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新秩序下的台灣之路——數位時代的產業最適棲息地理論與雙螺旋策略

印太新秩序下的台灣之路——數位時代的產業最適棲息地理論與雙螺旋策略

  • 作者 / 林佳龍
  • 出版社 / 釀出版(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22-10
  • ISBN / 9789864457311
  • 定價 / NT$ 490
  • 優惠價 / NT$ 417 (優惠期限至2030/05/31)
  有0人評分    分享:
  按讚:



本書特色

★總統蔡英文.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台灣綜合研究院創辦人劉泰英.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一致推薦
★因應新時代與新秩序,為台灣提供一套促進產業轉型,提升競爭力,進而推動國家正常化的國家發展大戰略!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簡介

台灣進入大航海時代、正式站上世界舞台將屆400週年,國際政治與經濟局勢來到轉折點,未來十年將是台灣的「關鍵時間」!

從2022到2032,這未來的十年將是台灣重要的「政治時間」。本書提出產業棲息地作為數位轉型的創新基地,也是強化產業轉型的「加工廠」。以替代係數與加工度係數診斷產業創新指標,以產業的影響力係數與感應度係數 檢驗產業結構的變化樣態。這些步驟的落實將關係著產業棲息地的功能性,可以做為產業能否成功轉型的重要判 斷依據,而舊產業組織型態也必須調整或重新組合。

本書探討產業的轉型路徑,以MLP多層次模型分析企業在產業棲息地內的研究創新與轉型,並以螺旋發展理論模式完成高度產業化,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以期達到產業成長、就業增加、環境改善、技術創新、提升競爭力、創造性財政以及降低城鄉差距等效益。一但數位轉型成功,將優化人力需求結構與知識含量,提高單位勞動生產力,提高企業利潤,並改善本國年輕人的就業機會與工資結構。

作者提出,數位科技的進步將促進社會經濟結構轉型為共生、共好、共進化的形態,與此同時,應接續採用國際產業棲息地發展理論下的DIEMs戰略,透過外交(Diplomacy)、情報(Intelligence)、軍事(Military)、經濟(Economy)與台灣獨特的軟實力(soft power)等五大構面,做為確保國家安全體系的基礎,形成台灣融入國際的生態系統,進而推動台灣國家正常化的轉型,帶領台灣邁向真正正常的主權國家。

透過以新產業政策為核心,新財政與新金融為輔的「三位一體改革」,
從社會經濟結構轉型推動國家轉型,進而邁向「國家正常化」的目標!

作者簡介

林佳龍

學歷: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
現職:中華民國無任所大使(主責數位新南向)、財團法人台灣智庫、大肚山產業創新基金會、光合基金會、青年基金會共同創辦人、台灣消防與發展交流協會共同創辦人
經歷:聯合國大學高等研究所訪問學者、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國安會諮詢委員、行政院新聞局長、民主進步黨秘書長、總統府副秘書長、立法委員、台中市長、交通部長

主要著作:
〈安倍與李登輝「正常國家」的未盡之夢〉(《自由時報‧自由共和國》,2022/07/31)
〈以DIMEs架構推動數位新南向國家級戰略〉(《自由時報‧自由共和國》,2022/05/08)
〈從產業最適棲息地理論看數位新南向的包容性新思維〉(《自由時報‧自由共和國》,2022/01/02)
〈新冠肺炎(COVID-19)對臺灣的經濟衝擊與經濟政策的評估──動態產業關聯模型分析〉(《問題與研究》,2020)
《科技特派員:林佳龍與十二位企業CEO的關鍵對話,前瞻台灣產業新未來》(2022, 總策劃)
《奔海:台灣智庫二十年》(2021,總策劃)
《李登輝學與學李登輝:民主台灣的時代精神、歷史意識與政治領導》(2021,總策劃)
《交通彩繪家:林佳龍與人本交通的創新治理》(2021,增修版)
《新政治經濟學:理論與政策的解析》(2020,編著)
《城市裁縫師:改變台中的15個關鍵決策》(2018年,編著)
《零與無限大:許文龍360度人生哲學》(2018,修訂版)
《以民為本的創造性財政》(2014,主編)
《打破悶經濟:新區域主義的動力學》(2013,編著)
《未來中國:退化的極權主義》(2004,編著)

