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孤旅——林趕秋文選》的文青式讀法

2015-01-29 at 20:49   發表人:林趕秋
天涯孤旅——林趕秋文選

天涯孤旅——林趕秋文選

  • 作者 / 林趕秋
  • 出版社 / 秀威出版(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0-07
  • ISBN / 9789862215227
  • 定價 / NT$ 300
  • 優惠價 / NT$ 270
分享:
  

作者:葉麗珍



如果你是從《代自序 天涯孤旅》看起,你會看到一個也許迎面朝你走來、也許轉身離你前行的詩人。這是一個有文字潔癖的詩人,我贊之為“自言高潔,內有善性清明之質”。記得我曾越俎代庖地把這篇序文發給新結識的旅友、一位元大學的電腦系教師看,看完她驚呼:原來文字還可以這麼美!
  如果你要接著追尋詩人的足跡,你可以接著看《荊山玉》。這篇我形容為“大珠小珠落玉盤”、讀後令人齒頰留香的妙文,居然是作者十六七歲的少作!那麼,作者將寫作視為一生的追求,也就不難理解了。《秋》,《風花雪月》,也各有詩意。更多的詩意,在讀者你的心裡了,希望那些文字如水珠,滑過你心裡的那片碧荷,給你帶來流動和清涼。
  如果你從開篇《洛夫聽蟬》看起,你會看到一個解人。聽解人妙解,如看花兒層層綻放,或疾或徐,或莞爾或蹙眉。《顧城看雲》、《沉哀:戴望舒的愛和詩》、《中外小詩之初步比較》、《〈斷腸集序〉:色如春花,命如秋葉》、《管錐錢鍾書》、《花蕊夫人詩詞:簪花妙格墨流香》等篇裡,你都能看到那些前人的文字之結,如何在作者這位知音的手裡舒舒脫落。    
  如果你是一位愛思考的讀者,那麼,你一定也想過理想、愛情、幸福、老死這樣的終極命題。《無愛情論》、《論幸福》、《說理想》、《忘記》、《枯楊生華》和《當我年老時》,讓你感受到作者對人生的哲思和選擇。
  如果你也是一位愛行走的旅人,那麼,你將很榮幸有作者這位超導(super-guide)伴你行走在山程水驛間。也許,人人都到過天下第一幽的青城山,可是,讀完《青城偶像》,你會慚愧你曾是那麼膚淺的青城客。超導也是深情的旅人,請跟著他繼續在文字裡神遊吧,《迎祥寺今昔》、《皇澤寺•千佛崖•劍門關》、《蜀道印象》……
  是深情的旅人,也是多情的戀人。對作者而言,書房是他的後宮,山水花草是他的愛戀,而一飲一啄是他常赴常新常相惜的約會。讀完《談戀愛當如油酥花仁》,你沒准會留下吃花生米即條件反射的後遺症;《成都粉子與湯圓》、《葉兒粑》……食物若有情有知,該慶倖曾為作者口中食了。
  偶爾,作者也扮一回頑童。你看《饅頭》裡他幾次三番鍥而不捨地實驗,終於蒸制成功;你看《咖喱沙司》裡他記敘詳實的在2008年4月17日創制的那道“珊瑚西蘭花”;你看他《對讀〈袖珍神學〉與〈魔鬼辭典〉》《偽書〈普希金秘密日記〉中的一則書話》裡的那個仿佛能看透皇帝的新裝的那個稚氣,和庖丁解牛般的得意勁兒;你再看《〈觀眾生業緣品〉道“無間”》文末的那個“也不枉他老人家(地藏菩薩——本文作者按)苦口婆心一片”——如果你因為這些而莞爾解頤,也就不枉作者偶發童心爛漫了。
  頑童的心性中,作者還是嚴肅的學者呢。但是,不要因此而錯認作者已迂酸不堪、垂垂老矣!很多同學第一反應就如此,作者簡直要哭笑不得,可見所謂“國學”“學院派”之類的標籤如今有多麼臭名昭著了。《竺可楨〈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提要》、《趙孟頫書〈道德經〉》、《三本〈春及堂詩集〉》、《神話》……也許可以幫你糾正一下這樣的偏見,還學問一個朗朗清明之身。
  口水滿天飛的淺閱讀時代,如果你看《南方週末》之類的時評看到頭暈,那麼,我建議你來欣賞一下作者這位不同的批評家的筆墨,看看《朱大可、余秋雨、於丹的偽精英話語之共性與延續性》、《誰在為樂山抹黑》等文;如果豆瓣的文藝腔疲乏了你的味蕾,那麼,《音樂欣賞三境界》、《海岩劇:主旋律與愛情童話的浪漫交響》或許可以換一下你的口味。但是,正如作者所說,任何時代都不缺批評家,所以,批評的文字他是不願多為的。
  其實,絮絮叨叨了那麼多,作者真正的身份,在我看來,其實他是一位真正愛書、懂書之人,是書的真正的知音。請到《書、書話、書評之我見》、《書名與序跋的無謂》、《詩人是餓不死的》這幾篇短文裡,去領略他的風骨氣度吧!
  合書釋卷望天涯,在這漫漫孤旅裡,有緣的路人,也許也可以在其中的某一段,相視而笑、結伴而行吧!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沒有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