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家馬彥祥在〈悼念梅蘭芳先生〉文中說:「作為一位戲曲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對於京劇旦角的表演藝術的巨大貢獻,可以說是所有的前一代和同代的旦角所難以比擬的。他不僅是一位京劇旦角的傳統表演藝術的優越而忠實的承繼者,而且是一位天才的革新者、創造者。在他的五十四年的舞臺實踐中,他不斷地為京劇旦角的表演藝術開闢新的道路,使旦角藝術在三十餘年來的京劇舞臺上,煥發著燦爛的光輝。」這段話簡明扼要地點出梅蘭芳在京劇藝術的成就與地位。 梅蘭芳的身邊聚集了大批文人,有留日學者馮耿光、吳震修,留德學者齊如山,許伯明,舒石父,李釋戡,李師曾,還有著名詩人、劇作家羅癭公,畫家王夢白等人。當時梅蘭芳的「綴玉軒」可說是是眾多朋友談文論戲的地方。這些人不僅參與梅蘭芳新劇的創作,尤其是齊如山到後來更成為梅蘭芳的「貼身編劇」;而寫有《菊部叢譚》的羅癭公,本身也是雜誌的劇評人,他們都掌握了相當大的話語權。這群人發揮了他們在媒體的力量,共同參與了這場「造星」運動,於是梅蘭芳成為當時媒體爭相追逐報導的明星。學者劉彥君在〈梅蘭芳歷史地位的確立〉文中,更提到「梅蘭芳在與文化人結合中得到的另外一個巨大的好處,是世界眼光的打開和走向世界舞臺。在這一問題上,對他幫助最大的還是齊如山,另外還有教授張彭春的貢獻。」一九一九年,梅蘭芳在齊如山的幫助和促成下,赴日本演出,以後,他又先後赴美國和蘇聯演出,其中齊如山在幕後策劃、宣傳殫盡心力;而張彭春更是在訪美、訪蘇中,擔任隨團總導演,在演出劇目的編選及現場的交流中,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因為幾次的出訪成功,梅蘭芳把中國戲曲推上西方舞臺,並以此而贏得國際性的聲譽。 有關梅蘭芳的事蹟,請看薛觀瀾的《我親見的梅蘭芳》。薛觀瀾是袁世凱的女婿,余叔岩的好友,對梅蘭芳有貼身的觀察,絕對一手資料。勝過坊間寫梅蘭芳傳記一百倍。本書是薛觀瀾絕筆之作,半世紀後首度出版,史料珍貴,千萬別錯過。
登入會員回應本文
《清藏住持時代推理:當和尚買了髮簪》試讀心得
2017/04/21
H.Poirot
我好像跟著作者也經歷了一場暑假
2015/05/12
yunchu
在涅貴不緇,曖曖內含光。
2014/07/03
雨安妮
關於《慧能的柴刀:靈術師偵探系列》
2016/07/09
jrue
一場只屬於你我的冒險故事
2016/01/30
小傑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