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網路書店
- 文學小說
春天人質
- 作者 /
劉曉頤
- 出版社 /
秀威出版(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6-09
- ISBN /
9789863263869
- 定價 /
NT$
300
- 優惠價 / NT$
270
我們都是春天的人質,都需要被她解構
如果有一座隱密處守護恆久的春天,那裡必定是她用詩句築起來的祕境
——嚴忠政
劉曉頤的詩好像穿花撥霧,光在字間跳躍,好像舊昔的、沒有被現代經驗所創傷、殘缺的、濡潤、繽紛、氣味充滿的感性……我們活在暴雨中景物如沙雕的瞬生瞬滅時代,劉曉頤的這些詩,讓人安靜、溫暖,好像每一顆字都是保護膜,愛與記憶雨林的生態系,好像,即使世界滅絕了,她的詩,仍會守護著那些「最透明也最曲折的時刻」。
——駱以軍
劉曉頤的詩作裡盈溢著春天、溫柔、光明、雨霧……,舒緩的語氣、靜謐單純的文字,讓世界彷彿透著光。即便書寫痛楚與傷害,仍然保有潔淨與溫暖,詩人用語言守護著信仰,也重新印證了她所信仰的事物。
——凌性傑
本書特色
★詩人 蕭蕭、林群盛──專文推薦
★詩人 李進文、作家 李時雍、印刻出版社總編輯 初安民、詩人 林德俊、詩人 凌性傑、詩人 夏夏、詩人 喜 菡、小說家 駱以軍、詩人 顏艾琳、詩人 嚴忠政、詩人 顧蕙倩──聯名好評推薦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總序】台灣詩學吹鼓吹詩人叢書出版緣起/蘇紹連
「台灣詩學季刊雜誌社」創辦於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六日,這是台灣詩壇上一個歷史性的日子,這個日子開啟了台灣詩學時代的來臨。《台灣詩學季刊》在前後任社長向明和李瑞騰的帶領下,經歷了兩位主編白靈、蕭蕭,至二○○二年改版為《台灣詩學學刊》,由鄭慧如主編,以學術論文為主,附刊詩作。二○○三年六月十一日設立「吹鼓吹詩論壇」網站,從此,一個大型的詩論壇終於在台灣誕生了。二○○五年九月增加《台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刊物,由蘇紹連主編。《台灣詩學》以雙刊物形態創詩壇之舉,同時出版學術面的評論詩學,及以詩創作為主的刊物。
「吹鼓吹詩論壇」網站定位為新世代新勢力的網路詩社群,並以「詩腸鼓吹,吹響詩號,鼓動詩潮」十二字為論壇主旨,典出自於唐朝‧馮贄《雲仙雜記‧二、俗耳針砭,詩腸鼓吹》:「戴顒春日攜雙柑斗酒,人問何之,曰:『往聽黃鸝聲,此俗耳針砭,詩腸鼓吹,汝知之乎?』」因黃鸝之聲悅耳動聽,可以發人清思,激發詩興,詩興的激發必須砭去俗思,代以雅興。論壇的名稱「吹鼓吹」三字響亮,而且論壇主旨旗幟鮮明,立即驚動了網路詩界。
