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網路書店
- 心理勵志
今夜採訪誰?——臺灣囝仔勇闖美國的飛翔之路
- 作者 /
海翔
- 出版社 /
新銳文創(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7-11
- ISBN /
9789869525169
- 定價 /
NT$
360
- 優惠價 / NT$
324
▌主持國慶酒會當天賈伯斯病逝,要臨時更改直播內容!?
▌瞞天過海,不可能的任務──專訪達賴喇嘛!
25篇動人的採訪故事,無數次溫暖人心的感動時刻!
本書特色
看舊金山人氣主播海翔與李安、達賴喇嘛、李晶玉、魏德聖、詹宏志、賴清德、吳敦義、蔣勳和侯孝賢等人的面對面精彩人生故事!透過作者海翔每一次用心的採訪,充分引導出受訪者最真實的一面,也映照出每一位觀眾的真實心靈。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專業、認真、深入瞭解】
吳英毅(前僑務委員會委員長)
日本傳播學者久恆啟一說:「採訪的關鍵在於問題中肯,要有一個好的回答,必須先有成功而富創造性的問話」。而我認為「提出成功且富有創造性問話」的關鍵就在於記者對人物、事件所掌握的功夫,以及專業採訪的功力。
記得二○○九年訪問舊金山僑社時,我受邀於《今夜有話要說》時事政論節目接受海翔訪問,雖然因為行程的安排,沒有辦法進行長時間訪問,但是短短三十分鐘的專訪,可以感受到海翔事前的研究準備工作非常充分,他所提出問題的深度與廣度,以及臨場的應變力,更是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海翔雖已離開臺灣多年,卻仍心繫臺灣、時時關心臺灣,除透過主持的廣播及電視節目,讓灣區觀眾同步瞭解國內最新政治情勢、經濟發展及社會文化訊息外,亦在繁忙工作之餘,擔任灣區中文學校教師及志工,協助推廣海外華文教育,實在相當難能可貴。
海翔是一位深入瞭解被訪者、會問問題,能聽對方說話的記者,相信各位讀者在這本書裡可以看到他的專業與認真,更能從書裡得到許多想法及啟發。
(中華民國一○一年八月十三日)
===============
【談海翔與節目】
鍾維君(國民黨海外部副主任)
世界上有多少人,一生能夠選擇自己感到有興趣的職業?大多數的人都是為了五斗米而折腰,所學非所用的為生活而奔波的職業。而海翔學弟就能夠,在以英語為主的美國舊金山‧開闢了這麼一個以華人關注問題的談話性節目,令人稱羨!記得當年我毅然決定離開華視導播組,到紐約大學進修電影學系,原準備學成後返台,可以大展抱負;完成我多年來決定以影視為我終身職業的志願。結果卻事與願違,最後向生活環境低頭,改行學了會計,在美國養家活口的混沌過了三十年,而電影與電視卻始終是我一生的最愛。只是時不我與,而今見到了後起之秀的電視從業員,能夠在海外開花結果,真是喜出望外,寄予期盼。
在美國從事電視工作,不僅只是術業有專攻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市場供求的銷售與成本的問題。七○年代美國重要城市的華人比例,養不起一個專屬的華語電視台,而華人從業員、也絕無可能加入當地的影視工會,也就是說;好來塢容不下一個黃面孔的中國人,世事變遷、想不到四十年後的美國影視界,還必須靠華人居多的亞洲市場來維持生存,而導演、演員、與幕後工作者;均不乏華裔的優秀從業人員,他們的成就也都在影視界頒獎典禮上備受肯定。
