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辭錄:晚清官場真實內幕

  • 作者 / 劉體智原著;蔡登山主編
  • 出版社 / 新銳文創(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7-11
  • ISBN / 9789869545211
  • 定價 / NT$ 360
  • 優惠價 / NT$ 284 (優惠期限至2024/12/31)
  有0人評分    分享:
  按讚:


不滿於官書正史的文飾虛譽,藏書萬卷的實業家劉體智寫下非官方的晚清異見內幕!
甲午戰役為何大敗?胡雪巖可以操控國庫?慈禧太后私藏三千萬?袁世凱討厭李鴻章?李鴻章如何治軍對抗太平天國?

【絕版史料╳經典重現】重新點校、分段、增加小標題,便於讀者檢索。


本書特色

不滿於官書正史的文飾虛譽,藏書萬卷的實業家劉體智寫下非官方的晚清異見內幕!
甲午戰役為何大敗?胡雪巖可以操控國庫?慈禧太后私藏三千萬?袁世凱討厭李鴻章?李鴻章如何治軍對抗太平天國?
※【絕版史料╳經典重現】重新點校、分段、增加小標題,便於讀者檢索。
※文史作家蔡登山專文導讀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導讀/《異辭錄》:劉體智眼中的晚清政壇】蔡登山

《異辭錄》在晚清筆記中,算是史料價值相當高的著作。該書在民國初年刊行,名為《辟園史學四種》,其中包括《十七史說》四卷,《通鑒雜記》十六卷,《續歷代紀事年表》十卷,及《異辭錄》四卷。當時書刊行時並無署名,只托名「辟園」,而辟園為劉體仁之號,因此《中國叢書綜錄》據此認為《異辭錄》為劉體仁所著。直至一九八八年中華書局重新點校出版《異辭錄》,點校者為劉篤齡,據其考證《異辭錄》作者是劉體智,乃劉體仁之弟。而劉篤齡正是劉體智之孫。
其實劉體仁、劉體智都是劉秉璋的兒子。劉秉璋(一八二六—一九○五),字仲良,安徽廬江人。晚清重臣,淮軍名將。咸豐十年(一八六○)庚申恩科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次年,受命協同李鴻章招募淮軍。自始,投筆從戎。南征北戰,平內亂,以功擢升侍講,繼而積功獲振勇巴圖魯名號,先後升任江西、浙江巡撫。光緒十年(一八八四),中法戰爭期間,力抗外侮,指揮了著名的「鎮海之役」,維護了國家尊嚴。光緒十二年(一八八六)擢升四川總督。後因在查辦「成都教案」中維護民族利益,得罪美、英教士,清廷迫於無奈,將其罷官歸里。
劉秉璋有五位兒子,子承父志,後來也都曾風雲過一時。老大劉體乾,在袁世凱當政時官至四川省省長(宣慰使),所謂兩代人先後督蜀,一時傳為美談;老二劉體仁是舉人,原在京城為官,因不願與袁世凱合作,遂棄官回家;老三劉體信(聲木)成為著名的學者、藏書家,他的關於楚辭類的藏書,被郭沫若稱為海內第一。老四劉體智、老五劉體道。
五兄弟中最負盛名者,是後來出任中國實業銀行總經理的劉體智。根據其孫劉耋齡所寫的〈劉晦之﹀傳云:「先祖父劉體智(一八七九—一九六二),字惠之後改為晦之,晚號善齋老人,安徽廬江人,以父蔭任晚清戶部郎中,後任大清銀行安徽總辦;曾兩次東渡日本考察實業,回國後先後創辦了和豐輪船公司、裕新紗廠、楊子麵粉廠、永甯保險公司、中和印刷所、恒順信託公司,並出任中國實業銀行總經理及代理董事長(一九一九—一九三五),不僅是民國時期較有影響的金融家之一,更是著名的大收藏家。」又說:「先祖父很小便過繼給李鴻章作義子。這使先祖有了被送入天津李鴻章家的私塾中與李氏諸弟子一起讀書學習的良機。嚴師的教誨,弟子間的交流使他養成了嚴謹的治學方法,與李氏門生故吏之間隔代的交往使他學識廣泛,博才多學。李氏家塾又聘請了卸任的美國領事畢德格為客卿,兼任兒孫的英語教師,先祖父也與李氏子孫共學英語,其口語水準可以達到不用翻譯與外國人士交流。後來又娶光緒帝師大學士、狀元,北京大學前身京師大學堂創辦人孫家鼐小女兒為妻。這樣的家庭背景及本人的聰明才智為其日後的事業及收藏打下了良好基礎。」
劉體智在從事金融、實業之餘,雅好收藏,以甲骨文、青銅器及善本古籍為大宗,兼及書畫瓷器、秦漢璽印、漢魏名碑、明清精墨、古硯鼻煙壺等。他的收藏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已名播天下「中國通」,福開森稱其為「民國以來收藏青銅器最多的人」(《歷代吉金目》)。
