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網路書店
- 文學小說
噪音:夏宇詩歌的媒介想像
- 作者 /
張皓棠
- 出版社 /
秀威經典(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22-10
- ISBN /
9786269535071
- 定價 /
NT$
290
- 優惠價 / NT$
261
本書特色
★作者張皓棠以近年自德國崛起的「媒介考古學」出發,導引其獨特的「科技─認識論」,提出現代詩的「媒介式文學分析」。
★本書以詩人夏宇的《粉紅色噪音》、《這隻斑馬》、《那隻斑馬》與《第一人稱》為例證,探尋夏宇在其炫彩斑斕的詩集中所賦予的媒介與想像。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簡介
媒介如何介入現代詩學?
媒介如何牽引書寫層次?
而詩人又為媒介帶來何種炫彩斑斕的想像?
作者張皓棠以近年自德國崛起的「媒介考古學」出發,導引其獨特的「科技─認識論」,提出現代詩的「媒介式文學分析」。本書以詩人夏宇的《粉紅色噪音》、《這隻斑馬》、《那隻斑馬》與《第一人稱》為例證,探尋夏宇在其炫彩斑斕的詩集中所賦予的媒介與想像,討論夏宇如何用機器翻譯、流行歌、電影媒介牽引出「書寫」的層次,分析載體上文學與物質性的呼應關係,並直指夏宇獨特的噪音美學,體現其對媒介的洞見與嶄新的詩意。
「《粉紅色噪音》是詩學與科技接軌的絢爛想像,為機器翻譯的誤譯所讚嘆,並轉化為獨特的美學體驗並延展中文語句的疆界。」
「《這隻斑馬》與《那隻斑馬》透過歌詞、句形、色塊與書本的外部技術顯現了流行歌的輝煌與殞落,並以書本的物質性介入了詩與歌的界限。」
「《第一人稱》則將電影剪輯技術與畫外音縫入詩語言中,開啟了電影與詩相接的新可能。」
本書提出不同以往的觀看角度,重新檢視文本的詩學核心、創作實踐與整體架構,希望帶來嶄新的閱讀體驗,同時鼓勵讀者嘗試以不同媒介進行創作,讓詩意無遠弗屆。
作者簡介
張皓棠
中興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畢,現為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主要研究領域為現代詩、媒介研究。碩士論文〈機器翻譯、流行歌、電影:媒介式文學分析視角下夏宇詩歌〉曾獲第七屆大專院校現代詩學研究獎、國立臺灣文學館2020年傑出碩士論文獎佳作。偶爾寫小說與散文,作品散見各地文學獎。
目錄
【總序】二○二二,不忘初心/李瑞騰
【第一章】導論
▍一、從現代詩中的媒介樣貌談起
▍二、何謂媒介:當代媒介研究的回顧
▍三、夏宇詩歌的媒介式文學分析
▍四、文獻與對話
▍五、章節概述
【第二章】雜訊:《粉紅色噪音》與機器翻譯
▍一、不合時宜的幻想媒介
▍二、《粉紅色噪音》的創作過程與數位媒介的分析方式
▍三、機器翻譯的運行規則與誤譯的書寫
▍四、機器翻譯的歧譯之用
▍五、雜訊漫漶:噪音特徵與《粉紅色噪音》的物質性
【第三章】噪音:《這隻斑馬》與《那隻斑馬》的流行歌
▍一、臺灣流行歌的文化歷史
▍二、夏宇對流行歌工業的觀察
▍三、靡靡之音的界線消長
▍四、流行歌詞寫作技術與現代詩的音感
▍五、流行歌特徵與《這隻斑馬》與《那隻斑馬》的物質性
【第四章】噪點:《第一人稱》的攝影與電影
▍一、攝影、電影與噪點
▍二、壞照片:從刺點虛構故事
▍三、鏡頭、畫外音與剪輯:電影敘事的引入
▍四、陌生人、詩、漂移以及壞照片:《第一人稱》的再經驗
【第五章】結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