「吹鼓吹詩論壇」網站在台灣網路執詩界牛耳是不爭的事實,詩的創作者或讀者們競相加入論壇為會員,除於論壇發表詩作、賞評回覆外,更有擔任版主者參與論壇版務的工作,一起推動論壇的輪子,繼續邁向更為寬廣的網路詩創作及交流埸域。在這之中,有許多潛質優異的詩人逐漸浮現出來,他們的詩作散發耀眼的光芒,深受詩壇前輩們的矚目,諸如鯨向海、楊佳嫻、林德俊、陳思嫻、李長青、羅浩原、然靈、阿米、陳牧宏、羅毓嘉、林禹瑄……等人,都曾是「吹鼓吹詩論壇」的版主,他們現今已是能獨當一面的新世代頂尖詩人。
「吹鼓吹詩論壇」網站除了提供像是詩壇的「星光大道」或「超級偶像」發表平台,讓許多新人展現詩藝外,還把優秀詩作集結為「年度論壇詩選」於平面媒體刊登,以此留下珍貴的網路詩歷史資料。二○○九年起,更進一步訂立「台灣詩學吹鼓吹詩人叢書」方案,鼓勵在「吹鼓吹詩論壇」創作優異的詩人,出版其個人詩集,期與「台灣詩學」的宗旨「挖深織廣,詩寫台灣經驗;剖情析采,論說現代詩學」站在同一高度,留下創作的成果。此一方案幸得「秀威資訊科技有限公司」應允,而得以實現。今後,「台灣詩學季刊雜誌社」將戮力於此項方案的進行,每半年甄選一至三位台灣最優秀的新世代詩人出版詩集,以細水長流的方式,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之後,這套「詩人叢書」累計無數本詩集,將是台灣詩壇在二十一世紀中一套堅強而整齊的詩人叢書,也將見證台灣詩史上這段期間新世代詩人的成長及詩風的建立。
若此,我們的詩壇必然能夠再創現代詩的盛唐時代!讓我們殷切期待吧。
二○一四年一月修訂
【推薦序】螺旋型的詩路.螺旋型的詩想──初讀劉曉頤《春天人質》/明道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蕭蕭
詩的語言是一種螺旋式的語言(Spiral Language),從不奢談捷運式一路直達的表現方式。
一般認為西方的語言趨近於直達式的單刀直入、開門見山、一針見血,適合用在科學的精確表達、法律的精準刻度,相對於此,東方式的語言則屬於螺旋式的語言,委婉曲折,含蓄而綽有餘裕,貼合詩意要求。
當然,這種東西二分法的截裁式判斷,不一定合宜,但就大多數的詩歌表達而言,不論東方或西方詩作,詩的語言大多採用螺旋式的語言,或許能為大家所認可。就以我正在閱讀的劉曉頤《春天人質》為例,詩人說:「春天未到/人們預先成為彼此手腕內側/流質的滴淚形胎記」(劉曉頤〈春天人質〉),暗示著人類共同期望東風拂身、春意降臨,但當春天未到時,不免有著焦急、欲淚的感覺,這種感覺還是先天的、與生俱來的,如胎記附著於肉身表層,但卻又隱晦不清明,藏躲於手腕內側。這種想要卻未能得償的春意(或者說詩意),就是靠著這種螺旋式的語言,緩緩旋進。
