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網路書店
- 文學小說
松下聽濤───蕭蕭禪詩集
- 作者 /
蕭蕭
- 出版社 /
釀出版(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5-07
- ISBN /
9789864450206
- 定價 /
NT$
260
- 優惠價 / NT$
234
本書特色
1.蕭蕭為中生代代表性詩人,本書收錄2011-2015具有禪意、禪趣、禪境的禪詩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相關影片
20150802穿梭星際間的一詩一句——蕭蕭X蘇紹連詩性對談紀錄
名人推薦
寂天寞地裡的一個陶缽 蘇紹連
我與蕭蕭在同一個年代進入詩壇,初時他以詩的評論知名,我則純是詩的創作,兩人結合詩友先後創辦了龍族和詩人季刊(後浪)兩份刊物,才發現他的詩創作能量漸次噴發出來,於是我不僅驚奇也試著探索評論家寫的詩是否和他的理論有所關聯,或詩是否在揮舞他的理論旗幟。然而,這樣的探索,無疑是沒有必要的,他同時擁有兩種身份,但詩的評論家蕭蕭是導引詩路的燈,詩的創作家蕭蕭則是開拓詩路的腳印,兩者出發點就已不同,自是詩路上不同的角色,無須相互牽制。
我讀蕭蕭的詩,再幾年,就快近半世紀之久,從他的第一本詩集《舉目》(1978)讀起,到讀第二本詩集《悲涼》(1982),已烙下這樣的印象:「蕭蕭的詩,是獨自舉目於悠悠天地間,盡是瀰漫著一股悲涼的氛圍。」到了他六十歲時出版的詩集《後更年期的白色憂傷》(2007年),書名的「白色憂傷」四字正好呼應了「悲涼」二字,顯然蕭蕭內心仍遞延著悲涼的感受,雖然遲至更年期才自我剖白:「內心深處那一塊陽光照不到的地方依然沒有陽光臨蒞」(見《後更年期的白色憂傷》的自序),而其實那塊地方自年輕時期早已存在。
陽光照不到的,必然是陰暗的,要是有生命,則是掙扎式的靜默滋生著,或是,像被門關著,永遠見不到外面的世界。記得蕭蕭早期的一首詩〈孤鶩〉,寫了這種陰暗的情境:
是
漸
漸
淒
清
的
我
路之最遠的那點,雲天無言無語落下
門關著。
詩中建構的背景空間之廣大之深遠,全在襯托那個聚焦之點的「我」(孤鶩),而這個聚焦之點,卻在變化著墨色的濃淡,漸漸淒清是漸漸淡化也是漸漸褪為白色。白色,成為代表蕭蕭憂傷的色澤,連白色也淒清掉了,就是空無。
蕭蕭在這種情境下,他的詩走往禪境,我認為是他打開門走出內心深處沒有陽光的地方、擺脫白色憂傷的一種方式。經過《月白風清》詩集,及至新著《松下聽濤》詩集裡,許多有關白色事物的書寫,已經有了不同以往的蒼茫霜冷,而是有了紅潤溫熱。「水一樣的白卻有/火一樣的溫度」(見〈一小口東湧高粱〉詩作),然而蕭蕭的火是文火,像熬藥一般,用慢火、微火煎煮,火小而緩,時久之後,白色漸漸透紅,終有了溫度。讀蕭蕭的詩,常常是這樣感受到溫度的,他即使有意寫猛烈的詩,但也不會任意縱火焚燒,燬去溫文儒雅的形象。
只有在〈寫給蕭邦〉這首詩,白色是猛烈的:詩的第二段,原先是「白鍵連著什麼樣不可解的鄉愁與思念?」仍持續著白色憂傷的底蘊,連結著鄉愁與思念,到了第三段,竟然是「白色花叢裡隱藏了一門火砲」!白色已不只是憂傷,而是藏著可以攻擊的火砲,火砲多猛,花叢多柔,軟中帶硬,全在白色之中。〈初冬心境九〉這首詩裡,蕭蕭更是大膽而直接的說:
「白色的是血」
這成了蕭蕭的白色書寫中最猛烈的一個意象。血,有太多的可能,除了可能是紅色外,也有可能是綠色,或可能是熱的,是冷的,都不一定,若不依詩題或詩行前後句來看,其象徵也有各種可能的意義。假如血不是紅色、不是溫熱的呢?這就要回到早期〈孤鶩〉詩中那種陰暗的情境了,像是另一首詩〈凜凜的威嚴何時爆出黃色的笑〉裡寫的:
