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肇桓談戲——叢蘭劇譚

叢肇桓談戲——叢蘭劇譚

  • 作者 / 叢肇桓
  • 出版社 / 秀威出版(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5-01
  • ISBN / 9789863262985
  • 定價 / NT$ 680
  • 優惠價 / NT$ 612
  有0人評分    分享:
  按讚:



本書特色

1.本書為叢肇桓先生的劇評、劇論、回憶及講演之合集,分為「劇目篇」、「劇人篇」、「劇論篇」、「劇事篇」四輯,以崑曲為主,兼及大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大陸戲曲領域的人與事。
2.中央大學戲曲研究所洪惟助主編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總序】崑曲叢書第三輯總序
一九九四年我規劃主編《崑曲叢書》,二○○二年出版第一輯六種:陸萼庭《崑劇演出史稿》、曾永義《從腔調說到崑劇》、周秦《蘇州崑曲》、周世瑞、周攸《周傳瑛身段譜》、洪惟助《崑曲研究資料索引》和《崑曲演藝家、曲家及學者訪問錄》。二○一○年出版第二輯六種:沈不沉《永嘉崑劇史話》、徐扶明《崑劇史論新探》、洛地《崑―劇、曲、唱、班》、顧篤璜、管騂《崑劇舞台美術初探》、洪惟助《崑曲宮調與曲牌》、論文集《名家論崑曲》。
本叢書希望多呈現:(一)珍貴的原始資料及學術研究的基礎工作;(二)一般學者少論及的音樂、表演、舞台美術及各地方崑曲;(三)長期浸淫於崑曲,深思熟慮之作。
第三輯六種:
一、 朱建明《穆藕初與崑曲》。穆藕初對民國初年的中國實業和教育、文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民國十年在蘇州創辦的「崑劇傳習所」,穆藕初是最重要的支持者,他對崑劇的貢獻,是崑劇史不可磨滅的一頁。但過去並沒有專書論穆藕初與崑曲,朱
建明先生乃發奮撰此書,稿成,未及出版而逝世。藕初先生幼子家修先生和我言及此,我建議收入《崑曲叢書》第三輯,家修先生和其姪孫偉杰並為此書做校注和提供圖片;此書能有比較完美的呈現,是因為有家修先生和偉杰先生的辛勞。
二、 吳新雷《崑曲研究新集》。吳新雷先生一九五五年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即以戲曲、尤其崑曲為主要研究對象,將及六十年的學術歷程,著作等身,為戲曲學術界、崑曲藝術界所景仰。本書為其近年討論崑曲的新作,有文學藝術的鑑賞、歷史的回顧、資料的考證與分析……,範圍廣、立論精,是戲曲學者值得參考之作。
三、 趙山林、趙婷婷《明代詠崑曲詩歌選注》。明中葉以後,崑曲盛行,隨之吟詠崑曲的詩歌亦漸多。詩歌本身就有其藝術價值,值得吟詠,欣賞;讀詠崑詩歌,更可從中了解崑曲的演出活動,看到名家對崑曲作品和表演的批評,或領略戲曲家借詩歌闡述戲曲理論。此書當是第一部明代詠崑詩歌集,附有注釋、作者簡介和簡析,幫助讀者閱讀欣賞,對崑曲學者和愛好者的研究、欣賞有所助益。趙山林先生是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其著作《中國戲劇學通論》等書早已蜚聲劇壇,此書與其愛女趙婷婷共同選注,婷婷在華東師大獲中文學士後赴美國史丹佛大學東亞語言文化系修讀博士學位。父女相聚論學,當是一段美麗的永恆記憶。
四、 唐吉慧《俞振飛書信集》。俞振飛承其尊翁俞粟廬的教導,對於崑曲的清唱、詩詞、書畫都有深厚的造詣,後來向沈月泉學崑劇,程繼先學京劇。其天賦,不論
相、嗓音都是上上之材,加上良好環境的陶冶,自己的刻苦力學,終成一代京崑大師。俞振飛文筆好、書法好、表演藝術好,其書信自然珍貴。唐吉慧先生原是學書畫的,二○○八年開始接觸崑曲,就一頭栽進,衣帶漸寬亦不悔,對俞老最是崇敬,收集俞老書信百餘封,擬出版俞振飛書信集。許多曲家前輩受其精神感動,將自己收藏的俞老書信都提供給他,包括我為中央大學戲曲研究室收藏的俞老給宋鐵錚的十三封信,宋鐵錚先生做了詳細的注解,都提供給他。此書信集是研究俞振飛,研究當代崑曲史、崑曲藝術的珍貴資料。
五、 叢肇桓《叢蘭劇譚》。叢肇桓先生是著名的崑曲演員、導演、編劇,是全材的崑劇從業者,本書分「劇目篇」,論評劇目;「劇人篇」,論與戲曲有關的人物;「劇論篇」,論述戲曲理論問題;「劇事篇」,談論與戲曲有關的活動。本書所論雖非全為崑曲,但以崑曲為主。叢先生從事戲曲實踐將及六十年,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又有深厚的文化素養,所論必然深刻而親切,非在故紙堆討生活的學者可比。
六、 洪惟助《台灣崑曲史》。一九六○年代我在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從盧聲伯先生治詞曲,當時聲伯師在校內成立崑曲社,我覺得崑曲社老師一人對許多人,教學效果不好,請聲伯師介紹,直接到指導老師徐炎之先生家裡一對一學習唱曲與吹笛。一九七二年我赴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詞曲等課程,次年成立崑曲社,請徐老師遠赴中壢教學,我陪學生們學習。一九九○年代曾永義教授和我共同主持崑曲傳習計畫,執
行中國六大崑劇團錄影計畫。二○○○年我領導崑曲傳習計畫藝生班學員創建台灣崑劇團。五十年來的崑曲活動我一直很關心,一九九○年代還執行了「台灣崑曲史調查研究計畫」,經過二十餘年的訪問調查、文獻考索,以及親身經歷,撰成本書,從清代以迄當今,是第一本台灣崑曲通史。
本叢書擬出五輯三十本,當鞭策自己,戮力完成四、五兩輯的撰述和編輯。
二○一三年九月洪惟助於中央大學