因此,這是空前末有的大好時機,華人市場夠大,廣告資源夠豐沛,全球資訊夠暢通,而海外華人思想也夠開放,在這樣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大環境裡,一段有別於電視劇、綜藝節目、的政論性節目是有其必要性的。目前,《今夜有話要說》已經是灣區家喻戶曉、每晚必看的節目,海翔很客觀的將天下大事,請相關人士分析講解,在不到半個小時的節目裡,讓觀眾精準的了解到事實的真相。這對於許多身在海外、心繫兩岸的華人,不啻是荒漠甘泉的精神食糧,期盼灣區的觀眾們給予鼓勵,讓年輕有幹勁的電視節目主持人──海翔能為我們帶來更精彩、更有益華人社區的電視節目。
===============
【《今夜有話要說》──美國華人生活的小縮影!】
張國鑫/前民進黨矽谷支黨部主委
第一次認識海翔是參加他主持的《今夜有話要說》節目談臺灣的政治時事,海翔是這個節目新的主持人。在舊金山灣區看《今夜有話要說》的華人很多,換主持人是社區大事,主持人的風格、在節目中的表現更是大家茶餘飯後聊天的話題。而我參加的都是爭議性的政治話題,對主持人的表現更加敏感。海翔給我的第一印象是「誠懇」、「反應敏銳」、「認真」、「專業」。
《今夜有話要說》節目包羅萬象,只要是觀眾有興趣的時事,那怕是天文、地埋,都是節目討論的內容。主持人不但要廣結善緣,也要有認真學習的態度,才能滿足觀眾的要求。在臥虎藏龍的灣區,要作好節目是很大的挑戰。主持人不但要有很好的敬業精神,面對五花八門的意見要能去繁存精,虛心接受各種批評,受到委屈時也要處之泰然。臺灣社會的脈動很快,政治變化瞬息萬變,要主持好一個政論節目必須非常用心。海翔很認真的要把每一個節目作好,對來賓的建議也多能虛心接受。隨著時間,海翔對時事的掌握漸趨敏銳,對議題的發揮也頗能切題。剛上海翔的節目時,覺得他對一些政治議題還是有一些生疏,但是沒有多久,他已經是一個非常稱職的政論節目主持人。海翔的學習能力和用心,令人印象深刻。
海外的華人,很多人政治立場鮮明,有的更把意見不同的人當作異類、敵視不同的政治主張。遇到爭議性的政治議題時,好惡分明。要主持好一個政論節目,必須面面俱到。一般來說,看《今夜有話要說》的藍營(泛國民黨)支持者比較多,也比較踴躍打電話表達意見。綠營(泛民進黨)支持者看的也不少,但多屬於隱性。很多觀眾把藍營的來賓上節目當作常態,看到綠營的來賓就坐立不安。也因為這樣,主持人光要作到讓綠營的意見有公平表達的機會,就要承受很大的壓力。綠營的人上節目的次數多一點,就有觀眾就打電話進來抗議。而觀眾打電話進來辱罵不同立場的來賓、甚至作人身攻擊,更是平常的事。其實藍、綠對立不但無助於臺灣的民主,也製造了華人社會沒有必要的對立。如果能讓藍、綠的聲音平衡表達,不但有助於彼此瞭解,也可降低沒有必要的敵意。觀眾對來賓的人身攻擊更不是好事。海翔也注意到這些了,盡力作到讓不同聲音有表達的機會,也努力降低觀眾對來賓的人身攻擊。慢慢地,在《今夜有話要說》的節目中,觀眾也較能以理性的態度和來賓討論一些政治議題。
二○一二年讓灣區很多華人失望的是《今夜有話要說》節目停播了!很多女粉絲口中的「小帥哥」已無法再於每晚十一點和觀眾分享各種大家關心的話題,忠實觀眾的失落感更不在話下!海翔雖然暫時在電視螢幕上消失,但他主持的《今夜有話要說》不但曾為灣區的華人提供多元資訊,促進華人社區的和諧,也給很多人留下快樂的回憶。而海翔也銳變成一個成熟、穩健、又充滿自信的名節目主持人。他除了在星島電台的《四海翱翔》節目繼續服務灣區的華人,相信有一天他能為更多、更廣的華人提供知的權利!我也很高興能有機會和海翔共事、一起成長,除了共同努力為華人提供不同政治觀點外,也成為好朋友。
海翔將三年來主持的《今夜有話要說》節目精華編輯成書,除了與觀眾分享心得外,也讓沒有機會看節目的讀者能以最短時間一窺節目精華。這本書是很多人美好的回憶,也是在美國華人生活的小縮影!
