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僻處自說‧外編──張至廷短篇小說選

在僻處自說‧外編──張至廷短篇小說選

  • 作者 / 張至廷
  • 出版社 / 釀出版(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5-07
  • ISBN / 9789864450220
  • 定價 / NT$ 330
  • 優惠價 / NT$ 297
  有0人評分    分享:
  按讚:


你在高潮才要點著前一刻起身獨自踱開,
你並非在寫小說,你也從未有過一刻以為那是你的江山,
你也不是賊曹,你走你的大江南北。


本書特色

★ 風格各異的短篇小說,有武俠軼事的俠氣,也有現代寓言的荒謬細密。
★ 大膽實驗不同文風、語境、語感,表現了華語文字豐富多變的姿態。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一起偷聽—序《在僻處自說‧外編》
亞洲大學專案助理教授/林怡君

學習/抄襲本書〈袖扣記〉曲折帶出正文的風格,我這篇序也要從明代的一篇文章說起。
晚明袁宏道曾經寫過一篇〈徐文長傳〉,為了他的偶像徐文長名聲不顯而大抱不平,其中我最愛的是本傳之前寫他如何發現徐文長的經過:「余少時過里肆中,見北雜劇有《四聲猿》,意氣豪達……疑為元人作」、「後適越,見人家單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強心鐵骨,與夫一種磊塊不平之氣……意甚駭之,而不知田水月為何人」。袁宏道就這樣與「徐文長」失之交臂兩次,後來在閱讀《闕編》時才終於知道田水月就是徐文長,《四聲猿》的作者也是徐文長,可是這時候徐文長已經過世幾年了。
相似的經驗我也有過。有一次參加文學獎講評會,評審們針對一篇小說討論許久,有的評審認為那篇離題了,但有些評審卻認為離題正是本文特色、非離題不可帶出文章的深度。評審們互相辯難到幾乎要吵了起來,大家唯一的共識是這篇小說很難講評。幸好後來大家得出第二個共識:這是個好作品,最後給了那篇小說一個非常非常不錯的名次。
評審們評講得玄之又玄,勾起我的好奇心,卻始終無緣拜讀那篇奇妙的大作。多年後至廷向我邀序,看〈袖扣記〉,忽然想起當年評審會上的幾個關鍵字「昂貴的袖扣」、「大人物品味堅持與小人物情誼的對比」云云,我終於醒悟:「這該不會就是當年那篇奇妙的大作吧?」謝天謝地,我跟袁宏道相比運氣好多了:錯過一次就能把作者「撿回來」,而且還能跟作者當朋友。
(不過如今已然逐步往教授生涯邁進的至廷,是否也開始感受到教授不是甚麼有錢的職業、更不是甚麼大人物?如果能夠重寫〈袖扣記〉,不知道會不會考慮改換主角的職業呢?)
誠如當年文學獎會議上評審們的意見,《在僻處自說—外編》也是本很難評論的書:書中揉雜了各式風格,有的作品承繫洪醒夫一脈,書寫市井小民相濡以沫的溫暖;有的帶有司馬中原鄉野傳奇的蒼茫風格;有的形似童話,有的頗有先秦餘風,〈妹妹〉開篇看來頗瓊瑤,結尾又完全不瓊瑤,當然還有為犬貓作傳的〈獸友圖閣集〉以及多篇看來帶有點實驗性質的作品……
然而這些作品種有個共同處:結尾往往結得很有意思,帶來意外的諷刺,或者是意外的溫暖,使得讀者掩卷之餘,還能感受到其中的裊裊餘韻。儘管作者「在僻處自說」—這標題總讓我想像一個男子蹲在牆角畫圈圈,喃喃自語,好幽暗陰沉的景象—但他還是留了個心眼在看世界,在感受其中的苦澀、言不由衷與溫馨。而既然這本書是作者在幽暗偏僻處的自言自語,那麼風格形制不統一、偶爾有些不夠圓熟之處,那也是相當合理的吧?
這是本很難評論的書,但基本上是個好作品。謝謝作者在自言自語之餘,也讓我們從旁偷聽了幾個好故事。


