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疊的時空──乾坤詩刊二十週年詩選 古典詩卷

堆疊的時空──乾坤詩刊二十週年詩選 古典詩卷

  有0人評分    分享:
  按讚:



本書特色

★最光彩的成年禮,《乾坤詩刊》豐饒的收割!
★編選近五年,六十一期到八十期,一五三首好詩!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乾坤詩選序/顏崑陽

  《乾坤詩刊》在誕生之始,藍雲先生為它起「乾坤」為名,就已明示:現代詩與古典詩兼容並蓄之意。
  由此,臺灣出現一份很特別的刊物,前後都是封面,右翻直排是古典詩,左翻橫排是現代詩。就這樣雙璧合一,從一九九七年一月創刊,到現在二○一六年九月,我寫這篇序文時,已歷二十年,出版了七十九期。十月,第八十期就要琅琅高吟而出;古人二十而冠,以示成年,我們也應該為《乾坤詩刊》加冠,舉辦成年禮了。
  最光彩的成年禮,除了二十周年慶之外,就是編輯一本詩選,以示豐饒的收割;於是,這本詩選就這樣風韻光亮的貢獻吟壇。所選都是近五年,刊登在六十一期到八十期的好詩,總數一五三首。詩人年齡,若不分存歿,則老者近百歲,少者二十餘;詩人居地,遍及臺灣、大陸、美國、加拿大;詩人學歷,中學、大學、碩士、博士皆有;而所學中文、外文、機械、醫療都是;所事或軍、或公、或教、或醫、或商、或工、或傳播、或尚在學;所詠詩體,古近律絕、五言七言、雜言齊言,各適其宜。而其中,於創作更有兼擅古典詩與現代文學者,張大春、古華能古典詩,又是著名小說家;陳文銓、黃亞婷,既擅古典詩,同時也是現代詩人。我,一腳踩在古典詩壇,一腳跨入現代散文界。
  《乾坤詩刊》果真包涵乾坤,兼攝古今,而會聚群流。它不像《現代》、《藍星》、《創世紀》、《笠》這幾個同仁性、剛性的詩社及其詩刊,旗幟顏色那麼強烈,詩觀的主張、陣營的立場那麼無可商量。《乾坤詩刊》真的開放、溫柔多了;只要是詩,是好詩;只要是詩人,是愛詩、寫詩的人;它都坦開胸懷接納你。乾坤者,天地也,何事不涵?何物不載?詩,不論古典與現代,都已是這資本主義社會中,最無法化成鈔票而大眾視若天邊雲、海底沙的微物了;能有這片天地,讓所有詩人攜著他們的詩同棲共息,還分什麼今古、爭什麼黑白呢!
  我剛踏入古典詩壇時,一九六○年代,古典詩與現代詩壁壘分明、涇渭不犯。溫柔者,彼此各適其道,相安而存,卻不往來、不聚會;剛強者,則相互口誅之、筆伐之,水火同源是不可能的幻想。這樣的態勢,隨著社會文化情境的變遷,逐漸緩和。一九八○年代,正是古典詩人張夢機教授聲望鼎盛之時,漸與現代詩人瘂弦、洛夫、張默、辛鬱、商禽、梅新等,頗為友好往來。當年, 瘂弦安排一場現代詩人洛夫與古典詩人張夢機的對談,文字記錄就刊登在《聯合副刊》。這事一時傳為文壇佳話,表徵著現代詩與古典詩並存共在,彼此交流的時代來到了。有幾回,我曾躬逢其會,古典詩人黃永武、張夢機、陳文華與我,現代詩人洛夫、梅新,相約歡聚,一餐家常飯、數杯好酒、幾局小牌,席間說南道北,談詩論藝;古典詩與現代詩已在這日常生活情境中,讓詩人們拆掉意識型態的高牆了。一九九○年代,《乾坤詩刊》誕生,更以具體實在的紙本刊物,正式宣告: 詩無古今新舊,都是人們吟詠性情的產品,體有殊異,質無二致;而古典詩人藍雲、徐世澤、林正三、吳東晟等,與現代詩人林煥彰、龔華、須文蔚、紫鵑等,也彼此攜手維護這片包涵乾坤,兼攝古今,而會聚群流的詩歌園地。
