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第二十期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第二十期

  有0人評分    分享:
  按讚:


2010年4月號。第20期。


本書特色

一、編輯委員由校外學者及本系同人共同組成。本期校外委員金榮華教授、林慶彰教授、王國良教授、王文顏教授、丁原基教授,均是各有專精、望重士林之學者,為本刊提供甚多寶貴意見。
二、為方便外國文獻及網路資料之引用,第十期起改為橫式排印。
三、為符合學術期刊之規範及方便外國學者利用,第十期起,每篇論文增加英文提要、關鍵詞及目錄。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簡介

本刊自民國82年(1993年)創刊以來,已屆十年。多年來,承學術界多所鼓勵與支援,得以繼續出版,為學術界貢獻棉薄。
在學術研究日新月異,各大學積極追求卓越,競爭日益激烈之環境下,為使本刊更符合學術期刊應有之嚴謹標準,本刊從第十期起,從事多項重要改革:
一、 本刊原為本系同人刊物,所載稿件均是同人作品,審查工作亦由同人分擔。此項編輯方法,固然可積極促進本系同人之研究風氣,然未能廣納校外優秀論著,以收觀摩之效,不無遺憾。自第十期起,本刊公開園地,接受外稿,成為一公開發行之學術期刊。
二、 本刊已往編輯委員及審稿工作,均由同人擔負。為建立公開公正之審查及編輯制度,第十期起,編輯委員由校外學者及本系同人共同組成。本期校外委員金榮華教授、林慶彰教授、王國良教授、王文顏教授、丁原基教授,均是各有專精、望重士林之學者,為本刊提供甚多寶貴意見。
三、 本刊原為年刊,為方便來稿能早日刊出,自第十期起改為半年刊,每年四月及十月出版。全年接受投稿。
四、 本刊原為直行排印,為方便外國文獻及網路資料之引用,第十期起改為橫式排印。
五、 為符合學術期刊之規範及方便外國學者利用,第十期起,每篇論文增加英文提要、關鍵詞及目錄。

本期承校內外學者踴躍來稿,來稿共20篇,刊出6篇。

作者簡介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編輯委員會編。本期包括六位作者:趙林、黃沛榮、、羅賢淑、劉鄭梓、朱介國、陳英仕。

目錄

出版說明 編輯委員會
論商代的婚姻制度及其親屬結構之型態 趙林
近代出土文物在《易》學研究上的意義 黃沛榮
論唐五代宮怨詞的創作因由與藝術風貌 羅賢淑
中國話劇考源 劉鄭梓
中國人稱日本為「扶桑」晚於唐朝 朱介國
張文環〈父親的要求〉析論 陳英仕


最新評論

會員評鑑等級 我要寫評鑑

無。

無。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