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網路書店
- 人文史地
北洋軍閥──雄霸一方
- 作者 /
薛大可等著;蔡登山主編
- 出版社 /
獨立作家(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4-10
- ISBN /
9789865729356
- 定價 /
NT$
400
- 優惠價 / NT$
360
北洋政局,前後十七年間,
自總統、國會、內閣、以至大軍閥之起伏,小軍閥之升沉;
如戲劇之一幕一幕,如奕棋之一局一局;
或由於派系戰爭之勝負,或由於依附勢力之消長,
倐興倐滅,遂演成這一期間動亂之歷史。
北洋時代 軍人干政
軍人竊國 禍國殃民
本書特色
◎集結《春秋雜誌》、《大人》、《中外雜誌》等有關北洋軍閥的篇章,極具史料價值
◎整理出北洋軍閥的輪廓,讓讀者輕鬆了解混亂的北洋軍閥時代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導讀】北洋軍閥的倏興與倏滅/蔡登山
談到「北洋」這名詞,它和「南洋」是相對稱的。在清朝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加兩江總督(轄今江蘇、安徽、江西,駐節南京)以五口通商事務,授為南洋通商大臣;而在同治九年(一八七○),又加直隸總督(轄今河北,兼巡撫,駐天津,冬季封河,移駐保定)以三口通商事務,授為北洋通商大臣。這是「北洋」和「南洋」名稱的開始。
一八九五年十月袁世凱奉命於小站練兵,所用將校人員,一部分為淮軍宿將,一部分是天津武備學堂畢業生。除首領袁世凱外,當年的小站舊人幾乎囊括了後來北洋軍閥中的所有重要人物,如「北洋三傑」: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後來擔任各省督軍或巡閱使的「李純、曹錕、吳佩孚、王占元、陳光遠、段芝貴、倪嗣沖、陸建章、張懷芝、張敬堯、田中玉、盧永祥、齊燮元、孫傳芳」等等。就連鬧復辟的張勳,也曾一度投身小站,而小兵出身的馮玉祥、還有孫岳等革命黨,當年也都是袁世凱部隊出身的。除了一干武人之外,袁世凱還在日後的升遷中籠絡了一批文臣,如徐世昌、朱家寶、周自齊、梁士詒、曹汝霖、陸宗輿、王揖唐等,這些人也隨著北洋系的勢力消長而浮沉,並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臺上顯赫一時。民國以來的「北洋軍閥」,大抵孕育於此時。
後來袁世凱繼李鴻章之後做過直隸總督,也就是北洋大臣,而他自己又有一支當時最有力量的軍隊,因此他的這支軍隊就被稱為北洋軍。北洋時代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也就是指民國初年到民國十七年之間。袁世凱在世時,北洋派是完整的,也可以說就是袁世凱派,袁死後,則各自稱雄,誰也不肯服誰,於是形成了分裂,皖系、直系之名才告出現。直皖戰後,奉系又露頭角,直、奉戰後,國民軍系脫穎而出,加上所謂魯系、新直系、辮子軍等等,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塲,像走馬燈一樣,一幕接一幕。
皖系以段祺瑞為領袖,徐樹錚、曾毓雋為謀主;直系比皖系複雜,因為它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前一階段的直系是由馮國璋為領袖,曹錕、李純、王占元、陳光遠為著名巨頭。馮國璋交卸代總統職務後,他的直系領袖身份也告結束,從此直系的正戲開塲,主角是曹錕和吳佩孚。直系衰落後,還有所謂的新直系,是指的孫傳芳。奉系自始至終都以張作霖為領袖。國民軍系又稱西北軍系,也就是馮玉祥系。魯系(又稱直魯軍系)的成立,是北洋軍閥的尾聲,是指直隸督辦李景林和山東督辦張宗昌的聯合;可是國民軍系被擊敗後,這支直魯聯軍却以張宗昌為主體。
北洋時代軍人干政,軍人竊國,禍國殃民。《北洋軍閥──雄霸一方》蒐集許多北洋舊人如薛觀瀾、薛大可、李北濤等人的直接觀察,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秘辛。另外江平的〈馮玉祥殺害徐樹錚的原因和經過〉一文,為此事件抽絲剝繭,逼近真相。金典戎的〈我與馮玉祥的一段淵源〉,則對馮玉祥在泰山時期又有貼身的觀察。朱家橋的〈曹錕賄選醜聞〉一文,則對於曹錕賄選總統的經過有極其詳細的描述,引用當時的電文、當時北京的報紙報導,是不可多得的史料。歷史的真相常在細節中,由於有這些細節,我們才能更看清一些真相。
北洋軍閥十七年中,表裡萬端,變化百出。馮玉祥以倒戈將軍出名,開始他以一個混成旅長駐防湖北,通電反對段祺瑞;這是第一次倒段合肥之戈。民國四年他駐防成都,反對陳宧將軍,這是第二次倒四川將軍之戈。民國十三年二次直奉戰,他受張作霖收買,回師北京,囚禁總統曹錕於延慶樓,以致直軍大敗;這是第三次倒曹、吳之戈。民國十四年他密令駐廊房旅長張之江,劫殺合肥親信徐樹錚,並在北京威脅段執政下野;這是第四次又倒合肥之戈。至於與閻錫山合作,搞起中原大戰,這算是第五次倒國民政府蔣主席之戈。不過他沒料到自己會死於黑海之中,所以機變多者,終死於機變。
大抵吳佩孚之成功,皆能於險中求勝。是以哀兵憤兵,一鼓作氣而得之。幸其所遇之敵,初為皖系之驕兵,此次又為奉張之惰兵。但他於勝果,未能多加計慮而善為運用,是以徒能耀彩於一時,而不克收成於久遠。他於二次奉直戰爭喪敗之餘,力持不入租界之矢言。初則遵海而南,繼則遡江西上,猶復徘徊鄭洛,棲遲鷄公山,小住黃岡,託庇岳陽,以迨漢口查家墩之復出;其輾轉奔投之經過,與堅毅硬幹之精神,實非歷來下野人物所能望其項背!
