多數人其實也都徘徊於兩難之間。作者安排主角凌月的另一種判官身份,恰好能從另一方解決人世間無可奈何之事,讓傳統的推理結局有了另一種出口,而這種出口又恰巧迎合了在某種程度還是深受民間信仰影響的我們,對於天道中的賞善、罰惡,後者能切實的施行才是大快人心! 後記: 《陰陽判官生死簿》中對於生死簿內容的記載,就與我印象中的生死簿不太相同。以前從小說中、電影中對生死簿的認知,除了記載一個人的陽壽外,還包含了此人的來歷、一生的功過,明白顯示人之是非善惡,而後明功過、定賞罰。而來歷中,又包含記載人在此世中的籍貫、家世,乃至於輪迴之前的前世等。而在這部小說中的生死簿,似乎功能有限,遇到幾名的亡魂都僅知其名與陽壽未盡死於非命,關於其家世卻是靠推測,我想這或許作者想結合推理而做的設定。 另有一處讓我覺得較怪異的是H大社團在別墅中的住宿分配,進入一座廢棄十多年的房子,考量其破敗與無水電,以及傳說中的凶宅問題,P大聚合在一起的宿營的觀念較為正常,H大卻是一人一間房,在個人看來顯得較不合理。一般在推理小說中對「暴風雪山莊」的設定,多為旅館、私人別墅或是度假莊園,而不管是別墅或莊園都是定時有人灑掃照顧的。一棟房子閒置兩三年,折舊敗壞是非常快的,更何況這是棟廢棄十多年的山區房子,風吹雨林、濕氣、蟲蛀、乃至於東西久不用的耗損都是可觀的,而H大卻是一人住一間房、更別說其中還有女生在,先不論該校女生的幕後角色,不管從房子廢棄或安全上的考量來看都讓我覺得不太合理,似乎為了符合暴風雪山莊的模式而刻意安排。 我個人屬於較真的性格,在閱讀中有覺得與我認知不同的地方都會非常在意,以上兩點,或許作者有其設計上的理念,不過我在閱讀這一遍的過程中並沒有體會到,當然也可能是我的認知有誤……。不過我一向在心得中記錄自己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因此也將在閱讀中的疑惑一併記下!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遊走在幻想與現實之間的故事
2016/04/25
天陽
藝術,猶如熱戀。
2014/08/10
風之寄
狂魔戰歌-預言之子
2015/07/21
cantatalee
歷史的點與線─《都是孔子惹的禍?》
2016/05/25
月初
【試讀】《相遇這一刻,世界轉動!》心得
2016/05/01
千奈子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