  二十歲的《乾坤詩刊》,從誕生開始,就面向一個政治黨派對立如讎敵、生命存在價值不確定、社會情境變化若煙雲的時代。這二十年間,「詩」更迅速被權力、金錢、電子科技,以及如狂潮席捲的聲色之娛所淹沒;於是,詩集、詩刊進入寒冬昏夜。詩刊,有些暫時蟄眠了,有些永遠打烊了;而《乾坤詩刊》卻還安定的存活著。它,肯定化不成鈔票;然則,如何還能循環正常、代謝無礙而呼吸順暢?這個疑問,我始終保持緘默,能活著就好!
  乾與坤,是宇宙二元對立的存在時空基礎。它們不是抽象、靜態的呆滯在那兒;乃是以二元對立而變化、統合,更循環無盡的規律,展現陰陽迭代、剛柔相推、四季輪替,以致萬物生息、消長的現象;「永恆」卻必須依循這樣的「變化」歷程與規律,才能保存。那麼,《乾坤詩刊》之名,所表徵者也就不只是「兼容並蓄」之意,更有「二元對立而變化、統合,循環無盡」之意,它永續經營的動力,就在這一原理、原則之中。當年,它的誕生正好承繼著古典詩與現代詩二元對立的時勢而變化之、統合之。這不僅是經費條件的問題,而是「詩心」與「詩」內在本質如何能「與時俱化」、動力如何能源源不絕的問題。這兩個問題得到解答,則「循環無盡」才有其可能。
  這本詩選的作品,詩人相即於日常生活,感物而動,緣事而發,而形諸吟詠。這類抒情、寫物、敘事之作為數甚多,皆有可觀者。詩者,吟詠性情也,古典詩在這個現代社會之所以命脈未絕,也就因為「詩本性情」,只要人的「性情」仍然是生之所具,詩就不會絕滅;有情人間,永遠需要詩。
  然而,詩人所關懷者、所吟詠者,不能僅出之以陳言套語,了無創意。生活經驗與時俱殊,而詩材也應隨時更新;因此所感之物,所緣之事,都必須涵有回應當前存在情境的現代感與地方感, 凡詠物、敘事、抒情都能做如此表現;則體製雖故,然而題材、意境卻應時而創新。選集中,這類作品還不少。
  這類作品有些是個人「緣情」之詠者,例如黃天賜〈好辯歌〉、歐陽開代〈懷大母〉、姚啟甲〈遊輪上與內子共賞月圓〉、丁山〈題家山土地廟〉、吳榮富〈安平港瀏覽德陽艦〉、胡爾泰〈春登赤崁樓〉、江晟〈學插秧〉、林文龍〈釣土蟲〉、張大春〈讀于右老詩有感口占〉、林曉筠〈芭蕾伶娜〉、張富鈞〈人造花〉、饒漢濱〈下廚歌〉、胡詩專〈埔里圓環〉、孔捷生〈殷海光故居〉 等。諸詩品格另當別論,其取材、表意卻都涵有現代感與地方感,實非浮泛老套之吟。
  至於詩人所關懷者,豈在一己之情而已!當代眾所經驗之物事,群所感思之情意,可反映時代之治亂、諷諭世風之清濁,最得「言志」之傳統精神,例如唐羽〈觀選戰有感〉、許哲雄〈九一一事件十周年感言〉、林正三〈陰陽海〉、曾家麒〈都市更新〉、李知灝〈食不安〉等。諸篇姑不論優劣,其取材、表意則皆關切當代眾所經驗、感思之時事,以見治亂、清濁之實況;然而,這類詩歌不易表現,必須善用風騷之比興,或杜詩沈鬱頓挫之章法。
  《乾坤詩刊》已二十歲,有如此選集以表豐饒之收割。我衷心為之序,並期待更多的二十歲, 仍然維持一片古典詩人與現代詩人同棲共息的園地。選集中,五十歲以上的老成者,數已過半,終成前浪;但是,四十歲以下的後浪,卻也為數不少,他們已掌握薪火。人,代代輪替;詩,永遠以不同面目接續的傳遞下去。

簡介

本書共有三輯,分別為「第五屆乾坤詩獎」、「先賢詩選輯」、「時賢詩選輯」。
編選近五年,六十一期到八十期,一五三首好詩!

