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義──一場思辨之旅》中桑德爾教授曾經提到羅爾斯的「無知之幕」,在無知之幕裡,所有一切人們外在所具備的條件都被隱藏起來,藉以將社會資源能做公平分配的一種理想,以避免資源不會因為社會地位、能力或其他足以影響評判的外在條件,而有嚴重的不均或偏頗。 但無疑地在真實社會中,卻多半遵循著馬太定律:「凡有的,會再加給他;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會一併奪回。」 紀昭君的《無臉之城》,正是以這樣殘酷卻真實的社會一角為背景,以曾經發生過的三個案件為基底,用以描繪出現代人的迷茫、爭奪、掙扎、苦悶,以及彼此傷害與關照、無盡的一廂情願及失落,還有對於各種「存在」的渴求。 五個短篇故事,各有五個不同的主角,然而彼此卻也在不同的篇章出現,加害者、被害者,以及事件的誘發者互相交織而成的網絡,其中又隱藏著一段小插曲,而寫就的一則又一則的都市奇談。 只是這樣的事件,去探究其背後的脈絡,卻一點也不讓人感到訝異。家境優渥的年幼少女遇上了一個得不到父母關愛的青年,一個渴望愛情與友情、卻無法碰上真摯情感的女老師與一個欺騙她真心的學生,一個看盡農村無奈情事及社會不公義現象的大學生碰上一個家境清寒、品學兼優、卻不幸被惡待的女學生,一個個尋花問柳、喜好女高中生的中年男子遇上一個失去存在價值、不被信任的女學生,還有一個靠乞討維生的乞丐跟靠著錄音機念著佛號化緣的和尚長久以來在地下道的駐留,一個又一個看似互無關連的角色設定,在作者巧思、編纂以及串連的布局下,卻讓我們發現,原來這些故事不僅只是獨立事件,更因著彼此間的加成作用,而形成一幅複雜、難解的社會圖像。 於是我們因此而對於公平世界的期待逐漸崩解,曾經想像的美好世界實際上並不存在。那麼我們是否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爭取自己或自己在意的人事物之權利?而在爭取權利的過程中,所使用的各種手段是否可以被理解與認同,即使那是種違法、有可能使人受傷或活在恐懼之中的策略? 閱讀紀昭君的文字,讓我想起了日本作家村上龍的《寄物櫃的嬰孩》,兩者都不斷地藉由刻劃角色內在的心境及思緒,展現出每一個選擇與無法改變的真實互相牽引著,於是一樁樁原可避免的悲劇不斷在社會中上演著,然後又因此而衍伸出下一個讓人唏噓的社會案件。 不管是渴求自由的懵懂少女、厭倦苦無出路之生活的農村青年、企求可互相扶持之情感的女老師、失去人生立足之地的女高中生、不被愛也無法愛人的孤獨男孩,或者是那靠著小小機器念著佛號以獲得金錢的和尚,和無法行走、活在黑暗之中的乞討者,大概都不會是你我,但卻也可能是你我周遭某個可被替換掉的臉龐,換個性別、換張容貌、再換個身分,這些故事仍舊成立。 這些故事看了,會讓人無法高興起來,卻又不得不讓自己如啖美食一樣依次閱讀下去,作者的文字似乎有種魔力,你知道看了之後會心情沉悶,然而卻同時在腦中浮現每個角色的鮮明畫面,然後可能又會去思索,會不會在哪個環節改變了,這些故事就此可以不再那麼讓人感到悲傷? 然後,這時你開始要去想一件事,到底還是要再次期待這世界有可能會更加美好,還是無知之幕終究只是哲學家的一種想像訓練而已? 思考完了之後,人生還是得過,生活還是依舊,儘管可能很多事情會一陳不變,但卻還有另一種可能,那就是相信幽微的黑暗中,應該還是會有一道若隱若現的光閃爍著,儘管不是很明顯,卻是確實存在著。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人生有的時候就是需要不顧一切的勇氣
2018/11/19
Elaine
絢爛而奇幻,一段神子與諸神之間糾纏的冒險
2023/09/11
書客
尊孔祭孔有陰謀?
2016/05/22
ㄚ芬
死亡遊戲──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第十屆徵文獎
2014/05/23
秀威資訊
有人的地方才是江湖:試讀《荊都夢》上冊,推薦短文
2016/01/05
戲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