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社會的面影:清代野記

清朝社會的面影:清代野記

  • 作者 / 張祖翼原著;蔡登山主編
  • 出版社 / 新銳文創(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8-01
  • ISBN / 9789869545297
  • 定價 / NT$ 290
  • 優惠價 / NT$ 261
  有0人評分    分享:
  按讚:


這樣的清朝歷史,你可能還沒讀過!

●同治皇帝死因,是縱慾過度,還是慈禧太后一手促成的?

●李鴻章、翁同龢互看不爽十多年,背後原因到底是?

●大清皇室為何將明朝萬曆太后當作神靈,日日祭拜?

●清朝庫兵竟「肛門納銀」監守自盜!

●回族人賣起了豬肉?

●清代也有個「花木蘭」?

●黃教喇嘛的阿肌酥丸能治百病?

●盜賊、騙子橫行&見鬼撞妖奇談!


本書特色

●比正史更有看頭的筆記小說。舉凡清代上至官場百態,下至社會奇聞軼事,有聞必錄,包羅萬象!

●蘊藏諸多珍貴社會史料!作者除親歷親聞外,更補足因當年忌諱而未記錄之事!

●全書重新點校、分段、增加小標題,便於檢索

●文史專家蔡登山專文導讀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導讀:張祖翼和《清代野記》】 蔡登山



《清代野記》記載有清一代,尤其是晚清中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四朝之事居多, 因此初名《四朝野記》。其中談到如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朝廷大事,也有是文藝、交遊、人物、風俗等鄉曲巷談,以及官場百態、社會奇聞等。而這些都是作者親歷親見或聽聞他人者,若是聽聞者必標明其來源,因此並非鑿空之言。以其內容豐富,記載翔實,有較高的史料價值,也為研究清史者多所徵引。

《清代野記》作者署名「梁溪坐觀老人」,據掌故家徐一士在《一士談薈》書中引坐觀老人《清代野記》,並於括弧中注明作者即張祖翼,而黃濬(秋岳)的名著《花隨人聖庵摭憶》也說「《清代野記》二卷,署為『梁溪坐觀老人』。所言晚清軼聞頗具本末,傳作者為桐城張逖先祖翼」。但兩人並沒有進一步的說明何以是張祖翼。

而學者李晉林寫過一篇〈《清代野記》作者考辨〉,認為《清代野記》書中有提到他與《王氏字貫》的作者王錫侯是同鄉,因而推斷《清代野記》的作者為江西新昌人熊亦奇。但學者張憲光根據張祖翼自撰〈清故遺民桐城張處士墓誌銘〉開篇即云:「其先出自江西鄱陽,明永樂間歲饑,始祖諱貴四遷桐,遂為桐人焉。」是張祖翼祖籍是江西鄱陽,後才遷安徽桐城。而張憲光又根據〈清故遺民桐城張處士墓誌銘〉來和《清代野記》相互比對,發現其中不少內容與《清代野記》若合符節。因此認為「坐觀老人」即張祖翼也。

張祖翼(一八四九-一九一七),字逖先,號磊盫、磊龕等,安徽桐城人。而據安徽省文物鑑定站研究員張耕的文章說:「張祖翼出生在江蘇無錫蕩口鎮,蕩口張氏族派蕃衍,在當地是有名的大家族,而此張氏是桐城清河張氏外遷的一支,係清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張英長子、翰林院待讀學士張廷瓚後裔,張祖翼是張英第八代孫。」而江蘇無錫城西有梁溪, 古人因以梁溪別稱無錫,此又是「梁溪坐觀老人」是張祖翼之一證據。

根據張耕說一九三三年桐城清河張氏家譜「祖翼」條下:字逖先,號磊盦……生道光乙酉年(一八四九)閏四月二十八,卒民國六年(一九一七)丁已二月二十一日……在大清王朝鼎盛的康、雍、乾三朝曾有「四代十翰林,三代十高官」之譽,詩禮傳家之風當然也為張祖翼之父所繼承,張祖翼青少年時即「負笈泰州」(《清代野記》),開始求學功名之路。後又受業於時任廬州知府的山西代州大儒馮志沂,然而每每科場時名落孫山之外,終就不得其志。