簡介

本書為叢肇桓先生的劇評、劇論、回憶及講演之合集,分為「劇目篇」、「劇人篇」、「劇論篇」、「劇事篇」四輯,以崑曲為主,兼及大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大陸戲曲領域的人與事。叢兆桓先生曾先後從事崑曲表演、導演、編劇、理論、組織等工作,是當代崑曲發展的親歷者與見證人。因這一身分,此書之特點至少有二:其一為在半世紀以來崑曲的特殊歷史境遇中思考,其二是從崑曲舞臺實踐出發的理論批評,這些特點使本書不同於學院式的闡釋,而更具有現實性、針對性與啟發性。

作者簡介

叢肇桓
1931年生,山東蓬萊人。國家一級演員、一級導演、崑劇藝術家。先後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中央戲劇學院歌舞劇院、北方崑曲劇院等單位任演員、編導、藝術研究及組織工作。崑曲師承:沈盤生、白雲生、侯永奎、俞振飛等,主演:《百花記》《連環計》《李慧娘》《夜奔》《贈劍》《驚夢》等;編導:《長生殿》《西廂記》《桃花扇》《竇娥冤》《琵琶記》《南唐遺事》《千里送京娘》《血濺美人圖》《宦門子弟錯立身》《李香君》等崑劇及京、評、豫、晉、閩、潮劇、秦腔、莆仙戲、山束梆子、河北梆子、上黨落子等數十劇種劇碼;編輯書刊數種;發表文章多篇;常在海內外、各院校做學術講座。1992年離休。現為中國國家級「非遺」文化(崑曲)傳承人。