僻處之外
周玉軒

記得那年我帶了《在僻處自說》到東京自助旅行,一個人的旅行是種在僻處的自說,每一隅的氛圍終究是唯有我能感知的極短篇,白天我在旅行中閱讀著城市,睡前則藉著閱讀旅行到至廷兄的異想世界裡。
至廷兄的異想世界十分多變,似乎沒有他無法構築的場域,前一篇武林江湖劍影方休,下一篇聲色犬馬隨即簇擁上曠男怨女,後頭還有橫跨古今中外的奇人妙人排著隊,從小人物到貓貓狗狗甚至布偶都自有一番故事值得搬演。若將至廷兄的筆耕擬作田園農事,他必定是善於嫁接出新品種的高手,將尋常人間翻出一層又一層的新意來。
每回我拿到至廷兄的新書時,總想著他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
起初,這位「朋友的朋友」寫了個劇本〈思凡色空〉,他以白髮大叔之身竟能寫出小尼姑的細膩心情,從我再熟悉不過的崑劇劇本衍生一整夜色與空的精彩辯證,那段時間我默默嫉妒著至廷兄的才華,苦苦思索著自己該如何像他一樣寫出巧妙故事。那時我們沒見過幾次,就算後來成了臉書好友,我也難從塗鴉牆上的照片勾勒出至廷兄的長相,即便見了面,他的尊容總是藏在白髮與厚重鏡片之後,直到某次翻閱到至廷兄大作內頁的作者照片,我才恍然大悟:喔原來張至廷長這樣啊。
與至廷兄真正熟識起來是因《聊齋》的劇本創作計劃,我與至廷兄兩個編劇在導演兆欣手上綰合出一齣戲,彼此是競爭也是對話,兆欣說我們兩個一是新裡舊,一是舊裡新,至今我也沒記清哪句是說我的,哪句是說至廷兄的。除了編劇,我與至廷兄在《聊齋》演出期間還兼任台前台後各項工作,因我接觸劇場的時間比至廷兄久些,台底下忙時總得直呼其名央他處理雜事,上了台主持座談時卻又膩膩地喚一聲「至廷哥哥」,再隨口拿他說一兩句玩笑話,所幸至廷兄沒跟小女子計較,在這段愉快的合作裡,讓我逐漸發現至廷兄許多有趣的面貌。
不能免俗的,該在序裡分享一句這回新作裡我喜歡的話語,出自〈燃燒夜〉:

我們將眼睛調節至「鏡頭性格」般的「虛構格鈕」,透過鏡頭,我們並不紀錄「真實」,我們取材「真實」來虛構世界,因為鏡頭框外的真正真實永遠被我們臆測。然後,透過鏡頭,我看到了什麼?

至廷兄本就是個趣人,無論是工作、研究、創作或生活,從沒見過他有一時半刻的貧乏。在臉書上,至廷兄的貼文是我偏愛的一方逸趣,篆刻、素描、揮毫、隨筆,夜深人靜之時若是看見了他新發的文稿,我便時常又遲睡了幾分。由我眼中「虛構」出的至廷兄總是提醒著我該擺脫生活的庸碌,該打理出屬於自己的雅致,該從尋常事物激盪出更多奇思妙想,即便是在僻處自說自話,也該將創作養成割捨不了的癖。
僻處之外,自有人聽。