青少年的教材中有一種螺旋式課程(Spiral Curriculum),是指著教材的設計,由具體而抽象,從簡單趨向複雜,由肢體、實作漸漸傾向符號表徵,以眾多殊相歸納出共相,累進式的學習,漸進式的循序加深加廣,其實就是一種正確的學習方式。將這種觀念帶進詩歌的寫作:「你是趨光的窗扉/予我以強壯傾訴的能力/百感交集的晚櫻草,困窘中美麗」;「你是我流離的語境/微弱的光足夠我們/相信,漆黑中,深切擁抱的可能」(劉曉頤〈握住灰燼〉),以這兩段詩加以比較,實存的「晚櫻草」與抽象的「流離的語境」,相互激盪,得出「餘溫」的幸福感。晚櫻草又名月見草,學名Evening Primros,屬柳葉菜科,從其得名可以知道,這是一種夜晚見月時特別美麗的植物,但詩中的我在窗扉之內,難得見光,所幸你是趨光的窗扉,給予我趨近、傾訴的能量,晚櫻草的我終能在困窘中美麗。「流離的語境」是「光」的不穩定徵象,但即使微弱、不穩定,卻能讓我們相信:深切擁抱的可能。如此,回頭再去細細品味前面幾段「玻璃瓶中的黃昏」、「側臉抹過火焰」、「夜的火盆」、「滿蘊故事的蜂巢」等意象的呼應,就容易得出「握住灰燼」的「餘溫幸福感」。
生活常識認知中,釘子(Nail)與螺絲(Screw)的觀察,其實也可以很準確地移轉為詩觀的思考。
在漢字系統裡,「釘」的原貌就是「丁」字,甲骨文、金文、小篆所顯示的字形,都在告訴我們,這是一個典型的象形字,它的材質可能是黏土、木材、竹子或骨頭、石頭,慢慢發展出鐵或鋼,所以選用了「金」為部首。釘子的發明應該是先民觀察大自然中植物的尖刺而獲得的靈感,尖針的結構所期望的是尖頭越尖,扎入的可能性越高,其後的尖身越粗才能有更高的負荷力,這種矛盾,反方向的作用力,就是釘子之所以為釘子的存在價值。這一點,基本上就已啟發詩人的選材與詩路的思考。
釘子要成為一隻有用的釘子,必須依賴一顆石頭,後來發展為榔頭、鐵鎚等外來力量的捶打。漢字的「丁」,英文的「T」,第一橫所在的位置就是接受捶擊的所在,好像一個「盾」牌,面度要廣,接受打擊的忍耐力要大;豎畫最下方的尖端就是攻擊外物、侵入外物,藉此產生力量的點,最像尖銳的「矛」。所以釘子本身就是一個既「矛」且「盾」的組合,藉由外在的力量,通過本身的痛苦,加諸於他人、他物一種永遠的刺擊。但外在的力量是剎那的撞擊,他人、他物所受的刺擊卻是永遠的存在。
釘子的使用過程,人類發現:捶打釘子的力量越大,釘子越能深入,但相對的,釘子搖晃出的孔洞也越大,釘子其實更容易鬆脫,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人類的文創頭腦發明了螺絲(螺絲釘、螺釘),仍然維持釘子的圓柱體造型,卻在圓柱形的表面刻上凹凸分明的螺紋,而且以「S」形的傾斜面挺進。螺絲的頂部會有一字形、十字形或方形的溝紋,「螺絲起子」嵌進溝紋中旋轉,可以省力而有效的推進螺絲,不必像釘子那樣以蠻力催進,如此形成的固著力、負荷力,大大勝過釘子。有趣的是,以「螺絲起子」正向推進,可以使鬆脫的螺絲重新嵌緊,回復或增強螺絲的功能;如果反向倒退,可以移除螺絲,重新選擇更恰當的地方。這種修復錯誤的作用遠遠勝過釘子,釘子在捶打的過程刺痛了他物、扭曲了自己,即使退回原位,很少能繼續使用。詩人有鑑於此,委婉曲折的表現方式,當然成為主流。
劉曉頤的《春天人質》處處以螺旋型的螺絲為師,緩緩旋進。譬如寫摯友對她的照顧、犧牲,往往讓她感念、不捨,〈你犧牲使我失眠〉這樣直白的題目,她的首段也直接寫我的失眠、你的犧牲,卻曲折有味:
更漏,聽見沉吟
肋骨第二節降調的
微小和聲
