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網路書店
- 文學小說
與歷史競走──臺灣詩學季刊社25週年資料彙編
- 作者 /
林于弘、楊宗翰 編著;李瑞騰 主編
- 出版社 /
秀威經典(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7-12
- ISBN /
9789869566742
- 定價 /
NT$
420
- 優惠價 / NT$
378
本書特色
臺灣詩學論叢系列書之一
《臺灣詩學季刊》以論說臺灣詩學為其立刊宗旨之一,大部份同仁都在大學任教,能寫詩,亦都有現代新詩的論述能力,策劃編印「臺灣詩學論叢」,將收入有關臺灣現代詩的專著、論集、詩話等,初期將以同仁為主,未來不排除擴大徵稿,希望每隔一段時間可以出個幾本。第二批共有六本,包括向明的《詩人詩世界》、蕭蕭的《新詩創作學》、白靈的《新詩跨領域現象》、陳政彥的《身體.意識.敘事──現代詩九家論》、蕓朵的《濛濛詩意──蕓朵論新詩》和林于弘、楊宗翰的《與歷史競走──臺灣詩學季刊社25週年資料彙編》。叢書有總序,各本有自序,內文可分輯,最後或有附錄,如作者詩學年表等。期待本論叢能朝跨領域整合的大方向前進,為臺灣現代詩學的建設,略盡棉薄之力。
創立於1992年的臺灣詩學季刊社,迄今已歷二十五年,所創之《臺灣詩學季刊》、《臺灣詩學學刊》和《吹鼓吹詩論壇》,可視作臺灣在世紀之交的代表詩刊。本書完整輯錄歷年各期刊物編目、珍貴書影與活動照片、大事記。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臺灣詩學論叢】第二輯 總序/李瑞騰
詩學即詩之成學,舉凡詩人之所以寫詩、詩之形式與內涵、詩之傳播與涉及公眾等活動、詩之賞讀與評判分析等行為,甚至於詩與其他文類或藝術之互動等,皆其研究範疇。而當我們為詩學做了某種界定,在該詞前面加上諸如「古典」、「現代」、「空間」、「中國」、「女性」、「身體」、「山水」、「現代派」、「跨文化」等等,那這樣的詩學,必有依其理而建構起來的系統,此即《文心雕龍•序志》所說的「敷理以舉統」。
緣此,「臺灣詩學」自當在「臺灣」之「理」上去建構,包含其史地條件中的自然與人文因素:是島,則與海洋和大陸息息相關;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原漢關係、閩客關係、漳泉關係,乃至近代以降之省內外關係、當代新舊住民關係等,都曾是眾所矚目的族群問題;除了清領,曾被荷蘭人、日本人統治過,四九年後美國人對它影響重大。想想,「詩」原本就言志、緣情,人心憂樂萬感都在其中,臺灣的詩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生長出來的,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會有些什麼樣的詩人寫了些什麼樣的詩?會形成什麼樣的詩觀、發展出什麼樣的詩史?這些全在「臺灣詩學」的論述範圍。
這個「統」,對「詩」來說是「傳統」,世世代代繼承不絕;對「詩學」來說是「系統」,要能抽絲剝繭,多元統合。然則,這詩,這詩學,卻又不是孤立的,和中國有關,和東西洋有關,和全球的華文詩與詩學都有關。我們要有宏觀的視野,敏銳的思維,才能挖得深、織得廣。
創立於1992年的臺灣詩學季刊社,是一個發願「詩寫臺灣經驗」、「論說現代詩學」的詩人社團,迄今已歷二十五寒暑了,從兼顧創作和評論的《臺灣詩學季刊》,到一社雙刊(《臺灣詩學學刊》和《吹鼓吹詩論壇》),近年更輔以詩選、個人詩集、詩學論叢之出版,恢宏壯闊,誠當前臺灣文學美景之一。
去歲初,我們出版了「臺灣詩學論叢」四冊:白靈《新詩十家論》、渡也《新詩新探索》、李瑞騰《詩心與詩史》、李癸雲《詩及其象徵》,由秀威出版;今年,趕在25週年社慶前夕,我們接續出版第二輯六冊:向明《詩人詩世界》、蕭蕭《新詩創作學》、白靈《新詩跨領域現象》、蕓朵《濛濛詩意──蕓朵論新詩》、陳政彥《身體、意識、敘述──現代詩九家論》、林于弘與楊宗翰編著《與歷史競走──臺灣詩學季刊社25週年資料彙編》,蒙秀威慨允繼續支持,不勝感激。
我們不忘初心,以穩健的步伐走正確的詩之道路。
簡介
隨著網路興盛與紙本的漸趨衰微,「結黨營詩」的詩刊時代是否已經結束?面對時代的洪流也許我們無力逆轉,但辦好一份扎扎實實提供創作並探索臺灣詩學的專業刊物,理應是所有學院詩人所無法逃避的使命。《臺灣詩學》二十五年來的堅持已樹立一個值得肯定的典範,過去的承擔是如此堅持,未來的歷史也將持續瞻望。
——林于弘(臺北教育大學語創系教授)
詩社是情感或理念結合下形成的團體,刊物則為詩社同仁執編與發聲的園地。一部資料彙編就算再怎麼厚,恐怕都難以呈現臺灣詩學季刊社走過二十五年的全貌,但至少它能夠證明,同仁欲以詩學與歷史競走之志向。
——楊宗翰(淡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本書輯錄臺灣詩學季刊社歷年重要文獻與影像紀錄:「回首來時路」選錄李瑞騰、蕭蕭、白靈、蘇紹連、向明等詩人發表精華;「刊物紀事」為《臺灣詩學季刊》、《臺灣詩學學刊》、《吹鼓吹詩論壇》篇目彙編與歷年大事記;「存影成詩」則有刊物封面書影、重要活動照片,不僅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更承載臺灣新詩發展史的世代論述與情感!