「一屑屑冷霜,銀白在草葉/一屑屑冷霜,死白在心底」
門威嚴地關著,冷冷的霜,死白在心底。死與白結合一起,雲天無言無語落下,這種走回憂傷時期的情境完全不符合蕭蕭現今詩作的面貌,沒錯,憂傷也應該像道德戒嚴一樣解凍,詩作的表現隨著新的創作心境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折,白色中的火砲裡爆出黃色的笑:「何時解凍,你問/我心頭一熱:何時爆出黃色的笑?」這樣的詩句,有了心頭一熱,才有「黃色的笑」突破了白色的禁錮,瞬間化解人際階級的對立,也把死白的憂傷全部塗抹為另一種顏色。
詩人的「心頭一熱」,多麼重要,熱,讓心解凍,心就有了動力,就能「起心動念」,如同車子發動引擎,讓詩的意念奔馳出來。心熱,改變了蕭蕭以往的創作心境,所以,現今的蕭蕭,其詩作是多彩的。讀《松下聽濤》詩集,白之外的黑、藍、黃、紅、青、綠、紫、褐、灰等色彩都有,但色彩不是這冊詩集表現的特色,而只是詩中的細節,除非如前面所述鋪天蓋地的白色,是被拿來當作主要的畫面色調,才會形成特色。我覺得這冊詩集給我三個主要的感受,反而和色彩無關,其一是「清朗透明」,其二是「恬淡自然」,其三是「交融平衡」。
清朗透明,是蕭蕭一貫的詩質特色,不是到了這本詩集才出現,他的詩從來沒有呈現汙濁模糊,在語言的形式和語言的意涵上,都能給予一個明確的詮釋空間,不是那種怪異、晦澀、含糊、未明等不能解釋的詩。
有脈絡可尋的詮釋空間,可先獲得作者提供的詩作意涵,再進入詩作的想像空間。這樣的閱讀經過,是依據詮釋空間和想像空間的先後雙重疊合,而產生詩的感受,接納詩作的全部意涵。若是沒有詮釋空間,則有賴讀者的感覺能力,包含以潛意識的、非理性的、印象式的、直覺式等不確定的方法去得到詩作給予的訊息,然而,面對沒有詮釋空間的詩作,往往很難閱讀,無法做內在或外在脈絡的解析,只能用「感覺」去統合每個句詞,這樣的感覺沒建立在詮釋的基礎上,往往是各人摸各人的象,要形成多人以上的共鳴或相同印證是難上加難。
我嘴裡沒說出的話語
是來不及的閃亮
一閃,豈僅是一亮!
你的眼神也阻擋不了
這是〈未語〉一詩的末四行,「沒說出的話語/是來不及的閃亮」,說出的話語是在詮釋的空間,沒說出的話語則是在想像的空間,蕭蕭的詩是這樣讓我面對的,清朗透明,除了能給予一個明確的詮釋空間外,更重要的是,也隱藏了一個讓人頓悟的想像空間,可見可感,像是高畫質的影像,通透而立體,沒有雜訊和障礙。
其次,我還面對了蕭蕭詩作中一種恬淡自然的特色,總覺得他的創作策略是把濃烈稀釋,把緊縮鬆綁,把壓力消弭,讓一切恬淡;他還把有意化為無意,無意,即無人為,一切就變成了自然。恬淡自然,在蕭蕭的詩創作上,是指詩中生活的態度,也是指詩中語言的態度。
詩能表現恬淡,讀者讀之就能安然、安心。蕭蕭稱我散文詩有悚慄特色,我也認為自己大部分的詩創作是走黑色路線,既驚心又動魂,不時給讀者在閱讀上造成心靈的地震;而蕭蕭的詩卻與我相反,他走白色路線,塗抹詩句,顏色輕淡幾乎潔白無瑕,給讀者恬淡的享受,像是把心靈上不安的地震平息止住。
我用食指靜靜抹除
那不再懸浮的微塵
鏡子依然明亮昨日的明亮
不曾記憶一群微塵
懸浮的模樣
這樣的詩,絕對是以一種恬淡自然的態度來寫的,詩人可以用「食指抹除」的人為方式,靜靜把微塵消弭,也可以由鏡子以自然的方式「明亮昨日的明亮」,不去記憶微塵懸浮的模樣。詩人生活的態度,造就詩作語言的態度,這是詩與人表現一致的真誠才造就得出來的,蕭蕭是確實做到了。詩語言的恬淡自然,不必是口語,不必是淺化,而是一種相映照於恬淡自然的生活態度,或是說恬淡自然的語氣和心境。
