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網路書店
- 藝術設計
演員如何體驗角色只可「意會」而不能「言傳」的
理查德‧波列斯拉夫斯基分析了史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的表演方法
本書特色
本書通過一位導演與表演初學者的教學對話形式,分別闡述注意力集中、情緒記憶、戲劇動作、性格化、觀察及節奏等六個基本概念,是史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的濃縮結晶。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簡介
本書通過一位導演與表演初學者的教學對話形式,分別闡述注意力集中、情緒記憶、戲劇動作、性格化、觀察及節奏等六個基本概念,是史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的濃縮結晶。
一個演員解決角色的方法,起先只要能夠在登場後的一秒鐘的五百分之一的剎那,把頭腦冷靜下來,認清當前的題目;隨後在一秒或五秒、十秒鐘的五百分之一的第二剎那,把自己很熱烈的投入劇情所需要的動作中,他也就取得了演技完全的技巧了。
作者簡介
作者
理查德‧波列斯拉夫斯基(Richard Boleslawski, 1889-1937)
波蘭裔導演,出生於帝俄佔領時代,畢業於莫斯科。1923年移居至美國,教導演戲與方法論演技,成立美國實驗戲院。1930年進軍好萊塢,1935年執導賣座歷史文學戲劇經典《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1937年拍攝《The Last of Mrs. Cheyney》期間驟世。
譯者
鄭君里(1911-1969)
中國著名電影演員、導演。1928年考入南國藝術劇院戲劇科,1932年畢業後加入聯華影業公司任演員,演出了《大路》等20多部電影和話劇。1937年後轉嚮導演工作,抗戰期間任中國電影製片廠新聞部主任,赴青海湖拍攝了紀錄片《民族萬歲》。1946年,鄭君里任上海崑崙影業公司導演,執導了《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影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鄭君里留在上海工作,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有《烏鴉與麻雀》、《枯木逢春》、《林則徐》、《聶耳》等。
目錄
目次
總序/徐亞湘
譯者序/鄭君里
第一講 聚精會神
第二講 情緒的記憶
第三講 戲劇的動作
第四講 性格化
第五講 觀察
第六講 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