目錄

推薦序 新時代‧新政策‧新思維/沈榮津
推薦序/劉揚偉
推薦序/劉泰英
推薦序/張建一
自序 新時代台灣的國家發展戰略

【Ch1】緒論 本書的課題與分析視角
 本書課題背景
 本書分析方法
 本書的分析對象

【Ch2】台灣產業成長因素變化過程
 台灣經濟發展過程
 經濟成長變動因素
 國際匯率變化與國內股市泡沫的產業成長變化因素 (1989-1994)
 加入WTO前後的產業成長變化因素(1999-2004)
 2008年金融風暴期間的產業成長變化因素(2006-2011)
 後金融風暴的產業成長變化因素(2011-2016)
 COVID-19爆發的產業成長變化因素(2016-2020)
 人物介紹◆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

【Ch3】數位資訊科技與社會經濟──進入新經濟時代
 台灣資訊科技的發展模式
 數位資訊革命的社會經濟影響層面
 5G發展改變ICT的產業結構──移動通訊系統的普及
 5G發展帶動社會生活的數位化
 5G與ICT的應用領域
 交通數位資訊科技應用
 觀光數位資訊科技應用
 基礎建設業數位資訊科技的應用
 醫療產業數位資訊科技應用
 製造業數位資訊科技應用
 人物介紹◆台灣半導體教父:張忠謀

【Ch4】產業棲息地理論與「5+2與六大核心產業」的發展路徑
 5+2產業與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的定位
 「5+2產業」的競爭力
 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CA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產業棲息地理論與產業螺旋發展的「5+2產業」與「六大核心」產業
   1.生醫產業的智慧醫療
   2.智慧機械
   3.亞洲‧矽谷
   4.綠能科技
   5.循環經濟
   6.國防產業
   7. 新農業
 人物介紹◆企業投資領航者:郭台銘

【Ch5】數位新南向的產業發展戰略──雙螺旋效應的意義
 數位新南向的願景
 新南向戰略的國際產業棲息地發展模式
 DIMEs架構下綜合戰略思維
 台灣與新南向主要國家的經貿關係
 新南向的經貿性質與產業競爭力
   ①越南
   ②泰國
   ③馬來西亞
   ④新加坡
   ⑤澳大利亞
 以數位科技推動新南向的重要性
 數位新南向的產業棲息地螺旋發展型態
 新南向產業棲息地數位轉型螺旋發展
 新南向產業棲息地數位轉型螺旋發展型態
 台灣數位科技新南向的產業棲息地遷移
 台灣數位新南向的「雙螺旋效應」
 整合推動數位新南向組織架構
 人物介紹◆台灣壓克力之父:許文龍

【Ch6】從企業的製造現場探索產業棲息地與產業競爭力:台中精密機械園區與大肚山產業創新基金會的功能
 台中地區機械產業的產業棲息地探索
 台中精密機械園區企業競爭力條件
 從製造現場看企業與產業的必要性
 產業棲息地企業間學習模式
 台中地區精密機械產業生態與新南向的戰略
 人物介紹◆數位轉型驅動者:劉克振

【Ch7】新時代新產業政策下的金融政策與財政政策
 新產業政策形成的必要性
 新金融、新財政與新產業政策的架構
 在數位轉型過程的金融與財政政策
 新金融政策與新財政政策的特徵
 新產業政策中財政與金融政策的政策意涵
 人物介紹◆商業思想家──微笑曲線:施振榮

【Ch8】台灣永續經濟發展新模式:產業棲息地理論的時代意義
 永續發展需要穩定的生態系統
 軟硬體的系統設備:產業靜態環境的建置
 目前台灣產業群聚分布與重整:進階版的產業棲息地形成
   石化相關的產業群聚
   資訊電子與電機相關的產業群聚
   機械相關的產業群聚
   金屬相關的產業群聚
 產業動態戰略策略的實踐意義:朝向「最適」產業棲息地的發展路徑
   數位轉型發展──產業棲息地移動的波及效果
   雙螺旋效應(產業升級,高度化產業形成)
 產業棲息地形成需要克服的課題
 人物介紹◆晶圓代工理念先驅:曹興誠

【Ch9】結論 過去的省思與未來展望
 人物介紹◆台灣產業英雄榜

後記

參考文獻
附錄


最新評論

會員評鑑等級 我要寫評鑑

無。

無。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