是你緘默為我
把手探進夜的炭盆和碎玻璃
比虛度的真實更熾灼的夢
前三行的更漏與肋骨和聲,正是失眠的寫照,後三行的「你的犧牲」則以手「探進夜的炭盆和碎玻璃」的意象去顯現。其後的第二段更以大篇幅去寫「你的犧牲」:一切為我所做的你的捨棄。末段則以呼應首段的方式,寫犧牲的持續,失眠的持續,令人身有所感,心有所動:
只是不意
犧牲的姿勢如初衷,一側身
就延下滑的圓月
滴入我最疲渴那日
瀕危的夢境
關於「螺絲」,詩人可能還注意到,螺絲頂部除了一字形、十字形等溝紋,可以讓「螺絲起子」使力之外,工匠還可能直接將螺絲頂部製成六角形,方便用「扳手」去轉動螺絲,轉動容易,可使之力卻更為強大。相反的,有些螺絲釘的頂部是完全剪除的,可以讓螺絲全面沒入物件中,不被發覺,卻依然有著固著、鎖緊的作用。這些附著於「螺絲」的小小創意,詩人也會有所覺察,有所覺悟:
我是你細緻無缺的青色靜脈
尚未也小心別流出的,那滴
溫熱的血。
──雖然流出來也沒有關係
甚至還很好
(〈流血也很好〉末二段)
關於「釘子」,詩人不喜歡那種聲嘶力竭式的吶喊,不喜歡那種刻意的直接的捶打,但如果減少它的體積,小於鐵杵,更容易磨成繡花針,那時,釘子不再是釘子,它成為「針」,「針」的另一端穿個小孔,穿著細線,這時「她」(從中性變為陰性)服務的對象是布料、是皮膚,是穿針引線後的縫合。從植物的「刺」的發現,到人工的「釘」、「針」的改良與發明,錘擊與縫合,都加上了想像與創意,原理原相近,而作用之利更加擴充。所以,有些詩人從尚未迴轉的螺絲釘前,有可能先看到「針」,至少,劉曉頤有這樣的詩篇:
你用一根細絃
承接所有哀傷
再把自己
全身沉浸在一滴
靈魂般巨大的淺藍色眼淚裡
隔著玻璃,看我
(〈你如此懂得了我〉全首)
其實,關於「螺旋型」我最想說的,原來就不是實物,我想說的是一百年的新詩發展史,不就是螺旋式的進程?浪漫主義在五四時代有徐志摩(一八九七-一九三一),二十世紀末期還有胡品清(一九二一-二○○六),仔細看劉曉頤的〈浮念〉、〈小小孩〉、〈玫瑰羹〉,是不是還瀰漫著浪漫的氣息?現代主義橫掃臺灣日制時代以降的所有大小詩社,無一倖免,她在羅青(一九四八-)振臂高呼後現代狀況來了,消失了嗎?在《春天人質》裡,我們隨時會遇到〈魔術寫字〉:「所有的字張開毛細孔/長成蜂鳥/疾振翅膀,倒退飛翔/你穿越我的字」這樣的詩句。甚至於學術界不再討論的後現代主義,不是輪番以話語的方式呈現在《春天人質》各輯的詩題上:〈終於祕密的外國語〉、〈沙鷗到手臂上睡〉、〈我們的絕望摩擦生熱〉、〈只不過都甘願了〉。百年來的臺灣新詩發展走的是螺旋型的詩路,不知道哪個轉角又會出現簡易意象,哪個斜坡上又藏著充滿奧義的象徵,哪個候車亭裡又有浪漫的擁抱?劉曉頤的詩集就像詩路一般,充滿著屬於她自己的螺旋型的詩想,轉彎消失,轉彎又起,時而左旋,時而右轉,不會一徑兒浪漫,也不會長久陷在超現實的泥淖裡。
劉曉頤曾經在大學的課堂裡修過我一年的現代詩課程,近年來遇到她總是一副病懨懨的樣子,還寫出一輯「溫柔的病史」。她的詩,屬性溫暖而潮濕,她的人,不識鐵釘與螺絲,當然也不一定認識到詩路的螺旋型發展,但我卻從鐵釘與螺絲的螺旋型紋路去追尋她,期望更多的人因而發現她與當代詩人所存在的異質性,關於詩的異質性。
