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詩新探索

新詩新探索

  • 作者 / 渡也 著;李瑞騰 主編
  • 出版社 / 秀威經典(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6-01
  • ISBN / 9789869237956
  • 定價 / NT$ 220
  • 優惠價 / NT$ 198
  有0人評分    分享:
  按讚:


夠資格的假設,進而小心求證!
這是一個轉變──適當地引經據典,不拖泥帶水!不賣弄學問!


本書特色

詩人渡也的八篇精華詩論,開啟截然不同的讀詩觀點!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論叢總序】李瑞騰

台灣現代新詩之有「詩學」,從張我軍猛烈攻擊舊體的那個年代就已存在;其後1950年代的新詩論戰,以迄1970年代之批判現代詩,累積了大量的「詩學」文獻。在學院門牆之內,從「新文藝及其習作」發展到分類開課(現代詩、現代散文、現代小說),從點綴性到類似「台灣新詩學」成為研究所的課程;從中文系生出一個文藝創作組,到台灣文學獨立設系設所,「台灣詩學」無疑已自成體系,其知識已學科化。
這個發展歷程非常需要清理並展開論述,我最近重讀《現代文學》第46期之「現代詩回顧專號」(1972年3月)和《中外文學》第25期之「詩專號」(1974年6月),深感前賢已不斷整地、奠基、築室,我們怎麼可以荒於嬉而毀於隨呢?我想起1980年代兩次「現代詩學研討會」之策辦(1984、1986),想起「台灣詩學季刊社」成立時(1992)提出的「挖深織廣,詩寫台灣經驗;剖情析采,論說現代詩學」,想起「台灣現代詩史研討會」之隆重召開(1995),作為愛詩人,我確曾在某些時刻,以具體的行動參與了台灣現代詩學的建構;也看到朋友們在各自的崗位上付出了他們的努力,如林明德、渡也等人在彰師大兩年舉辦一次的「現代詩學研討會」(1993–),趙衛民等人在淡江大學主持編印《藍星詩學》季刊(1999),孟樊在國北教大推動的《當代詩學》學報(2005–),都累積不少成果。
《台灣詩學季刊》原就創作與評論並重,在推展過程中,先是在十周年過後發展成《台灣詩學學刊》(2003),再來是另辦《吹鼓吹詩論壇》(2005),一社雙刊,分進合擊,除社務委員外,論壇更有多名同仁,陣容堅強。我在創社一年之後接下社長一職,社務有白靈幫忙、同仁協力,編務五年一輪,推動順利、發展快速。一直到2010年年初,我到台南擔任台灣文學館館長,除卸下社長一職,且暫停社籍;去年,蕭蕭社長和白靈幾次相邀回社,且盼我能有所作為,我建議強化論述,編印「臺灣詩學論叢」,獲得大家同意,乃有此編輯出版計劃的推出。
我們的約稿函上說,這一套書將收入「有關臺灣現代詩的專書、論集,或詩話」;叢書有總序,各本有自序,內文可分輯,最後可附錄個人之詩學年表等。希望每隔一段時間可以出個幾本。我們社務委員都有現代新詩的論述能力,期待「臺灣詩學論叢」能在學刊及論壇之外,成為台灣現代詩學重鎮,朝跨領域整合的大方向前進。

簡介

〈再別康橋〉如何體現徐志摩詩的節奏?
節奏重於觀念的張默,如何掌握詩的根本?
鄭愁予秀美婉約與雄偉陽剛兩種不同詩風如何形成?
詩壇震撼彈陳克華作品中的「政治」與「性」如何交融辯證?
詩人向陽如何在文字裡遣用山林,其情詩與屈原辭賦又有何轉承淵源?
高喊「詩而不新,便沒有資格稱之為新詩」的五十年代「現代派」竟存在著「古典」現象?
新詩的賞析與評價可以從哪些不同的策略入手?

作者簡介

渡也,本名陳啟佑,文化大學中國文學博士。曾任國立彰化師大國文系、所專任教授,已於九十五年退休。現為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所兼任教授,及「台灣詩學季刊」社社務委員。曾兩度獲教育部青年研究著作發明獎,六度獲國科會論文獎助。著有學位論文《遼代之文學背景及其作品》、《唐代山水小品文研究》,及論文集《分析文學》、《渡也論新詩》、《新詩形式設計的美學》、《新詩補給站》、《花落又關情》、《普遍的象徵》等。此外尚著有新詩、散文創作集二十多種。

目錄

論叢總序/李瑞騰
自序/渡也

【輯一】
徐志摩〈再別康橋〉節奏分析
論張默新詩節奏
鄭愁予兩種詩風的形成因素
屈原辭賦與向陽情詩―一個楚辭學的新課題
附錄―山林向陽與向陽山林
政治與性―論陳克華詩集《啊大,啊大,啊大美國》

【輯二】
五十年代現代派中的古典
新詩賞析策略


最新評論

會員評鑑等級 我要寫評鑑

無。

無。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