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亨杜月笙(與孟小冬)

2014-05-23 at 10:20 │ 原作者:篤子 │ 資料來源:篤子   發表人:秀威資訊
上海大亨杜月笙續集

上海大亨杜月笙續集

  • 作者 / 簾外風著/蔡登山編
  • 出版社 / 秀威出版(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3-09
  • ISBN / 9789863261377
  • 定價 / NT$ 450
  • 優惠價 / NT$ 405
分享:
  



 快讀翻完上海大亨---杜月笙,這算是一本半傳記傳奇小說。雖然小說寫的頗為傳奇誇張,但杜的人生重大事件應該不是杜撰的。發跡於上海灘,從水果行學徒、賭徒、街頭小混混到大混混,一路混到呼風喚雨的大亨,原來是靠煙土---鴉片。煙土的來源可以是偷拐搶騙,用煙土賺進第一筒金、然後是賭場、股票...。

我真正感興趣的是他和孟小冬的因緣。小說裡寫到他發跡後重修杜氏祠堂,祠堂完成時連演了三天堂會戲,眾星雲集排場空前絕後,一長落名單鑲鑽包金似的包括梅蘭芳、程砚秋、尚小雲等四大名旦,還有馬連良等人。在上海唱紅的孟小冬竟然沒到,原因是老生名角余叔岩稱病沒來,所以拉著孟小冬不要去,還說這是張伯駒說的(張和余非常親近)。余的身體不好,以健康因素當藉口不去,杜非常不高興,當時心裡立誓,要把孟從余那裡搶回來。

到這裡我才知道孟小冬的生命裡,除了梅蘭芳、杜月笙之外還有個余叔岩。

  不過這裡的余、孟關係應該是小說家渲染附會,因為孟小冬成為余的正式弟子,是她和杜月笙在一起後的事情(1938年),當時余對孟小冬還沒那麼大的影響力,孟缺席可能的因素是梅蘭芳。(感情糾葛尚未擺平)

網路資料裡看到清華大學 的教授王安祈寫的文,有這樣的話---

『除了杜月笙之外,另有一人深深刻印她的生命,那是余叔岩,京劇余派老生開派宗師。余孟二人情深義重卻非關愛情,文化史上孟小冬的地位是余派傳人,孟小冬在藝術上的尊貴是因余叔岩,不是梅孟之戀。』.....『而1931年杜氏祠堂義演,包括梅蘭芳在內所有名伶都到場,單缺余叔岩一人,余生病了──余叔岩經常生病,身體真的不好,但稱病也是孤傲姿態的宣示。孟小冬為什麼嫁給了余師曾拒絕的杜?』

資料來源http://www.nthu.edu.tw/allnews/news_content.htm?ID=4085

看來杜氏祠堂演出是真的,名單大概也是真的,光那張名單裡就可以看出杜呼風喚雨的實力,人稱『上海皇帝』也不為過了。杜月笙看在我眼裡就是個超級毒梟,黑白兩道通吃的大流氓,余拒絕他有理,王教授文最後提到『孟小冬為什麼嫁給了余師曾拒絕的杜?』這個疑問應該是很多人都有的,倒給了小說家一個好的發揮空間。

網路上的資料說,杜月笙和孟小冬的關係是杜的四姨太姚玉蘭牽線的,早年孟曾與姚玉蘭在上海的戲院合作演出(那是孟12-14歲時的事情),兩人結拜姊妹,當孟小冬和梅蘭芳兩人感情糾紛的最後,孟從天津到上海來找姚玉蘭(1931年),她建議說,請杜月笙居中調停吧。

結束和梅的糾紛之後,孟小冬又出來演戲,幾年後(1935年)應邀到上海演出,然後因姚玉蘭的促成,開始與杜月笙同居。

日本人打進上海,英法租界成了孤島(杜是從法租界裡竄起的),孟隨杜家一起逃到香港,沒多久孟離開香港到北京,終於如願拜入余叔岩門下,學習五年,直到余去世,孟是他的關門弟子,也是唯一女弟子。這中間杜月笙到重慶後方,抗戰勝利後才又回到上海,兩人仍然同居。

在我看來這真特別,杜月笙為什麼允許自己的女人離開,投入一個曾讓自己很沒面子的伶人門下,之後又讓她回身邊,讓她伴自己渡過最後的幾年?

孟小冬1949年隨著杜家逃到香港,1950年與坐在輪椅上的杜補辦婚禮,隔年杜月笙就病逝了。孟1967年來台灣,1977年病逝。

從去年年底第一次在中國時報上看到她的報導,就對這個人非常好奇,我想我是被一個有才華的女子在悲劇裡堅強走過的身影深深吸引了。

寫這本傳記的作者是賴雲青,一位大陸作家,北大中文系畢業,是位老師,我注意到他是在文革前讀完北大的,古文素養不錯,資料收集的也很豐富。要寫這個大時代的複雜人物並不容易,只是這書在本地沒什麼名氣,和章詒和的幾本傳記散文在台灣文壇地位大不相同。同樣都寫傳奇人物,章多的是個人心中悲憤的渲染,而賴雲青沒有。因此章詒和的作品成了禁書,也擁有了文學地位。我現在了解,『文學』就是要著染強烈的個人色彩,不光只是傳述而已。

另外,我寫文都會提起資料來源,特別是來自網路的資料,若有錯誤,請多包涵,也請各位不吝惜的指正。



附帶記上梅蘭芳與孟小冬的事情


  杜氏祠堂慶祝入祠的堂會演出是在1931年6月9日-11日,據說這次梅回北京後,孟小冬就與他正式談分手了(到這裡兩人分分合合已有四年)。孟小冬離開,到上海找律師準備打離婚官司,姊妹姚玉蘭建議她,不如找和梅有交情的大亨杜月笙調停,最後梅蘭芳最後拿出一筆錢來補償小冬,梅並沒有那麼多現金,所以是把自己北京的房子賣掉,隔年(1932年)就遷到上海。

網路上有各種關於兩人糾葛的資料,寫的都差不多,就是幾件事情

認識---合演四郎探母---梅演多情體貼的番邦公主。

結緣---梅龍鎮---孟演皇帝。非常轟動的公演。

結婚---但是在外頭另置小公館,瞞著元配(1927年)。

梅孟相差十三歲,結婚時孟虛歲二十。

第一次裂痕---結婚不到一年 ,梅攜元配到天津公演,報上刊出,孟負氣離家。

第二次裂痕---梅忙於準備美國公演,疏遠小冬,實則當時發生孟的影迷刺殺梅蘭芳結果誤殺他人,梅為了淡化事情選擇疏遠金屋,惹起孟不滿。(這次的原因比較複雜,另有其他說法)

第三次裂痕(我想這個應該是最嚴重的)---美國公演回國,梅的伯母去世,孟小冬戴孝來到梅宅,被福夫人命人擋住,孟僵持在外,最後離去。我想應該沒有什麼比這個更傷人的了。

有篇文說孟小冬自幼演鬚生,本來心態上就比較高傲,爭強鬥勝,如何能忍受這種精神壓抑?這個推測是滿中肯的。

http://www.epochtimes.com/b5/8/11/11/n2325615.htm

據說梅蘭芳其後的著作裡對孟小冬隻字不提,所以世人也只有好奇的份,奇怪的是,我總覺得梅蘭芳是真的很愛她,不只是年輕貌美,她的經歷和個性,舞台表演又那麼鮮亮,同是伶人的梅蘭芳怎不會被吸引呢?只可惜婚姻和愛情的落差太大,我不禁為這段感情,也為孟小冬掬一把同情之淚。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沒有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