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立憲理論與1947年的憲政選擇

中華民國立憲理論與1947年的憲政選擇

  • 作者 / 桂宏誠
  • 出版社 / 秀威出版(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08-09
  • ISBN / 9789862210659
  • 定價 / NT$ 410
  • 優惠價 / NT$ 369
  有0人評分    分享:
  按讚:



本書特色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簡介

我國學者研究本國的民主制度或憲政體制時,大多係以外國制度及其理論作為分析與評價的典範。然而,我國在效法外國而建立「民主憲政」的過程中,對於外國制度或因受限於自身的文化與經驗,以致於產生了不同的理解與詮釋,或是雖了解外國制度設計的本意,但卻有所篩選與轉化而本無全盤移植的意圖。因此,探討我國自清末所逐漸形成的立憲理論,便無法忽視本國傳統的文化思想與制度。
本書對於我國立憲理論與1947年的憲政選擇之探討,並不陷入「文化改造論」的思維,而著重從本國的傳統文化思想與制度來理解。在本書的分析中,說明了清末已提出的「立憲」、「憲政」、「民主」、「民權」、「共和」、「議院」、「國會」及「責任內閣制」等主張,目前我們對其涵義的了解實已有一定程度的扭曲,並導致無法精確地認識我國的立憲理論,以及難以對1947年的憲政選擇給予公允的評價。

作者簡介

桂宏誠

學歷:
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法學博士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法學博士
東海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政治學碩士
東海大學政治系公共行政組法學士

現職:
德霖技術學院董事及兼任助理教授、世新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經歷:
國會助理、公務人員、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德霖技術學院人事室主任

學術專長:
中西方憲政民主理論、中國大陸政府與政治、公務員法制

目錄

周陽山序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三節 研究主題與範圍
壹、研究主題
貳、研究範圍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第二章 從「議院」到「國會」的思想淵源
第一節 議院:「謀及庶人」及「通上下之情」
壹、《四洲志》對西方議會的初步觀察:官衙
貳、議院的屬性:君民共主的議政官制
參、議院的功能:通上下之情與「群心智」
第二節 國會:代表國民意思或主權在國民
壹、「君主」與「國民」共主的國會
貳、象徵主權在國民的國會
第三節 我國議會思想的淵源
壹、謀及庶人的議政與自主之權
貳、傳統的公、私觀念及其運用
參、成德成賢的內聖外王思想
第四節 小結

第三章 建立議院或國會的憲政觀
第一節 「民主」、「民權」與「共和」的涵義
壹、「民主」與「民權」的辨明
貳、孫中山的「共和政體」即「代議政體」
第二節 無「憲政主義」的「立憲政體」
壹、「憲法」與「憲政」的關係
貳、中文語境下的「憲法」概念
參、「憲政」為開議院或開國會的政體
第三節 小結

第四章 過渡時期的憲政選擇與實踐
第一節 影響政治菁英憲政選擇的原因
壹、國家建構的方式與「因人設制」
貳、對共和國元首應有角色的不同期待
第二節 實行「責任內閣制」的分析
壹、英國「議會內閣制」的起源與形成
貳、「內閣」係代元首負責任
參、副署權被運用為使元首免責的制度
第三節 民初議會的演變及其走向式微
壹、議會的演變及其原因
貳、國會缺乏社會的普遍支持
第四節 小結

第五章 孫中山的訓政思想與憲政制度規劃
第一節 「訓政」與「約法之治」的辨析
壹、「治天下」與「打天下」的不同路徑
貳、從「天賦人權」到「革命民權」的轉變
參、國會與憲法、約法的關係
第二節 追求善治的憲政理論
壹、以「人」達到「善治」的五權分立
貳、「民智未開」與「權能區分」
參、國民大會、分縣自治與全民政治
第三節 小結

第六章 我國憲政選擇的理論與侷限
第一節 國會權能在憲政選擇中的分化
壹、孫中山構想中的「五全(權)憲法」草案
貳、「五五憲草」中「無形化」的國民大會
參、1947年憲法中的國民大會、立法院與監察院
第二節 「強總統」與「弱國會」的基本格局
壹、共和國體「鎖定」非虛位元首的制度路徑
貳、「責任內閣制」與「議會內閣制」的差異
參、立法院同意權為「制衡」總統的機制
第三節 小結

第七章 結論
第一節 我國憲政理論的形貌
第二節 我國實施「議會內閣制」的困境

參考文獻
壹、中文書目
貳、外文文獻
參、報紙文章
肆、網站資料


最新評論

會員評鑑等級 我要寫評鑑

無。

無。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