另外,蕭蕭的詩作有一個突出的特色是「交融平衡」,從《松下聽濤》這冊詩集的分輯主題來看,輯一「 茶禪一味」,擺明了這是以茶和禪交融所寫成的一輯詩,輯二「情悟雙和」,則擺明了這是將情和悟交融所寫成的一輯詩,如此方法,很顯然是為了呈現兩者之間的「交融平衡」這一特色。交融,在詩的創作上是指詩中各種不同元素的碰撞接觸之後進而相互滲透,終至焊接融為一體,這樣的方法,可使作品內涵不致於淺薄化、扁平化,融合後的厚度,也就是詩的厚度。
在蕭蕭的詩作中交匯融合的,不只有物我的交融,還有天人的交融、思想的交融、文化的交融、傳統與現代的交融等等,更多的是情與悟的交融。交融,換個說法,亦即是各種具象或是抽象元素完美的共構,例如「水乳交融」,水與乳混合有無限的密合度。詩人要將世上不可能共構在一起的元素交匯融合,給予新的情境和感悟,有如要化腐朽為神奇,蕭蕭的詩中說:「詩人與橘/同屬於芸香科」,詩人怎麼可能和橘交融於芸香科?「我回到寺內的蟬聲中/石獅子留在他自己的蟬聲裡」,寺內的和石獅子的蟬聲不都是交融在一起?「關於青鳥青天青蛙同屬一家族/這件事,我很清楚,你呢?」同屬一家族,是以「青」字交融吧?蕭蕭以他的視野,選擇如此共構為詩的元素,令人不得不信服。
但有些不同的元素得永遠是處於平衡的狀態,才能共存。平衡,也是蕭蕭的詩作結構方式,像是走鋼索,手持平衡杆子,以自身為支點,身卻不能固定,得不斷往前行,不管遭遇空氣阻力或其他因素變化的影響,都得能克服,逐漸走到另一端。平衡,是元素和元素之間的協調,有了平衡,詩裡的混亂動盪才能澄明靜止。平衡,是一種美感,更是一種心理調節的過程,讓傾斜的、不安的,都能回到穩定的狀態。
差堪告慰的是
地水火風四大俱在時你見證了 空
不堪聞問的是
中油榮化藍色綠色持續在見證 空
蕭蕭為高雄731大氣爆而寫的這首四行詩,其意涵交匯融合於「空」字,「空」字成為平衡的支點。如果詩只有第二段,寫中油榮化藍色綠色諉過的事象,則詩意單薄而扁平,同樣如果詩只寫到第一段而沒有第二段,則未免意理深奧,也擊不到事件的痛點,故兩段都得同時存在,同時見證「空」這字的象徵意義,沒有傾斜,既是平衡,又是交融。
蕭蕭的詩創作,一路走來,從悲涼到溫暖,從憂傷到療傷,從茶到禪,從情到悟,他是很用心的依自我的抉擇發展自己詩作的特色。這是我所能看到的感受,但要我為蕭蕭的詩集寫序,著實令我寢食難安,因為不知如何寫才能適宜得體,一直猶豫著好多日子而找不到落筆點。蕭蕭如同我詩路上同行的親兄長,但對於創作的事,他寫他的,我寫我的,從來沒有對談過兩人詩創作的觀點,或是交換過意見,現在這篇序談了他的詩,我實只能用印象的、直覺的、粗略的、自以為是的見解,,斷斷續續的以散章的方式來寫,正好顯示了我論述能力之不足,論點之荒謬,弟不如兄,甚覺愧然。
有些讀這冊詩集時的筆記片段,附抄於下:
蕭蕭的詩作中,有很多「不一定」「未必」「也是」「?」的用詞,像是質疑,其實是一種寬容。他會用極誇大極縮小的「數字」,來增強錯愕感。他喜歡用類比,來推演他的詩意。他的詩作句式多變,語法新舊交替。他寫的現象之理,就是他的人生哲理。他的意象,很多是比喻的翻轉。他的詩作不驚心,是因為避開了超現實的激烈事象。他終於放開治學的嚴謹,給自己的創作更多的出口和自由。他的詩作世界是人間的,是對外相互交往的。……
最後,我很喜愛詩集中這首〈寂天寞地〉僅僅四行的詩作,提出來分享:
雙手握緊陶缽微凸的肚子
來而又往摩挲著
千幸百幸萬幸
還有淡黃冷月缽底相伴
我們曾經身材瘦削的年少,如今也進入老年期,鮪魚肚就當作是一個陶缽,雙手來而又往摩挲著微凸的肚子打坐冥想,這樣過著「寂天寞地」的日子,彷彿人又像從前那隻漸漸淒清的孤鶩,但雲天不再是無言無語落下,因為缽底裡有淡黃冷月相伴。是的,有淡黃冷月,這心意就滿足了。
簡介