劉體智的文物收藏堪稱海內一流,尤其是龜甲骨片和青銅器的收藏,世間罕有其比。一九三六年郭沫若亡命日本時,劉體智就將自己歷年所收集的龜甲骨片,請人拓出文字,集為《書契叢編》,分裝成二十冊,托中國書店的金祖同帶到日本,親手交給郭沫若,供其研究、著書。郭沫若從中挑選了一千五百九十五片,研讀考釋,並寫成了甲骨學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巨著《殷契粹編》,在日本出版。郭沫若在書序中一再感歎道:「劉氏體智所藏甲骨之多而未見,殆為海內外之冠。……去歲夏間,蒙托金祖同君遠道見示,更允其選輯若干,先行景布,如此高誼,世所罕遘。」「……然此均賴劉氏搜集椎拓之力,得以倖存。余僅坐享其成者,自無待論。」(郭沫若《殷契粹編‧序》)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劉耋齡又說:「先曾祖(案:劉秉璋)在安徽老家有座遠近知名的藏書樓名《遠碧樓》藏書七、八萬冊,曾編有《遠碧樓經籍目錄》十二冊分三十二卷,另有宋元精本八九種,地方誌一千餘部,……先祖父一九一一年來滬繼續藏書,書目增至三十萬卷,著錄兩千四百餘部,以明版為多,亦有十餘部宋元珍籍,藏書達十萬餘冊。在上海市新閘路一三二一號內的花園洋房的南端,按其藏書規模,特為其建一藏書樓,名為『小校經閣』。」
劉體智長於音韻訓詁之學,且工詩文,精考據,旁通蒙古史,每日伏案不倦,主要著述有《說文諧聲》、《說文切韻》、《說文類聚》、《尚書傳箋》、《禮記注疏》、《元史會注》、《辟園史學四種》等。刊行者有《善齋吉金錄》、《小校經閣金石文字》等。一九六二年為上海文史館館員,同年病逝。
劉體智的著作,何以名為《異辭錄》?根據《辟園史學四種》的序說:「大抵國史有忌諱,有迎合,或不免曲筆。」他是不滿於官書正史的文飾虛譽,因此名為「異辭」,所謂「異辭」者,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非官方說法」。他要以所見所聞,道出真實內幕,因此他寫作的資料來源,主要有兩種,一是自己的親歷親聞,二是來自他父親劉秉璋的日記及大量的函牘。
說到他的親歷見聞,這不能不談到劉秉璋所經營的政治人際網絡,劉秉璋大兒子劉體乾娶了李鴻章的姪女。二兒子劉體仁還娶了湖廣總督張樹聲的女兒;三兒子劉體信先是娶淮軍名將吳長慶的女兒為妻,而劉體信的第二位太太則是兩江總督周馥長女周瑞鈿;四兒子劉體智娶了孫家鼐的第五個女兒為妻;五兒子劉體道娶閩浙總督卞寶第的女兒,與李鴻章小兒子李經邁為連襟。而劉體智的大姊嫁給李鴻章的兒子李經方,可見他們之間的姻親關係勢力是多麼的強大!
據劉體智之孫劉篤齡說:「劉、李兩家,多聯姻亞,應李鴻章函招,作者(案:劉體智)入李氏家塾,從習英語。遂與李氏父子叔姪、門生故吏,朝夕談讌,不拘形跡。廷臣徐桐、瞿鴻禨,亦於作者為父執姻長。作者婚後,館於孫氏。板蕩多事,孫、李、徐、瞿諸人商討大計,時或命作者傳遞口訊,往來奔走。是故作者雖僅五品微員,特於同光以後清廷若干舉措,頗有所聞。」例如光緒三十三年醇親王載灃與大學士孫家鼐奉旨查辦慶親王奕劻之子載振納楊翠喜案,載灃少不更事,查究之責主要取決於孫家鼐。孫家鼐雖為老臣但也不敢得罪慶親王,據《異辭錄》對孫家鼐當時的心態有切近地描寫:孫家鼐深知「博輿論之歡欣鼓舞固自易易」,但顧慮到:一、奕劻是親王,即使開缺,如仍留京,遇年節吉日,仍蒙召見,很有可能「捲土重來」。二、即便能打倒奕劻,袁世凱也未必能一塊打倒,如打不倒,被反噬一口,更不合算。三、「吾一言一動影響皇上甚巨大」。孫家鼐原為帝黨重臣,戊戌時曾受牽連,庚子後方得化解,一慮及此,「戰戰兢兢之不暇,豈敢稍涉疏忽」,於是決計敷衍了結,免樹政敵。劉體智能將孫家鼐的心計和盤托出,假若不是翁婿關係,旁人又誰能知之?
又《辟園史學四種》自序云:「記今事悉取諸先公日記,類皆當日耳目之所及,中朝士大夫之所道。」除此而外還有劉秉璋所藏之函牘等等。例如《異辭錄》卷二有光緒十五年六月劉秉璋昭雪「鎮海之役」的守將吳杰,吳杰為浙江提督歐陽利見中傷,被閩浙總督卞寶第參革,劉秉璋上奏為吳杰鳴冤。《異辭錄》中有摘引原奏摺。
總之,《異辭錄》記述晚清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四朝的人物和史事。舉凡封疆大吏、帝后樞臣、名士顯宦無不涉及。包括慈禧、光緒、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劉秉璋、翁同龢、榮祿、袁世凱、陳寶箴、胡雪巖、張佩綸、李慈銘、康有為、端方、盛宣懷、張勳等等。而有關重大事件有太平天國起義、捻軍起義、洋務運動、馬嘉里案、中法戰爭、甲午戰爭、戊戌政變、義和團運動、丁未政潮、張勳復辟等等。史實珍貴,評論公允,許多記載頗能揭幽探秘。
清代史料筆記中,有不少是內容豐富而史料翔實,但卻很少人引用。其原因在於當時作者寫作時文不加點,全書又無分段,更無小標題可供檢索,因此要查其中某事件,恐需翻閱全書,甚為不便。近來大陸有些古籍出版社有點校者,但於分段仍未細分,小標題之製作亦未得當,此因作者書寫時慣用字、號、郡望、諡名、齋室名等等,如止庵、善化,是指瞿鴻禨;孫文正是指孫家鼐;琴軒是潘鼎新,文勤是潘祖蔭,若製作小標題對於這些人名不熟,則對讀者而言,亦無從檢出。
因此此次新校本,將每篇加以重新分段,以更便於讀者閱讀。而對於原來並無小標題者,重新製作,這些小標題根據該篇內容抓出重點,尤其是在人名上儘量讓讀者一目了然,是何人,談的是何事。其中也參考劉篤齡及張國寧(山西古籍出版社)的點校,在此致謝。其目的是讓讀者只要翻閱目錄小標題即可找到所要的資料。前人甚重引得,今人則重關鍵字,若這些工作無法完善,則雖有明珠仍將暗藏矣。