===============
【優秀青年】
王瑩(美國樂視內容部副總經理/前北美新浪網總編輯)
不知不覺,跟海翔一起合作《焦點訪談》又是三個多年頭了。
讓我割捨不下,在極端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一直堅持下來的原因,是海翔對於自己事業的那份盡職盡責的心。讓我感動,激勵鞭策我前行。
毋庸置疑,海翔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青年。禮、理、勵、立,依然是我給他的評價。
海翔是一個很有禮貌的年輕人。我想,這得益於他出生在臺灣,而臺灣是目前將傳統中華文化保留得最好的地區。正如最近大陸青年作家韓寒的《大洋的風》一文所描述的那樣。在大陸有「臺版韓寒」之稱的臺灣青年作家廖信忠也說,臺灣人的素質與秩序中,更帶有中國傳統的人情味。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大部分閱讀的內容都在網路上。對於網路上存在的種種「怪異」現象也是頗有體會。直到有天讀到臺灣文化名人張大春的一篇文章〈我沒禮貌,你是誰〉,講述自己遇見的網路族「不懂禮貌」的事情。當今社會進展節奏快,很多年輕人也是迫於自己工作生活壓力,往往在語言上、舉止上,更多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設想來進行,較少站到對方的角度想問題、想事情的解決辦法。當然,這個問題是綜合性和複雜的,簡單數句無法闡述清楚。我想說的是,海翔的禮貌,更多體現在他肯站在對方的角度設想,這在現今的年輕人中較為難得。
每次參與海翔的節目,跟原來與他合作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海翔每次都會主動提供話題提綱。這就意味著他會花上相當的時間,去閱讀、瞭解、思考自己下一個要談論的話題。做足功課。海翔的這份責任心在當下的年輕人中非常獨特和少有。
海翔是理性的年輕人。記得二○一二年一月期間與他合作一期節目,期間我們聊到臺灣總統選舉。他坦承地跟我說了很多他對於兩岸問題的看法,讓我對他刮目相看。臺灣與大陸之間的兩岸關係,我個人感覺,也許在地理環境上置身度外,會有另外的視角。海翔出生在臺灣,在他來到美國後,異地換位思考,也就有了更多理性層面的認識。任何事情很難用對,或者錯去簡單下個結論,得出結論的過程似乎更為重要。
海翔在主持《焦點訪談》的同時,還在三藩市星島中文電臺主持多項其他工作,尤其近期負責所有有關新媒體業務後,每日時間表都更加緊張,工作量很大。他主動就傳統媒體在當今社交媒體當道的前提下,如何轉型,如何適應和尋找新形勢下的媒體生存空間,他思考了很多,資料也看了很多,興致盎然地跟我訴說。他很樂觀。年輕人,就該多經歷一些;現在苦,不見得未來會苦,相反,也許會甜。是啊,這是對待生活和工作的理性態度。
說到「勵」,當然取其「勵志」之意。《焦點訪談》是三藩市地區唯一一檔電臺訪談 Talk Show 節目,海翔擔任主播以來,節目在選題方面涉獵十分廣泛。除了常規類新聞事件、時政分析之外,在人文藝術、生活資訊方面也都有涉及。但節目的主軸,即內容最終的立意及著墨點,都非常積極向上。
二○一一年十月蘋果公司創始人賈伯斯去世,原本與海翔談話的主題臨時改為賈伯斯。這是一件非常令人傷感的事件,天才早逝,無人不感嘆上蒼之不公。那期節目至今令我難以忘懷。我們在分析賈伯斯甚至是在徹底改變我們生活的時候,性情中的海翔在節目當中甚至眼睛紅潤。節目的最後,我們將話題轉到所謂矽谷精神的實質,乃是創新、包容,即使賈伯斯不在了,他給矽谷創立的這種精神依然還會存在,讓多得數不過來的天才們繼續在矽谷這個舞臺繼續精彩。
俗語說「三十而立」,正值年富力強的海翔取得了事業上的極大成功。甚至僅僅參與其中極為微小的一部分的我,也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經常在參加灣區各類活動的時候,遇見陌生人過來打招呼:我聽過您在海翔的《焦點訪談》節目裡。可見這檔節目在矽谷地區華人群體裡的收視率有多麼的高。
海翔是個非常優秀的青年。孜孜不倦,前行不綴。在他的這本記述自己真實經歷的裡,我相信大家同我一樣,會看到、感覺到一個勤奮、聰穎的年輕人的經歷路程,以及他那顆善良、博懷的心。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那份對待自己工作和生活的盡職的心。
===============
【蛻變之後,不變的熱情】
李喬琚(資深媒體人)
不敢相信,為海翔第一本書寫下「蛻變」已經是四年前的事了。得知臺灣的秀威資訊出版社要為海翔重新編排出書,很替他高興。記得,有一位非常知名出版社的總編輯曾經跟我說,一本書的內容要能做到不因時間的改變而失去了價值,那就是一本值得讀者投資的書。海翔用四年的時間證明了這本書是經營一種「價值」,而他做到了。以下為文正是二○一三年海翔要出書的時候,此時再讀,是一種回味,而且那個堅持的海翔沒變!
