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網路書店
- 文學小說
心的旅程──世界華文作家看廈門
- 作者 /
世界華文作家交流協會
- 出版社 /
釀出版(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6-01
- ISBN /
9789864450695
- 定價 /
NT$
420
- 優惠價 / NT$
378
16位作者 × 168小時的旅程,展開近十萬字的創作。從廈門到武夷山,翻山越水,以漢俳、小說、詩歌和散文書寫美麗的鷺島,展翅翱翔。
旅行的寬度和深度都由心決定
本書特色
為未曾蒞臨廈門與武夷山的讀者們、傳達景點之美與當地文化風俗,開卷而能有所收益。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詩意廈門四月天──世界華文交流協會廈門采風遊記
德國/倪娜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的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4月蒞臨廈門,讓人油然聯想到福建浪漫詩人林徽因和徐志摩的纏綿愛戀,還有這首著名的四月情詩。詩情畫意的廈門,讓來自6個國家,包括四大洲13個地區組成的16名作家在此相遇,多虧世界華文交流協會的顧問、廈門銀城佳園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和廈門市富瑩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添福先生的傾情贊助,世界華文作家交流協會會長黃玉液先生極力促成的世界華文作家廈門采風活動,這裡不僅有愛,而且還有暖和希望,以華文書寫的華文作家,又是傳播和交流中華傳統文化的天使,懷著對祖國母親的赤誠之愛、對家鄉故里的思念眷顧之暖、對中國未來執著之期許,他們吟誦閩南山水,高歌翔安、同安新貌,盡興揮灑,各顯風姿,廈門之行,讓人難以忘懷。
聆聽鼓浪嶼的韻律
鼓浪嶼聞名全國,以音樂島嶼享譽盛名。到了福建才知道,福建是人才薈萃之寶地,各界名人多得數不清,也是誕生文學家的搖籃。我國的文豪大家和詩人璀璨耀眼,在中國文學的星空中熠熠生輝。因有鼓浪嶼這樣詩情畫意的島嶼和海韻氛圍,才有林語堂、冰心、林徽因、舒婷等,留下膾炙人口的經典佳作,尤其朦朧詩人的代表人物舒婷和她的《致橡樹》,是詩人浪漫和鼓浪嶼韻律的最好詮釋,是木棉對橡樹愛的告白,我年輕時最喜愛的詩歌之一,至今留在記憶裡: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裡。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裡: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正值豆蔻年華,對愛情還窘懂不識其味,但酷愛文學的我,更喜歡自由體朦朧詩的意境,喜愛上舒婷的詩一發不可收,她是我對愛情認識和理解的啟蒙者,不由自主地我也開始了寫詩,我的處女詩歌《綠色的底片》「留下一張儲存的底片,曝光出春天的綠。」就是一首愛情朦朧詩,1988年在當地日報副刊版上發表後,讓我從此走上寫作的不歸路,由自由體詩人開始了文學創作的作家夢之探索。從詩人到記者,又由主編到作家半輩子過去了仍然無怨無悔。