簡介

「吾國艦隊殘不成軍,伏匿不出。江、浙、閩、粵四省督撫作壁上觀。政府設施,唯知詰問北洋,以窘淮軍。上下離心離德,自取覆敗。我愈鈍,敵愈利,天也。」──〈甲午之役,敗於離心離德〉

不滿於官書正史的文飾虛譽,藏書萬卷的實業家劉體智寫下非官方的晚清異見內幕!
甲午戰役為何大敗?胡雪巖可以操控國庫?慈禧太后私藏三千萬?袁世凱討厭李鴻章?李鴻章如何治軍對抗太平天國?

劉體智(一八七九-一九六二),晚清重臣與淮軍名將劉秉璋之子,晚清至民國著名實業家與藏書家。本書是他所紀錄的晚清筆記書,詳細記述與評論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四朝的人物和史事。舉凡帝后樞臣、封疆大吏、名士顯宦無不涉及。包括慈禧、光緒、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劉秉璋、翁同龢、榮祿、袁世凱、陳寶箴、胡雪巖、張佩綸、李慈銘、康有為、端方、盛宣懷、張勳等等。而有關重大事件則有太平天國起義、捻軍起義、洋務運動、馬嘉里案、中法戰爭、甲午戰爭、戊戌政變、義和團運動、丁未政潮、張勳復辟等記述與評論。今將此一珍貴絕版史料重新點校、分段、增加小標題,便於讀者檢索,並由文史作家蔡登山專文導讀,是任何對這段歷史的讀者所不能錯過的收藏。

