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莫言──紅高粱上飛翔的自由精靈

論莫言──紅高粱上飛翔的自由精靈

  • 作者 / 張志忠
  • 出版社 / 秀威出版(秀威資訊)
  • 出版日期 / 2017-08
  • ISBN / 9789869468688
  • 定價 / NT$ 500
  • 優惠價 / NT$ 450
  有0人評分    分享:
  按讚:


「張志忠的視角十分開闊;他沒有僅僅拘泥於軍事文學的格局,而是把莫言置於整個中國當代文學乃至整個當代大文化背景下來進行動態考察,從而形成了自己比較系統的莫言創作觀。」──徐懷中

莫言以一批「爆炸」性作品震動文壇,令人們驚奇、讚歎。
作為一個作家,他的人生經歷、他的創作甘苦、他的獨創性風格,向人們說明著什麼?
在一個更廣闊的視野裡,他與新時期的文學思潮,他與中外文學,有哪些深刻的聯繫呢?


本書特色

面對莫言長達三十餘年創作的大量作品,從莫言作品中常見的生命、民族的互相適應、互相依存──生命一體化(solidarity of life)透析切入!
不拘泥於軍事文學的格局,把莫言置於整個中國當代文學乃至整個當代大文化背景下來進行動態考察!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名人推薦

■《莫言論》初版序/徐懷中

據我所知,這是國內第一本比較全面地對莫言創作進行研究的專著,僅就這一點而言,它的出版就是一件不可不加以特別注意的事情。
莫言今年三十一歲,在他跨入「而立」之年的這段時間,中國文壇,尤其是小說創作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莫言正是在文學潮頭的喧嘩與騷動中,駕起他的帆船駛出了港灣。無論是過分的讚譽,還是無情的討伐,他似乎並不放在心上,只管寫他的,直到吐了血。我不知道他已經寫了多少萬字,如果要把他近二年來所發表的作品全都讀過,已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了。
我曾經講過一點意見,認為中國的戰爭文學有賴於兩個輪子一起轉動才能向前推進,一個輪子是有豐富戰爭經歷的老作家,另一個輪子是沒有過戰爭經歷的中青年作家。戰爭文學要掀起新的浪潮,要有重大收穫,在很大程度上要寄希望於中青年作家。說不曾經歷過真槍實彈的戰爭便寫不了戰爭,至少是不完全的,不確切的。我的這種看法,在莫言的「紅高粱」系列小說問世以後,就更加確信無疑了。莫言一定會感到遺憾,他沒有機會經受過血與火的考驗,但他毫不猶豫地進入了戰爭領域,他的小說把戰爭生活奇想化了,許多奇想構成了一種戰爭生活的詩意。他的「紅高粱」系列小說對於軍事題材創作所帶來的新鮮氣息,怕要過若干年之後再回過頭來看,才可能看得更清楚一些。山東高密縣的那一片充滿了神祕意味的高粱地,確實給我們提供了許多值得研究並亟待研究的東西。
現在果然就有了張志忠的這本《莫言論》。如果以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蔔》為起點,莫言的作品引起普遍的注意,不過是三四年的事,這樣短短幾年,為研究他而撰寫的第一本研究專著已經出來了。當我們驚異莫言文學腳步如此快捷的時候,不能不感謝張志忠同志,他的跟蹤研究竟也是如此快捷。張志忠的視角十分開闊;他沒有僅僅拘泥於軍事文學的格局,而是把莫言置於整個中國當代文學乃至整個當代大文化背景下來進行動態考察,從而形成了自己比較系統的莫言創作觀。而支持他整個莫言創作評判的,我認為主要是兩點,一是歷史感,二是當代性。歷史感主要表現為他以莫言為觀照點,輻射到整個中國農民文化傳統結構,並由此透視出莫言創作的優長及其局限性,特別是他對中國農民文化帶給莫言創作的消極因素的分析,可謂見人所未見,儘管這一點也許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認同的;當代性則主要表現為他汲取西方現當代文藝學科的最新成果,從感覺→生命→藝術的轉換過程中來把握莫言小說的基本特色,而恰恰就是在張揚生命個性這一點上,充分顯示了當代意識對創作者和研究者的雙重意義。這本專著的深度,充分表明了作者扎實的理論修養和嚴格的批評訓練的功力,我們的軍事文學需要更多具有這兩方面優勢的評論工作者。因此,我還特別希望志忠同志在軍事文學批評尤其是理論建設方面,投注更多的精力與思考,發出更響亮的聲音。

