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網路書店
- 文學小說
丁玲與文學研究所的興衰
- 作者 /
邢小群
- 出版社 /
秀威出版(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09-02
- ISBN /
9789862211496
- 定價 /
NT$
330
- 優惠價 / NT$
297
本書特色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代序
有一個朋友,問我這幾年文學研究方面有什麼值得注意的動向,他想看看,從中發現一些對於研究工作有幫助的線索。我想了
想說,你可以注意三個人的研究工作,一個是陳徒手,一個是傅光明,還有一個是邢小群。
這三個人都是我的朋友,我差不多從一開始就瞭解他們研究工作的思路和思想傾向。他們的研究成果已經引起人們注意,他們撰寫的專書已經和將要出版,看過他們書的人,可以對他們的研究有各種各樣的評價,但不能不對他們在研究中表現出的學術敏感和學術激情產生敬意。
陳徒手的研究,人們在《人有病,天知否》一書中,已看到了他的努力。陳徒手不是一個專業的文學研究者,但在90 年代有創見的文學研究工作中,他的努力卻讓人不能忘記。他對中國現代作家在1949 年後的寫作生涯和命運,有獨特的理解,他的研究不是建立在已知的文獻上,由文獻推出結論,而是建立在第一手的訪談上;他的作家研究,給人別開生面的感覺。陳徒手的研究源於他當年在中國作家協會創聯部的經歷,當時的職業,使他有機會接觸到眾多的作家和他們的檔案,他是從這些具體生動的歷史檔案中產生了學術激情,然後開始自己的研究工作,他對作家的理解和把握,極有深度。雖然他的研究不是什麼高頭講章,但卻給人很多啟發,也獲得了很高的學術價值,他的研究是有獨創性的,想來他目前對鄧拓的研究,也不會讓人失望的。
傅光明原來專門研究蕭乾,但最能體現他學術創新能力的,不是他的蕭乾研究和其他有關現代文學及翻譯工作,而是他關於老舍之死的研究。他的新著《消失的太平湖》,不但是對作家研究的突破,也可以說是為現代文學研究開出了新路,他幾乎找到了所有與老舍之死相關的線索和人員,而且以一種平等客觀的視角,敍述出了他們所見的情景。傅光明的學術激情,來源於他對一個歷史事件的懷疑和另一種理解,在現代文學研究中,他的工作也是有開創性的。
邢小群與陳徒手和傅光明的研究視角略有不同,她關注的不是一個作家,而是一種制度。她選擇的角度是中央文學講習所,這個角度是以往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所忽視的。邢小群的研究已寫成一本專書,明年出版。邢小群的研究既有理論方面的探索,比如她對中國當代文學主力作家的教育背景和延安經歷的分析,對丁玲、陳企霞悲劇命運的揭示,都有新材料和新的評價視角。對中央文學講習所與蘇聯高爾基文學院的關係也有梳理和分析。對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特別是17 年文學的研究,邢小群的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這三個人的文學研究,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特別注意對當事人的訪問和第一手歷史文獻的發掘,同時又比較注意研究工作和讀者之間的距離,他們的書都有較強的可讀性。這三個人基本不在文學研究的中心,大體可以說是文學研究的邊緣人,他們的研究既不是奉命,也不是為了職稱,都是自費研究,所以也保持了相對的獨立性,因為有真實的學術衝動,所以他們的研究也就有了激情,而這激情是可以感染人的。
(《中華讀書報》2002-01-23 謝泳)
簡介
1950年代以後,中國大陸建立了國家包辦文學的特殊體制。丁玲創辦的文學研究所,是這種體制形成過程的一個標本。本書評述了文學研究所的興衰和丁玲的遭遇,從中可以透視中國大陸1950年代文學與政治的複雜關係。本書採用口述採訪與有關研究資料相結合的方式,展示了鮮活的細節和中國大陸微妙的政治人際關係。
作者簡介
邢小群
北京學者。著有《凝望夕陽》、《才子郭沫若》、《往事回聲——中國著名知識份子訪談錄》、《沒有告別的歷史》等。
目錄
代序
引言
一、文學研究所成立的背景
二、中央文學研究所成立經過
三、蘇聯高爾基文學院的影響
四、文學研究所的教學內容與形式
五、丁玲與文學研究所
七、丁玲挨整之謎──誰整丁玲?
尾聲
附錄
一、訪徐剛
二、訪邢野
三、訪張鳳珠
四、訪徐光耀
五、訪朱靖華
六、訪王景山
七、訪王惠敏、和谷岩
八、訪葛文
九、陳明訪談
十、訪鄭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