作者簡介

原著/劉體智
劉體智(1879-1962),晚清重臣與淮軍名將劉秉璋之子。民國官員,中國實業銀行總經理,同時也是位藏書家,藏書達十萬冊。以甲骨文、青銅器及善本古籍為大宗,兼及書畫瓷器、秦漢璽印、漢魏名碑、明清精墨、古硯鼻煙壺等。

主編/蔡登山
文史作家,曾製作及編劇《作家身影》紀錄片,完成魯迅、周作人、郁達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從文、巴金、曹禺、蕭乾、張愛玲諸人之傳記影像,開探索作家心靈風氣之先。著有:《人間四月天》、《傳奇未完──張愛玲》、《色戒愛玲》、《魯迅愛過的人》、《何處尋你──胡適的戀人及友人》、《梅蘭芳與孟小冬》、《民國的身影》、《讀人閱史──從晚清到民國》、《叛國者與「親日」文人》與《楊翠喜‧聲色晚清》等十數本著作。

目錄

【目次】

導讀 /《異辭錄》:劉體智眼中的晚清政壇/蔡登山 

❚卷一
安徽學問之盛 
都中士大夫嘲人聯 
張芾與南昌之役 
劉秉璋、潘鼎新少年同學 
李鴻章只熟《詩經》 
李鴻章崖岸自高 
潘鼎新為富家贅婿 
湘軍之制 
李續賓輕心取敗 
多隆阿之死 
李鴻章代製奏章 
李鴻章得免舒城之難 
太平軍陷揚州 
張嘉祥之妻 
官文恭之死妾 
陰陽怕懵懂 
李鴻章治軍之法 
張芾守徽事蹟 
花鼓會吳老銘浪子回頭 
祁門失陷經過 
黟人斂財無義 
石景芬、鄧紹良保徽始末 
李蒓太守任糧臺 
李蒓之幹部皆有能名 
顏博洲敏捷詳練 
孫成鑑畫心民事 
曾、胡、李遇合之源 
李鴻章與九華寺僧 
李鴻章與左宗棠、彭玉麟皆不協 
李鴻章早年虛報戰功 
學者進身知慎 
高心夔朝考詩出韻 
劉秉璋殿詩得二甲第八名 
勝保擁兵養寇 
英翰之幸 
合肥官團鄉團功業之盛衰 
淮軍起於築圩自衛 
葉志超以戰得妻 
曾胡善相 
湘淮軍蟬蛻之始 
泗涇及四江口之役 
劉秉璋後與李鴻章不相愜 
淮軍福山之役 
張勇烈果真勇烈 
淮軍太倉之戰 
劉秉璋不肯鋪張戰功 
淮軍劫掠蘇城 
李鴻章與丁日昌之藏書 
丁日昌與劉銘傳之糗事 
丁日昌投機不售 
淮軍常州之戰 
淮軍嘉興之戰 
降人相煎 
李鴻章認為吳長慶凡庸 
潘鼎新用權術降敵 
湘軍劫掠金陵 
李鴻章扣餉聚款 
曾國藩遣散湘軍 
沈葆楨、劉坤一有古大臣之風 
蔡壽祺參劾恭親王 
清史稿虛譽陳寶箴 
李鴻章之弟性乏沉毅 
曾、李二介弟高下之分 
淮軍之欠餉 
魯白陽落拓不堪 
郭寶昌遇救 
落職三將,橫行不法 
曾國藩拒交關防 
郭松林臼口被俘 
李鴻章、鮑超結怨 
曾國藩馭將之道 
張樹珊之死 
曾國藩、李鴻章相譏 
小河溪大捷 
任柱死於贛榆之役 
李鴻章記恨於吳香畹 
寬縱惡人,不啻養虎 
李鴻章善調侃 
李鴻章幼弟之死 
劉秉璋、潘鼎新遇合不同 
李鴻章為諸將排去 
潘鼎新救李鴻章之難 
潘鼎新聰明反誤軍機 
李鴻章與左宗棠互不相下 
楊鼎勛有同袍之誼 
楊鼎勛子女婚約 
西使覲見之禮節 