簡介

全書以莫言創作中強悍的生命意識與豐盈的生命感覺為核心,對莫言創作中自由不羈的想像力,以及生命感覺如何轉化為充沛而神奇的藝術感覺,做了獨到的闡釋!
徹底勾勒出莫言作為中國農民的發言人的精神特質和藝術特徵,作者對「高密東北鄉」的文學版圖進行宏觀的考察,進而揭示出莫言作品所依託之最底層最廣大的中國農民在內憂外患叢生和現代歷史轉型中爆發出的生命的英雄主義與生命的理想主義。

作者簡介

張志忠(1953──)

中國山西文水人。先後畢業於山西大學中文系(1982)和北京大學中文系(1984),分別獲文學士和文學碩士學位,現為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主講教授,香港浸會大學、臺北教育大學和美國聖達戈州立大學訪問教授。
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和教學,出版《莫言論》、《中國當代文學藝術主潮》、《迷茫的跋涉者》、《1993:世紀末的喧嘩》、《天涯覓美》、《卑微的神靈》、《90年代的文學地圖》、《求真之道》、《當代長篇小說論略》、《世紀初的漂浮與遮蔽》、《華麗轉身——現代性理論與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轉型》、《中國當代文學60年》、《在場的魅力——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論集》等學術論著、教材、譯著多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新華文摘》、《文學評論》等重要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多篇。獲中國作家協會中華文學基金會「莊重文文學獎」、《文史哲》「2003年度名篇獎」等獎項。中國作家協會第一屆魯迅文學獎評委,第八屆、第九屆茅盾文學獎評委。201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世界性與本土性交匯:莫言文學道路與中國文學的變革研究」首席專家,專案主持人。

目錄

■莫言獲獎的意義(增訂版代序) 
■《論莫言》初版序/徐懷中 
■引言 

■第一章 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 
後來者和幸運兒 
生活與心靈的印記 
鄉土薰陶和「自修學校」 
從想像的真實到真實地想像 

■第二章 「帶著淡淡的憂愁尋找自己失落的家園」 
沉甸甸的荒涼和孤寂感 
失樂園─一個永遠的神話 
高密東北鄉─莫言藝術世界的建立 
文化的撞擊與融合 
各人頭上一方天 

■第三章 充滿生命感覺的世界 
生命的一體化和個體化 
賦予物體一種魔力 
生理與心理的轉換和溝通 

■第四章 生命欲望─一個根本的動機 
生命欲望,由生活的乏匱而生 
不滅的人性畸曲生長 
生命欲望和人性探索的新角度 

■第五章 生命之光─愛情與死亡 
沒有愛情世界暗淡無光 
在「人欲橫流」的背後 
美麗的死亡和艱難的誕生 

■第六章 紅高粱─生命的圖騰 
種的退化之悲哀(一) 
種的退化之悲哀(二) 
紅高粱精神的復活 

■第七章 悲劇是世界的形式 
生命的痛苦與原罪 
心靈的懺悔錄 

■第八章 生命的歷史與歷史的生命 
生命與歷史 
歷史的神化與神話 
有限功利目的和實用理性 
「自由的農民之子」的憧憬 

■第九章 感覺─生命─藝術 
感覺的爆炸 
感性─生活和藝術發展的新契機 
生命的文學化和文學的生命化 

■第十章 藝術感覺面面觀(上) 
作品發生學探蹤 
「時間感和空間感改變了」 

■第十一章 藝術感覺面面觀(下) 
陌生化─感覺的重構 
示範性的文體 

■第十二章 叛逆與審醜─《歡樂》《紅蝗》論 
生活的叛逆與藝術的叛逆 
現實中的夢魘 

■第十三章 陣痛的時代和希望的星光─《天堂蒜薹之歌》論 
選擇的兩難和兩難中的選擇 
獨特的「農民法庭」 
冉冉升起的星光 

■結束語 對中國農民文化的思考

■附錄
莫言的九○年代進行曲 
紅高粱上飛翔的自由精靈─論莫言小說的精神特徵


最新評論

會員評鑑等級 我要寫評鑑

無。

無。

無。