喜歡廈門其實是鼓浪嶼的意境,藍天碧海,天地合一的藍色海域,讓人忘情於根須蜿蜒的老榕樹、紅白木棉花和滿眼流連於海域的世界,帶上一份期待抑或驚喜,從廈門的國際碼頭擺渡到對岸,穿過成排斑駁陳舊的漁家小船,還有陳列的巨大集裝箱郵輪、現代的摩天建築如壯麗的畫卷在眼前漸次展開。
登上鼓浪嶼,迎面矗立著民族英雄鄭成功的高大塑像,如今成為鎮島庇護之神,歷史的穿越,就在眼前如倒放電影,鴉片戰爭的硝煙彌漫,再次面對那段恥辱的歷史,誰會想到當年的「東亞病夫」到今天會是世界經濟發展排行第二,繼英、美占地為王之後,西班牙、荷蘭、挪威、法國、德國先後在廈門設立領事並在鼓浪嶼建造領事館,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的歷史見證,中國的今天令海外中華兒女驕傲,令海外的華僑自豪。
坐著遊覽小火車,聽著導遊小姐款款道來,沿街穿過13個國家的駐華領事館之遺址,駐留如今已成為商號的德國領事館前合影紀念,不禁心生感慨,中國日益強大富強,才會有昔日的領事館為今天的博物館,供遊客參觀,有的已經成為商家店鋪,逝去當年的功能。
當年南洋華僑回國築屋造房,留下歐美風格的建築;中國現代婦產科學的奠基人―林巧稚也是福建人,毓園介紹她一生的貢獻和成就,她親手接生了5萬多嬰兒,作為女人自己卻一輩子獨身未孕,那是多大的犧牲;島上時時音符四起,遊走天下,最美是民族音樂,著名的廈門音樂學校建在島上,聽說招生甚為嚴格,學生至少會一項樂器才有資格錄取;鋼琴造型的博物館裡,陳列愛國華僑胡友義先生收藏的40多架古鋼琴,內有以假亂真的仿西油畫,惟妙惟肖,如置身於歐洲博物館裡一般,因鋼琴擁有密度居全國之冠,故鼓浪嶼被譽為「鋼琴之島」和「音樂家搖籃」。
漫步四十四橋,天海合一,夢幻美景,我們也成為別人眼中的一道風景被欣賞,徜徉景中。四十四橋因設計者年齡而得名,迂回曲折,海水引入園內,別具韻味,宛如遊龍綿延大海,碧水廊橋,登高遠望,全島如畫,盡收眼底。鼓浪嶼是個無車環保島,厚重的木制手推車成為唯一的運載工具,恍如時光倒流,穿越以前我們熟知的時代,回味那時每一天的日常生活,完全靠體力勞作的日子不再。
過海底隧道參觀陳嘉庚的鼇園和集美學村
體驗中國第一條現代海底隧道,向海底延伸深70米,投資上億元,修建多年,技術世界領先,與世界上國際海底隧道相比絕不遜色,廈門的城市建設和管理取之為民用之為民,城市建設發展速度超快,是中國南部現代化大都市之一,也是中國著名的僑鄉大省,享譽海內外,著名的愛國華僑當屬陳嘉庚。
陳嘉庚的家鄉在集美村,我們特意驅車前往拜訪,趕到鼇園已近傍晚,閩南建築風格的陳嘉庚紀念館占地面積10萬平方米,於2003年奠基。紀念館與獒園、嘉庚公園一體輝映。陳嘉庚出生華僑世家,17歲下南洋經營生意,中年致富,成為東南亞一帶的鳳梨、橡膠大王,一生儉樸為公,傾資捐款興辦教育,赤誠報國的慷慨義舉,深為海內外人士所敬仰,他是我國著名的愛國華僑實業家、教育家、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歷史上極具影響力的華僑楷模。
被毛澤東主席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陳嘉庚,給後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他誠毅、正直、無私、無畏、果敢、奉獻等品格,激勵了他的同時代人和後人。鼇園成為現今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禮儀之基地,吸引大學校園現場教學,師生共同緬懷,場面壯觀、感人,是大學生接受愛國思想教育最好的課堂。