生命的結
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徐其寧

我習慣叫至廷大哥,不只是因為他的外表,更是因為站在大哥身邊,我總是低矮、孱弱的像無知的小羊。第一次看到大哥時,我以為他是上個世紀的人。白髮、長鬚、板指、長掛、布鞋,要不是手上翻玩的3C玩具(以及幾乎是24小時on call的按讚回應),說他是江湖郎中、地方走藝、駐府師爺,甚或是古畫中的人物,一點也不違和。很長一段時間,我把大哥當成參透世事的高僧老道,每週一次碰面,最期待的就是聽他隨口吐出一團現實的毛球,再輕輕鬆鬆的消化、蟬蛻。有時實在沒空,彼此喊、和個兩聲,也算是招呼。
《在僻處自說》從1出到2,現在又有了外編。外編當不是魏晉時內道外儒的意涵,合該是詩歌中經常可見的「外一章」、「外一篇」—在正文之外,言猶未盡的閒綴。接續1、2亦道亦儒、亦古亦今的標題與故事,人物雖有白領、樵夫、學生之不同,但箇中的命運,無論是兄弟分產的戲碼(〈兄弟〉)、夜行浪子的心聲(〈燃燒之夜〉),早已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社會版敘事。古往今來,生命翻攝著生命,生命就是戲仿。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但人往往是健忘的,4G高速運行的當代更讓人難以記得前一秒才經歷的教訓,因此用爛了的俗語永遠是命運的最佳註腳。
每個生命各有其「僻處」,無論是個性造就的、環境逼迫的,甚至是自己造業的,這些「僻處」說出來可能會逼使你我掬一把同情淚,可能會感嘆命運之殘酷,可能只有自家人懂,也可能根本無人知曉。好在大哥寫了出來,我們就拿了書,獨個兒窩著,被戳中痛處的,自己舔自己的傷口。沒經歷過的,就把這書當《石點頭》勸世書,翻了,也算嚐過人生百態。

簡介

小說之於無以名狀的那些,總有難以割捨的穿透力。真實的背面並非謊言,而是想像與虛構。想像揭開輕盈的翅膀,虛構帶來無比的想像。於是,生命的本質是散文,是詩,也是小說,是──「在僻處自說」。
──國立虎尾科大通識中心副教授 王文仁

繼《在僻處自說》與《在僻處自說2》之後,小說家張至廷再次挑戰現代小說的實驗性可能。本書收錄的16篇短篇小說,揉雜了各式風格,有的作品承繫洪醒夫一脈,書寫市井小民相濡以沫的溫暖;有的帶有司馬中原鄉野傳奇的蒼茫風格;有的形似童話,有的頗有先秦餘風,〈妹妹〉開篇看來頗瓊瑤,結尾又完全不瓊瑤,還有為犬貓作傳的〈獸友圖閣集〉,以及多篇看來帶有點實驗性質的作品。以各種不同文風、語境、語感,表現了華語文字豐富多變的姿態。

作者簡介

張至廷,原名至臣,六歲許更臣為廷,故冠字次臣。家中么兒,性羞而怯,又溫和易處,好偏頭放空遐想,人問而自不知其想。年十三、四,長鯁骨,會蹺課、蹺家,高中三讀不畢,自號放笈。十六、七,情欲已開,初戀十五女。退伍越十年間,工作屢敗,曾無一得。三十後始入大學,復二輟,而終業。後猶未坦途,孤隻踽行,出入擺蕩,更別號月亮二毛六便士,餘似無可記。
著書未嘗發憤,不過集葉織枯,而為秋褐,於今漫成四、五領:極短小說集《在僻處自說》、《在僻處自說2》,長詩集《吟遊‧奧圖》、《西藏的女兒》,詩集《詩長調‧十五日之思念小冊》。

目錄

一起偷聽—序《在僻處自說‧外編》/林怡君
僻處之外/周玉軒
生命的結/徐其寧
自序
兄弟
袖釦記
俠客傳
說謊者之得獎者一日記
妹妹
布偶奇遇記
蒼蠅之死
埋刀
山中一日
旅簡
老楊無狗
燃燒夜
商丘開
餘震年代
獸友圖閣集
善蛇記
跋 開始的結束是開始/王文仁


最新評論

會員評鑑等級 我要寫評鑑

無。

無。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