北洋政局,前後十七年間,自總統、國會、內閣、以至大軍閥之起伏,小軍閥之升沉;如戲劇之一幕一幕,如奕棋之一局一局;或由於派系戰爭之勝負,或由於依附勢力之消長,倏興倏滅,遂演成這一期間動亂之歷史。《北洋軍閥──潰敗滅亡》一書正見證這段歷史。
簡介
北洋時代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也就是指民國初年到民國十七年之間。袁世凱在世時,北洋派是完整的,也可以說就是袁世凱派,袁死後,則各自稱雄,誰也不肯服誰,於是形成了分裂,皖系、直系之名才吿出現。直皖戰後,奉系又露頭角,直、奉戰後,國民軍系脫穎而出,加上所謂魯系、新直系、辮子軍等等,眞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像走馬燈一樣,一幕接一幕。
皖系以段祺瑞爲領袖,徐樹錚、曾毓雋爲謀主;直系比皖系複雜,因爲它分爲前後兩個階段:前一階段的直系是由馮國璋爲領袖,曹錕、李純、王占元、陳光遠爲著名巨頭。馮國璋交卸代總統職務後,他的直系領袖身份也吿結束,從此直系的正戲開場,主角是曹錕和吳佩孚。直系衰落後,還有所謂的新直系,是指的孫傳芳。奉系自始至終都以張作霖爲領袖。國民軍系又稱西北軍系,也就是馮玉祥系。魯系(又稱直魯軍系)的成立,是北洋軍閥的尾聲,是指直隸督辦李景林和山東督辦張宗昌的聯合;可是國民軍系被擊敗後,這支直魯聯軍卻以張宗昌爲主體。
北洋時代軍人干政,軍人竊國,禍國殃民。本書蒐集許多北洋舊人如薛觀瀾、薛大可、李北濤等人,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秘辛。另外江平的〈馮玉祥殺害徐樹錚的原因和經過〉一文,為此事件抽絲剝繭,逼近真相。金典戎的〈我與馮玉祥的一段淵源〉,則對馮玉祥在泰山時期又貼身的觀察。歷史的真相常在細節中,由於有這些細節,我們才能更看清一些真相。
作者簡介
薛大可
字子奇,湖南益陽人。在民國年間是報界名人,他與劉少少、黃遠庸同為報壇怪傑。他是湖南才子,也是文壇一傑,詩文均有根底。平生有一「悔不該」的往事,乃是在袁世凱稱帝時他列名「勸進表」,因此有人指稱他為「洪憲餘孽」。《亞細亞日報》是袁世凱任大總統後,直接出巨資,由薛大可出面所辦的御用報紙。薛大可一時成為帝制的要人,袁世凱登基,《亞細亞日報》率先改以洪憲紀元,並尊袁為「今上」。薛大可隨各方諂媚者上表稱賀,表文自稱「臣記者」。
目錄
【導讀】北洋軍閥的倏興與倏滅/蔡登山
北洋之虎──段祺瑞/余非
我所知道段祺瑞的一生/薛觀瀾
段祺瑞及其同時名人/李北濤
北洋怪傑徐樹錚/高操叟
民初霸才徐樹錚/林光灝
徐樹鎮辦理外蒙撤治經過/劉安邦
徐樹錚、靳雲鵬門爭目擊記/薛觀瀾
靳雲鵬一生受知袁世凱/安可仰
民國一怪「馮玉祥」/薛大可
我所見的馮玉祥/劉汝曾
馮玉祥殺害徐樹錚的原因和經過/江平
從徐樹錚被刺談馮玉祥與張之江/王悟明
陸建章與馮玉祥/關山月
我與馮玉祥的一段淵源/金典戎
我所知道的孫傳芳與徐樹錚/薛觀瀾
「五省聯帥」孫傳芳/張樸民
記孫傳芳氏之興衰/童梅岑
孫傳芳陳儀與夏超──「浙江省長」夏超慘死真相/高登雲
曹錕賄選醜聞/朱家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