被他感恩祖國,回報社會,興學報國的情懷所感動,他先後主持興建中西合璧的集美學村和福建省最早的綜合性大學―廈門大學,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育體系,在他的感召力下,不同歷史時期,始終聚集著一批出類拔萃的精英人才,他們從不同領域、不同方面支援、襄助陳嘉庚成就的宏偉大業。
走訪黃家大夫第和福園
在翔安最有名的豪宅莫過於黃家二棟,一棟建於清末民初的紅磚民居「大夫第」,記錄了黃家曾經的家族輝煌;一棟是2009年新落成的歐風德式福園別墅,記錄了改革開放搞活經濟的成果,它們共同見證了黃氏家族由盛而衰又實現復興的過程。
黃家兄弟回報祖國社會,不忘家鄉故里,在各自領域,書寫華章,光宗耀祖,不遜當年。世界華文作家交流協會會長黃玉液先生致力文化傳播,是澳大利亞榮譽市民獎章獲得者,也是當地知名愛國僑領。此次與作家婉冰女士夫婦榮歸故里,與親友團聚百感交集,他指給我們兒時住在這裡的臥室,依舊完好地保留著,誰能想像一代世界華文作家就是從這裡誕生,走出武夷,飄洋過海,走向世界,令人無限感歎。
不遠處的歐風德式洋樓福園,更讓人刮目相看,福園的主人黃添福儒雅紳士,採訪中瞭解到他曾經留學德國,住在不來梅,一下子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由此對他產生了更大的好奇。1980年他毅然辭去令人羡慕的國家公職,投奔同安外貿公司;1986年又拋下了鐵飯碗,攜帶全家遠赴德國留學定居。在德國的六年時間裡,正是黃添福夫妻人生的最艱難時期。為了生存他們什麼都幹過,洗過盤子,幹過跑堂,開過小餐館,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也是黃添福夫婦人生的第一桶金,每一分錢都是他們辛勤汗水的結晶,這段艱苦的歲月,也培養了他們克勤克儉,吃苦耐勞,愛拼敢贏的閩商傳統美德。
就在國人紛紛出國淘金的時候,他們卻決然成為海歸選擇了回國創業。由開始的中藥到茶葉小生意幹起。最後涉足房地產大宗項目,生意越做越大。1993年黃添福夫婦在同安創辦了廈門興銀實業有限公司;1998年創建了廈門銀福佳園房地產公司,成功開發了新三秀街商住樓區,拉開同安舊城改造的序幕;2002年成立廈門福園房地產公司,在廈門島內黃金地段建造福園公寓;2005年又與廈門銀鷺集團聯手,北上安徽、河南等地,運作百萬平方米建設規模的大型房地產專案,掀開了黃添福置業的新篇章,如今他的足跡遍佈於大半個中國、澳大利亞和德國三國。
他學有所用,把德國人的做事認真和嚴謹作風引進公司的管理體制中,富裕不忘家鄉人,慷慨捐款做善事,回報社會,在當地頗有口碑,事蹟傳為佳話,令人敬仰。黃添福投資興辦的企業累計納稅額已超過5000萬元,解決了一大批村子裡的富餘勞力,帶動了鄉親們走上致富之路,他熱衷公益事業的投資,粗略統計至少有200萬元。
黃添福先生至今對德國深有情結,他極盡孝道,為了老父的一句話他建起福園,他的福園讓人有到了歐洲德國一樣的感覺;他酷愛文學,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海外傳播出資獻力。據說在他們夫婦的牽線搭橋下,遍佈歐、亞、澳三大洲的200多位黃鱉家族成員又凝聚到一起,並陸續回國合力續寫古宅大路富與厝的傳奇故事。