從《清代野記》中,我們似乎可以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張祖翼的父親在咸豐十一年(一八六一)冬,入勝保潁州戎幕,勝保字克齋,滿洲鑲藍旗人,清末重要將領。因此他親見勝保之居功自傲,恣欲奢侈。他在書中的〈勝保事類記〉有詳細的記載。而同治二年(一八六三),勝保以「諱敗為勝,捏報戰功,挾制朝廷」等多條罪狀,被賜死。又經多年後,張祖翼隨父親入皖撫喬松年幕,並授業於代州馮志沂。「學為詩古文詞及篆隸,知金石碑版之學。」光緒元年(一八七五),恩科順天鄉試,赴京應考。秋闈報罷,二十六歲的張祖翼又在桐城光熙家做館師,光氏雖書史無名,但是這位進士書法高妙。作品雖有廟堂氣象,但筆法精純,雅潔的「二王體」,絕非館閣能手而能企及。張祖翼「九應鄉舉不第」, 而他在京時與滿州名士覺羅炳成過從甚密。覺羅炳成孤潔傲世,自號半聾,他對於滿人習俗,宮廷秘事極為諳熟,因此書中許多秘聞軼事,都得自於此「滿州老名士」。

張祖翼是最早走出國門看世界的清朝名士之一。光緒十二年(一八八六)至十五年他隨駐英公使劉瑞芬出使英倫,這在《清代野記》中都有提到,如「余隨使泰西時,道出新加坡」、「時余亦隨使英倫,親見之,悉其詳」、「逮至英倫,見使署舊日檔案,始知廓爾喀當日舉兵……」等等。又駐英大臣曾紀澤在日記中三次提到張祖翼,分別是光緒十二年三月二十七日(一八八六年四月三十日)在使館見張逖先(祖翼),而同年六月二十日曾紀澤寫一函給張祖翼。七月二十八日曾紀澤自外返倫敦抵維多利亞車站,張祖翼去迎接。

張祖翼在英國期間,把所見所聞的英國政治、經濟、民情、風俗寫成詩歌九十九首,回國後結集為《倫敦竹枝詞》等書出版,署名「局中門外漢」,曾名噪一時。朱自清在一九三三年的一篇文章〈倫敦竹枝詞〉中說:「『春節』時逛廠甸,在書攤上買到《倫敦竹枝詞》一小本。署『局中門外漢戲草』,『觀自得齋』刻。慚愧自己太陋,簡直沒遇見過這兩個名字,只好待考。」『觀自得齋』是徐士愷的齋號,一般人比較熟悉,但「局中門外漢」則罕人道及。直到一九八二年錢鍾書在〈漢譯第一首英譯詩《人生頌》及有關二三事〉一文中,談到斌椿《海國勝遊草》,稱其「頗可上承高錫恩《夷閨詞》,下啟張祖翼《倫敦竹枝詞》」。錢先生僅以腳注形式說:「光緒十四年版《觀自得齋叢書》署名『局中門外漢戲草』的《倫敦竹枝詞》是張祖翼寫的,《小方壺齋輿地叢鈔》再補編第十一帙第十冊裡張祖翼《倫敦風土記》其實是抽印了《竹枝詞》的自注。」但由於沒有進一步考證,故沒有引起大多數研究者注意。

根據劉瑞芬的奏稿,光緒十五年(一八八九)四月,張祖翼期滿銷差回國。而後來他又入端方的幕府,《清代野記》中有篇記載〈端忠敏死事始末〉,學者張憲光認為「不僅記事周詳,而且蘊含著很深的情感,為端方說了不少好話,出自其身邊人無疑。而祖翼則是端方生命後期的座上賓,與李葆恂一起為他審定碑版,撰寫題跋,臺灣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所藏端方舊藏碑帖多有張、李二人題跋。」又根據他的〈清故遺民桐城張處士墓誌銘〉云:「會端忠敏督兩江,乃禮之幕下,未二年,忠敏罷。宣統三年,再起為鐵路大臣,處士隨之武昌,若有朕兆促其歸者,果至中秋而難作,忠敏殉資州之難矣。國變後蟄居無錫蕩口鎮,閉門著書,鬻文字以供朝夕,成《磊盫金石跋尾》八卷、《金石後編》二十四卷、《偽石考》一卷、《碑行》二卷、《增校漢石存目》二卷、《語石校勘記》一卷、《詩文存》二卷,有印行者。」