二○一六年大暑之日 完稿於台北市
【推薦序】海上的教堂/斑馬線文庫總監 林群盛
M
沿著港口豎立起來的樓房,如鯨魚的脊骨一直延伸到視線的盡頭。海洋的體味直接潑上了藍藻色的遮陽棚,連海鷗的叫聲聽起來都是鹹的。商人用很油膩的音腔說話,一不小心就會沾到路人的衣角,那些沒炸熟的謠言把天空折得更小,更零散,那樣有點疲倦的形狀,看起來像極了紫色,或者紅色,說不出名字的多汁水果們。
T
「其實我想這句話是不容易被注意到的。」
「沒這種事,我就很喜歡。謙卑永遠比想像中難以企及,至少說出來的瞬間就被甩開了吧。」
「其實只是想到閒聊而已。」
「那或許也很好喔。」
「哈哈。最好有那一天哪。」
「一定會有的啊。」
那天很快就來了。港口還是一樣吵雜,來來去去的橡膠長靴纏著魚腥味濃厚的影子,原本似乎是紅磚的路面早被鞣成了蒼灰的鱗片,要在這邊認人應該很麻煩吧。
不過也沒那麼難。彷彿抱著小女兒般,妳抱著一本書。幾乎要是當地少數有溫度的風景了。幾乎。
「一定是沒問題的,」
「當然。」
W
問了海上教堂的事情,水手們露出稍微不耐煩的表情,妳們這些人都是這樣,一聽到風聲就湧過來,我們可是要過生活啊。那個表情好像是這樣說的。
我聳聳肩。也不是第一次了。
海鷗的叫聲聽起來還是很鹹,而且是讓人聽覺曬傷的那種。
看起來會是順風的好天氣。我說。
妳點起了煙,睡眠充足一樣的飽滿煙絲,迅速向著最遠的一尾浪頭,攀爬過去。
T
在海上過了一天,已經看不到港口了。海浪們彼此細膩的模仿著,看不出來誰是誰。妳讀著跟字典等厚的書,好像完全忘記身邊的這些,偶爾刺出雲層的,有著輕薄蜂蜜味的陽光,彈上甲板,玻璃球般滾動的水珠。
夜晚拍著蜂鳥的翅膀,無聲又迅速的靠攏過來。
妳起身,闔上書本,像拍手一樣的聲音。要有光喔,妳說。
聽到妳這樣說,突然想起了冰冰涼涼的,用了幾簇鈷藍色花瓣,還有如琴鍵般清脆的雨水,花了一個夏季與半個秋季編織成的酒。
一口氣喝光一瓶都沒問題。
F
突然聽到貓的叫聲。但船上沒有貓。
妳回到甲板,臨時圍上的絲巾,不知道為什麼沾了幾根過細的白色毛。
還是別問好了。
S
教堂出現在視野內,一開始只是一粒研磨滑潤的沙,在眼角膠著,我揉揉眼,讓沙粒逐漸長出明確的雕紋,小小的塔尖像鹿角驕傲的挺出,那些妳默背過的名字們一排一排的,是鹽白的雕像。
牛奶色的羽毛飄下。
隱隱約約,有誰闔上了厚重的書本,聽起來是雙梳理過彩虹,也揉捏過泥土的手。
要有光呢,我這次搶先說了。
「謝謝。」
「謝謝謝謝。」
S
沿著港口豎立起來的樓房,如鯨魚的脊骨一直延伸到視線的尾端。海洋的體香縝密地鋪上檸檬色的遮陽棚,海鷗的叫聲嚐起來是冬季後的鹽味。商人以油脂豐潤的音腔交談,連外來的學者都忍不住停下腳步嗅著。海上教堂的傳聞在酒館不斷續杯,星空緩緩收回遠方山頂的雪花。我對著妳用力的拍了一下手,剛好是,即將到來的下一個季節的,第一個銀色清晨從海平面躍起的瞬間。
【名家好評推薦】