之後我們又參觀了廈門知名企業―銀鷺集團公司和公司所在地馬塘村的敬老院。我們一邊品嘗在世界都有出口的各式銀鷺飲料和八寶粥,一邊傾聽公司的成長壯大的介紹,一個小作坊經過三十年的成長奮鬥,如今已經擁有15000員工的中國飲食行業的龍頭,不得不令人歎為觀止。
坐竹筏游九曲溪攀天遊峰
身穿橘色馬甲,分坐幾個竹筏,艄公頭戴斗笠,手執長杆,9.5公里長的河流上,九曲十八彎,漂泊了90分鐘,寂靜的天地世外桃源,只聞風聲、水聲,還有武夷山的心臟搏動,水流清澈,依稀可見水中紅眼魚的覓食跳躍,享受正午的陽光,遠處野生動物、植物隨處可見,群猴戲耍,山鳥鳴叫生動的一幕盡收眼簾,陶醉其中。
奇峰峭拔、秀水瀠洄、碧水丹峰、風光絕勝。天遊峰之美,削崖聳起,壁立萬仞。武夷山的門票只一元錢,鼓勵居民走出家門遊玩消遣,這又是當地政府的一項立民舉措啦。爬天遊峰的隊伍綿延似蛟龍看不到首尾蔚為壯觀,陡險狹窄,上下一條路,可與「自古華山一條路」相媲美,因無退路可循,很多人被逼無奈堅持成行也爬了上去。
一線天之險,寬50釐米,最窄處30釐米,胖子要事先瞭解自己的三圍,否則收腹提臀也難以進去,那不是無功而返,還遭到遊客的奚落。武夷山典型的丹霞地貌,天然水墨畫展,流水侵蝕、風化剝蝕、坑窪有致,天然雕琢,美妙神仙洞大小不一,武夷山又是三教名山,有漢城遺址、朱熹書院和大量的寺廟,讓作家熱衷駐足留影紀念。
聽導遊戲說大紅袍茶的傳說,它的金貴令人咂舌。大紅袍生長在九龍窠穀底懸崖峭壁上,六株古樸蒼鬱的茶樹,枝繁葉茂。傳說秀才中舉,紅袍加身而得名,距今已有340餘年的歷史。2007年7月最後一次採摘母樹的20克大紅袍茶葉已被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
歇息時品味大紅袍和金俊眉的不同,作家各有精彩論道。原來大紅袍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金駿眉首創於2005年,是在武夷山正山小種紅茶傳統工藝基礎上進行改良,一種創新的工藝研發的紅茶,當地老百姓每天離不開大紅袍、金駿眉,也成了我們造訪武夷山每天必不可少的兩道茶飲。
探訪下梅村民俗古宅
下梅村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遺產地的組成部分,也是閩浙贛三省交接的紅色根據地。明清風格的古民居如清明上河圖展開,集磚雕、石雕、木雕藝術為一體,外觀古樸,鄉土氣息濃郁,形成別具特色的考古建築群。
下梅村現有1300年的歷史,有500多戶2000多人。村民大都以農耕為主,兼茶果栽培和養殖。說起茶藝人人都一套套的說辭,種茶飲茶,講究飲茶養生,古樸、簡陋的民居,沒有維修裝潢的現代元素,一幅古代農村民俗原生態畫卷。
900多米的人工運河穿村而過,沿河兩岸建有涼亭闌杆,古街、古井、古碼頭,古建築、古民居、古集市映入眼簾,加上古風淳樸的民情風俗,造就了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慢生活的老人、婦女坐靠在土樓長廊木椅上,曬著太陽打著磕睡,閒聊逗趣,圍桌打麻將,年輕的母親帶著頑皮的孩子,竹簍式的童車裡傳來哭涕,不時地飄來炊煙飯香的味道,農村生活簡單而幸福的寫照。
1987年10月下梅村歷史上首次對外開放,改寫了下梅村自清代茶市蕭條以來200多年的封閉歷史,下梅民居建築才引起人們的重視和關注,現在對此介紹和研究的書籍多了起來,許多作家當場掏錢買下被推薦的小書小撰。