蕭蕭的詩作中,有很多「不一定」「未必」「也是」「?」的用詞,像是質疑,其實是一種寬容。他會用極誇大極縮小的「數字」,來增強錯愕感。他喜歡用類比,來推演他的詩意。他的詩作句式多變,語法新舊交替。他寫的現象之理,就是他的人生哲理。他的意象,很多是比喻的翻轉。他的詩作不驚心,是因為避開了超現實的激烈事象。他終於放開治學的嚴謹,給自己的創作更多的出口和自由。他的詩作世界是人間的,是對外相互交往的。……
──《吹鼓吹詩論壇》主編 蘇紹連
《松下聽濤:蕭蕭禪詩選》是2011-2015這五年蕭蕭的新詩集,詩分二輯,其一稱之為【茶禪一味】,既有《雲水依依》的舌尖茶香與甘美,又有《月白風清》的紅塵澹泊與禪趣,靜靜湊泊,宋韻唐風,散發淡淡百年桂花香氣。其二稱之為【情悟雙和】,仿隨倉央嘉措冥想,那時間差距迢遞、空間行程遙遠、人間哲思遼敻,那類近的冥想、波動的力量,既像船邊三分鐘後的水紋、三百公尺外的浪聲,又像深山深林人不知我不慍的月光,是松下聽松籟、聽海濤的心境,期望覺知、等待平和的心靈。
作者簡介
蕭蕭
一九四七年生於臺灣彰化,從小向八卦山學習堅毅、靜定,向濁水溪學習安時、處順,因為望雲向天,熟悉了守經達權。輔仁大學中文系教他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教他通經致用、述古詮新。曾任中學教職、大學教職至今四十二年,現為明道大學講座教授兼人文學院院長,研究詩學、禪學、美學。著有詩集《凝神》、《後更年期的白色憂傷》、《雲水依依——蕭蕭茶詩集》、《月白風清——蕭蕭禪詩選》,散文集《少年蕭蕭》、《快樂工程》,詩評論集《現代詩學》、《臺灣新詩美學》、《現代新詩美學》、《後現代新詩美學》等。
目錄
﹝目錄﹞
﹝推薦序﹞寂天寞地裡的一個陶缽/蘇紹連
輯一 茶禪一味
白海豚―彰化海域所見
黃鸝鳥―明道校園所見
你不在那裡―寫給先父
你不在那裡―寫給詩
湖岸碼頭―寫給明道的孩子
過三峽―為阿利老師母子過三峽而寫
橘,詩人勃勃躍動的心―歌詠屈原
寫給蕭邦
月光約會
行腳僧的牽掛
詩是森林
我是一隻小鳥
你是最小的那一粒沙
分際―讀鄭愁予詩〈偈〉有感
與屈原戲水
斷句二
蟬聲外
一切只是月色銀白
放空
水邊―讀陳澄波〈彰化南瑤宮〉畫境
一小口東湧高粱
佛在馬祖
沙與沙之聲
風與風之聲
水與水之聲
鼓與鼓之聲
無與無之聲
阮阿嬤(臺語詩)
十八問
初冬心境
十款
懸浮的微塵
流水的歸宿
不向佛陀行處行之若無其事
不向佛陀行處行之若有其事
且向佛陀行處行之若無其事
且向佛陀行處行之若有其事
石頭與我
我與石頭
寂天寞地
一缽茶
屈原問天處
大紅袍―大紅袍系列之一
水仙―大紅袍系列之二
肉桂―大紅袍系列之三
黃觀音―大紅袍系列之四
第七泡水仙―大紅袍系列之五
岩韻―大紅袍系列之六
轉彎的地方要有茶在舌底的記憶
普洱茶的漩渦
小暑剛過大暑未消
曾經不經心
晨訪杜甫草堂
氣之一
氣之二
輯二 情悟雙和
月,亮著李白的光
關於品質、嫵媚與愛的度數
青松左側習習的晚風
我的心神寸寸逼問自己
凜凜的威嚴何時爆出黃色的笑
未語
浮上純真
九層塔
點醒沉睡的靈魂
風過林梢
問問迷路的羔羊
青絲瓜裸著自己
遠去的騰跳聲
巡弋
雪未融風未動
哈達任天風撥弄
穿過松林的風聲
秋色不好平分
片片好雪只落我心田
歸鴻還是歸鴻
誦經聲剛剛甦醒的溫度
風翻的經幡
遠方星空的回眸
一絲絲怨絆住了後蹄
翻尋
孔子未消失之前
天空的豁達
最初的震顫
花海深處
不許問
水中的經頁翻動聲
檀香與月亮
那聲波消匿在雪線上了
隨倉央嘉措冥想
石頭的我
關與關涉
袖子
彼岸之前
隨手把我擱在岩石上
一下子流沙一下子流星
我的夢境只有茉莉的香氣
巴掌自有巴掌的遼闊
晨曦的回音
我與天無可如何
抵臨刀尖
倚著星光相互婉轉
放飛在天空無心的所在
在空之中晾著陰冷
啜飲星光
流過去的流水還是流水
聆聽石頭
還是一片月白
旋轉想像
潔白就是心的潔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