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的強國夢:《物質救國論》、《理財救國論》

康有為的強國夢:《物質救國論》、《理財救國論》

  有0人評分    分享:
  按讚:


如果滿清全面西化,會如何?
作者康有為,清末民初的響叮噹人物,他雖因清末戊戌變法失敗流亡國外,但在各國的見聞,促使他內化出更明確的中國「強國夢」。


本書特色

絕版著作重新排版/點校,從《物質救國論》與《理財救國論》綜觀康有為的救國思想。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簡介

康有為,廣東省南海縣人,人稱康南海,光緒21年(1895年)進士。經歷清末戊戌變法的失敗後,成為清廷通緝的「欽犯」,因而開始十六年的流亡生涯。
  由於最初變法時只講求一個「變」字,無法提出具體的計劃,康有為遊歷了亞歐美數國,親眼目睹物質文明的富麗,看見了強國的根本所在。他比較各國家得到啟發,進而形成總結性的反思,為中國建立真正富強起來的觀點。
  全書分為兩大部分,《物質救國論》與《理財救國論》,以不同視角建立起獨到的強國方法。康有為以為「物質」即機器、技術、工業的同義詞,因此他的《物質救國論》等於工業救國論。《理財救國論》則談到利用理財方法來解除國家窮困,即善用銀行制度,建立紙幣、公債政策等。
  康有為雖長達十六年流亡他國,卻時時心繫祖國,借鑒國外的所見所聞,提出許多救國之道,《物質救國論》與《理財救國論》正是中國工業現代化的藍圖。

作者簡介

原著 康有為(1858-1927)
廣東省南海縣人,人稱康南海,光緒21年(1895年)進士。清末與弟子梁啟超合作戊戌變法,後因變法失敗出逃。1917年與張勛合作發動兵變,擁立宣統稱帝。

輯註 徐高阮(1911-1969)
字芸書,浙江杭縣人,早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後受業於陳寅恪先生。1949年赴臺任職於中央研究院。著有《山濤論》等。

主編 蔡登山
文史作家,曾製作及編劇《作家身影》紀錄片,完成魯迅、周作人、郁達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從文、巴金、曹禺、蕭乾、張愛玲諸人之傳記影像,開探索作家心靈風氣之先。著有:《人間四月天》、《傳奇未完──張愛玲》、《色戒愛玲》、《魯迅愛過的人》、《何處尋你──胡適的戀人及友人》、《梅蘭芳與孟小冬》、《民國的身影》、《讀人閱史──從晚清到民國》、《叛國者與「親日」文人》、《楊翠喜‧聲色晚清》、《多少樓臺煙雨中:近代史料拾遺》、《多少往事堪重數:百年歷史餘溫(1890-1990)》、《情義與隙末──重看晚清人物》等十數本著作。

目錄

導讀: 康有為的工業現代化白皮書/蔡登山

前言: 徐高阮輯註康南海兩篇救國論刊印的說明/侯立朝

物質救國論序

後序

〈物質救國論〉―-南海康有為撰
 一、彼得學船工
 二、論歐洲中國之強弱不在道德哲學
 三、論中國近數十年變法者皆誤行
 四、中國救急之方在興物質
 五、論歐人之強在物質而中國最乏
 六、論英先倡物質而最強
 七、論今日強國在軍兵砲械基本則在物質
 八、論今治海軍當急而海軍終賴於物質
 九、治軍在理財理財在富民而百事皆本於物質學
 十、各國強弱視物質之盛衰為比例
 十一、二十年來德國物質盛故最強
 十二、美國文明在物質非教化可至
 十三、論中國古教以農立國教化可美而不開新物質則無由比歐美文物
 十四、國之強弱視蒸汽力人力馬力之漲縮為比例
 十五、實行興物質學之法在派遊學延名匠
 十六、派遊學宜往蘇格蘭學機器
 十七、學電學莫如美汽機亦然
 十八、職工學宜往德
 十九、畫學樂學雕刻宜學於意
 二十、欲大開物質學於己國內地之法有八

〈理財救國論〉―-南海康有為撰
 一、緒言
 二、理財綱領
 三、銀行制度商榷
 四、先行國民銀行
 五、立中央國家銀行
 六、國家銀行急須行四事
 七、設組合銀行
 八、設正金銀行於國外
 九、邊遠設特權銀行
 十、設宅地抵押銀行
 十一、設股票交易所
 十二、結語

附錄:外國專名原文與譯名對照表


最新評論

會員評鑑等級 我要寫評鑑

無。

無。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