鄒家比較有名,門面多飾磚雕、吊樓,青瓦屋頂起架平緩,牆體採用立磚鬥砌,木柱板壁,天井自然通風防寒防雨,民居佈局錯落有致,巷道曲徑通幽,結構精巧的閨樓、書閣、花園、廂房,磚雕、石雕、木雕和牆頭彩繪形成下梅古民居的獨特風格。
下梅民俗村門票120元,相對其他景點貴了點兒,聽說國家有扶持貸款,是一個保存完好的古居民俗博物館,下梅窮鄉僻壤隔絕封閉,未因政治運動而有所改觀,具有歷史的考證價值,的確不虛此行,讓人有歷史的穿越感,留在記憶裡,回味無窮。
眼熟錯亂的同安影視城
采風所到之處留下諸多美好的印象,讓人難以忘懷,但是對參訪同安影視城,讓我還不得不吐槽一下。同安作為中國著名的影視基地之一,如今成為對外開放的娛樂城。《西遊記》、《陳嘉庚》等許多國內的宮廷劇都是在這裡拍攝,顯然是商業娛樂兩用地,賺足了銀子。
眼前的小型天安門城樓,讓人眼熟錯亂,心裡很不舒服,在我的心目中,天安門只能在北京。中國人一項熱衷沒有技術含量的低級重複和模仿,同安天安門城樓就是模仿抄襲的典範,在中國各地被拷貝的豈止是白宮、盧浮宮,據說德國的小鎮景點都能照樣原封不動地移植到中國,好生心疼那筆鉅款投資,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都哪裡去了,這樣的東施效顰為哪般,令人心生擔憂呀,其實中國需要用錢的地方太多了,而這樣的樓堂館所越建越多,越建越豪華,歎息娛樂至上,有消費,沒有文化底蘊的時代。
在那裡還大飽眼福滿漢全席的豪華浪費,那不正是現在人追求的餐桌文化嗎?觀看皇帝上朝的繁冗拖遝,民俗拋繡球招親表演,現如今已成為遊客的娛樂遊戲,流連於古今,參觀廈門案犯賴昌星的四合院實物展覽,一個錢字了得的人生寫照,沒有文化內涵,只有浮華的簡單陳列,很容易讓人誤導趨之若鶩呀,我要問開發商了:難道這就是中國人需要的娛樂熱鬧和精神夢想嗎?
簡介
旅行真正的意義不在於目的地,而在於它的過程……
廈門和武夷山之旅,是一次心靈的旅遊嗎?是不是在某個轉角的地方,采風者已經遇見願意改變的自己?重新踏上〈心的旅程〉,發現〈美好的廈門人〉;還是〈霧裡看廈門〉,又領略另一番景致,好像〈人在畫中游〉一樣,直到七天行旅結束,以〈歸鳥〉的姿態回到原來的地方,感悟人世間的美好。
作者簡介
世界華文作家交流協會
由澳洲的資深作家黃玉液(心水)所創辦,目的是為了促進世界各地區的華文作家及詩人們有一個全面的交流平臺,互相交換創作經驗,建立各國華文文友、詩友的聯繫。交流會也希望通過各地區作家們的彼此交流,互通文學訊息、交換發表作品的報刊及網站、介紹出版社等資訊,使文學交流走向全球化。
目錄
目次
代序/心水
心水/散文
大夫第門前古井
華安奇石千姿百態
林繼宗/散文
美好的廈門人
心中的廈門
婉冰/漢俳‧/散文
廈門采風速描──短歌九首
漢俳詩作品十六首
廈門今昔觀
艾禺/小說
心的旅程
與風箏邂逅
朵拉/散文
花影廈門
三上武夷
同安花事
張記書/散文
廈門您早
賴昌星也是一顆「星」──賴昌星「故居」前的思考
寫給采風團文友
張奧列/散文
「霧」裡看廈門
高關中/散文
采風廈門鼓浪嶼
黃添福──海歸華僑創業之星
楊菊清/散文
廈門說羊
廈門鄉村行
秀實/散文
一峰一溪一鎮
曹蕙/散文
九曲溪漫遊
廈門散記
倪娜/散文
回國雜感
王學忠/散文
閩南采風
姚茵/小說
歸鳥
辛鏞/散文
同安探古
武夷山訪水
林錦/詩
廈門武夷山之旅
世界華文作家交流協會廈門采風團名單
詩意廈門四月天──世界華文交流協會廈門采風遊記/倪娜
世界華文作家交流協會第二屆顧問團與秘書處職守名單(Nov 3 - Oct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