再見到海翔是剛過完年。這一天,向來熱鬧的Palo Alto 市中心溢著二○一三年的新年氣氛,咖啡店、餐廳生意都不差,這也才發現又多了幾家新的咖啡店, 也是滿座。天氣冷颼颼,卻有著暖意;大概是氣氛使然,嗯,新年,人們心中總是懷著許多願望吧,懷抱著願望的感覺總是好的!
記得海翔初次提到想寫本書的計畫,不,正確的說法該是他已經開始寫了,他頗低調地說,想和我聊聊我過去的寫書經驗,甚至想把初稿給我看看。我冒出的第一個想法是,這個靠嘴巴吃飯的海翔,竟然要動筆了。這行,跨大了吧!
眼前的海翔,讓我想起,我讀他的第一篇文章──「李安」,沒有咬文嚼字,沒有引經據典;與其說我在看「文字」不如說我很自然地去感受一種「心情」,一種接受挑戰,又驚又喜的心情;一種在謙虛學習之下,又不服輸的心情;一種在極大壓力之下,做盡所有準備,在螢幕前「放下」,又盡其所能吸納周圍能量的心情。
眼前的海翔,讓我想起,當他跟我說,節目要停了時的神情,是在「確定」的語調中,似乎又帶著一些些的希望,電話另一端的我,仍是半信半疑,他千交待、萬提醒,這是尚不能說的祕密。帶著祕密再看到螢幕上的海翔,卻仍精神奕奕,努力過好每一分鐘。他說,自己並非戀棧,而是不捨觀眾情。後來讀完他的最後一篇文章「精彩完結篇」和「自序」之後,是一種深刻的體悟,我明白他在說什麼,媒體人也或多或少帶著公眾人物的色彩,常是活在別人眼中的自己,這兩篇文章該是最貼近自己的,我問他,「是否為心中所想?」他回答,「是!」
眼前的海翔,讓我想起,他求好心切的神情。常常,討論了一些想法,像是採訪對象要加檔案,做語錄,像是蒐集一些作者成長照片等等,我總會補上一句,「作者可以自己決定,要做什麼,不做什麼。」但海翔總在不到三秒鐘之內說,「『難』沒關係,只要應該做,會有好的呈現,我就做!」為了準備作者照和受訪者照,他利用週末,翻出了許多的相片,一張張做圖說,我們一張張聊,我累了,他卻說,「好開心喔!」
眼前的海翔,讓我想起,那個看到文字彷若在聽他說話一樣的海翔。他忠於自己,見他的文字有獨家的興奮,有見到大師的又驚又喜,當然,也有臨時狀況的沮喪。我很喜歡讀他文章的結語,他把對全篇主題的情感以最為自然的方式,深刻地落在結尾中。我常半開玩笑地說,「我喜歡你為每篇文章的結尾,勝過起頭。」這句話之後,可以想像,海翔又開始思考和用功了起來,希望寫出最好的「開頭」,讓起、承、轉、合都一樣好。
眼前的海翔,讓我想起,那時而低潮的他。有一次,他說,真的撐不下去了,我覺得好熟悉,因為我也曾在寫書的過程中,說過這樣的話。後來,我告訴他,一位編輯曾鼓勵過我的一句話:「寫書就像在一堆瓦礫廢墟中,建起高樓。」他聽見了,轉身又是一個陽光青年。
眼前的海翔,讓我想起,那年在灣區法鼓山參加禁語禪三的海翔。因為不要有分別心,我們沒有必要知道誰是誰,當然也沒有自我介紹。直到活動接近尾聲時,我們才做了心得分享並介紹自己,海翔沒有說他是「海翔」,只用了他的英文名字,當時《今夜有話要說》已經結束,他在禪三的模樣和電視上是不同了,有許多人並不知道他就是那個海翔。後來,他跟我說,從來不想把公眾人物的角色混淆了,其實他只想做個最簡單不過的自己。
眼前的海翔,讓我想起,那個出了車禍的海翔。談到出車禍的事,他的語調是平靜中帶著無奈。後來,看到那篇「二次專訪金溥聰」,正是他處於車禍時做的節目,文中提到,他在驚嚇之餘,三不管地坐在高速公路上,我實在很難想像那是什麼樣的狀況。處理完一片混亂之後,他還是要隱忍疼痛做完金溥聰的專訪。 如同專訪「達賴喇嘛」的複雜處境,他要對自己負責、對觀眾、對公司負責。
眼前的海翔,讓我想起,創意的他!不僅是在每年的「歡樂過聖誕」或者是他和觀眾說再見的上下集節目,看著那幾集節目的我,腦海裡想著:「這小子真的挺有創意的嘛!」其實,這早已不用懷疑,只是有時在框框架架的架構下,創意只能發揮在命題中,而不是隨著自己的個性來操作,海翔的延展度是驚人的。
眼前的海翔,讓我想起,那個要捕捉在媒體事業發展中,最多學習的他。別人見到的是光環,他見到的是自己的不足與成長,他要用文字記錄下來,是提醒自己,成就每一件事都是辛勤耕耘的結果。
那一年,和眼前的海翔說拜拜,離開Palo Alto市中心,行駛在一○一公路上,腦海裡像是放映著「海翔有話要說」的膠捲一樣,那個海翔,這個海翔,其實都不重要,因為人們總從不同的面向去解讀周遭的人,家人、朋友,尤其是公眾人物,但只要自己了解是如何改變,為何改變,改變之後又該如何,才是最為珍貴的吧!