劉曉頤的詩句,承繼著美好的抒情,在摰情中有沉鬱繁複的節拍,在語句漫步中又不時遇見蹦跳如小動物的意象;她在文字中面對自己,「安靜捧一杯玄米荼/一起看雪,成為雪」,讓憂鬱透出晶澤,然而有時是明快的,「我在雨前/忍住自己/那樣的輕,而已/霧氣漫漶寫字的小閣/每個方位都有你流浪的名字」,為了詩,她追尋、她實驗,在心的座標上圈出一個最好的方位。
──詩人 李進文
沿著春園,來到言語的邊境,曉頤的文字,一如她曾借題、改寫村上春樹的一句,「終於祕密的外國語」,詩是她的異國,含苞待放著情感的祕語。讀著《春天人質》,時而令人感到像凝望秀拉的點描畫,在畫布的面前,每個詞語閃耀獨自的光澤,走離遠一些些,又顯其豐饒全幅的景緻。春天,是曉頤的關鍵詞,所有的和解都在此煦暖的季節裡達成,所有情之病者愛的人質,都將為春天的詩句所釋。
──作家 李時雍
她的目錄是遼闊的詩
她的詩作是窄窄的目錄
她認領匕首
她的地下道繫著天使的鈴鐺
她有一部眼淚史
她在櫻桃夜煮貝殼麵與玫瑰羹
我看到混合著盛世與末世的挑眉刀
──詩人劉曉頤
──印刻出版社總編輯 初安民
神話氣息的抒情女聲,夢境一般的療癒之語。微甜明亮的時尚感,貼地飛行的生活感,這是一部多感的詩,讀著讀著,你當為它入迷。
──詩人 林德俊
劉曉頤的詩作裡盈溢著春天、溫柔、光明、雨霧……,舒緩的語氣、靜謐單純的文字,讓世界彷彿透著光。即便書寫痛楚與傷害,仍然保有潔淨與溫暖,詩人用語言守護著信仰,也重新印證了她所信仰的事物。
──詩人 凌性傑
如果有一座隱密處守護恆久的春天,那裡必定是曉頤用詩句築起來的祕境。她的文字中常見色彩、氣味、溫度的細膩變化,以童話的眼光熟稔地處理黑暗與死亡的威脅。如〈無懼於乞討〉詩中,「破舊的星辰是一再補上的鋼釘/漸漸我無懼於/向已逝伸手乞討/也即將/無懼於折損」詩人用生命的折損一再反照出幽暗而綺麗的光芒,打造心靈的藏身之處。
──詩人 夏夏
曉頤的詩是后妃寵愛的貓。趨光,趨向愛。喜歡異質與魔幻,喜歡挑動神話與童話的敏感神經,以及矇矓春意中偶而展開的樹林與天空。
──詩人 喜菡
劉曉頤的詩好像穿花撥霧,光在字間跳躍,好像舊昔的、沒有被現代經驗所創傷、殘缺的、濡潤、繽紛、氣味充滿的感性。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悅事誰家院,在她的香草籽、蜂鳥、軟木塞、貓薄荷,像塞尚的畫,復現一座去年在馬倫巴的懷念之城,躑躅之城,惘然之城,光淋濕童話之城。
我們活在暴雨中景物如沙雕的瞬生瞬滅時代,劉曉頤的這些詩,讓人安靜、溫暖,好像每一顆字都是保護膜,愛與記憶雨林的生態系,好像,即使世界滅絕了,她的詩,仍會守護著那些「最透明也最曲折的時刻」。
──小說家 駱以軍
曉頤的外表給人可愛、溫柔的感覺。讀了她的詩,卻發現她不僅僅是溫柔的解語花、更是風雨不摧的鏗鏘玫瑰。女性的堅韌、包容、帶著含淚的母愛情懷,在曉頤的詩中,表現出不俗的形塑意識,我非常喜歡她這一本詩集。
──詩人 顏艾琳
獨來獨往的文字,其實是一隻懂雨的貓。雖然作者選擇了弔詭的量詞,可是,我們都是春天的人質,都需要被她解構。於是,當我們折損,失眠,蜂巢進退失據,甜蜜不被發現;外星人來了,數丟的羊群來了,我們仍然活得很好。
