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中之變,變中之常--愛與死的生命河流與創作秘域

常中之變,變中之常--愛與死的生命河流與創作秘域

  • 作者 / 陸愛玲
  • 出版社 / 新銳文創(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5-09
  • ISBN / 9789865716585
  • 定價 / NT$ 360
  • 優惠價 / NT$ 324
  有0人評分    分享:
  按讚:


從元雜劇《竇娥冤》和莎翁經典悲劇《李爾王》,
到現代的《吶喊竇娥》和《名叫李爾》,

新時代的編劇與導演如何透過改編與再創造,
呈現從傳統到現代的變與不變?


本書特色

本書收錄當代劇碼《吶喊竇娥》和《名叫李爾》的大量劇照。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簡介

後戲劇時代的開放態勢,簇擁著各領域的藝術家們打破原領域之美學疆域與藝術景觀,在劇場中匯聚各種表現手段,催生多種形式與精神的獨立性以及集體敘事新關係。「劇場」的綜合性得到更名符其實的發揮,標誌著它的涵融性、多元性以及未來的不可預測性。從文本改編/重寫到舞台文本,及至劇場空間敘事網絡,劇場經歷自亞陶「總體劇場」觀念的淘洗迭變與實踐,總體的意義已經延伸至新文化語境下,更多面向的複式調度與敘事質變。劇場導演之觀點詮釋、改編援引、表現手法,也得到空前自由,由劇場詮釋者成為創作者;並且經常潛越劇作家範疇,促發文本新書寫的多重性和變異性。
世界各地的劇場都在跨文化、跨領域、跨文本的浪潮下相遇,擁抱差異性與不同價值觀,經驗前所未有的創作可能性。那麼,亞洲劇場更具體的是台灣劇場,除了學習西方劇場之外,傳統又給了自己甚麼靈感與推進力呢?
本書論析兩部分別改編自元雜劇《竇娥冤》和莎翁悲劇《李爾王》之編導演作品:《吶喊竇娥》與《名叫李爾》,探討其改編原則與導演過程、傳統與現代劇場中多種元素交叉混搭之風格實驗與總體表現形式。

作者簡介

陸愛玲,巴黎新索邦第三大學戲劇系博士、碩士、學士,東吳大學中文系學士。現為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教授、劇場編導。著有《戲劇之旅‧天馬行空—編導天地》、《行走的人──走向內在天堂》。譯有《發現安哲羅普洛斯》(合譯)。劇場編劇有《空白時間》、《敘述與重組》、《逃。生》,及其他改編劇作。導演作品有《名叫李爾》、《吶喊竇娥》、《杜十娘》、《費德爾2000》、《無言劇一二及插曲》、《行走的人──走向內在天堂》、《等待果陀》等多部。《吶喊竇娥》獲2009年第十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教學與創作領域包括導演、劇本創作、跨文化、跨領域、跨文本劇場創作、法國露天與街頭戲劇理論與創作。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介於傳統與當代之間
 一、世界劇場與能量表演 
 二、 實驗「傳統戲曲舞臺與表演藝術與當代性結合」之可能性 
 三、《吶喊竇娥》、《名叫李爾》從理念到實踐
第二章 編導新親密關係 
 一、文化、領域與文本的跨越浪潮 
 二、文本變史 
 三、導演是誰? 
 四、編導合一 
  (一)文字文本與演出文本的新親密關係 
  (二)聽到與想像,編織與假設 
  (三)假設與論辯,文本中的文本,援引的表演 
第三章  《吶喊竇娥》、《名叫李爾》文本與舞臺共同思考與實驗 
 一、從文本改編到演出策略的基本思考 
  (一)當代性、普世性與多元文化與新形式 
  (二)當編與導是同一人時 
  (三)語言形式的選擇 
  (四)演出結構與表現策略 
 二、在改編與導演手法上的共同嘗試 
  (一)多重敘事手法、多元舞臺表現美學 
  (二)敘述視角決定改編文本方向與演出結構 
  (三) 時間敘述手法上的「順時性」、「並時性」、「去時空性」 
  (四)增加序場、新的結尾,導演爬抒情理以言志 
  (五)差異性 
  (六)單人表演-獨白專場 
  (七)無語言場景 
  (八)綜合型表演之形構 
第四章 以空白為載體:《吶喊竇娥》 
 一、改編與新創 
  (一)關漢卿與《竇娥冤》 
  (二)取材與組合 
 二、重新書寫一個當代神話 
  (一)當代竇娥可能的形貌 
  (二)重讀(關漢卿)與重寫(《竇娥冤》) 
  (三)解構與重組:以「空白」為載體 
  (四)竇娥的視角與形象 
  (五)虛實皆是竇娥 
  (六)為何吶喊?《吶喊竇娥》命名的由來 
  (七)增加場景之思考與處理方式 
 三、導演創作與實踐,方法與運用 
  (一)混搭和編辮子 
  (二)從人物舞臺形象看戲劇思想 
  (三)舞臺美學 
  (四)演員與表演 
第五章 提煉家庭主題:《名叫李爾》 
 一、改編與新創 
  (一)《李爾王》劇作與發展背景 
  (二)莎翁悲劇人物與性格關鍵 
 二、織寫當代文本 
  (一)閱讀李爾王 
  (二)從經典提煉家庭主題 
  (三)李爾王與名叫李爾的人 
  (四)關於《名叫李爾》的改編及思考 
  (五)劇情剪接及編排 
 三、導演創作與實踐,方法及運用 
  (一)『包袱』模式與『洋蔥』結構 
  (二)援引活用古今劇場慣例
  (三)尋找演員、創造角色 
  (四)現場世界音樂 
結語 

參考書目 
劇照


最新評論

會員評鑑等級 我要寫評鑑

無。

無。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