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漢學第三十四期

東華漢學第三十四期

  有0人評分    分享:
  按讚:



本書特色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簡介

《東華漢學》於2003年2月創刊,創刊號為慶祝本系首任系主任鄭清茂教授七秩大壽的壽慶專刊,並成為東華中文系所創辦之常態性學報。《東華漢學》一名為劉漢初教授所倡議。其立名之意,除作為中國學術的自我指涉外,目的是要將中國學術推向國際漢學的位置,讓本系的學術研究朝向國際化的理想邁進。因應本校九十九學年度系所架構調整,自2010年12月出版之第十二期起,《東華漢學》改由中國語文學系與華文文學系合辦。
《東華漢學》為一匿名審查之學術性刊物,以刊載中國文學、哲學、史學之相關領域論文為主,自創刊號開始,每年固定出版一冊,自第四期開始每年出版二刊,於每年二月及九月底截稿;六月及十二月出版。
邀請國內外有志於漢學討論的學人來稿,並聘請校外與海外專家學者擔任編輯委員,從籌備、編輯、校對皆精審嚴查。2003年創刊號始至2013年共發行17期。於2006年獲國科會評選為為中國文學類國內期刊一般專業期刊第12名,於2012年12月獲國科會評定為100年度人文及社會科學期刊評比「文學一專業類」」A級最高等第,並於科技部甫公布的2016年「臺灣人文及社會科學期刊評比暨核心期刊收錄」評比結果列為第二級。人文學領域受評為第 一與第二級者,收錄為臺灣為人文學核心期刊(簡稱 THCI)。

作者簡介

本系自1996年創系以來,始終以「開闊的國際視野」、「崇高的人文理想」,以及「嚴謹的研究與教學態度」為中心理念,積極向海內外延聘優秀的學者專家以充實師資陣容,推動各項學術計畫與會議,規劃具前瞻性與務實性的課目與學程;不斷精進教學思維與技巧,提供同學確實先進的學習內容,並且熱心參與地方及中央各類藝文性與學術性活動。

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
華文文學系跳脫傳統中國文學或台灣文學科系的單一中心視角,超越「正統」/「變異」,「內地」/「域外」、「中心」/「邊緣」的思維方式,涵容不同社會、群體、族群、文化以華文為媒介所創造出來的文學/文化資產。

目錄

顏崑陽/【特邀稿】中國古代士人階層「詩式社會文化行為」的實踐情境結構
黃聖松/《左傳》、《國語》「貢」之內容析論
覃友群/論莊子「坐忘」寓言「兩種版本」之立場與形成脈絡―以《淮南子》、《莊子注》為核心
陳睿宏/《四庫》系統下《易》學論著文獻輯錄與評介之商榷―以《大易象數鈎深圖》、《周易象義》及《象抄》為例
羅雅純/情感主義?智識主義?―論戴震「問學所得,德性日充」知識進路的道德觀
羅詩雲/島嶼的離返:戰後張我軍的歸返敘事與北京再現

【學苑春秋】
【蕭馳教授紀念專輯】
蕭馳/傾耳易水,過目淇山―詩人與史
楊玉成/紀念蕭馳:清光猶為君
吳冠宏/會通與迴盪―記蕭馳教授與東華二三事
【楊牧文學講座】
王靖獻(楊牧)著、許又方、黃曦晴譯 唐詩的敘事性


最新評論

會員評鑑等級 我要寫評鑑

無。

無。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