作者簡介
【編著者】
--林于弘
臺北市人,1966年生,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現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臺灣詩學學刊主編。學術專長為語文教學及現當代文學,創作則以新詩為主,並兼涉散文及傳統詩。創作曾獲:中華文學獎、藍星詩社屈原詩獎、創世紀四十周年詩創作獎、吳濁流文學獎、臺灣省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等獎項。著有詩集《進化原理》、《文明併發症》、《航行,在詩的海域》、《縱橫福爾摩沙》、《經與緯的夢想》、《微言》、《邊境巡航——馬祖印象座標》及《方群截句》;以及論文《臺灣新詩分類學》、《九年一貫國語教科書的檢證與省思》、《初唐前期詩歌研究》、《光與影的對話:語文教學新論》、《我的第一堂作文課》、《群星熠熠——臺灣當代詩人析論》;另編有《應酬文書》、《大專國文選》(三冊)、《現代新詩讀本》、《臺灣一九六○世代詩人論文集》、《金門詩選》(戰爭卷、風景卷)及《閱讀與寫作》等。
--楊宗翰
1976年生於臺北。曾任文訊雜誌社企畫總監、臺北教育大學語創系與東吳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現為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專任助理教授。著有《異語:現代詩與文學史論》(秀威經典,2017)、《台灣新詩評論:歷史與轉型》(新銳文創,2012)、《台灣現代詩史:批判的閱讀》(巨流,2002)、《台灣文學的當代視野》(文津,2002)。編有《淡江詩派的誕生》(允晨,2017)、《血仍未凝:尹玲文學論集》(釀出版,2016)、《逾越:台灣跨界詩歌選》(福州海風,2012)、《跨國界詩想:世華新詩評析》(唐山,2003)、《台灣文學史的省思》(富春,2002)、《文學經典與台灣文學》(富春,2002),並策畫「林燿德佚文選」、「菲律賓華文風」、「馬華文學獎大系」、「馬森文集」、「台灣七年級文學金典」等系列出版品。
目錄
【臺灣詩學論叢】第二輯 總序/李瑞騰
【回首來時路】
《臺灣詩學季刊》第1期〈發刊辭〉/李瑞騰
與時潮相呼應―臺灣詩學季刊社15週年慶/李瑞騰
臺灣詩學季刊社及其詩刊/李瑞騰
跨世 紀與跨領域的詩學詩藝――臺灣詩學季刊社20週年慶/蕭蕭
與時 俱進•和弦共振――臺灣詩學季刊社成立25週年/蕭蕭
詩刊時代的結束――兼憶臺灣詩學季刊的「竄起」/白靈
走入網路文學論壇的社群場域/蘇紹連
《臺灣詩學》刊務1992年~2003年/蘇紹連
那一年――回想《臺灣詩學》的出生/向明
【存影成詩】
刊物封面
活動照片
【刊物紀事】
《臺灣詩學季刊》編目(1-40期)
《臺灣詩學學刊》編目(1-30期)
《吹鼓吹詩論壇》編目(1-30期)
臺灣詩學季刊社大事記(1992-2017)
【編後記】
如何臺灣?怎樣詩學?/林于弘
以詩學,與歷史競走/楊宗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