四年過去,我們再見海翔,是不變的執著,恭禧了!
===============
【而今邁步重頭躍】
孫曉光(時事評論員)
和海翔老弟搭檔做節目是從電臺《每月一書》開始的,一直順其自然地從後門進了電視臺的攝影機前,頭銜也常常更換,以我對美國公共事務的稍許激情和擁擠人生稍帶的經驗,海翔常常抓差我到他的《今夜有話要說》電視訪談節目中,話題橫跨美國政治經濟和法律,凡關於中國「大事件」,我都有機會露臉胡侃一通。以致常遭五毛分子現場實播電話的臭罵,海翔老弟有時也會順帶被扁兩句。
往事並不如煙。現在我無論有怎樣的預感,海翔也不會再打電話來了,他的節目被「休假」了。留下的只是我們心有靈犀的友誼,信任和尊重永恆。
許多人以為在電視機裡的人是天生滿腹經綸,伶牙俐齒。非也,我們的每個節目,開場白都是海翔事先寫好的,最後一分鐘時,他還在嘟嘟囔囔地默念。難怪灣區觀眾覺得他每次開場白都超級誘惑人。我和海翔差一點,常常準備不充分,節目完了馬上吃後悔藥,對攝製組和他道歉,因為收視率下跌會影響他的工作情緒的。
對於任何一個從中國大陸來美國的華裔,內心對政治的恐懼和冷漠構成一種氛圍:朋友圈子裡高談闊論,公開場合只唱贊歌。海翔和我都相信真理是愈辯愈明的。因此,任何涉及中國大陸政治敏感話題的事件或問題,我們都會討論是否能從中啟迪公眾的思考和行動。從諾貝爾和平獎劉曉波,到達賴的書評,從太子黨到薄熙來,我們從未逃避問題。反而十分享受觀眾的激烈反應。
海翔大概是灣區華文媒體人中最辛苦的一位了。能把經歷寫一本書,肯定叫好。希望他離開鏡頭一樣能引無數美女競折腰。
主持人最恨的人和事,我都做了。有一次,我在朋友的餐館喝酒,等待上節目。結果我在海翔如此嚴肅的時事評論節目中,竟然提朋友做起廣告。以至節目完了之後,編導和海翔都看上去想把我掐死。當然,我永遠也不會幹這樣的蠢事了。如果砸了海翔的飯碗,我怎麼向大家交代呀。借此機會道個歉吧。
我喜歡海翔的謙和,誠實和內心永遠堅定的善良。我們每天都有新起點,可以從頭躍。
簡介
本書收錄舊金山人氣主播海翔的22篇橫跨不同領域的人物專訪記錄,以及三篇在特別時刻(百年國慶、節目停播時與節目停播之後)留下的採訪心得。
從一位深入瞭解被訪者、能聽對方說話、認真學習與準備每一次採訪的主播身上,讓我們看見採訪者的專業與認真,並以其獨有視角觀察並記錄下每一位受訪者的面貌。每一次螢幕前的真情流露與恰如其分的訪談,不僅與觀眾一同獲得不同面向的心靈成長,也一起遇見無數次最深刻的人生感動。
「我於二○一○年八月應海外鄉親邀請到美國為五都選舉巡迴演講、造勢時,曾上《今夜有話要說》節目,主持人海翔先生對政治、社會議題的掌握和反應的敏捷,讓我印象深刻,本書更值得關心台灣的鄉親一讀。」──賴清德(行政院院長)
「海翔很客觀的將天下大事,請相關人士分析講解,在不到半個小時的節目裡,讓觀眾精準的了解到事實的真相。這對於許多身在海外、心繫兩岸的華人,不啻是荒漠甘泉的精神食糧。」──鍾維君(國民黨海外部副主任)
「在紛亂的變化中,有著條理的思緒;在渾沌的情勢中,回予明快的反應。每一次與海翔的交集,都是又一次的驚喜,因著海翔總是能從容地展現專業,令人自然地佩服、喜愛!」──蕭子新(年代/壹電視主持人)
「做為談話節目主持人,海翔的成功,充分表現在處理時事的敏銳與處理人的謙和。海翔的剛與柔,海翔的快與慢,海翔的壯闊與細膩,帶著觀眾走進受訪者的經歷與智慧,相信讀者閱讀此書,會有一樣的收穫。」──李晶玉(知名電視節目主持人)
