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戰爭中,其實有一群文化人,他們或為詩人、文人、報人、小說家、政論家、翻譯家、編輯家,按理說他們在他們各自的領域上都卓然有成,奈何他們附逆了,大節一虧,遂所有半生成就付之東流。加之大家都「因人廢言」,因此有關他們的種種,都被刻意遮蔽了,只留下被扭曲或謾罵的材料。筆者認為對於他們的附逆,我們不應迴避不談,也用不著為其翻案,事實上他們絕大多數都已遭國法審判,得其應有之罪責。但我們也不應「因人廢言」,而將他們的成就全盤抹煞。我們要透過他們的作品,檔案資料、回憶錄、口述歷史、當年的報刊雜誌等等文獻,試圖去還原歷史的真相。 在抗戰勝利的七十週年《叛國者與「親日」文人》的出版,是有其特殊意義的。讓大家正視這段歷史,沒有什麼好避諱的,也絕非「大節一虧,便無足觀」,更不是為「貳臣」樹碑立傳。基於史料的保存,今日不蒐集、不紀錄,明日就消亡於無形。這是此書出版的最主要目的。許多資料得之不易,從稀見昏黃的當年舊報紙、舊雜誌、舊檔案的一鱗半爪,從耄耋老人口中的隻字片語,考證梳理,發幽抉隱,窮究數載而成。 出版後,承蒙名作家董橋先生、平路女士,香港翰墨軒主人書畫收藏家許禮平先生、現代文學研究學者王德威教授、歷史學者劉季倫教授、劉維開教授、林博文先生、區志堅教授、陳正茂教授,及史料專家秦賢次先生、導演許鞍華等人的讚賞,在此致謝。尤其董橋先生主持香港《蘋果日報》副刊期間,不斷地提攜晚輩如我者,更是感念不已。他收到書後即致函云:「登山老弟:後記記我,愧不敢當。先讀了寫柳存仁那篇,柳先生和我素有交往,溫文儒雅的長輩。其次讀陶亢德,徐訏先生生前跟我說過陶先生舊事。此書明天上市,必然𣈱銷,必然紙貴!董橋。」雖僅數言,然關愛之情溢於言表。 另也感謝媒體界之關注,中廣胡忠信節目首先訪談,緊接著中廣黎明柔「人來瘋」節目繼之,又佳音電台蘇闊小姐的節目也將於四月十一日做訪問。而今逢清明佳節,想起陸放翁的詩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七十多年了,我們來不及告訴我們的祖先,是該告訴我們的下一代了,「不容青史盡成灰」! 今天適逢《旺報》開始連載書中的兩章,有感寫此短文。摘錄該報編者按語:「偽滿洲國和汪偽政權的文化圈人才濟濟,貢獻和經歷卻被選擇性遺忘,文史作家蔡登山爬梳相關作品、檔案、回憶錄、口述歷史及文獻報刊,揭示這段受遮蔽的罕見歷史,由「獨立作家」出版成《叛國者與「親日」文人》一書,探討22位親日文人成就及生平,特摘錄鄭孝胥、金雄白兩人事蹟連載。」內容請見《旺報》或《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5001612-260306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買推理小說的錢總是不夠 放推理小說的書櫃總是太小
2014/07/03
繼續想
魔法調製的豌豆,人性測試_【禁獵童話II:魔豆調香師】
2017/08/20
月初
意料之外往往是得到或失去的反射
2015/10/26
喜馬拉雅貓愛單車
人性試煉場
2016/12/11
李肯特
《清藏住持時代推理》當和尚買了髮簪
2017/05/04
夏夏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