目錄

目次
【總序】崑曲叢書第三輯總序

劇碼篇

《牡丹亭》的「讚美詩」──評上崑精華版《牡丹亭》
以「湯顯祖之情」為《牡丹亭》之「情」──評江蘇省崑精華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的繼承與創新──蘇州青春版《牡丹亭》研討會上的發言
古劇的「起死回生」──《小孫屠》觀後感
《李慧娘》與孟超
《南唐遺事》與郭啟宏
從技藝超群到「靈魂附體」──《公孫子都》觀後感
觀《一六九九桃花扇》
三看《張協狀元》有感
「整舊如舊」、「創崑如崑」──上崑全本《長生殿》獲戲曲學會獎感想
崑劇傳承與創新的一個範例──上崑《班昭》觀後感
歷史人物的塑造與界限──廣東漢劇《蝴蝶夢》觀後感
對廣東梅州漢劇《柳如是》的幾點觀感
觀邯鄲豫劇團《虎符》及苗文華折子戲專場
中國的戲曲音樂劇的一種雛形──評劇《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觀後感
《舞臺姐妹》使我更喜愛越劇
為滇劇《京娘》喝彩
抒情史劇──賀上海淮劇團《西楚霸王》晉京演出成功
西北大地 花開似錦──觀豫劇《日月圖》
泉情水韻 月意雲心──觀錫劇《瞎子阿炳》
悲風刺骨 沉雷撼心──觀黃龍戲《聖明樓》
看龍江劇《荒唐寶玉》後的幾點感想
《魂繫黃龍府》:一齣風格獨特的悲劇
裂變之路──觀《洪荒大裂變》有感
《山鄉鑼鼓》響京華
觀《白蛇傳》梅花獎演員專場演出
崑劇四大經典名著:《西廂記》、《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在中山公園音樂堂的講演
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北大崑曲專場演出導賞


劇人篇

繼承程派藝術 發揚程硯秋精神
關於田漢先生與北崑的點滴回憶
俞師藝魂世代傳承 振飛精神光照千秋──紀念俞振飛老師誕辰一百一十周年獻詞
白雲生先生二、三事
張庚老與漢城老是我們的師表
張庚與中國崑劇
社會主義文藝大軍中的劇壇主將──馬少波
良師益友金紫光
追憶金紫光──一位影響新中國文化歷史發展的大忙人
崑曲的守護者──紀念穆藕初先生逝世五十周年
傳瑛師百年祭
立足傳統 世代薪傳──慶祝侯永奎先生誕辰九十五周年、侯少奎先生從藝五十周年大會發言
《韓世昌與北方崑曲》序
《周傳瑛崑劇表演藝術身段譜》序
《湯顯祖在遂昌》序
說說左奇偉──《左奇偉豫劇唱腔選》序
更深遠的期待──費玉平《京劇作曲技法》代序
《孤獨的旅程》序
難忘兆先
追憶蔡瑤銑
裴豔玲表演四絕
蘭苑擷英──談崑劇教師張洵澎的表演
耐看、耐聽、耐品──觀成都川劇院劉萍折子戲專場有感
從「兩朵紅梅伴粉桃」說起
觀江蘇梆子劇團燕凌專場
荊楚紅梅──李喜華
燕趙芙蓉贊──胡小鳳表演藝術再認識


劇論篇

《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是湯顯祖戲劇美學理論的宣言書
略談阿甲老師的「程式思維」概念
關於《中國戲曲表演理論體系建設》的意見和建議
崑劇斷想錄
中國的古典歌舞詩劇──崑曲
從學術理論的角度看《宦門子弟錯立身》的排練演出
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次成功科學試驗
關於首都戲劇事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也談崑曲音樂繼承、發展問題
對河北戲劇發展戰略的幾點建議──在河北省戲劇發展研討會上的發言
「地方戲曲」發展感言
「地方戲崑腔」斷想



劇事篇

北京大學與北京崑劇
蘇州崑劇傳習所與北崑
北京崑劇的生生死死
關於保存和扶持北方崑曲劇院的呼籲書
《李慧娘》事件的前前後後
《驚夢》憶當年
關於《百花公主》
北方崑曲劇院一九八六年至一九八七年主要業務計畫討論意見
北崑劇院三十周年紀念活動側記
北崑思憶──紀念北方崑曲劇院建院四十周年
關於實驗崑劇《竇娥冤》出訪芬蘭、瑞典的報告
美國大學生版《桃花扇》在惠特曼大學演出小記
蘭花之夢──一九九四年全國崑劇青年演員展演感言
為什麼要在北京振興崑劇?
《詩詞崑唱》序
崑曲傳承的憂思──在北京國際曲社座談會上的發言
崑劇遺產的存活現狀堪憂
當代崑劇的傳承與發展問題
老北京人藝鉤沉
關於舞蹈啟蒙的追憶
歡呼《崑劇手抄曲本一百冊》影印出版
紀念「五‧一八──崑劇復活節」感言
《幽蘭童話》:世界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崑劇的故事
對舟山「中國戲劇谷」的殷殷祝願


最新評論

會員評鑑等級 我要寫評鑑

無。

無。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