由此觀之,張祖翼是一位嚴謹的學者、金石碑版研究專家、書畫家。張耕說:「在書法創作中,他總是有理論建樹之言。所以他有《磊盫金石跋尾》、《集書漢碑範》、《磊盫甯遊題跋》這樣的金石研究著作,同時還有《清代野記》、《倫敦風土記》這樣的文史札記、隨筆體的著作。」張祖翼長期寓居海上,時與吳昌碩、高邕之、汪洵,同稱海上四大書法家。他最早提出「海上畫派」的名目。偶寫蘭竹,俱有韻致。力充氣足,望而知為書家筆也。張祖翼是近代書法名家,「補白大王」鄭逸梅在《藝林散葉》書中云:「張祖翼與吳昌碩,皆工書,皆有金石癖,且皆肥碩,又矮而無鬚,見者咸誤為閹人。」張祖翼現存的不少條幅墨蹟仍可見題為「桐城張祖翼」。

張祖翼在《清代野記》的〈例言〉中說,「凡朝廷、社會、京師、外省事無大小,皆據所聞所見錄之,不為鑿空之談,不作理想之語」,「所聞之事必書明聞於某人,或某人云」,可見其態度之審慎。《清代野記》行文簡潔,長於刻畫人物,於清朝後期種種貪弊腐朽之處多所暴露,保存了許多珍貴的社會史料。包括重大歷史事件,有清人軼事,有典章制度,還涉及優伶義舉、書賈著書、藝人絕技、輓聯巧對,甚至賭棍、騙子、強盜、小偷的種種情態等等。包羅萬象,儼然是一幅晚清社會生活的全景圖。

簡介

凡朝廷、社會、京師、外省事無大小,皆據所聞所見錄之,不為鑿空之談,不作理想之語……此記中近三十年事,所聞所見,當時有所忌諱而不敢記者,今皆一一追憶而錄之……──張祖翼《清代野記》


  作者張祖翼,署名「梁溪坐觀老人」,出生於享有「四代十翰林,三代十高官」美譽的顯赫世家,他不僅是一位嚴謹的學者、金石碑版研究專家,更是近代書法名家,與吳昌碩、高邕之、汪洵,同稱海上四大書法家。他亦是最早走出中國,遍覽世界的清朝名士之一。

  《清代野記》共收錄127篇,全書行文簡潔,長於刻畫人物,主要記錄了清末咸、同、光、宣歷朝的文物掌故,有重大歷史事件,有清人軼事,有典章制度,還涉及優伶義舉、書賈著書、藝人絕技、輓聯巧對,甚至賭棍、騙子、強盜、小偷的種種情態等,包羅萬象,儼然是一幅晚清社會生活的全景圖。

  本書將《清代野記》重新點校、分段,整理後出版,內容豐富,記載翔實,多半為作者親歷親見,聽聞而來者必記錄出處。他常與諳熟滿人習俗、宮廷秘事的滿州名士覺羅炳成為伍,可見所載之事並非鑿空虛構之言,具有高度的文史價值。另外,本書也補充了正史的闕漏與不足,常為研究中國近代史者多所徵引。喜愛清朝歷史的讀者絕不能錯過!