──詩人 嚴忠政
「微小而堅定。你說,要有光/於是斟入海洋的氧氣」,這是曉頤的詩句,也是曉頤為生命注入的光,深藍憂鬱底微小而堅定的溫柔,更是翻開曉頤詩集紛紛透出的漁火。是要捕捉什麼,所以燃燒海面,網裡不見得魚,有月光,有夢,還有漂流許久的瓶中信,遠方早已廢棄的一段枕木。
──詩人 顧蕙倩
(以上順序照姓氏筆畫)
簡介
如果有一座隱密處守護恆久的春天,那裡必定是曉頤用詩句築起來的祕境。她的文字中常見色彩、氣味、溫度的細膩變化,以童話的眼光熟稔地處理黑暗與死亡的威脅。
──詩人 夏夏
詩是縫隙之光。
要有光,就有了光。即使還看不見。無妨,我們還是可以,在三輪車的粗鈍零件聲中,平靜的踩踏下去,不時朝寒凍的手心呵霧。就這麼踩踏下去,春天一定會到,別忘了,這是天然定理哪。
作者簡介
劉曉頤
小女兒的母親,文字工作者,創世紀詩社、乾坤詩社、野薑花詩社成員。相信要有光就有了光,相信低到泥土開出花。
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曾任電視台與出版社編輯,寫過UDN專欄數年,作品散見各報副刊、兩岸各詩刊、文學雜誌。得過飲冰室「我心中住著一個詩人」徵文首獎、雙溪文學獎。著有《倒數年代》(文史哲出版)。
目錄
【總序】台灣詩學吹鼓吹詩人叢書出版緣起/蘇紹連
【推薦序】螺旋型的詩路.螺旋型的詩想──初讀劉曉頤《春天人質》/蕭蕭
【推薦序】海上的教堂/林群盛
【名家好評推薦】
★輯一 握住灰燼
春天人質
握住灰燼
魔術寫字
眼瞼下的死
馬車伕之愛
無懼於乞討
母城的守望
光淋溼童話
光,與父親的疏髮
離群索居者的華麗
終於祕密的外國語
繫天使鈴鐺的地下道
因為春天,我們和解了
帶一隻長頸鹿去流浪
沙鷗到手臂上睡
頃刻間,死過的
劇場照亮劇場
綿雨灑進童年
★輯二 夜光核中的眼睛
你犧牲使我失眠
夜光核中的眼睛
意志堅決的紅豆
流血也很好
遊魂都諒解
光和睡之間
月光色小鹿
同性愛,光
她認領匕首
白夜眨眼
再次決定
解放文法
一個人的入夜儀式
神的孩子夜晚漫步
孔雀凝望的夜
懂得
純真
空杯
浮念
在枕邊
醉月湖
致世界
★輯三 溫柔的病史
寫一部眼淚史
溫柔的病史
幸福傷風
恩慈歲月
十字架上的思念
傷寒的日常儀式
極簡風華麗
簡約而渴望
容在月下
夢中療癒
夢中禱告
夢中煨火
耳語迴旋
早安,呼吸
呵氣也是溫暖的
我們的絕望摩擦生熱
再死一次之前,夢見
接住我的原始
她的採訪日
女兒小日子
小願望
小小孩
烤童話
隱約
初衷
早衰
★輯四 我不走了
如果我將離去
我不走了
獨立宣告
親愛預知
傾斜之愛
櫻桃夜
貝殼麵
玫瑰羹
降臨妳晨間廚房
我想要妳跟我走
留下來陪你生活─致張懸
彼時,未留下的
只不過都甘願了
像我只剩一口氣
分心的藝術
梵谷放開手
他喚妳雪球
仍眷戀著太陽
詩衰竭,而我思念
請你跟我進入蟲洞
在晨曦加溫處聽透明鳥的歌──向羅智成《透明鳥》致敬
【後記】詩是不貞之貞──有了病,有了詩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