「最光彩的成年禮,除了二十周年慶之外,就是編輯一本詩選,以示豐饒的收割──
 於是,這本詩選就這樣風韻光亮的貢獻吟壇。所選都是近五年,刊登在六十一期到八十期的好詩,總數一五三首。詩人年齡,若不分存歿,則老者近百歲,少者二十餘;詩人居地,遍及臺灣、大陸、美國、加拿大;詩人學歷,中學、大學、碩士、博士皆有;而所學中文、外文、機械、醫療都是;所事或軍、或公、或教、或醫、或商、或工、或傳播、或尚在學;所詠詩體,古近律絕、五言七言、雜言齊言,各適其宜。」──顏崑陽

作者簡介

主編

吳東晟,臺中霧峰人。一九七七年生。現任教彰化師大國文系。並擔任《乾坤詩刊》古典詩主編、《全臺詩》編校委員。瀛社、彰化縣詩學研究協會社員。有古典
詩集《愛悔集》。

目錄

◆乾坤詩選序/顏崑陽

■第五屆乾坤詩獎
龔必强
林志賢
陳麗華
陳霈洵
陳亭佑
吳佳璇
■先賢詩選輯
晚學齋詩選 蔡鼎新
師竹齋詩選 黃祖蔭
伯元詩詞選 陳新雄
天賜詩選 黃天賜
■時賢詩選輯
荊園詩選 陳子波
遣懷詩選 饒小康
世澤詩選 徐世澤
松竹居詩選 饒漢濱
輝煌詩選 謝輝煌
藍雲詩鈔 劉炳彞
棲蘭詩選 唐 羽
歐陽詩選 歐陽開代
惠民詩選 林惠民
德身詩選 李德身
仁口詩選 曾人口
永超詩選 楊永超
星五詩選 林政輝
哲雄詩選 許哲雄
古華詩選 古 華
惜餘齋詩選 林正三
笠雲居詩選 劉清河
麗卿詩選 陳麗卿
松喬詩選 林松喬
丁山詩選 丁 山
文華詩選 陳文華
啟甲詩選 姚啟甲
鬷邁廬詩選 畢日陞
崑陽詩選 顏崑陽
心月樓詩詞選 陳冠甫
詩海微瀾 胡爾泰
飄鴻集選、未名集選 吳榮富
掃籜山房詩選 林文龍
題襟集選 孔捷生
梅齋詩選 吳雁門
蘆馨詩選 陳麗華
怡怡窩詩選 洪淑珍
望安詩選 陳文銓
直齋詩選 王偉勇
二難詩選 張長臺
伯雲詩選 李伯雲
二巷詩選 張大春
梅僧詩選 施得勝
光纖詩選 黃鶴仁
微雪齋詩選 李佩玲
江晟詩選 江 晟
世欽詩選 鄭世欽
抱樸樓詩選 楊維仁
樂齋詩選 曾家麒
達觀詩選 普義南
朝發詩選 許朝發
藏舍詩選 李啟嘉
東城詩選 吳東晟
白雲齋詩選 吳俊男
壯齋詩選 李知灝
池齋詩選 胡詩專
五葉詩選 張韶祁
愛吾廬詩選 林曉筠
怡悅山房詩選 張富鈞
玉反詩選 黃志凱
孤月集選 劉冠巖
維剛詩選 何維剛
風櫳詩選 李孟哲
芙堂詩選 羅金龍
迎之齋詩選 吳佳璇
苦極詩選 陳昆志
南薰閣詩鈔 楊竣富
微霜詞選 黃亞婷

◆古典詩卷編後語/吳東晟


最新評論

會員評鑑等級 我要寫評鑑

無。

無。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