❚卷二
議立光緒為帝 
惇親王生不逢時 
輓某伶聯 
可憐天子出天花 
曾國藩、李鴻章作風不同 
石方伯師爺主政 
江西京官參劾地方引火燒身 
李士芬罵知府為龜豎 
劉秉璋助盛宣懷 
彭玉麟直道而行 
勞崇光在粵 
沈葆楨抵制外人入境 
中英煙臺之約始末 
李鴻章能知大勢 
彭玉麟談楊乃武案 
鴆人無跡之法 
姦婦幸得逃脫 
南京三牌樓殺人案 
代杖頂兇,比比皆是 
刑幕功用大於律師 
裕祿斬李世忠 
監獄有分等級 
左宗棠被稱「小諸葛」 
恭王不用左宗棠 
張樹聲奏調張佩綸幫辦水師 
醇王處理朝鮮之役失策 
李鴻章遙執朝政而慎名器 
山東巡撫陳儁丞去官 
胡雪巖致富之因 
紅頂商人胡雪巖 
胡雪巖可操縱國庫 
胡雪巖之破產 
胡雪巖遣散妻妾 
劉秉璋清理胡雪巖業產 
胡雪巖被追債情況 
有僧索存款而不可得 
胡氏物畫易主 
胡母逝不逢時 
胡雪巖有後嗣 
劉秉璋招降黃金滿 
以弱遇強之言和 
清流派與洋務派 
淮軍最後將領 
曾國荃具應變之才而善處功名 
劉秉璋撫浙不與甘餉 
親慶軍部將 
劉秉璋最看重吳長慶 
張佩綸借浙艦 
吳杰守鎮海以終 
劉秉璋昭雪吳杰厚奏摺 
鎮海擊沉法艦之經過 
諷刺詞臣任軍役之聯語 
張之洞以文人為帥 
廣東賭局以科舉名次定輸贏 
左宗棠、彭玉麟暮年耄昏 
晚清用人近於惡作劇 
閻敬銘諫阻修復頤和園而失寵 
譏諷朝官聯語 
張佩綸被譏三聯語 
楊玉科任情揮霍 
朝廷重視督撫年終密考 
寶竹坡狎妓丟官 
于式枚、梁鼎芬是天閹 
蕭占先退侵入西藏之英兵 
英軍據西藏哲夢雄 
旗籍文武兩大臣 
皇室宗族遠支亦貧寒 
屠仁守奏請歸政,關係尤大 
劉秉璋奏請緩加旗餉疏 
翁同龢、張之萬書畫救災 
光緒中葉擬修《四庫全書》 
阮元憑一詩躋顯貴 
戶部、刑部之部員難為 
科考題文有忌諱 
兩姦案判詞警策 
李鴻章、盛宣懷功過於黃婆 
緩加旗餉有不同之傳聞 
徐致祥之薄年誼 
《清史稿》中劉秉璋傳頗多失實 
吳杰生性伉直 

❚卷三
甲午之敗李鴻章難辭其罪 
袁世凱好事喜功乃有朝鮮之患 
英日聯合以謀我 
海軍之敗兆 
袁世凱、唐紹儀在朝鮮 
中日之戰無人識敵情 
竟憑意氣,孤注一擲 
張謇為主戰派首領 
葉志超侈陳功績 
平壤之敗固宜 
張佩綸力阻李經方為帥 
李鴻章被褫黃馬褂 
中日黃海海戰 
丁汝昌見危受命 
聶士成有幸有不幸 
北洋淮軍氣數已盡 
劣械案李鴻章手批甥頰 
文廷式與志銳被嘲 
翁同龢不治敗將 
聶士成等人虛報戰績 
甲午戰敗都中嘲諷聯語 
李鴻章割地賠款 
甲午之役,敗於離心離德 
亞洲門羅主義 
臺灣抗日 
慈禧欲究主戰之罪 
李經方以晚節終 
袁世凱恨李鴻章 
四川教案 
上意不滿於太后 
甲午前李鴻章之譯才魚目混珠 
李鴻章訂中俄密約 
李鴻章與李鴻藻兩人大鬨 
蒯光典沾染清流風氣 
宦途之關係網 
訟師遷墓 
翁同龢借款 
張蔭桓獻珍寶 
李鴻章欣羨試官 
孫家鼐代擬試題 
各國使臣飛揚跋扈 
俄之大錯,啟日俄之役 
翁同龢、張蔭桓受命辦膠案 
列強紛紛租港口 
李鴻章之洋幕府 
翁同龢曾薦康有為 
再談年終密考 
京朝官重前後輩之禮 
李慈銘《越縵堂日記》雜蕪 
李慈銘讀書不終卷 
李慈銘不通小學 
李慈銘隱善揚惡 
李慈銘詞章差強人意 
李慈銘未能盡通古禮 
李慈銘好罵人 
李慈銘罵一時之人 
李慈銘罵一處之人 
李慈銘有揶揄之筆 
李慈銘記妻妾爭鬥 
潘祖蔭贈金李慈銘 
同治朝科考作弊成風 
康有為之公羊學 
李文田批康有為是亂天下之人 
李鴻藻陰畏張佩綸 
梁啟超轉移風氣 
康梁聲名盛極而衰 
康有為隱奪政權 
外人助康有為逃至香港 
康有為命唐才常謀據武昌 
清代學風之流變 
李鴻章一語成讖 
翁同龢失眷獲譴 
翁同龢書法春聯 
袁世凱告密 
珍妃之死 
楊崇伊自居其功 
譚嗣同之死 
光緒密諭手詔 
李鴻章蔑視康黨 
張蔭桓被捕始末 
伊藤博文與戊戌政變 
獄吏索費甚巨 
張蔭桓攬權跋扈 
孫家鼐請罷官 
岑春煊調陝西 
榮祿與張百熙請罪 
慈禧曾電召劉秉璋 
李鴻章重舊誼 
迎接亨利親王之禮 
榮祿與剛毅有隙 
榮祿練兵,剛毅籌餉 
廬江賢令被彈劾落職 
蘇之春揮金如土 
立大阿哥 
近支入嗣其父當政誤國 
晚清之理學名儒 
李鴻章得方龍補服 
親王執政之制 
五大臣非死於直諫 
聯元之死 
王文韶免死 
立山被誅 
義和團蔓延至北京 
孫家鼐宅被劫 
羅榮光身死大沽 
拳亂中老湘營之三人 
瓦德西厚顏無恥 
瓦德西虛張聲勢 
徐桐從後門逃出 
趙舒翹自縊而亡 
毓賢就戮 
啟秀被戮 
李鴻章與袁世凱 
李鴻章成了畫諾大臣 
醇親王赴德謝罪 
庚子賠款之終 
李鴻章不信歐美人有良心 
弱國之臣橫死亦宜 
瞿鴻禨任樞臣兼外部 
瞿鴻禨與張百熙 
李鴻章配享擱置 


