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樺又寫了一本奇書 2009年10月14日,柏樺給我寄來了他的另一本詩集《史記:1950—1976》,由於這本書還沒有出版,柏樺專門交代不要將其中的章節公佈到互聯網上,因此,這裡我無法讓讀者讀到。可以肯定的是,跟《水繪仙侶》一樣,《史記:1950—1976》同樣是一本奇書,整本詩集由80多首短詩組成,大部分詩歌都有篇幅或長或短的注釋,這些注釋不僅是對詩句的解讀,也是對詩歌所講述的事件與時代的解剖。與柏樺以往的作品殊為不同的是,這本詩集的所以作品均從世俗生活的細節著筆,基本上可以歸結為“敘事詩”一類,單篇讀來,可能會顯示出一種有意為之的庸常、淡泊與瑣碎,而整本書看來,卻又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博大而豐富。我想,將這些博雜的文體運用自如,10年的自由撰稿人生涯功不可沒。 在《史記:1950—1976》的後記中,柏樺引用了自己創作於1991年2月的短詩《老詩人》,並幽默地稱自己為老詩人: 如今我也早已過了“天命之年”,回頭看,我是否淪入了“老詩人”這一形象呢?身體確是胖了一些,但“肥胖”反到從不“又一次激動桌面”,我的桌面更靜,亦更客觀。但“扣子”(喻指細節),更多的扣子卻在折磨我。為了在《史記:1950——1976》中保持每一顆扣子位置的精確性(如人名、地名、數位等),我必須以一種“毫不動心”的姿勢進行寫作;我知道,我需要經手處理的就是這成千上萬的材料(當然這“材料”也可以說是扣子),如麻雀、蒼蠅、豬兒、鋼鐵、水稻、醬油、糞肥……這些超現實中的現實有它們各自精確的歷史地位。在此,我的任務就是讓它們各就各位,並提請讀者注意它們那恰到好處的位置。 可以說,這個曾經非常注重靈魂的高蹈的詩人,通過《史記:1950—1976》一書,終於讓自己的雙足穩穩當當地踩踏在大地之上,他從麻雀、蒼蠅、豬兒、鋼鐵、水稻、醬油、糞肥等世俗之物入手,書寫了發生在1950-1976年中國大地上的各種或感人或滑稽的故事,比如大躍進、浮誇風、小人書出版熱、人民公社食堂、打麻雀、大煉鋼鐵、反右、文革人物等等,讓人們從中看到了20世紀50-70年代中國的社會風景,它的美和病。這26年中國發生的大事,在書中基本都有展示,這也許是詩人將詩集命名為“史記”的原因。我還注意到,這80首短詩大部分都創作於2009年八、九月份,可見詩人的創作激情是如何地磅礴!這本書出版之後,那些口口聲聲說“暢銷書把柏樺廢掉了”的人們應該可以閉嘴了。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紅灰兩色的黃粱夢
2014/05/23
秀威資訊
在互相傷害的世界裡放出溫暖微光
2014/07/05
奇魯
主旋律是欲求不滿的人心
2015/12/18
Julin
試讀《陰陽判官生死簿》推薦之處
2015/09/26
戲雪
淺讀《宅星ONE》
2014/10/02
花妍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