作者簡介

原著/張祖翼(1849-1917)
字逖先,號磊盫,安徽桐城人。近代著名書法家、篆刻家、金石收藏家。張祖翼齠年即好篆、隸、金石之學,又因長期寓居海上,時與吳昌碩、高邕之、汪洵,同稱海上四大書法家。



主編/蔡登山
文史作家,曾製作及編劇《作家身影》紀錄片,完成魯迅、周作人、郁達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從文、巴金、曹禺、蕭乾、張愛玲諸人之傳記影像,開探索作家心靈風氣之先。著有:《人間四月天》、《傳奇未完──張愛玲》、《色戒愛玲》、《魯迅愛過的人》、《何處尋你──胡適的戀人及友人》、《梅蘭芳與孟小冬》、《民國的身影》、《讀人閱史──從晚清到民國》、《叛國者與「親日」文人》與《楊翠喜‧聲色晚清》等十數本著作。

目錄

【目次】

編輯說明

導讀:張祖翼和《清代野記》/蔡登山

例言 



卷上


第一卷 卷上一

親王秉政之始

文宗密諭

滿漢輕重之關係

肅順重視漢人

文宗批答一

文宗批答二 

詞臣驕慢 

彭玉麟有革命思想 

天誅星使 

滿臣之懵懂 

白雲觀道士之淫惡 

敬事房太監之職務 

糟蹋回婦 

皇帝扮劇之賢否 

詞臣導淫 

皇帝患淫創 

琴工張春圃 
  
畫史繆太太 


第二卷 卷上二 

慈禧之侈縱 

載澂之淫惡 

管劬安之寵幸 

慈禧之濫賞 

毅皇后之被逼死 

親貴誘搶族姑 

皇室無骨肉情 

翁、李之隙 

李文忠致謗之由 

安維峻劾李文忠疏 

金梅生之鑽營 

強臣擅殺洋人 

場前中進士 

萬曆媽媽 

滿人吃肉大典 

費恭人全節 

太和門六庫 

庫兵肛門納銀 


第三卷 卷上三 

內監直言被誅 

八歲女生兒 

優伶俠義 

優伶罄貲助賑 

蠢僕食黃瓜 

夏徵舒是先祖 

冒認丈夫 

要錢弗要命 

野蠻時代之專利特許 

考職之大獄 

權相預知死期 

文字之獄 

吳人知兵 二則 

湘、淮軍之來歷 

李元度喪師 

不利狀元 


卷中


第四卷 卷中一 

京師志盜 五則 

賭棍姚四寶 

吳可讀屍諫 

眉壽鼎進士 

輓聯匯志 

殘忍之果報 

回教之新舊派 

平捻冒功 

外人羨我科第 

一夜造成之塔 

賣友換孔雀翎 

觴令之解圍 

城隍昭雪冤獄 

戊戌變政小記 


第五卷 卷中二 

屬國絕貢之先後 

琉球貢使 

馬復賁越南使記 

緬甸訂約之失敗 

廓爾喀貢使 

哲孟雄之倖存 

新加坡之紀念詔書 

盜用巡撫印 

巧對 

古今事無獨有偶 二則 

命名不可不慎 

驗方 三則 

光餅 

誣妻得財 

回回賣豬肉 

趙三姑娘 

王玉峰三弦 

麻瑞子空鐘 

端忠敏死事始末 


第六卷 卷中三 

阿肌酥丸 

女統領 

奇姓 

意外總兵 

孔翰林出洋話柄 

聯語無偶 

謔吟召釁 

吃飯何須問主人 

旗主旗奴 三則 

武英殿版之遭劫 

破題僅兩句 

瘍醫遇騙 

方九麻子 

插天飛 


卷下


第七卷 卷下一 

戕官類記 

刺馬詳情 

妻控夫強姦 

科場舞弊 

書楊乃武獄 

死生有命 

海王村人物 

程堡殉難 


第八卷 卷下二 

勝保事類記 

冤鬼索命 

裕庚出身始末 

劉傳楨出身始末 

雁門馮先生紀略 

道學貪詐 


第九卷 卷下三 

滿員貪鄙 

滿洲老名士 

文章挾制 

肅順軼事 

楊查孽緣 

神經病能前知 

貴女殺親夫 

名士遇鬼 

猴怪報怨 

前世冤鬼 

鬼捉酷吏 

翰林不識字 

妖狐為祟 

方某遇狐仙事


最新評論

會員評鑑等級 我要寫評鑑

無。

無。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