❚卷四
瞿鴻禨與袁世凱不結蘭譜 
科甲以末等為樂 
俄使維德之強項 
北洋陸軍三鎮統 
瞿鴻禨慫恿昭雪川案 
晚清之官制改革 
戶部各司之變遷 
端方被遞職 
袁世凱擅結慶親王 
戴振納楊翠喜案 
袁世凱以兵餉賄賂奕劻 
董遇春酒後狂言 
遼東孤客之毅勇 
梁鼎芬之浮沉 
袁世凱擢用趙秉麟 
趙秉麟與陳元,不知若何感想 
岑春煊獲罪始末 
岑春煊被偽造合影 
鹿傳霖衰齡而保持祿位 
林紹年與瞿鴻禨出樞廷 
軍機大臣形如輿夫 
于式枚善作散文體 
滿洲之行禮 
京官重禮節 
清朝職官之朝珠 
李經邁誤傷林紹年 
慈禧晚年好貨貪財 
光緒與慈禧病重議立宣統 
慈禧私蓄三千萬 
太監總管李蓮英與張德 
袁世凱遠交之策不行 
翁同龢、瞿鴻禨、袁世凱被逐之情景不同 
張之洞貶斥楊士琦 
宣統年間政情 
世續縱容奕劻作惡 
良弼受制於袁世凱 
諸王公出使有辱國體 
戴濤貝勒美、英、德、俄之考察 
戴濤用讒諂之人 
晚清王公用人但知財貨 
戴澤用盛宣懷,擁有漢冶萍股票 
端方炎涼之甚 
滿漢同化 
勞乃宣立簡字學堂 
沈曾植與朱家寶 
江春霖彈劾奕劻 
軍機大臣變更記歷 
醇親王之福晉士榮祿之女 
盛宣懷主張鐵路國有 
瑞澂驕妄無能 
袁世凱被起用復出 
袁世凱呵辱盛宣懷 
張之洞之ㄚ姑爺張彪 
挪用幣制借款而未成 
李經邁為戴濤策謀灤州軍變 
八旗兵氣數已盡 
吳祿貞被刺 
清廷丟失西藏 
程德全好交旗人 
馮汝騤之死 
袁世凱新交梁士詒 
袁世凱父子與楊士琦昆仲 
張勳被徙東北 
張勳與錫良 
張勳任江南提督 
張勳復辟始末 
張勳遺產無多 
張勳之棄妾 
康有為參與復辟


最新評論

會員評鑑等級 我要寫評鑑

無。

無。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