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創作(尤其是小說)特別喜歡講求虛構與張力,以期營造扣人心弦的高潮起伏,表現特定的創作主題與意旨。加拿大籍越華作家潘宙,在二○一四年與二○一六年分別出版「越南大時代小說集」《烽火越南》與《船上的人》,以中短篇小說折射出越南近代的政治史與戰爭史,尤其《船上的人》利用不同主軸的故事,反映了越南近代震驚國際的「船民潮」,像極了文學版的《不漏洞拉:越南船民故事》(新北市:衛城,2017)。當然,相較於黃雋慧的調查訪談,潘宙的筆觸有更多的起伏,也在顧及文學性上顯得更簡潔乾淨。 就在這樣的脈絡下對比非虛構性的文集《四十年來家國:關於越南的記憶》,顯現出來的風貌就有許多的差異。黃雋慧《不漏洞拉》是一本調查訪談,盡可能地蒐集了當年偷渡潮時的第一手見聞或傳述。而潘宙自己的小說,其創作的初心也在序裡清楚表示,他想利用這些故事告訴讀者,那個時代「什麼都是,就是不平靜」。《四十年來家國》雖然諸多文章當中也略有提到船民潮,但潘宙在序言〈我在場,我見過,我記得〉明白表示,自己家裡因為籌不出足夠的路費,也找不到信任可靠的組織,其實錯過了那種種海上的經歷:「外面世界的人看到的是船民們期待又驚慌警界的眼神,我看到的卻是他們的背影,對這片他們成長的土地毫不留戀的背影,我站在船民潮的大後方,看著整個事件的演變,看著周圍的世界毀滅為廢墟。」由此讀者可以很清楚看出這本非虛構的散文集的位置與視野,是如何有別於以船民潮為主的小說創作或歷史調查。 圖像與文字的搭配,是翻讀本書時很容易獲致的印象。可以看出作者屢屢想利用照片作為引子,帶領讀者進入他敘述與描繪的事件或世界,除了像是〈劫餘殘照〉固然主題就是以照片為主,而〈左邊第一間課室〉則是在網路上看到一張照片起頭。又或是〈重逢,以及重逢之後〉所言:「如果當時有照片留下來,能不能記錄到我們複雜的心情呢?」都可以看出本書希望以圖文互相搭配的想法。 全文:https://showwe.tw/blog/article.aspx?a=8952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愛情不能當兒戲
2015/11/09
kaoru
回到日據時代,推理推理吧!
2017/04/16
Neo
又一場充滿想像力的冒險旅程
2017/08/17
茉思
譜出一場華爾滋之舞─《相遇這一刻,世界轉動!》
2016/05/01
月初
孤本《梅兰芳》
2014/07/07
秀威資訊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