作者簡介
海翔
中國文化大學國貿系,輔修大眾傳播,曾任國貿系系學會會長,帶領該系獲校內、外活動評比冠軍,並被選為大四畢業聯合會會長。畢業後,服役於海軍陸戰隊,並隨「敦睦艦隊」出訪各邦交國;退伍前,獲頒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優秀義務役士官兵殊榮。2002年於美國舊金山Holy Names University就讀MBA。
具有超過20年海內外傳播媒體工作經驗,曾擔任台灣及美加地區人氣電視節目《非常男女》執行製作、電視節目公關、雜誌編輯、經紀人、平面模特兒、副導演等。現為星島中文電台新媒體總監。
2005年加入星島新聞集團,目前主持製作中文廣播節目《焦點訪談》以及八點晨間新聞主播,並曾擔任生活綜藝節目《生活廣場》、星島七點清晨招牌節目《矽谷早安》主持人、北美新浪網線上節目主持人以及舊金山灣區KTSF26《今夜有話要說》時事政論、熱門話題以及人物訪談節目主持人,該節目對灣區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期許藉由媒體以及一己之力回饋社會,將正面能量及善念傳遞給朋友,也藉此平台砌磋學習。
[得獎紀錄]
1999年 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優秀義務役士官兵
2007年 北加州華人傳播媒體協會廣播節目製作優秀獎
2007年 北加州華人傳播媒體協會最佳廣播專題報導獎
2008年 北加州華人傳播媒體協會新媒體創意優秀獎
2008年 北加州華人傳播媒體協會最佳新聞採訪
2010年 聽眾票選星島中文電台最受歡迎DJ
2011年 中華民國華僑救國聯合總會海外優秀傑出青年
2015年 財團法人海華基金會第一屆海外十大傑出青年
2016年 中華民國華僑救國聯合總會華文著述獎佳作
目錄
【自序】海翔又出書囉!
【推薦序】專業、認真、深入瞭解/吳英毅
【推薦序】談海翔與節目/鍾維君
【推薦序】《今夜有話要說》──美國華人生活的小縮影!/張國鑫
【推薦序】優秀青年/王瑩
【推薦序】蛻變之後,不變的熱情/李喬琚
【推薦序】而今邁步重頭躍/孫曉光
【各界名人.強力推薦】
【Part 1】熱點新聞話題
從馬尼拉人質事件談起
美麗的力量──花博,來自臺灣的驕傲
擊斃賓拉登
開放話題──主持人的震撼教育
篇外篇──當酒會遇到蘋果
【Part 2】當代人物面對面
隨心所欲做自己──白靈
平易近人的國際級大導演──李安
美麗主播──李晶玉
「超級丹」──林丹登場
小璐回娘家
有眼不識大山
發現神祕黑洞的科學家──馬中珮
星光閃閃,天后蒞臨──萬芳、趙詠華
縱橫網路世代奇才──詹宏志
電影界的「賽德克.巴萊」──魏德聖
【Part 3】在政治風範之外
政壇型男──賴清德
農夫哲理,水牛精神──游錫堃
達賴喇嘛的洗禮
專訪西藏自治區人大常委主任──向巴平措
二次專訪金溥聰
【Part 4】點亮生命中的每刻感動
「培」君歡樂過耶誕──主播廖培君
汪汪喵喵,愛與歡樂過耶誕
平凡中最深的感動
精彩完結篇
【Part 5】「今夜」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